河北衡水中学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4538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衡水中学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衡水中学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衡水中学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

《河北衡水中学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衡水中学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衡水中学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

河北衡水中学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为提升电池循环效率和稳定性,科学家近期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Zn(3D-Zn)可以高效沉积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解质的3D-Zn-NiOOH二次电池,结构如下图所示。

电池反应为:

Zn(s)+2NiOOH(s)十H20(l)充电ZnO(s)+2Ni(OH)2(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二维多孔海绵状Zn具有较高的表面枳,所沉积的ZnO分散度高

B.放电过程中阴离子通过隔膜从正极区移向负极区

C.放电吋负极反应为:

Zn(s)+H20(l)-2e-==Zn0(s)+2H+(aq)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Ni(OH)2(s)+OH-(aq)-e-=NiOOH(s)+H20(l)

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B.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的肺功能造成很大危害

C.光纤通信使用的光缆主要成分是SiO2,太阳能电池使用的材料主要是Si

D.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大气污染物,可在汽车排气管道上加催化转化器以减少污染

3.化合物

是一种除草剂,它含有的官能团为()

A.2种B.3种C.4种D.5种

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室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2CO3溶液和NaCN溶液,Na2CO3溶液的pH大于NaCN溶液

酸性:

HCN>H2CO3

B

将溴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混合加热,产生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

产生了乙烯

C

室温下,将pH相同的HA与HB的稀溶液分别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所得溶液的pH:

pH(HA)>pH(HB)

酸性:

HA>HB

D

将蔗糖和硫酸的混合液加热,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水解

A.AB.BC.CD.D

5.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为金属元素。

W、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W与X、Y与Z分别同周期;X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被氢氟酸腐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与Z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性氧化物B.Z的氢化物为共价化合物

C.X和Y的原子半径大小:

X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L-1的K2SO4溶液中含有2molK+

B.1molCl2完全溶于水转移电子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molNa2O2与44.8LSO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4NA

D.20gT2O中含有NA个氧原子

7.某同学设计如图装置制取少量溴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溴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上述反应发生后,在锥形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到

现象是________,你认为这一现象能否说明溴和苯发生了取代反应(填“能”或“不能”)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装置中长直导管a的作用________,锥形瓶中的导管为什么不插入液面下?

________。

(4)反应后得到的溴苯中溶有少量苯、溴、二溴苯、溴化铁和溴化氢等杂质,欲除去上述杂质得到比较纯净的溴苯,合理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

8.化学式为C2H4O3的化合物A具有如下性质:

①A+Na―→产生气泡

②A+CH3COOH

有香味的产物

③A+CH3CH2OH

有香味的产物

(1)根据以上信息,对该化合物可做出的判断是_______

A.A一定含有—COOHB.A一定含有—OH

C.A只含有—OHD.A只含有—COOH

(2)A与N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9.一定量的盐酸与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A.CH3COONaB.KNO3溶液C.Na2CO3D.NaHSO4

10.若1mol

分别与浓溴水、NaOH溶液、H2完全反应,消耗Br2、NaOH、H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A.1mol、2mol、4molB.2mol、3mol、4mol

C.3mol、3mol、4molD.3mol、3mol、1mol

11.足量的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恰好被水完全吸收生成硝酸。

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ol•L-1的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60mLB.45mLC.30mLD.15mL

 

12.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

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步骤:

在A中加入4.4g异戊醇、6.0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

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

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6)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____。

(7)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短周期主族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可使酚酞变红,并且可与X的氢化物形成一种共价化合物。

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5。

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Z的强

B.原子半径大小顺序:

W

C.W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酸,具有强氧化性

D.工业上一般采取电解Y的熔融氯化物来生产Y的单质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无

2.A

3.C

解析:

C

【解析】

该除草剂中含

,—OH,—CHO,

种官能团。

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A.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HCN的酸性大于HCO3-的酸性,无法比较出HCN与H2CO3的酸性的强弱,A项错误;

B.产生的气体中还混有挥发出的大量的乙醇蒸气,而乙醇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B项错误;

C.相同pH的一元酸,稀释相同的倍数,溶液pH越大,说明酸性越强,C项正确;

D.硫酸是蔗糖水解的催化剂,理论上并不消耗。

硫酸能够将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直接溶解而至实验失败,所以要先加入NaOH溶液将水解液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至沸,方可观察到砖红色沉淀,D项错误;

答案选C。

5.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X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被氢氟酸腐蚀,即该化合物为SiO2,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即Z为Si,X为O,Y与Z同周期,Y为金属元素,即Y可能为Na,可能为Mg,可能为Al,W、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Y如果是Na,则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即W为F,不符合题意,Y如果是Mg,则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即W为O,不符合题意,Y如果是Al,则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即W为N,然后逐步分析。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W为N,X为O,Y为Al,Z为Si,则

A、X与Z形成的化合物是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故A说法错误;

B、Z的氢化物是SiH4,属于共价化合物,故B说法正确;

C、Al核外有3个电子层,O核外有2个电子层,因此Al的半径大于O,故C说法正确;

D、N的单质为N2,常温下为气体,故D说法正确。

【点睛】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一看电子层数,一般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二看原子序数,电子层数相同,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三看电子数,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相同,半径随着电子数增多而增大。

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A.溶液体积未知,不能通过浓度计算出溶液中钾离子的个数,A项错误;

B.Cl2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彻底,因此1molCl2完全溶于水转移电子数小于NA,B项错误;

C.标准状况下,44.8LSO2的物质的量为

=2mol,Na2O2与SO2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O2+SO2=Na2SO4,2molNa2O2与2molSO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2mol×2×NAmol-1=4NA,C项正确;

D.20gT2O的物质的量=

,则其中含有氧原子的个数为

个,D项错误;

答案选C。

7.H

解析:

(1).

(2).浅黄色沉淀(3).不能(4).溴易挥发会进入锥形瓶,溴与硝酸银溶液也可发生反应,生成溴化银沉淀(5).冷凝回流并导气(6).防止水倒吸入烧瓶中(7).先用大量水洗后分液取下层液体,再加入稀

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分液取下层液体,再水洗分液取下层液体加入干燥剂并蒸馏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溴苯

【解析】

【分析】

苯和液溴在溴化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HBr,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苯和液溴均易挥发。

【详解】

(1)苯和液溴在溴化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还生成了HBr,被锥形瓶中的水吸收,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溴化银淡黄色沉淀。

由于反应放热,液溴易挥发,液溴也会挥发出被锥形瓶中的水吸收,加入溴化银也会生成淡化的溴化银,不一定是由于有HBr生成。

答案为浅黄色沉淀不能溴易挥发会进入锥形瓶,溴与硝酸银溶液也可发生反应,生成溴化银沉淀;

(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苯和液溴均易挥发,长导管起到冷凝的作用,使挥发出去的苯等原料冷凝回流至圆底烧瓶,而长导管最基本的用途为导气。

所以长导管的作用为冷凝回流并导气;HBr极易溶于水,若将导入插入液面以下,会引发倒吸,所以导管不能插入液体重是由于防止水倒吸入烧瓶中;

(4)溴苯中溶有少量苯、溴、二溴苯、溴化铁和溴化氢等杂质,首先无机物和有机物需要进行分离,溴单质不易溶于水,要转化为易溶于水的盐,,故先用大量的水洗,然后再NaOH溶液洗涤,将溴单质和HBr从有机相中分离,再用水洗,洗去NaOH溶液。

分液得到含有少量水的有机相,经干燥后,有机相主要成分为溴苯,并含有苯和二溴苯等杂质,为液体混合物,利用各组分的沸点不同蒸馏得到较纯的溴苯。

答案为:

先用大量水洗后分液取下层液体,再加入稀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分液取下层液体,再水洗分液取下层液体加入干燥剂并蒸馏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溴苯。

8.A

解析:

(1).AB

(2).HOCH2COOH+2Na―→NaOCH2COONa+H2↑(3).HOCH2COOH+HOCH2CH3

HOCH2COOCH2CH3+H2O

【解析】

【分析】

通过反应①知道,A中含有活泼H;通过反应②知道,A中含有羟基,才能与羧酸反应生成酯;通过反应③知道,A中含有羧基,才能与醇反应生成酯;结合化学式C2H4O3,A的结构简式为HOCH2COOH。

【详解】

(1)通过反应②③,酸和醇可以反应得到酯,酯具有香味。

可以知道A中含有羟基和羧基,所以AB符合题意;

(2)羟基可以与Na发生反应,羧基也可以与Na发生反应,生成H2,则化学方程式为HOCH2COOH+2Na→NaOCH2COONa+H2↑;

(3)反应③与醇反应生成酯,则A中的羧基与醇发生反应。

在反应中乙醇脱去羟基中的H,A中的羧基脱去羧基中的羟基,化学方程式为HOCH2COOH+HOCH2CH3

HOCH2COOCH2CH3+H2O。

9.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

为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应该加入的物质能使C(H+)的浓度减小,但最终酸电离产生的n(H+)不变。

【详解】A.加入CH3COONa生成弱酸,H+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但酸电离产生的H+离子的总的物质的量的不变,则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A正确;

B.KNO3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与铁反应不生成氢气,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B错误;

C.Na2CO3与盐酸反应,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故C错误;

D.NaHSO4电离产生H+离子,H+的离子浓度增大、物质的量增大,所以氢气的总量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注意审题:

看清楚过量的是铁粉还是盐酸!

再结合题干答题。

10.C

解析:

C

【详解】由结构可知,分子中含2个酚-OH、1个双键、1个-Cl,

酚-OH的邻对位与溴水发生取代,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该物质消耗溴为3mol;

酚-OH、-Cl与NaOH反应,则1mol该物质消耗NaOH为3mol;

苯环和碳碳双键与H2加成,则1mol该物质消耗H2为4mol,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侧重酚、烯烃、卤代烃性质的考查,把握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

11.无

12.A

解析:

(1).球形冷凝管

(2).洗掉大部分硫酸和乙酸(3).洗掉碳酸氢钠(4).d(5).提高醇的转化率(6).b(7).60%(8).高(9).会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分析】

在装置A中加入反应混合物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利用冷凝管冷凝回流50分钟,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先用少量水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再用碳酸氢钠洗涤除去酸,接着用水洗涤除掉碳酸氢钠溶液,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作干燥剂,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

(1)根据题中仪器B的构造判断该仪器的名称;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洗涤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大部分催化剂硫酸和醋酸;第二次水洗,主要目的是除去产品中残留的碳酸氢钠;

(3)根据乙酸异戊酯的密度及正确的分液操作方法进行解答;

(4)根据“增加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使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判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

(5)先根据温度计在蒸馏操作中的作用排除ad,再根据球形冷凝管容易使产品滞留,不能全部收集到锥形瓶中,得出正确结论;

(6)先计算出乙酸和异戊醇的物质的量,然后判断过量情况,根据不足量计算出理论上生成乙酸异戊酯的物质的量,最后根据实际上制取的乙酸异戊酯计算出产率;

(7)若从130℃便开始收集馏分,此时的蒸气中含有异戊醇,会收集少量的未反应的异戊醇,导致获得的乙酸异戊酯质量偏大。

【详解】

(1)由装置中仪器B的构造可知,仪器B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

(2)反应后的溶液要经过多次洗涤,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洗涤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大部分催化剂硫酸和醋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既可以除去未洗净的醋酸,也可以降低酯的溶解度,所以第二次水洗,主要目的是除去产品中残留的碳酸氢钠;

(3)由于酯的密度比水小,二者互不相溶,因此水在下层,酯在上层;分液时,要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待到两层液体界面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所以正确的为d;

(4)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使平衡正向移动;增加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使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因此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

(5)在蒸馏操作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要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所以ad错误;c中使用的是球形冷凝管容易使产品滞留,不能全部收集到锥形瓶中,因此仪器及装置安装正确的是b;

(6)乙酸的物质的量为:

,异戊醇的物质的量为:

,由于乙酸和异戊醇是按照1:

1进行反应,所以乙酸过量,生成乙酸异戊酯的量要按照异戊醇的物质的量计算,即理论上生成0.05mol乙酸异戊酯;实际上生成的乙酸异戊酯的物质的量为:

,所以实验中乙酸异戊酯的产率为:

(7)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便开始收集馏分,根据各物质的沸点,此时的蒸气中含有异戊醇,会收集少量的未反应的异戊醇,因此会导致产率偏高。

【点睛】本题考查了常见仪器的构造与安装、混合物的分离、提纯、物质的制取、药品的选择及使用、物质产率的计算等知识,题目难度较大,试题涉及的题量较大,知识点较多,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