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卷八.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57604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卷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卷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卷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云南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卷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云南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卷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卷八.docx

《云南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卷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卷八.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卷八.docx

云南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卷八

2019年云南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卷八

 

一、单选题

1、在大班幼小衔接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了“小学调查园”的主题墙。

这主要是为了()。

A.激发幼儿良好的入学动机B.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C.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D.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儿童最早玩的游戏类型是()。

A.练习性游戏B.规则游戏

C.象征性游戏D.建构游戏

3、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被称为()。

A.规则游戏

C.角色游戏

B.结构游戏

D.表演游戏

4、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教师为儿童创设有一定矛盾冲突的情境,让儿童身处矛盾、应对困难、反复练习,从而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和交往能力水平。

这种方法是()。

A.行为练习法B.角色扮演法

C.游戏法D.移情训练法

5、儿童在感受、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最普遍的形式是()。

A.倾听欣赏音乐B.载歌载舞、唱唱跳跳

C.参与奏乐D.歌唱活动

6、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主体为教师、家长、儿童和()。

A.园长B.教务主任

C.业务管理者D.教育管理人员

7、1.5-2岁的儿童使用的句子主要是()。

A.单词句B.电报句C.完整句D.复合句

8、青青的妈妈说:

“那孩子小嘴真甜!

”青青问:

“妈妈,你舔过她的嘴吗?

”这主要反映青青()。

A.思维的片面性B.思维的拟人性

C.思维的生动性D.思维的表面性

9、董董是个好奇心很强的孩子,爱打破砂锅问到底。

当成人可以给她满意的育萃专家答案解析时,她就觉得很愉悦。

这种情感是()。

A.道德感B.理智感

C.美感D.实践感

10、儿童的语言最初是()。

A.连贯式的B.对话式的

C.复合式的D.独白式的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同伴交往的意义。

2、简述促进幼儿记忆发展的策略。

3、简述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策略。

4、教师如何根据幼儿注意稳定性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5、简述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及应注意的问题。

三、材料分析题

1、大一班开展了识字比赛,教师为此创设了班级墙面环境,如下图:

请根据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对材料中为识字比赛创设的墙面环境进行评析。

2、分析知下两个场景的环境创设

场景一:

某幼儿园的运动场上摆放着攀爬网、独木桥、高跷、跳袋、推车等运动器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好器具后开始玩了起来。

通过观察发现攀爬网、独木桥被冷落,较少幼儿喜欢玩。

过了一会,一个叫圆圆的幼儿对好朋友哲哲说:

“我们一起去玩攀爬网好吗?

”哲哲皱着眉头说:

“不要,我害怕。

”圆圆又指着稍矮一些的独木桥说:

“那我们一起去玩那过的独木桥吧,这个矮一点,你该不怕了吧!

”哲哲还是一脸为难的样子说:

“我不想去,还是你自己去吧。

”说着就去玩小推车了。

就这样圆圆只能独自一人去玩了····一连许多日子,虽然老师在不断地鼓励幼儿,但是运动时段里像圆圆那样去攀爬网运动的小朋友较其他地方的要少许多。

场景二:

在提供的运动器械的基础上,幼儿教师们增加了一些小道具:

如瓢虫帽子、软布小花、软塑积木、用纸板箱制作的猫咪、钓竿及幼儿绘画的小鱼等,创设出给小猫喂鱼(设置了独木桥)、瓢虫种花(设置了攀爬网)、造高楼等游戏情景。

经过观察发现,这三项活动参与的幼儿人数不相上下。

有意地观察了圆圆和哲哲,起先是圆圆邀请哲哲:

“我们去抓鱼给小猫吃好吗?

”哲哲欣然应允,两人打扮成捕鱼人,提着鱼篓,手拉手跑了过去。

这次哲哲勇敢地蹲在窄窄的独木桥上,努力地抓起了一条大鱼,当他把鱼喂进小猫的嘴里时,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接着他主动对圆圆说:

“我们去当小瓢虫好吗?

”他们一同来到了瓢虫种花的地方,戴上瓢虫帽,把自己装扮成小瓢虫,背上负重的小包,勇敢地向“小山”(攀爬网)跑去……

两个场景中的环境设计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一种设计,说明理由。

四、论述题

1、试述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

2、要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活动设计题

1、某幼儿园的院子里有几种高大的树,也有一些比较低矮的灌木。

请你结合院子里的这些资源,设计一个题为“幼儿园的树木’,的中班主题活动方案(含3个子活动),要求写出总目标,每个子活动的名称、目的和主要环节。

2、请根据下列素材设计一个大班科学活动,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

大班的胡老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吹泡泡的工具,有吸管、铁丝绕成的圈、塑料吹泡泡棒等(如下图),让幼儿在户外活动时自己吹泡泡玩。

幼儿在吹泡泡的时候,有的能吹出很大的泡泡,有的只能吹出小泡泡,有的能一次吹出好多个泡泡,有的一次只能吹出一个泡泡……结果有的幼儿得意,有的幼儿沮丧。

针对上述现象,胡老师打算组织一个科学的教育活动,以引发幼儿深入探究的兴趣,并使幼儿了解不同吹泡泡工具与吹出的泡泡之间的关系。

8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

创设“小学调查园”的主题墙可以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的生活,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之情,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学动机。

2、【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游戏以练习性游戏为主,这也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式。

这种游戏是为了取得机能性快乐而重复练习的活动。

3、【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

表演游戏是儿童按照故事、童话的内容,分配角色,安排情节,通过动作、表情、语言、姿势等来进行的游戏。

4、【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

行为练习法是指教师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过程中,组织儿童按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自己,通过交往和参加各种活动受到实际锻炼,以形成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的方法。

5、【育萃专家解析】B。

解析:

儿童感受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唱唱跳跳”是最普遍的形式,幼儿不会像成人一样安静地坐着欣赏,他们欣赏音乐的方式通常是外在的动作表现。

6、【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

教育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儿童和家长。

7、【育萃专家解析】B。

解析:

1.5一2岁儿童语言发展为双词句阶段,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也被称为“电报句”。

8、【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

思维发展的表面性是指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进行,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是事物的本质联系。

青青的问题正体现了其思维的表面性。

9、【育萃专家解析】B。

解析:

理智感是由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幼儿会说话之后,其求知欲开始日益发展,好奇心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是幼儿理智感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题干中董董的表现体现了理智感的发展。

10、【育萃专家解析】B。

解析:

幼儿前期的孩子,大多在成人的陪伴下进行活动,他们的交际多采用对话形式。

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独立性发展,活动范围扩大,在他们和同伴或成人的交往中,需要独立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己的知识经验等,才促进了独白言语的产生和发展。

二、简答题

1、【育萃专家解析】

(1)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

(2)同伴交往是幼儿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3)同伴交往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4)同伴交往有助于幼儿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2、【育萃专家解析】

(1)组织各种活动(游戏、学习等活动)。

只有在活动中,记忆才得以发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运用直观性原则,并在活动中适当配以语词的说明,这样会提高记忆效果。

(2)要培养幼儿的有意记忆。

如果在记忆某一事物之前,教师用语言向幼儿提出记忆的目的、任务、重要性,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记忆的效果就好。

(3)要培养幼儿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力求使幼儿理解所教的东西,要用幼儿易懂的语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教他们记住,从而发展他们的记忆。

3、【育萃专家解析】

(1)端正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教养方式。

(2)形成亲子间安全的依恋关系。

(3)了解与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

(4)要保证亲子沟通的时间与质量。

(5)开放儿童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6)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游戏。

4、【育萃专家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同一个对象和同一个活动的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幼儿的注意稳定性较差,小班时能集中3-5分钟,到大班时可以集中15分钟,有的幼儿甚至能达到20分钟。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象具体形象、生动鲜明;

(2)学习活动游戏化,避免枯燥单调;(3)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鼓励幼儿参与;(4)保持幼儿良好的身心状态;(5)注意对象、任务不应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6)防止和控制无关刺激。

教育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

过难或过易都容易导致幼儿注意分散。

教育教学方式要新颖多变、富于变化。

集中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

5、【育萃专家解析】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

(1)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①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幼儿教育具有社会属性。

教育是要把人类历史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等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播到下一代,培养为社会服务的人。

同时,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来规定培养新一代人的方向。

这些阶层所制定的教育任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②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需求。

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

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二者必须协调发展。

这种身心发展的规律性既是连续性的,又是阶段性的。

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过高、过难或过低、过易的教育要求,都不会达到发展潜能的目的。

(2)制定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①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

制定幼儿园具体目标的过程,实际上是将国家的教育目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层层分解,逐步具体化,并落实到幼儿发展上的过程。

具体教育目标的确定,各个幼儿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分解方法。

②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面。

将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层层具体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将教育目标的内容逐步具体化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分解到哪一层次,都要保证教育目标的整体结构不受损害,其内容的涵盖面一定要全面,包括幼儿园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全部内容。

③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由若干不同的阶段来完成。

每个阶段性目标之间要相互衔接,体现幼儿心理发展的渐进性和连续性;同时,下层目标与上层目标之间、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以保证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都朝总目标前进一步,都成为实现上层目标的有效环节。

三、材料分析题

1、【育萃专家解析】该材料中为识字比赛创设的墙面环境体现了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值得肯定和提倡。

(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

过去有的幼儿班级,虽然也重视环境创设,但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美观,为的是布置环境,或者只是盲目地提供材料,对环境的教育性考虑很少。

而在该材料当中,充分体现了环境创设与识字教育目标相一致。

(2)发展适宜性原则。

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

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

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即使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兴趣、能力、学习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该材料中的环境创设应适应幼儿的这种差异,如小火车上有简单和复杂的字。

另外,运用了幼儿喜欢的卡通小火车形象,符合幼儿的兴趣,有较强的吸引力。

(3)经济性原则。

给幼儿提供物质条件时,应以物质条件对幼儿发展的功能大小和经济实用性为依据。

材料中的墙面环境节钱、省料、实用,根据教育目标需要,就地取材,一物多用。

不足:

没有体现幼儿参与性原则,教师应让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去,让幼儿更好地融入课程,以便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幼儿不是环境创设的消极旁观者和享用者,而是环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和互动者。

2、【育萃专家解析】

(1)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场景一是器械运动场景,而场景二通过情境性设计把器械运动场景变成了情境运动场景,场景二更适合幼儿的发展和需要。

(2)同样是攀爬网、独木桥等运动器具,教师只是在第二个场景中添加了一些道具,将运动的环境创设成具有情景性的环境。

情景化的运动环境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在一个个角色的支撑下置身于某一具体的情景中,他们会更乐意去参与运动,忽略或克服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这样使幼儿获得更多的运动机会,增加幼儿与器械的互动,从而使幼儿的各种运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情景化的环境把幼儿的活动与他们的运动能力水平及兴趣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3)场景二更进一步证明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赞成场景二的设计。

四、论述题

1、【育萃专家解析】陈鹤琴,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

他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并先后在江西和上海创办省立、国立实验幼师和幼专,为我国幼儿教育师资培训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陈鹤琴一生著作颇丰,对幼稚园的教育实践、科学研究乃至师资培训均有极为精辟的论述,主要教育思想如下:

(1)强调研究儿童心理,并以此作为科学教育儿童的基础。

陈鹤琴认为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要进行科学的研究与探讨,以便更为有效地教育儿童。

他在观察自己孩子的基础上总结出儿童心理具有以下特点:

好动、模仿、易受暗示、好奇、喜欢游戏等。

同时,他又具体地分析了儿童从出生至7岁每一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中国的幼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2)创立了一整套中国化的幼稚园教育体系。

首先,陈鹤琴认为幼稚园的教育内容可称为“五指活动”,取意为幼稚园内的各项教育内容就像人手掌上的五个手指头,是可以活动、相互联系的整体。

其内容如下:

①儿童的健康,包括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及散步等。

②儿童的社会,包括各种纪念日、谈话及政治常识等。

③儿童的科学,包括植物培植、动物饲养、自然现象研讨及认识当地自然环境等。

④儿童的艺术,包括音乐、图画、手工等。

⑤儿童的语文,包括故事、儿歌、谜语及谈话等。

其次,在教育方法上,他创立了“活教育”的理论,其核心是要让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手脑并用,并提出了17条“活教育”的原则,如“凡幼儿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凡幼儿能想的,让他们自己想”等。

同时,陈鹤琴提出“整个教学法”,即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所学的功课是无规定时间学的,所用的教材是以故事或社会或自然为中心或者出发点的,但所用的故事或关于社会自然的材料是以儿童的生活、儿童的心理为根据的。

2、【育萃专家解析】幼儿教师是按照社会要求去促进幼儿发展的,是将教育目标真正落实为幼儿发展的总设计师。

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正确、清楚、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的内涵,将这种“外在”的教育目标转化为“内在”的正确的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其次,教师必须掌握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发展的技术;最后,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选择相适应的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活动方式、组织形式、指导方法等,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师在明确了教育目标后,实施过程中也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总要受到外来的干扰或影响。

例如,来自家长的影响,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幼儿园训练孩子某种技能,或要求教小学才学习的读、写、算技能。

又如,来自社会的影响,社会上各种幼儿技能大赛的宣传、偏重学历、追求升学率的风潮等,都可能干扰教师按教育目标组织教育活动,使教师的教育行为偏离教育目标。

因此,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教师有责任排除一切干扰,坚定地按照教育目标来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以保证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

五、活动设计题

1、【育萃专家解析】活动名称:

幼儿园的树木(中班主题教育活动)

主题活动总目标:

1.对幼儿园里的树感兴趣,喜欢探究。

2.能够主动提出有关树的问题,并能与同伴积极讨论。

3.感知大树的生长变化,简单了解树对人和环境的作用。

4.能积极与同伴一起探究问题,在探究中获得经验,并做简单记录。

5.关注树的色彩、形态等特征,以树为主题进行美术创作。

6.感受幼儿园的美,激发爱护树木、爱幼儿园的情感。

7.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一:

树的秘密(中班科学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幼儿园中的树木。

2.学习做简单的记录,发现树的不同特征。

3.积极参与有关树木的探索活动,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有关树的知识和经验。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活动开始前,教师带领幼儿到院子里去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让幼儿观察身边高低不同、颜色各异的树。

教师向幼儿讲解常绿树和落叶树,从而引出本次活动的内容。

2.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

(1)教师引导幼儿认识两种树的特征(大小、厚薄、形状)。

(2)教师小结:

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的,表面有蜡质。

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的。

3.认识树的年轮

教师出示大树年轮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年轮,并带领幼儿一起学习数一数年轮,巩固对年轮的认识。

幼儿学会后,将幼儿分成四组,分发记录卡,让幼儿在园中寻找有年轮的木制品,写下大树的年龄。

4.游戏结束

(1)教师带领幼儿玩“树叶找家”的游戏。

教师分发树叶,让幼儿把树叶贴到相对应的树上,找找幼儿园中哪些是常绿树,哪些是落叶树。

(2)教师让幼儿交流大树的秘密有哪些,通过本次活动学到了什么。

活动二:

树的想象(中班美术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能自主选择各种材料,对不同的“树”进行装饰。

2.大胆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出大树。

3.养成正确使用、有序收放材料的习惯。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

小朋友们知道哪些大树?

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回忆,根据幼儿的描述,教师进行总结,进而引出本次活动的内容。

2.讲解示范,掌握绘画方法

(1)教师出示范画,提问幼儿画上都有什么(画上的树就是幼儿园院子里的树)。

(2)教师示范作画,在示范的过程中,依次说出线描、吹画、点画的方法,引导幼儿注意画面布局,并带领幼儿观察绘画材料,进一步了解不同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

重点讲解吹画、点画的注意事项。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提出要求:

要画出自己在生活中看到过的树,要尽量画得大一些,布局要合理。

鼓励幼儿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作画。

(2)教师巡回指导,对于绘画能力较弱的幼儿适时地予以帮助;对想象力较丰富的幼儿,教师要注意保护其创造力,适时予以表扬。

4.讲评作品,结束活动

教师提醒先画好的幼儿写好名字,将作品贴在展板上。

引导幼儿互相欣赏,用贴五角星的方法选出“你最喜欢的树”。

请幼儿说说喜欢的理由,并请其他幼儿提意见。

活动三:

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中班社会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萌发爱护树林、保护环境的情感和意识。

3.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活动过程:

1.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活动开始,教师播放和树木相关的视频,将幼儿的注意吸引到活动中来。

并引导幼儿讨论:

为什么说树是人类的好朋友?

树木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2)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出本次活动的内容。

2.教师出示树与环境关系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到树的作用

幼儿观察图片,教师向幼儿讲解树的作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温)。

通过这一形式,弥补幼儿直接经验的不足。

通过真实、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树木与自然及人类的关系,从而让幼儿认识到爱护树木、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3.我们的大树朋友

教师告诉幼儿,3月12日是植树节。

结合植树节,幼儿自选材料,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森林’,。

通过这一环节来表达自己对树木的认识和爱护。

教师始终参与幼儿的活动,及时地给予支持、引导、帮助。

4.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树木,在幼儿园的大衬旁,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小树苗,教师带领幼儿载歌载舞,让幼儿爱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进一步得到提升。

2、【育萃专家解析】活动名称:

吹泡泡(大班科学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发现不同工具吹出的泡泡是有区别的。

2.懂得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并学会做记录。

3.乐意与大家交流分享,体验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知识本领的愉悦情感。

教学准备:

物质准备:

大记录表一份,吸管、铁丝圈、塑料吹泡泡棒、肥皂水、抹布每组若干。

经验准备:

幼儿玩过吹泡泡的游戏。

教学过程:

1.出示吹泡器导入

你们喜欢吹泡泡吗?

你们平时见过的吹泡器是什么样的?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藏着根多小物品、小工具可以当吹泡器,今天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吧。

2.出示并介绍各种工具及记录表,幼儿猜测并记录

(1)教师出示吸管、铁丝圈、塑料棒等工具,启发幼儿思考。

师:

大家一起来看看,我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工具?

这些工具能吹出泡泡呜?

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的?

(2)请幼儿将自己的猜想结果记录下来。

(3)请个别幼儿展示做好标记的记录表,并说一说自己提出此猜想的原因。

3.幼儿集体动手验证,教师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四人一组选择不同的吹泡泡工具试一试,可以相互交换试一试。

师:

吹泡泡时,嘴巴不要碰泡泡液,不要对准同伴的脸吹泡泡。

(2)幼儿进行验证。

(3)请幼儿将本组的验证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

4.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

(1)幼儿讨论并比较猜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区别。

师:

实验的结果跟你的猜想结果一样吗?

你发现在这些工具中,哪些可以吹出泡泡呢?

这些泡泡有什么不一样呢?

请与本组的小朋友分享你的发现。

(2)师幼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请愿意分享的幼儿到前面来,大胆讲述小组讨论的结果。

师:

泡泡的大小及多少是和我们所用的工具有联系的,不同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大小和多少是不一样的。

5.幼儿动手操作,自己制作泡泡器

(1)引导幼儿观察实验所用的材料,讨论并总结它们的共同点。

师:

通过探索发现,原来能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是有洞或有缝隙的。

(2)教师出示树枝、铁丝等材料,引导幼儿用扭、绕、团等多种方法来制作泡泡器。

(3)感知泡泡器的形状不同与泡泡的变化关系。

师:

当你成功地吹出泡泡后再改变铁丝的形状,看看吹出的泡泡有什么变化?

是什么形状?

(4)教师总结:

原来不管我们是什么形状的东西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

6.整理材料,结束活动

教师与幼儿共同整理活动材料,各组幼儿用抹布将泡泡水清理干净,并将自己制作的泡泡器整理后投放至科学区。

活动延伸:

将幼儿带到科学区,尝试制作泡泡水。

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和科学探索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