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五专题第15课老房子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6222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五专题第15课老房子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五专题第15课老房子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五专题第15课老房子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五专题第15课老房子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五专题第15课老房子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五专题第15课老房子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五专题第15课老房子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五专题第15课老房子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五专题第15课老房子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五专题第15课老房子含答案

第15课

老房子

             对应学生用书P59

一、字音辨读

1.尘嚣(xiāo)  2.窗棂(línɡ)  3.歙县(shè)

4.棹楔(xiē)5.鸱吻(chī)6.白垩(è)

7.唱棹转毂(ɡǔ)8.僭越(jiàn)9.囊橐(tuó)

10.糜财(mí)11.铎(duó)12.兵燹(xiǎn)

13.闳大(hónɡ) 14.休憩(qì) 15.缙绅(jìnshēn)

16.杂俎(zǔ) 17.胼手胝足(pián)(zhī) 18.坍圮(pǐ)

二、字形辨识

1.

2.

3.

4.

5.

6.

三、词语辨析

1.平心而论·平心静气

辨析

例句

2.本意·本义

辨析

例句

四、熟语释义

1.星列棋布:

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

2.抑扬顿挫: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3.玲珑剔透:

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4.风靡一时:

事物风行一时。

5.如日中天:

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6.舍本逐末:

放弃事物的根本和主要方面,追求细枝末节。

形容本末倒置。

7.鳞次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排列。

8.胼手胝足:

手上脚上都是老茧,形容劳作十分辛苦。

             对应学生用书P59

一、走近作者

王振忠,1964年生于福州,1982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86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9年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硕士毕业,1992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并留所任教。

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

1999年起担任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时年35岁,是当年国内历史地理学界和中国古代史专业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专职教授,兼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明清社会文化史方向博士生导师。

二、相关背景

“老房子”在这里特指徽州一带的皖南古民居,它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现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集中反映了古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它伴随明清时期徽商演绎出“无徽不成镇”的传奇,成为我国建筑史上有名的一大流派。

其中,黟县的西递、宏村作为皖南古村落的杰出代表,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在此类遗产上的空白,标志着徽派建筑以其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成为全人类共享的珍贵财富。

本文是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王振忠所作,王教授主要从事历史人文地理及明清社会文化史的研究,他关注地域文化差异及区域社会之变迁,尤其专长于“徽州学”的研究,同时又擅长于学术散文随笔的写作,这篇《老房子》就选自他的学术散文集《斜晖脉脉水悠悠》。

三、主旨把握

课文围绕徽州古老民居的历史、文化、审美、功用等方面展开了详尽的描述,把老房子的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优美典雅、富有感伤气息的语言,描绘了徽州古民居的历史沉浮与变迁,在时代的更替中,老房子的颓势已不可避免,作者对即将逝去的昨日之花表现出由衷的无奈与感叹。

四、结构图示

老房子

1.为什么“潜口民庄”对作者而言,“从未激起过太多的兴趣”?

明确:

因为它是“人为集成的”,作者更看重的是“在荒烟蔓草的村僻之地看到一幢幢孤零零的老房子”,是“那种独特的风致”。

然而作者也能理解“对于老房子,人们总是交集着种种复杂的情感”,它们是历史与乡土文化的见证。

2.徽州老房子有哪些实用功能?

它的美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明确:

功能:

(1)防火。

“由于地狭人稠且聚族而居,徽州民居,星罗棋布’,为了防止邻人失火殃及自家,普遍采用了高低错落、富于变化的封火山墙。

(2)防盗。

徽州老房子多是以天井为中心的内向封闭式组合,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增强了房子的防盗功能。

(3)防湿防洪水。

防止居人与上升的地气直接接触,另外也为了预防洪水的骤然而至。

优点:

结构精巧别致、色调明快淡雅、富有韵律感。

3.结合课文思考,徽州老房子传达出哪些乡土文化信息?

乡土文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老房子

乡土文化

原因

五叠式的马头墙

称为“五岳朝天”

①在特定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②明清时期对民间营建制度的严格规定

以天井为中心的内向封闭式组合

称为“四水归堂”

窗子很小,多在上层

反映出一种古老的风水观念

雕花梁架、楹联字画

表现出当地丰富的乡土艺术语言

1.思维缜密,思辨色彩浓郁

作为一个人文学者,作者长期致力于人文历史的研究。

长期的治学经历,形成了他严谨的思维作风,对徽州古民居的历史、现状、文化传承、审美价值分析得丝丝入扣,并且以其思想的犀利深邃,追究其辉煌与没落的原因,令人折服。

2.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和个性特征

作者针对自己熟悉的研究领域,长年累月地对徽州民居进行实地考察,专业特点十分明显,从文章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者对明清时代徽州一带的思想状况和生活方式的熟稔与洞察。

同时,文章又体现出作者鲜明的个性特征,他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他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慨,在作品中都有较多的流露。

3.语言清晰、准确,分析细致、透彻,富有感伤气息

这篇散文描写对象是徽州老房子,作者有对老房子外观的描摹,有对它内部结构的刻画,语言准确精当。

同时,作者还把老房子的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优美典雅、富有感伤气息的语言,描绘了徽州古民居的历史沉浮与变迁,表达出作者对即将逝去的昨日之花的无奈与感叹。

             对应学生用书P60

阅读《老房子》选段,完成1~4题。

老房子在徽州随处可见,每一幢房子都是一段遥远的故事。

八十年代初,在皖南的紫霞峰下,筹建了一处“明代民居博物馆”,号称“潜口民庄”。

庄内采用原拆原建的办法,将散落在徽州各地的十幢老房子集中于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明代山庄。

主要建筑内部陈设有明代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品,力图再现几个世纪以前徽州人的生活方式。

尽管曾多次参观此处山庄,但平心而论,我从未激起过太多的兴趣,这倒不完全是因为山庄崭新雪白的外墙缺乏一种历史感。

说真的,我宁愿在荒烟蔓草的村僻之地看到一幢幢孤零零的老房子,尽管有时显得十分残破,残破得让人惨目伤心,但那种独特的风致却是任何人为集成的山庄所无法比拟的。

然而,我也清楚地意识到,对于老房子,人们总是交集着种种复杂的情感。

许多老房子在乡间之所以一直保留到现在,往往不是因为房屋的主人真的能从审美的愉悦中得到心理的满足,而是由于它们曾一度远离现代生活的尘嚣。

如今,随着时光的流逝,乡土文化的日渐逸散,点缀于村野间的老房子,或是倒塌,或是被拆得七零八落。

于是,在屯溪老街,在西递巷口……处处都能看到从老房子上拆下的精美部件:

雀替,窗棂,雕花栏板,等等等等。

…………

记得数年前第一次踏上徽州这块土地,但见烟树葱茏,掩映着栉比而立的黛瓦粉墙,将徽州民居衬托在山光水色之中,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

犹如丹青妙笔在用枯笔淡墨,勾勒出疏树寒村的山水胜境。

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牵人情思,强烈地吸引着我深入画境,寻幽探胜而陶然忘返。

此后,我又多次走访徽州,看到了历史与现实的诸多侧面,激情与冲动,渐次转化作平静的思考。

“徽式新屋”曾是一种非常时髦的民居型式,在徽州高移民输出的特殊时代里风靡一时。

然而,一旦时过境迁,徽派老房子便愈来愈显现出它的弱点。

早在清代中叶,抑郁满腹的汪士铎就曾写道:

绩溪不佳之处……雕镂房舍,屋皆楼,室太暗……宫室制太雷同,太晦暗,房窄狭,黑暗如狱,如地狱无窗。

(《汪悔翁乙丙日记》卷一)

“乙丙”是咸丰乙卯(一八五五年)和丙辰(一八五六年)的简称。

当时正值咸丰兵燹期间,作者为避太平军之难从金陵返归故里绩溪。

半个多世纪以后编纂的民国《歙县志》,对徽州老房子的缺陷更是直言不讳:

(徽州)屋庐之制,因居山国,木植价廉,取材闳大,坚固耐久,今元代所营之室,村之旧者犹数见焉。

然以山多田少,病居室之占地,多作重楼峻垣,屋中空地太少,开窗亦隘,严密有余,而光线不足,乃其短也。

老房子是徽商如日中天时期精雕细琢而成的,它表达了久远的历史,成为明清时期高层次地域文化的积淀。

但从总体上看,内向封闭式的建筑隔断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不能提供有效的通风、采光条件,更无法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从现实生活功利的角度来看是有严重缺陷的。

老房子,作为一个生活舞台,人们生活的各种内容都要在这里一幕幕地上演。

多数老房子都是数百年前由缙绅富商所建,他们大多衣食无忧,优哉游哉……庭院之中,石台石桌,或设鱼池,或置盆景,将丘壑林泉浓缩于壶天之中,藉以营造梦境般的绚丽空间,排遣文人雅士诗书之外的闲情逸致,在俗务萦怀的内心深处,留存山林隐逸的净土一片。

时至今日,“舞台”早已“尘封”,随着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老房子已愈来愈不能适合新主人的需要了!

……

……徽州人“世治则出而贸易,世乱则归家”,(《汪悔翁乙丙日记》卷一)当国内战乱频仍,交通梗塞,徽州商人文化的没落便是一个必然。

在这样的背景下,徽州人如何还能保持不变的生活方式?

…………

是啊!

和我一样,不少人都曾赞美、并陶醉于老房子——深厚的文化积淀,确实展示了落花的矜持与自尊,但其间却又夹杂着多少的落寞与无奈!

数百年来,一以贯之的徽州乡土建筑,与节奏徐缓的田园生活方式相适应,但如今这种节奏同现代社会已拉开了长长的距离。

那么,该如何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兼容?

在新安江东岸的南溪南,有一幢老房子矗立于荒烟蔓草中——习见的粉墙黛瓦,岁月的印痕给墙体涂上了斑驳的黑色,倾欹的屋顶让人看到了房子的内部。

村民告诉我,这曾是清代一位吏部尚书的旧宅……

不知怎的,近年来每次到徽州,我总要抽空渡过烟雨迷蒙的新安江,去看看这幢老房子——是留恋最后的一线风景?

还是有老屋将倾之虞?

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看到附近的公路从脚下蜿蜒而过,便想起老房子揖别当代的日子已为时不远了……

由此,我也体会到潜口民庄设计者的一片苦心。

1.作者曾多次走访徽州,“激情与冲动,渐次转化作平静的思考”。

“激情与冲动”和“平静的思考”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

“激情与冲动”是指陶醉于山光水色中的徽州民居那样清新的田园风光;“平静的思考”指作者对徽州老房子缺陷的认识,和关于徽州乡土建筑文化的渐趋没落,以及未来徽州建筑如何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兼容的思考。

2.徽州老房子有哪些缺陷?

请根据上面的文字简要概括。

答:

参考答案:

形式雷同,阴暗,狭窄,隔断人和自然的联系,无法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3.作者为什么说对“潜口民庄”“从未激起过太多的兴趣”,又说“体会到潜口民庄设计者的一片苦心”?

答:

参考答案:

作者对潜口民庄缺少兴趣是因为那儿的房子缺少历史感,缺少一种荒凉寥落的独特风致。

他能体会到潜口民庄设计者的一片苦心,是因为随着时代发展,徽州建筑文化必然走向没落,从这个角度看,民庄设计者把老房子集聚一处,可免于自然的和人为的毁损,为今人为后人提供一个实在的了解、观察、研究的标本,还是有意义的。

4.你如何评价作者关于徽州建筑的思考?

或者,你对类似于徽州建筑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思考?

答:

参考答案:

(这道题目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其实,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遭遇徽州建筑这样的问题很正常,也很普遍,应该说传统文化如何面对时代发展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

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是必然的,传统文化的价值也不容置疑,也许最重要的就是本文作者所说的如何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兼容。

            对应学生用书P111

(时间:

40分钟 分值:

45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徽州(huī)     尘嚣(xiāo)

窗棂(línɡ)唱棹转毂(hú)

B.白垩(è)糜财(mí)

兵燹(xiǎn)鳞次栉比(zhì)

C.葱茏(lónɡ)鸱吻(chī)

舆服(yú)胼手胝足(dǐ)

D.逸散(yì)坍圮(pǐ)

僭越(zàn)头角峥嵘(rónɡ)

解析:

A项,“毂”读ɡǔ;C项,“胝”读zhī;D项,“僭”读jiàn。

答案:

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俗务萦怀 抑扬顿挫 玲珑剔透 闲情逸志

B.荒烟蔓草 荣归故里 丹青妙笔 囊橐满盈

C.崇祯年间 动人心弦 风糜一时 揖别当代

D.服贾四方 战乱频扔 如日中天 粉墙黛瓦

解析:

A项,志—致;C项,糜—靡;D项,扔—仍。

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水为天地至柔之物,却着不尽的力量,河中圆圆的鹅卵石就是明证。

治水,不二法门是,不违其本性,不悖大自然的规律。

同样是征服,鲧以刚治之,终究大业未成,送了自己身家性命;而禹以柔治之,最终降伏洪魔,造福苍生。

A.孕育  因地制宜  妄想  反而

B.蕴含因势利导希望却

C.蕴含因势利导妄想反而

D.孕育因地制宜希望却

解析:

蕴含:

包含;孕育:

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因势利导:

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方法。

妄想:

狂妄的打算;希望:

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某种情况。

“反而”含有反面递进的意思,“却”仅仅是转折。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内采用原拆原建的办法,将散落在徽州各地的十幢老房子集中于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明代山庄。

B.尽管曾多次参观此处山庄,但平心而论,我从未激起过太多的兴趣,这倒不完全是因为山庄崭新雪白的外墙缺乏一种历史感。

C.改革开放30年,廊坊城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道路通衢绿树成荫,公园绿地星罗棋布,楼宇植被交相辉映。

D.其实,“御雨”固然不差,但“非能费财而饰”却与事实大相径庭。

解析:

A项,独具特色:

指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B项,平心而论:

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

C项,星罗棋布:

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

D项,大相径庭:

形容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此处应当用“相去甚远”。

答案:

D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建筑是一座城市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标志,与之紧密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故事,让城市具有了浓厚的历史品位和人文氛围。

B.为了避免地方电视台娱乐节目不再泛滥,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发文干预,但收效甚微,毕竟,这些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需求。

C.实体书店犹如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沙龙,它所承载的文化气息,会让城市显得更安详,而没有实体书店的城市,则无异于文化沙漠。

D.为了保证活动的公平公正,本报将和省福彩中心联合成立审核组,确保公益金发放给真正需要资助的人得到这份爱心,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解析:

A项,“浓厚”与“历史品位”搭配不当,可改为“高雅的历史品位和浓厚的人文氛围”。

B项,不合逻辑,可删去“不再”。

D项,结构混乱,可删掉“得到这份爱心”。

答案:

C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题。

老 屋

楚 岩

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门环一拧,门就开了。

推开它,门吱呀一声发出沉重的叹息;同时,门楣上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阵阵尘灰。

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

开始几年,老伴依然和这间老屋厮守。

每个星期六下午,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

彼时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

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

十年以前,我拼尽全力,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屋。

儿女们累得哭了,我就用美丽的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

我们的村子原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小村。

小山坡下,拥挤着几百间各式各样的屋子。

这些屋子,当年都是低矮的泥砖建筑,显得零乱、破败、萧条和风雨飘摇。

记不清什么时候起,村民省吃俭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做成泥砖,陆续盖起了部分泥砖结构的新房子。

后来,有人盖起了红砖的屋子。

再后来,更有人盖起了水泥的楼房。

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

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红砖的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所、猪栏、杂物间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幼不同,衣着斑斓各异。

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虽然算不得十分苍老,但显然已经宛如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位朋友家中去做客。

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

儿时,我们一起光着屁股在村前的大水塘中戏水,后来又一道去放牛,在田边戽水[用戽(hù)斗汲水],捉鱼。

当晚霞在天边辉映出万道红色或是紫橙色的霞光,我们把斗笠挂在身后,骑在水牛背上,慢悠悠晃悠悠一高一低地回家来。

如今,这位高高瘦瘦的牧童早已发福,成了个红光满面的大胖子。

而他家建筑的气势、屋里的摆设,更是把我镇住了。

啊!

十多米长五层高的新楼,琉璃瓦顶,外表装修白绿相间的玻璃马赛克,光彩照人。

客厅里,一色的欧式家具,真皮沙发,彩电、录像机、音响一应俱全。

当年,我的老朋友也有一间老屋,是泥砖盖的,和我的老屋相比,显得太破旧。

而今天他的这间新屋,据说是两年前盖起的。

沧海桑田,世事更迭,十多年前,当我盖新房时,他还住在那间破旧的老屋里,对我当时的新屋啧啧称赞,认为我有本事攒钱。

而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

面对他的新屋,曾经自慰于自己的新屋在村中还算时髦的我,不得不自惭形秽了。

那么,再过若干年,老朋友的这幢新楼,是否又会变成旧屋而显得落伍呢……

朋友家里,不断有青年男女进进出出,汽车摩托车响声不断,那是老朋友的儿子和他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来探望朋友的小孙孙的。

年轻人全都衣着新潮,说话嗓门高,行动快捷。

偶然我问起他儿子这幢新楼如何,刚刚做了爸爸的小伙子回答说:

“我老爸思想太老土,简直不可救药。

当年叫他不要这样盖的,至少要留一个停车场,他偏不接受。

你看吧,才两年,门前的车子拥挤不堪。

什么新楼,现在已经成了历史文物了!

看来,我刚才的疑问,已经有了肯定的回答。

6.文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和“宛如……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两处分别体现出作者对自家老屋怎样的情感?

(4分)

答:

解析:

第一句,作者把老屋比作鸟巢,把“我”比作候鸟,每个星期六下午,“我”都要回家,可以和老伴相聚,睡个安稳觉,也可以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由此可以看出“我”对老屋的依恋。

第二句,涉及两个对象,“我”和老屋,经不住时间的冲刷,都苍老了,落伍了,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由此可以看出“我”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参考答案:

①对温馨老屋的依恋——老屋凝聚了亲情,提供了心灵的庇护。

②对沧桑老屋的感慨——老屋见证了世事变迁、年华流逝。

7.第五自然段画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

语言表达有何特点?

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6分)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