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2526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701034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2526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2526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2526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2526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2526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2526课.docx

《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2526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2526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2526课.docx

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2526课

第十四周

第七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

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在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和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

在口语交际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习作中发挥想象写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只会按老规矩办事,不知对变化了的情况应该作出相应变化的人和事。

学习本组课文,要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27个生字,会写4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后边

词语表里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从而明白一个道理。

4、抄写好词佳句,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段朗读、分角色朗读,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在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出叙述顺序,明白人物行动的相关过程。

2、通过让学生多读多练优美词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互相讨论应当怎样看待事物、为人处事等,深入体会课文所讲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断发生着变化,学会吸取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优点,对人谦虚友善等等做人的道理。

三、单元教材的重点:

1、重视学生生字能力的培养。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内容。

四、单元教材的难点: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5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4、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联系句子来体会词语意思,重点段落的理解通过学习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坦克发明的过程,坦克是怎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

在读懂内容,理解道理后,了解举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16个词语。

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教学难点: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揭示学习内容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动画片,请看大屏幕(把书上插图制作成用矛和盾作战的动画片),他们手里的作战武器是什么?

板书:

矛、盾,学生写。

2、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

板书:

进攻、自卫,比较而言,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相机把学生分成矛队、盾队。

3、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板书:

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难读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吗?

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读好这些词语(出示)。

请矛队读一读第一、二排词语,盾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

盾队读一读第三、四排词语,矛队认真听,听后评价,纠正读音。

3、自己把课文再默读几遍,想一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相机指导、归纳、板书:

集合。

学生写。

三、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1、哪一个句子写出了矛进攻的威力大?

教学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难以招架”是什么意思?

用动作理解“雨点般刺来”“左抵右挡”。

指导朗读。

2、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学生接读:

“盾太小啦!

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

用几句话写出了发明家的想法?

用的是什么标点符号?

第一个“!

”是什么感情?

指名矛队读。

第二个“!

”是什么感情?

指名盾队读。

(板书:

铁屋子)。

带着感情齐声朗读。

3、盾大得像个铁屋子(出示铁屋子),的确一枪也不会被戳到了,这个想法真让人兴奋呀!

那现在钻进这个铁屋子去和朋友比赛,可以吗?

让我们和发明家一起冷静地想一想,请大家轻轻读三自然段,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读、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再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

4、铁屋子只能保护自己,一点儿获得胜利的机会都没有,怎么能拿去和别人比赛呢?

这个问题真让人头疼,也一直困惑着发明家。

他不停地想呀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学生接读: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

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

枪炮)看大屏幕(装上枪炮的铁屋子),这样的铁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别人比赛了吗?

为什么?

相机板书:

坦克。

(大屏幕演示装上枪炮的铁屋子又装上了轮子、履带变成了能跑的坦克。

5、请大家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指名说,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6、坦克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板书:

合二为一),集合优点的结果怎样?

课文中的哪个词能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勾画,交流。

哪些句子能看出坦克“大显神威”?

(指导朗读)

四、畅谈感受,理解道理

1、是啊,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哪儿是用单独的矛和盾作战能比的呢!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这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看着板书,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矛队、盾队比赛说。

(指导朗读)

五、升华理解,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的坦克的故事,懂得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同时,在这节语文课上,矛队和盾队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取长补短,胜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大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上、生活中,象发明家那样,多观察、多思考,学习别人的优点,发明或改进更多的东西,早日迈入胜利者成功者的行列!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枪炮  铁屋子   坦克

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直观的教具——文中的插图和简笔画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矛和盾以及坦克有直观的印象,同时对于学生理解矛和盾合二为一发明坦克更有很大的帮助,教学效果非常好。

第三课时:

练习课

内容:

一、形近字组词

持()跑()神()般()

特()炮()伸()船()

二、照样子写句子

1、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

2、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了。

26、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采用对比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的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的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是一个外国小朋友,他的木匣怎么样了呢?

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

  1、易错字:

亚 匣 避 挖

  2、组词:

  锯(  )  避(  )  倍(  )

  据(  )  僻(  )  陪(  )

  剧(  )  辟(  )  培(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⑴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

他是怎样埋的?

妈妈怎么埋的?

  ⑵四年后,科利亚和妈妈又是怎么挖的?

  ⑶通过挖木匣科利亚懂得了什么?

  2、分小组讨论,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

(1~3)科利亚和妈妈埋木匣。

  第二部分:

(4~12)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的地方没有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部分:

(13)科利亚明白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3、提问:

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总结

  全文叙述了科利亚在战争到来时埋木匣,四年后又挖出木匣,从这件事中得到启示的一件事。

第五、六课时:

阅读课

阅读内容:

学生自备书籍

过程:

1、学生自主阅读。

2、提出阅读要求。

3、交流读后感受。

第七课时: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2、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

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全班思考:

  ⑴ 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木匣埋起来的?

  ⑵ 他们为什么埋木匣?

  ⑶ 科利亚与妈妈埋木匣有什么不同?

  2、学生默读,在书上勾画

  3、讨论思考题

  ⑴ 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⑵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⑶ 思考:

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妈妈又是怎样埋的?

  ⑷ 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4、学生质疑

  5、学生动手画出埋木匣的简笔画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⑴ 学生默读第三段思考:

科利亚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的?

他和妈妈是怎样挖的?

结果呢?

  ⑵ 讨论思考题

  ⑶ 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或简笔画)

  ⑷ 提问:

从幻灯片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岁时十步,四年后长大了,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

  板书:

  五岁 十步 埋 步子小

  九岁 五步 挖 步子大

  ⑸ 小结:

科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是他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三、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1、提问:

挖到木匣使科利亚懂得了什么?

他为什么说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板书:

一切都在变化)

 2、小结:

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方法。

  3、提问:

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板书设计:

26、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

五岁 埋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

十岁 挖 步子大 五步

懂得:

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课堂结尾,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科利亚通过挖木匣这件事,明白了:

“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一谈对这个道理的理解。

卢佳旭说:

“昨天没下雪,今天下雪了。

时间变了,天气也在变。

”郑晨秋急切地站起来说:

“一二年级我们学的知识不多,现在我们上了三年级,我们学的知识不仅增加了,还会写了作文,随着时间的变化、年级的升高,我们还会学会更多的知识,时间变了,人也变化了。

”课下,我高兴万分,学生们不仅明白了变化的客观规律,也懂得了要随机应变,解决问题。

第八课时:

练习课

练习内容:

一、选字填空。

功攻集级战站

()击()合()立

()劳班()()争

二、读写本课词语。

三、照样子该写句子。

例:

我把作业写完了。

作业被我写完了。

1、科里亚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

2、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