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7863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最新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x

最新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7分)

(1)当过路的人看见它,不外是fēngzīchuòyuē(     )的小庙。

(2)每一个生态系统总是时刻不断地进行着能量交换和物质xúnhuán(   )。

(3)那边,天空静静地在gǒng(  )形的山上休憩(  )。

(4)叫到谁的名字,谁就过来,飞到男孩的手里,并属于他,听凭他抚摩(  ),听凭他询问,听凭他送给别人。

(5)市民们在这个由音乐凝成的城市里来往mànbù(   ),周旋在永恒的韵律(  )之中。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看着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刺痛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B.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神祇和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

我国科学家首先解决并提出了这个问题。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提供了证据。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3分)

“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会起到促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

“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

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③那么这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危害将是灾难性的

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

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③⑤

C.⑤④③①②

D.②⑤④③①

4.下列句子出自哪本古代典籍?

根据句意选择。

(3分)

(1)言必信,行必果。

(  )

(2)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  )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

A.《大学》       B.《孟子》

C.《论语》D.《中庸》

5.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

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1分)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

(每点不超过六个字)(4分)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

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

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

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

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

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

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时,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方框内“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3分)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下列方法供参考:

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①________。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②________。

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③________。

可以抄名言、写摘要、做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答: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一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

下面是以“回目”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写的标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

(4分)

示例:

《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①《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__________而使命不辱,秦王藏祸心却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乙己》:

小酒店大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尝尽人生酸辛。

二、阅读探究(3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

请选择一个回答。

(3分)

 

7.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请简要分析。

(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4分)

阅读危机是心灵缺氧

①培根曾经说,阅读是一种消遣。

从大众文化的层面上理解,以前大部分普通中国人也是为了消遣才读书。

在被称为“文化热”的20世纪80年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门庭若市的新华书店和各类书摊,阅读是那个相对匮乏同时也相对悠闲时代的精神消遣。

但这种热情并不专属于阅读,而是一种对精神生活丰富性的渴求,随后以《渴望》为代表的电视连续剧就以新的形式抢占了人们晚饭后的时光。

②因此,信息时代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被夸大了,只不过是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而已。

从整体上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而不是更贫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而不是更封闭了。

100多年前,尼采也曾对报纸的出现忧心忡忡,认为这种快速折损的消耗品将会干扰人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后来证明他多虑了。

③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阅读危机不存在,而是说它需要被更清晰地表达。

当我们说自己不读书时,意思常常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或心情,而不是说无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焦虑。

中国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渐进入了一个加速奔跑的时代,时间成了稀缺资源。

尤其到了信息和时间都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人们在不停地快速切换中,表现得像某种焦虑症患者。

④因此,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

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接吸引了注意力;这一分钟还在为某一公共事件激愤不已,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大笑。

照这个趋势,未来人类的心智结构或将改变,变得像金鱼一样只有7秒钟的记忆。

同时,由于缺乏深度的内心体验,网络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质开始变得雷同。

⑤慢下来,读读书,不仅仅以阅读的名义进行,更应该站在保护一颗健全心灵的高度,站在人文危机的高度来看待。

如果说社会发展是一匹骏马,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应该是驾驭它的缰绳,不应该任由它在我们手上滑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危机是什么?

请从原文中找出。

(3分)

 

9.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任写两种。

(4分)

 

10.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3分)

 

11.文章最后一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4分)

 

(三)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小题。

(18分)

爷爷的黄豆

王琼华

爷爷是染布的。

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唰唰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

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

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玩耍。

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

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

“呆瓜!

”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

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

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

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

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

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爷爷的技艺越来越精湛,生意越做越大。

于是,小染坊成了镇子里最大的染坊。

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

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圆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一谈到自己就笑呵呵,一谈到父亲就唉声叹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

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

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

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

没钱,就赊账。

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

大染坊被抵了赌债。

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

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去世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

昏暗的灯光下,豆子显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儿黄豆了。

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

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

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留个念想儿。

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

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

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一小袋嚼不动的黄豆。

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

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

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

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

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

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一小袋黄豆是什么了。

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这笔活命钱,我一直没有拿,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

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为什么这么做?

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一小袋最后的黄豆。

(选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有删改)

12.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事,叙写了祖孙三代人的人生故事,语言平实,感情真挚,情节发展脉络清晰。

B.小说中的“父亲”赌钱输掉染坊,“爷爷”搬家那一天“没有嚼他的黄豆”,表现了“爷爷”对生活彻底绝望的心情。

C.小说中的“我”明明知道金珠子在哪里,但坚决不取用,这与“父亲”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作者综合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方法,尤其擅长于捕捉典型的细节,将人物个性刻画得鲜明突出。

13.小说中画横线的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加以分析。

(4分)

 

14.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爷爷”的个性特征。

(4分)

 

15.小说中说“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爷爷给予我的财富”具体指的是什么?

(3分)

 

16.请写出两条你读这篇小说所收获的人生感悟。

(4分)

 

三、写作(55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们上最后一课时,问:

“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弟子甲说:

“用铲子铲。

”乙说:

“用火烧。

”丙说:

“撒上石灰。

”丁说:

“连根拔去。

”哲学家说:

“都试一下。

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

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哲学家没有来。

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

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要求: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标题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1.

(1)丰姿绰约 

(2)循环 (3)拱 qì (4)mó

(5)漫步 lǜ

2.B 点拨:

A项成分残缺,去掉“看着”;C项语序不当,“解决并提出”改为“提出并解决”;D项搭配不当,“运动”后面加上“这一理论”。

3.D

4.

(1)C 

(2)A (3)B

5.

(1)①体悟经典之美;②继承传统文化;③经历文化濡染;④发生气质变化。

(2)①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②精读细节,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③学会做读书笔记

(3)①护国土自取其辱

②充满世态炎凉 孔乙己屡落第

二、

(一)6.示例一:

“顾”的意思是:

看。

 示例二:

“济”的意思是:

渡。

7.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出山,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诗人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从而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愿望。

(二)8.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

9.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任写两种即可)

10.用尼采多虑报纸的出现这一事例,证明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还是有点被夸大了;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并不是那么令人担忧;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

11.我们应该通过阅读,获得精神养分,驾驭自己的生活,引导社会健康发展,而不是丢失人文精神,信马由缰。

(意思相近即可)

(三)12.B

13.结构上:

这一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内容上:

这一段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上文写爷爷创业的成功,下文开始写到父亲,写了父亲的败家给爷爷带来的伤痛。

14.①聪明好学,技艺精湛。

他“偷学”染布,无师自通,而且技艺越来越精湛,善于经营,生意越做越大。

②吃苦耐劳,勤奋苦干。

他刚开染坊时,没钱请帮工,全靠自己挥汗如雨地苦干。

③生活简朴,专注执着。

他有了钱仍旧过普通人的生活,只是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

他对生意过于专注执着,忽视了对儿子的教育。

④慈爱温和,内心顽强。

他经常跟孙子聊天,希望孙子“争气”,临死给孙子留“活命钱”。

尽管他对败家的儿子失望,但他对生活并不绝望。

15.“爷爷给予我的财富”指的是精神财富,具体指爷爷的精神品质对“我”的影响以及爷爷的人生经验和教训给“我”的启示,尤其是对物质财富要有清醒的认识。

16.示例:

①精神财富的传承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精神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人生;②幸福生活是靠自己的奋斗得来的;③对孩子真正的爱不是溺爱,是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精神品质的养成;④单纯的物质财富并不会让人幸福,相反可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幸;⑤人的健康成长需要长辈的正确教育、引导;⑥人要善于吸取经验教训,才能成就梦想。

(写出两条即可)

三、17.这是一则很有哲理的作文材料,它给了写作的主题:

“欲无必有,欲有必无”。

“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草地上要“无草”,则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比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比喻真、善、美。

点拨:

审此类题目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

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他的心灵,等等。

 例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