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第四章)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ppt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9725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156 大小:70.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ppt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第四章)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ppt(1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建筑史(第四章)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ppt

中国建筑史(公元265589年)第四章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一、社会背景一、社会背景:

n社会动荡。

n帝王多如牛毛,都城、宫殿也很多。

n佛教极盛,佛教建筑、佛塔兴起二、城市:

洛阳、建康n

(一).北魏洛阳(五大古都之一)n始建于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九年九月成城;景明二年(公元501年)又建成220坊,每坊方300步,建有坊墙,“虽有前暂劳,奸盗永止”,每里开四座门,每门有里正二人,吏四人,门士八人,管理里中住户。

又过一年,建成全部宫室。

宫城位于城中偏北,正对宫城闾阖门的铜驼大街为城市主轴线。

城内有大市、小市、金市。

北魏洛阳城墙遗址北魏洛阳城墙遗址

(二).建业六朝古都越城:

n公元前472年战国时,赵灭吴后,在今秦淮河和雨花台(聚宝山)之间建城,据记载:

城周长2里30步。

金陵邑:

n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石头(今清凉山)筑金陵邑,仅靠长江,形势险要。

建业:

n三国时期(公元211年),东吴治此,于金陵城旧址建石头城,依山势筑城,周长7里100步;东面设一门,南面设一门,北面二门。

孙权在武昌称帝后,于公元229年秋迁都建业,开始在石头城东修造都城,北依玄武湖,南临秦淮河,东近钟山西麓,周长20里19步。

宫城位于都城中部偏北。

建康:

n西晋统一后,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改建业为建邺。

建兴元年(公元313年)为避晋愍帝司马业讳,而改名建康。

建武元年(公元317年)为东晋都城。

n继之,南朝的宋、齐、梁、陈(公元420589年)皆以此为都。

n从东吴到陈共六个朝代,历时320年,史称“六朝”。

建康城位于长江丘陵起伏地区,且各朝逐步扩建,呈不规则形,但宫城是按一定规则筑成。

(三)住宅与园林:

n1、住宅:

n庑殿顶n鸱吻n人字拱n架空地板n直棂窗,n围墙上有成排的直棂窗,可能墙内有廊。

n“舍宅为寺”者,可见厅堂、院落,多有廊。

席地而坐,高坐具已经传入麦积山石窟中表现的城堡两晋南北朝家具园林:

n北魏末,宅后园中,有土山、钓台、曲沼、飞梁、亭阁,叠石堆山技术极高,重岩复岭,石路崎岖,深溪洞壑,有若自然。

(四).佛教建筑:

n1、白马寺(鸿胪寺,公元67年)n“寺”原是古代官署名称,自此成为佛寺经院的专用名称。

n我国第一座佛教建筑齐云木塔n公元58-75年间建齐云木塔,高200尺(约合40米),五代时塔高500尺(约合115米),因屡糟火灾,于金大定15年(公元1175年)改建为砖塔:

十三层,高160多尺(约35米),即现存的齐云塔3、佛教与佛教建筑的初兴n三国时期笮融,在徐州造浮图祠“下为重楼,上累金盘”初期的木塔。

n它是中国楼阁与印度浮图相结合的产物。

*永宁寺:

n“浮图北有佛殿一所,形如太极殿僧房楼观一千余间。

雕梁粉壁,青琐绮疏。

括柏松桩,扶疏拂檐;翠竹香草,布护阶墀,寺院墙皆施短椽,以瓦覆之。

四面各开一门,南门楼三重,通三道,去地二十丈图以云气,画彩仙灵。

门有四力士。

四狮子,饰以金银,加之珠玉。

东西二门,亦皆如之。

所异者唯楼二重。

北门一道,不施屋,似乌头门,四门外树以青槐,亘以绿水。

京邑行人,多庇其下。

”*我国佛寺布局:

n早期:

山门塔殿n东晋:

山门双塔殿n南北朝唐:

除以上两种形式外,又有在寺旁建塔,另建塔院n宋:

塔建于佛殿之后舍宅为寺:

n以前厅为佛殿,后室为讲堂,佛寺中出现了许多楼阁和花木。

中国佛教建筑形式。

4塔:

1).塔的传入:

窣堵坡(梵语:

stupa,或称浮图)n早期:

由台座、覆钵、宝匣、相轮构成的实心建筑物。

n公元前二世纪:

窣堵坡的台座逐步增高,相轮增加到十三个;n公元二世纪:

窣堵坡下部承以方台,原来覆钵下的台座发展为三四层的塔身,上部相轮增加至十一个;整个形体瘦而高巨大的改变印度桑奇2号窣堵坡印度窣堵坡的典范桑奇大塔2).中国塔的形式:

n楼阁式塔n密檐式塔n单层塔n喇嘛塔(藏传佛塔)n金刚宝座塔:

A、楼阁式塔(木/砖)n我国佛塔中的主流:

使用了木建筑的柱、枋和斗拱,并且逐层向内收进中国化了楼阁式塔的平面:

n唐以前是方形n五代起八角形渐多,n六角形较少B、密檐式塔:

n底层较高,上施密檐五十五层(一般七十三,用单数)n用砖、石建造n密檐式的平面:

除嵩岳寺塔为12边形以外,隋、唐多为正方形,辽金多为八角形。

单层塔:

n多为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n唐代的外形已大力模仿木构,n塔的平面:

有方、圆、六角、八角等多种。

喇嘛塔(藏传佛塔)n多分布在西藏、内蒙一带,多为寺的主塔或僧人墓塔。

金刚宝座塔:

n在高台上建塔五座。

n为数很少,仅见于明、清二代。

实例:

n

(1).洛阳永宁寺塔北魏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寺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构之,举高九十丈,有刹覆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

刹上有金宝瓶,宝瓶下有承露金盘三十重,周匝皆重金铎,复有铁索四道,引向浮图四角。

浮图有九级,角角皆悬金铎。

有四面,面有三户六窗,窗皆朱漆,扉上有五行金钉,复有金环铺首。

绣柱金铺,骇人心目。

(2).嵩岳寺塔:

现存最早的密檐塔n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n15层,高40米,n外12边形,内为八边形,底层直径10.6米n内部空间直径为5米,壁厚2.5米。

n塔身建于简朴的台基上,清砖黄泥砌筑,白色外装修,外轮廓呈曲线,硕大秀美,塔刹整石雕造。

名词解释:

n须弥座:

又称金刚宝座。

n系佛像底座,也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台基。

n一般用砖、石砌筑,n上有凹凸的线脚和纹饰。

(3).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祖师塔唯一的六角形平面塔的实例建于北魏n六角形平面,外观似两层,实属单层塔,上部应视作塔刹的扩大,因为其与一层塔顶之间还有须弥座、仰莲等。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祖师塔5.石窟建筑与雕刻:

n石窟寺是这一时期佛教建筑的重要类型。

发展印度n支提窟(以塔为中心)n毗柯罗窟(僧人修行)传播:

n从西向东,由北向南n南北朝和隋唐是两次高潮n北方多于南方石窟类型:

n中心塔柱型(支提窟(以塔为窟的中心)北朝n佛殿型:

以佛像为主隋唐n僧院型:

供僧众打坐修行用中国石窟的特点:

1.建筑以石洞窟为主,附属之木构筑很少;2.其规模以洞窟多少与面积大小为依凭;3.总体平面常依崖壁作带形展开,与一般寺院沿纵深布置不同;4.由于建造需要开山钻凿石,故工程量大,费时也长;5.除石窟本身以外,在其雕刻、绘画等艺术中,还保存了许多我国早期的建筑形象。

主要石窟:

(1)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现存235窟(三世纪)

(2)新疆拜城库木吐喇洞,现存99窟(三世纪)(3)甘肃敦煌莫高窟公元366年(前秦建元二年)(4)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公元460年(北魏和平初年)(5)洛阳龙门石窟公元494年(北魏太和十八年)(6)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公元502年(北魏景明二年)(7)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公元551年(北齐天保二年)(8)河北邯郸南、北响堂山石窟公元568年(北齐天统四年)(9)四川乐山大佛公元713-803年(唐开元元年-贞元十九年)(10)重庆市大足石刻造像公元892年(唐景福元年)石窟形成可分为三个时期:

n初期n中期n晚期

(1).初期石窟的主要特点:

n平面圆形或椭圆形,n穹顶n只开一门,门上有窗n一间石窟内主像特大,四壁小佛簇拥着中央高大的主佛。

n而窟外可能有木构的殿廊。

n如云岗16-20窟。

(2).中期石窟的主要特点:

n平面多方形,或规模稍大,具有前后二室,或窟中设一巨大的中心柱。

n柱上有的刻佛像,有的刻成塔形;n窟顶则做成复斗形、穹隆形或方形、长方形平架;n四壁满布雕像和壁画,除了佛像外,还有佛教故事及建筑、装饰花纹等。

n窟外雕有火焰形券面装饰的门,门上有窗n如云岗5-8窟。

(3).晚期石窟的主要特点:

n如云岗9-10窟(建于公元五世纪末)已经建筑化。

n石窟外部加了前堂,正面雕有两个大木柱,柱上有横楣和斗拱,如三开间房屋形式。

n有的石窟在前部开凿列柱的前廊,使石窟的外貌呈现着木构殿廊的形式;n窟内使用复斗形天花,壁面上的雕像不十分丛密,并且多数在像外加各种形式的龛。

克孜尔石窟新疆吐鲁番柏孜克里千佛洞新疆吐鲁番柏孜克里千佛洞甘肃敦煌莫高窟正面甘肃敦煌莫高窟侧面甘肃敦煌莫高窟南面甘肃敦煌莫高窟北面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n佛龛与佛殿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第16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窟檐佛殿窟中心塔柱6.墓与表:

n*表:

标也。

n后汉书中山简王传注:

“墓前开道,建石标为标,谓之神道。

”*南朝墓表直接继承了汉、晋以来的形制:

n下为柱础n在方座上置圆形鼓盘,刻双螭(盘曲龙蛇纹)n中为方柱而四角微圆n柱身下段雕凹槽,上段刻束竹纹,这二者之间雕刻绳辩及龙,n并从柱身一面雕出方板,上刻死者的职衔,最上为柱顶,在雕有复莲的圆盖上,置一小辟邪。

名词解释:

辟邪:

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似狮而带翼。

*实例:

n

(1).南京梁萧景墓表n南朝墓表形制简洁,以南京梁萧景墓表最为秀美。

江苏南京梁萧景墓石柱江苏南京梁萧景墓石辟邪

(2)河北定兴县义慈惠石柱雕刻精巧的纪念性石柱:

n建于北齐天统5年(公元569年)n在莲瓣柱础上建八角形柱子,n柱顶置平板,n其上置一座面阔三间的小石殿。

n柱身上段的前面作成长方形,其上刻铭文。

n

(一).建筑材料的发展:

1.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提高2.金属材料的运用:

建筑成就:

(二).建筑技术的发展:

n1、大量的木塔建筑显示了木结构技术所达到的水平n2、砖结构在汉朝多用于地下墓室,到南北朝时期已大规模地运用到地面上n3、石工技术:

到南北朝时期无论在大规模的石窟开凿上,还是精雕细琢的手法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4、建筑构件在两汉的传统上更加多样化:

1).台基的外侧有了砖砌的散水2).柱础出现复盆和莲瓣3).八角柱和方柱多具有收分,4).出现了梭柱南北朝建筑细部南北朝建筑细部n5、装饰方面:

n火焰纹、莲花、卷草纹、飞天、狮子、金翅鸟等装饰花纹不仅用于建筑方面,后代还应用在工艺美术方面。

n*莲花:

是南北朝佛教建筑中最常见的装饰题材之一。

盛开的莲花用作藻井,莲瓣用作柱础、柱头装饰,中段柱身用莲花作成莲花柱。

n*火焰纹往往用作各种券面的雕饰。

复习思考题:

1.试述自战国到两晋南北朝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成就。

2.画出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平面和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