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顶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3549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顶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黄顶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黄顶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黄顶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黄顶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顶菊.docx

《黄顶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顶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顶菊.docx

黄顶菊

鹤壁首次发现植物杀手--黄顶菊

鹤壁市农业局明连营

2011年6月份的一天,在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院内西北角的菜地里,发现了一种生长迅速、植株强健、花朵繁多的植物,这种植物不像一般植物先长植株后开花,而是边长植株边开花,花色金黄,似菊花,叶子长椭圆形,三脉脉络明显,幼苗期酷似向日葵,成株类似皇帝菊、天文草、豨莶草,在菜地内到处都是,有的可达一人多高。

后来在黎阳路联通公司大楼前面,也发现了这种植物的踪影,多方询问林业植物专家,也弄不清是什么植物,在菊科植物里查找比对多日,也没有弄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

直到2012年8月13日上午,才在网络上比对出来,原来,这种植物就是外来入侵的植物杀手--黄顶菊。

黄顶菊花

黄顶菊,又称二齿黄菊,也叫南美黄顶菊,有的地方称“野菊花”,英文名字为Coastalplainyellowtops,属菊科,堆心菊族黄顶菊属。

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生长迅速,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繁殖速度惊人,一株“黄顶菊”能产数万至数十万粒种子。

黄顶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外来杂草,原产南美洲,黄顶菊植株高低差异很大,高的能长到2米,低的只有10厘米左右,叶形近似长椭圆形,开花时花朵颜色非常鲜艳。

黄顶菊能严重挤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有“黄顶菊”生长的地方,其他植物难以生存,一旦入侵农田,将威胁农牧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安全。

1、形状特征:

一年生草本,植株最高能长到1.5米到了2.5米,茎直立,常带紫色,具有数条纵沟槽。

叶交互对生,亮绿色,基生3条近似平行的叶脉,披针状椭圆形,有锯齿,有叶柄,上部叶片叶柄较短。

主枝及分枝的顶端密集成蝎尾状的聚伞花序,花冠鲜黄色,比较醒目,花果期夏季至秋季或初冬。

二、产地分布:

黄顶菊原产于南美洲巴西、阿根廷等国,扩散到美洲中部、北美洲南部及西印度群岛,后来由于引种等原因而传播到埃及、南非、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地。

我国自2001年最早发现黄顶菊后,短短6年时间,黄顶菊已经从河北衡水蔓延到了河北省8个市、89个县(市)、395个乡镇,发生面积1.71万公顷,有黄顶菊疫情分布点15万余个。

不管农田、河滩,还是厂矿、街道、公路,都出现了黄顶菊的身影。

河南省安阳市已在几年前发现黄顶菊,鹤壁是首次发现黄顶菊。

三、传播途径:

黄顶菊的种子随时出土危害,在4~9月上旬,土壤中的黄顶菊种子不是一次性萌芽出苗,而是陆续萌发出土,而且都能够开花、结籽,完成世代繁育。

它以多条途径传播,一是通过运输工业携带传播,二是通过河水、渠水流动传播,三是通过自然风力传播。

黄顶菊主要分布在公路和铁路交通要道的两侧、渠沿沟边、林间、荒地、建筑工地等,它种子小、重量轻,易传播。

从空间分布上,河北省以衡水、邢台、邯郸等黑龙港流域为基地,向北、向西、向南传播。

另外,由于黄顶菊花色橘黄鲜艳,花期长,也有作为观赏植物人为主动传播。

四、习性特征:

黄顶菊喜生于荒地,尤其偏爱废弃的厂矿、工地和滨海滨河等富含矿物质及盐分的环境,在靠近河、溪旁的水湿处、峡谷、悬崖、峭壁、陡岸、原野、牧场、弃耕地、街道附近、道路两旁,以及含砾岩或沙子的黏土都能生长,常在靠近码头丢弃的沙子等压舱物和海岸边的荒地上滋生。

黄顶菊适应性超强,抗逆性强,耐盐碱、耐瘠薄,不生病、不长虫,似乎不存在水土不服问题,到哪都能安家落户,并迅速蔓延。

黄顶菊苗、茎、叶

五、生态危害:

我国的黄顶菊是典型的物种入侵,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环境的潜在危害很大。

一方面它靠自身强势压住其他植物。

黄顶菊发芽出苗后,表现出极强的生长旺势,高大茂密,使本地植物无法与之抗衡。

国内动植物中没有自然天敌对其有效制约,与本地植物争水、争肥、争光,优势十分突出。

另一方面它靠自身毒素伏击其他植物。

黄顶菊根系能分泌一种有毒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会抑制其他生物生长,并最终导致其他植物死亡。

其周围的植物出苗期延长,生长势减弱,一株黄顶菊影响面积可达1平方米。

发生早、发生重的地块,其他植物不见踪迹,只有黄顶菊“一花独放”。

经植物专家多次试验结果表明,在生长过黄顶菊的土壤里种上小麦、大豆,其发芽能力会变得很低。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对黄顶菊不加防治,几年后整个地面很可能就只剩下黄顶菊了,这势必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黄顶菊的花期长,花粉量大,花期与大多数土著菊科交叉重叠。

如果黄顶菊与发生区域内的其他土著菊科植物,产生天然的菊科植物属间杂交,就有可能导致形成新的危害性更大的物种。

根据黄顶菊原产地及其传播入侵区域的生态环境条件,可以判定黄顶菊在我国的适宜生长区域远远不仅限于目前已知道的天津、河北、河南等地,我国的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及沿海地区都有可能成为黄顶菊入侵的重点区域。

黄顶菊种子

  黄顶菊入侵谷子、玉米、高粱、花生、棉花等农田,尤其是管理粗放的农田发生危害严重。

一旦大面积入侵农田、牧场和苗圃等,将对农业构成严重威胁。

黄顶菊植株体内有一种怪味,牛羊不吃,没有经济利用价值。

  黄顶菊成株

六、防治措施:

针对黄顶菊的生理特性,防治黄顶菊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展黄顶菊大普查。

基层农业部门应全面摸清黄顶菊的发生和分布情况,对黄顶菊可能发生的重点区域,如废弃的厂矿、工地和滨海、河边、沟渠边、道路两旁等进行细致调查。

  

2、加强黄顶菊生长监测。

在黄顶菊发生地建立观察点,加强监测,及时掌握黄顶菊发生动态,以进一步采取扑灭措施。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如在黄顶菊发生及潜在发生地区发现可疑植物,应及时向农业植保部门报告。

  

3、严格控制人为传播。

由于黄顶菊繁殖能力极强,凡是接触过黄顶菊的人,都要严格检查自身是否具有携带黄顶菊种子以及带有黄顶菊残根残茎泥土,并严格做到不将黄顶菊的种子和带有黄顶菊残根残茎的土壤带到异地。

  

4、及时发现,及时铲除。

4-8月份是黄顶菊营养生长期,也是铲除黄顶菊的最佳时期。

对零散分布的黄顶菊必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铲除。

对成片发生地区,可先割除植株,再耕翻晒根,再拾尽根茬,然后焚烧,做到斩草除根。

七、化学灭草技术:

百草枯和草甘磷两种化学药剂对黄顶菊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在黄顶菊苗期阶段适时喷药,可有效防除该草。

第一次用药宜在5月中旬,第一次用药后每隔35—40天再分别进行两次用药物扑杀,用药方法同第一次相同。

非农田防治:

每亩用150毫升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加150毫升48%苯达松水剂混合,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可使黄顶菊枯死。

或每亩用1000毫升10%草甘磷水剂,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3天后黄顶菊枝端变黄,7-10天后死亡。

农田防治:

每亩用50-80毫升25%虎威水剂,兑水40-50公斤,防除大豆田和果园的黄顶菊。

或每亩用150毫升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加150毫升48%苯达松水剂混合,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防除豆田和水稻田埂上的黄顶菊。

目前黄顶菊主要在荒地落户,采用化学防除后,对一些征而未用的土地,要复耕复种,减少抛荒,既可增加农田面积,又可减少黄顶菊繁衍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