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703117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选《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选《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选《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选《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docx

《精选《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docx

精选《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桃源小学 王道滨

一、教材分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

这场灾难夺去了无数同胞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地震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最后的姿势》是根据在此次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

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述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叙事性文章中最有价值的是细节。

通过文章的四处环境描写以及正侧面描写的方法来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涵是本次学习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正面表现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预习

  课件、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

  2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词、读通文本,理解重点句子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4、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5、初步感悟文章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初步感悟文章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预习

  课件、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从题目入手,导入新课

直接出示课题—最后的姿势

齐读课题

说说你在读这个题目的时候,你脑海中会有哪些问题或者想法?

生说(一个好的题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联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自己解决这些疑问。

2.出示生字词

点名读,正音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老师指导“凹”的笔顺

3.交流你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生交流

4、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生说(  在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

教师对语言的精练做适当指导

5、读了课文,谭老师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沉着镇定、忠于职守、爱生如子、舍己为人……)

(三)品读感悟

  过渡:

2008年5月12日,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灾难突然降临,让我们重温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

  1.播放视频

  学生描绘自己所看到的场景并谈感受

  2.读书画出文中描写地震场景的句子,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这些场景的?

  生读书,自读感悟   

  全班交流

  预设一  “忽然,课桌摇晃起来!

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

地震!

指导:

这句话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关注叹号)

读出这三个叹号

作者连用了三个叹号有什么用意?

(三个感叹号显示着地震的发生事先没有任何预兆。

地震给人的感觉突如其来,瞬间大地上的生灵面临死亡的威胁。

齐读

预设二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

指导:

这句话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词语有哪些?

(关注“越来越厉害”“刺耳的吱吱声”“腾空而起”)

读出这些词语

通过这些词语的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地震的危害越来越大,情况越来越危急。

人早一秒离开现场就少一分危险。

时间就是生命!

齐读

预设三  地动山摇。

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指导:

这句话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词语有哪些?

(关注“地动山摇”“重重地”“塌陷”)

读出这些词语

通过这些词语的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地震来得如此迅猛,像野兽摧毁一切,这是巨大的灾难。

人类在地震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3.集体出示这三句场景描写的句子

自由地读

说说这些场景的描写给人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生说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场景呢?

与“最后的姿势”有关吗?

与文中主人公有关吗?

学生谈

引出“侧面烘托”

再读

4.你还能从文中哪些地方找出作者运用了“侧面烘托”的这种写作方法

学生浏览文本

交流

(一是通过“救援人员”;二是通过“获救学生”;三是通过“其他老师”的评价)

学生找出来后,引导读一读书,通过这些人物的语言、神情来丰满学生对谭老师的印象。

5.在这危急的时刻,在这短短的几秒钟,看看我们的谭老师做了什么?

画出与此相关的句子,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生读书,感悟

交流

出示句子

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

“大家快跑!

什么也不要拿!

快……”

 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倒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引导:

谭老师哪一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谈

引出“语言”“动作”

灾难来的太突然,也来得太快了,快的让谭老师只留下了三句话和三个动作,从中你能读懂什么?

你见到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齐读

比较:

出示场景描写的句子和这两个句子

这两处句子写得内容完全不同,但有点是相同的,你发现了吗?

生说

小结:

这一处句子是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而这一处是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语言正面来表现人物,殊途同归。

6.谭老师之所以能够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让我们通过一节普通的课来寻找其中的答案

出示第三自然段

生读

说一说

引导:

想一想谭老师仅仅是通过言传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的教育吗?

谭老师的人生价值就是“大公无私,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他一直以这个人生价值为行动准则,时时刻刻爱着自己的教育职业,并在危难中以自己的行动来履行自身的准则。

7.再读课文,丰满人物形象

谭老师在我们的心目中除了是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他还是个怎样的人呢?

请你再细细地读课文,你还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爱女儿、工作尽责、亲切和善,知识渊博,幽默风趣……)

8.情境渲染,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含义

谭老师用对学生的爱,对职责的恪守,换来了四位同学的生命,但他却永远地离开了妻子,离开了只有一岁半的女儿,离开了他深受着的学生,在校园时在,在教室里,(引读)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身影了。

出示图画

师范读: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四)、缅怀英雄,送谭老师一路好走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

灾难中,谭老师走了,可他誓死保护学生的形象永远感动着人们。

其实在我们周围有许多人用爱与责任无私的关爱我们,在我们享受着他们的爱时,让我们用感恩的心与努力去回报他们。

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加入到送别的队伍中.....

教师朗诵送别材料(配乐《血染的风采》)

(五)、课外延伸

两个作业任选一个

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书笔记。

2.用本课表现人物的方法写一个人物。

附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

          

           侧面烘托 

谭千秋      舍己为人 爱生如子 沉着镇定 忠于职守

           正面描写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掌握本课生字词,运用本课描写人物的方法拓展练笔

二、教学目标:

  1.继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运用本课的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正面表现的方法进行拓展练笔。

三、教学重难点:

运用本课的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正面表现的方法进行拓展练笔。

四、教学准备:

  拓展练笔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浏览课文,回忆文章讲了什么?

谭老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说

  

(二)检查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生词,齐读

  2.交流识记心得

  3.听写词语

  4.批发纠正,教师指出共性和解决方法。

  (三)拓展练笔

  1.过渡:

文章中是怎样来写谭千秋老师的呢?

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谈一谈。

  学生读书交流

  老师引导学生明确本课的侧面烘托和正面描写的表现方法。

  2.引导争议

  

(1)“侧面烘托”这种方法好不好,为什么?

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回答

  同伴合作

  全班交流

  老师在引导学生谈出这种方法的好处后,再引导学生读书。

  

(2)“正面描写”这种方法好不好,为什么?

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回答

  全班交流

  老师在引导学生谈出这种方法的好处后,再引导学生读书。

  (3)可不可以在表现人物的时候只用“侧面烘托”或“正面描写”呢?

  全班争论

  老师引导后小结

  3.请你选择一个人物运用本课所学进行片断练习。

  

(1)学生自由写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点名读(实物投影出示)

  评一评,找一找这个片断中哪些是侧面描写?

哪些是正面描写?

你觉得描写得怎么样?

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如何修改?

  学生交流

  老师引导

  (四)总结

  (五)作业

  完善练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