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实训指导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4805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舞蹈》实训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舞蹈》实训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舞蹈》实训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舞蹈》实训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舞蹈》实训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舞蹈》实训指导书.docx

《《舞蹈》实训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舞蹈》实训指导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舞蹈》实训指导书.docx

《舞蹈》实训指导书

贵州省余庆县中等职业学校

《舞蹈》

实验(实训)指导书

学前教育专业组伍成红田桦杨德美编写

2016年9月

简要说明

学前教育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必须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与管理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职业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艺术院校专业训练不同,学生所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舞蹈的基本技能,主要是作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而不是培养舞蹈演员,在实现提高学生自身艺术素质和进行职业训练双重目标的过程中,应加强舞蹈重要性的认识,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培养舞蹈的创新意识。

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帮助和启发学生学会学习舞蹈的方法和对舞蹈的创编,并学会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舞蹈实验(实训)教学指导书是幼儿教育与管理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一门专业课教材,其特点是系统性、课操作性、细节性、趣味性较强,适合我校现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我校所处的地域性特点(例如:

敖溪花灯,余庆高矮人舞等)。

在编写本教材时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尽量做到简单明了,让学生能快速的上手,掌握动作和动作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因此,本指导书主要从舞蹈的基本训练(基本功)、名族民间舞蹈及创编、幼儿舞蹈及创编三大方面入手,浅显易懂的讲解训练的目的、内容、注意事项和训练的考核标准,使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个项目的训练。

实验一理论部分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安排

实验纪律及注意事项

考核办法及标准

实验二理论部分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安排

实验纪律及注意事项

考核办法及标准

实验三理论部分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安排

实验纪律及注意事项

考核办法及标准

实验四理论部分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安排

实验纪律及注意事项

考核办法及标准

实验五理论部分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安排

实验纪律及注意事项

考核办法及标准

参考文献

一、课程实训的目的

本实训课程教学以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特点,在实训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

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完成各学习模块任务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练中学”。

1、使学生掌握重点名词、概念、舞蹈术语;初步掌握幼儿舞蹈与幼儿舞蹈教育;舞蹈的记录。

2、基训是学习舞蹈的基础,是创作舞蹈的先决条件,学生应牢牢把握本部分的内容,做到动作协调、流畅,能灵活运用。

3、使学生掌握民族民间舞蹈、幼儿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动作特点。

4、学生在掌握民族舞和幼儿舞动作、风格特点的前提下,利用所掌握的基本功,对民舞和幼儿舞进行创编。

5、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实训的理论基础

在进行具体的训练过程前,要求学生对舞蹈术语、舞蹈名词进行了解,掌握常用的术语和名词;对舞蹈的音乐的理解要符合音乐所实际表达的思想。

三、实训内容

1、舞蹈的基本训练

2、民族民间舞蹈

3、幼儿舞蹈及创编

4、民族民间舞蹈的创编

四、实训的步骤

实验一舞蹈基础理论知识(4课时)

实验目的

掌握重点名词、概念、舞蹈术语;熟练掌握常用人物符号的记法和常用舞蹈队形的记录方法;初步了解幼儿舞蹈教育。

实验材料

多媒体、作业本、笔和时钟

实验内容

1、舞蹈名词:

古典舞、芭蕾舞、民间舞、独舞、双人舞、集体舞、组舞、舞剧、国际标准舞。

2、舞蹈教学常用术语:

识记并理解主力腿、动力腿、韵律、身段、节奏、舞蹈动作、造型、亮相、舞蹈语言、舞蹈组合、舞蹈语汇、主题动作、舞蹈构图。

3、舞台方位,常用人物符号以及舞蹈队形的记录。

4、采用多媒体讲解,图片、视频为例,练习的实验方法。

实验步骤

1、舞蹈的种类

⑶古典舞。

一般指古典风格传统的舞蹈。

⑷芭蕾舞。

法文“Ballet”的音译,是欧洲古典舞剧统称。

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17世纪的法国,18世纪传入俄国,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得到发展。

⑸民间舞。

各区域各民族用以自娱的来自民间的舞蹈。

例如汉族的“秧歌”(东北秧歌、陕北秧歌、河北秧歌、胶州秧歌、鼓子秧歌等),蒙古族的“安代”,藏族的“弦子”、“锅庄”,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多郎舞”,朝鲜族的“果格里”、“农乐舞”,傣族的“孔雀舞”等等。

⑻独舞。

独舞及单人舞。

一般在集体舞中的独舞称为领舞,对个人技巧要求相当高。

⑼双人舞。

由两人表演。

⑽集体舞。

一种是舞蹈表演中的群舞,另一种是动作比较简单的群众性舞蹈。

⑾组舞。

由若干舞蹈组合组成,相互之间相联系,但也有独立性。

⑿舞剧。

以舞蹈为载体,综合音乐、哑剧等艺术门类的一种戏剧形式。

如《红色娘子军》、《丝路花雨》。

欧洲古典舞剧统称芭蕾。

⒀国际标准舞。

体育舞蹈,国际性的竞技舞蹈。

包括10种舞蹈,分为现代舞和拉丁舞两类。

现代舞源于欧洲,由宫廷走向社会,发展为群众性的社会舞蹈。

拉丁舞源于拉丁美洲,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规则.

华尔兹源于德国,节奏为3/4拍

现代舞

探戈源于阿根廷,节奏为2/4拍

狐步源于英国,节奏为4/4拍

国际标准舞快步源于美国,节奏为4/4拍

维也纳华尔兹源于奥地利,节奏为3/4拍

伦巴源于古巴,节奏为4/4拍

恰恰恰源于墨西哥,节奏为4/4拍

桑巴源于巴西,节奏为4/4拍或2/4拍

拉丁舞帕索多不里(斗牛舞)源于法国,节奏为2/4拍或6/8拍

加依布(牛仔舞)源于美国,节奏为4/4拍

在介绍舞蹈种类的时候,配合视频在多媒体上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注意个种类的特点。

2、舞蹈教学常用术语

⑴主力腿。

在做动作时支撑身体重心的一条腿。

⑵动力腿。

相对主力腿而言。

⑶起泛儿。

也叫“起势”,做动作前的准备姿态。

⑷韵律。

舞蹈中人体自然地欲左先右、动静、高低等辩证的规律。

较难掌握的动作因素。

⑸身段。

舞蹈中形体动作的统称。

如坐、卧、行、甩袖、亮相等。

⑹节奏。

舞蹈动作的基本要素,舞蹈要配合节奏。

⑺舞蹈动作。

经过提炼和美化了的、有节奏和规律的人体动作。

⑻造型。

雕塑性强的动作姿态。

⑼亮相。

舞蹈中短促停顿做的姿态。

一般用语上场或下场。

⑽舞蹈语言。

舞蹈动作的别名。

⑾舞蹈组合。

两个以上的动作组合成一组新动作。

⑿舞蹈语汇。

不同舞蹈动作汇聚,表达舞蹈主题。

⒀主题动作。

舞蹈中的核心动作,为表达主题,在一个舞蹈中反复出现。

⒁舞蹈构图。

跟具主题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及位置。

如对称、集中、方形、圆形等。

3、舞台方位,常用人物符号及舞蹈队形记法

⑴舞台方位图

 

⑵常用人物符号。

表示男生,表示女生。

(阴影部分表示后脑勺,另一面表示面对)

⑶舞蹈队形记法实例

 

上面是舞蹈队形图,编排舞蹈之前,这是很关键的一步,相当于舞蹈的整体框架,先把整体框架设计出来,在往每个队形上加上自己的动作,这种方法有助于快速的编排一个舞蹈节目。

一班一首1分钟左右的幼儿舞蹈,只需要设计最多10个这样的队形,而动作呢侧需要11个,当然中间加上主题动作,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就创作成功了。

这在今后的幼儿舞蹈创编和民族舞创编中经常用到,需要学生牢牢地掌握此方法。

实验注意事项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舞蹈常用术语、队形的设计,对不明白的问题应该及时的提出来。

作业及考核

1、识记舞蹈名词和常用术语以及舞台方位和点数。

随机抽查五位以上同学进行相关的解释。

2、设计十个舞蹈队形图

实验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实验目的

基训是舞蹈的基础,在舞蹈训练中是一项重要的训练项目,本项目主要训练学生身体中胯部、膝盖、肩等的开度;四肢以及躯干的柔韧性;对动作的协调、灵活性以及协调能力等。

实验材料

音乐播放器、舞蹈服装、电视、摄像机

实验内容

1、常用基本动作与舞姿,其中包括芭蕾手、脚的基本位置与基本动作;中国古典舞手、脚的基本形状与基本动作。

2、扶把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

包括把上活动组合和地面活动组合以及中间训练部分(技巧)。

3、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技巧性动作的训练。

实验步骤

一、常用基本动作与舞姿

1、芭蕾手、脚位的基本位置与基本动作

⑴芭蕾舞手的基本位置

一位:

双手下垂,手心向内,两手靠近但不接触,双手呈现椭圆形。

二位:

在一位的基础上,双手向前抬至胃的高度,微微弯上臂肌肉应有力的控制着。

三位:

在二位的基础上,两手抬至额头斜上方。

四位:

一手在三位,一手在二位。

五位:

一手在三位,一手在七位(二位手向旁打开)。

六位:

一手二位,一手七位。

七位:

两臂向旁打开,从肩肘部到手腕保持很好的一个圆弧形。

手位练习

音乐:

2/4

前奏:

双手一位,脚自然站立,眼看8点。

[1-2]双臂慢起二位。

头向左倾,眼看左手。

[3-4]双臂慢起三位。

眼视1点。

[5-6]左臂不动,右臂慢落至四位,头向左倾,眼视右手。

[7-8]左臂不动,右臂打开成五位,眼视右手。

[9-10]右臂不动,左臂慢落成六位,头向右倾,眼视左手。

[11-12]右臂不动,左臂慢打开成七位手,眼视左手。

[13-16]双手掌向下转腕成手心向下,收成一位。

眼睛从8点经过1点看至2点。

⑵脚的基本位置

一位:

两脚跟靠拢,两脚尖外开成一字,两腿靠紧,大腿内侧外旋,膝盖与脚尖在一条平行线上,,中心在脚趾上,收腹、收臀、立腰、挺胸,双肩下压,眼视前方。

二位:

在一位脚的基础上,相隔一脚远距离。

三位:

在一位脚的基础上,一脚收至前面脚的中间部分。

四位:

在三位脚的基础之上,前脚向前平移至一脚远,两脚平行,前脚脚跟与后脚脚尖在一条直线上。

五位:

在四位脚的基础上,前脚收回靠拢。

脚的练习

做法:

从一个位置过渡到另一个位置时,动作脚的脚尖不要离地,当动作脚擦地到二位时,不扶把的手也随之打开,两脚相隔一脚远的距离。

从二位移向三位:

动作脚在二位绷脚、点地,脚跟往前动作脚擦地收回来,把脚跟放在主力腿脚跟的前面。

从二位到四位:

动力腿绷脚、点地,把重心移到主力腿上。

动力腿的脚跟往前,脚尖擦地,划1/4圆圈到前面点地,脚跟往前并落地。

同时躯干稍稍往前以保持平衡。

从四位移向五位:

动力腿绷紧、点地,重心落到主力腿上。

,动力腿脚尖擦地收回,脚跟往前,直落在主主力腿脚的前面。

2、中国古典舞手、脚的基本形状与基本动作

⑴手型

①虎口掌四指伸直微张,拇指向掌心下压,虎口张开。

②兰花掌在虎口掌的基础上,虎口微闭,中指根部下压,贴近拇指,手指长伸,微翘。

③实掌四指并拢向掌心握紧,拇指搭在食指与中指上。

④虚拳同实拳的握法,但拳心为空。

⑤单指在虚拳的基础上食指伸直,并微翘。

⑥剑指在单指的基础上再蒋中指伸直。

⑵手臂的基本形状

①山膀位两臂平抬于身旁余略低于肩,掌心向外,虎口掌或兰花掌姿势。

②提襟位双臂弧形提于跨旁,拳眼对准髋关节、离一拳远,倒手腕儿,手虚拳状。

③按掌位以兰花掌为例,臂弧形按于胸窝处,离身体约一拳半远,手心对斜前下方。

④托掌位手臂弧形,手心向额前上方托起。

⑤双扬掌位双手经分掌,两臂伸直至头斜上方,手心相对。

⑥斜托掌位右手扬掌位,左手低于山膀位,手心向上,两臂成一斜线。

⑦顺风旗一手托掌位、一手山膀位。

⑶手臂的单一动作

①撩掌右丁字步,双提襟,眼视1点。

右手心向下,由手腕带动手臂由下向上动作。

②盖掌手臂弧形由头上方盖至胸前的按掌位,手心向下。

③切掌同盖掌,只是虎口掌的外侧边缘向下切。

④分掌手由胸前经头上方至扬掌位或旁下方的动作。

感觉是手背的力量向外打开。

⑤穿掌同分掌,但要立掌,手心向里拧,指尖的力量向上穿,到头上方时翻腕成托掌,然后手心向旁分开。

⑥端掌手心向上,从身旁向上端起的动作。

⑦摊掌端掌后向旁或斜上方拉开的动作。

⑷双手配合动作

①盘掌(盘手)

A、外上盘掌:

右手屈肘端于腰侧,手心向上,指尖向腰,平端至胸前;再以腕为轴,用指尖带动右上方向外平转一圈手腕,成手心向上。

B、内下盘掌:

掌心保持向上,以腕为轴,用指尖带动小臂向右旁下,通过腋下向里转一圈手腕,还原。

②云手右丁字步右山旁位,左端掌至胸前位,右手由外向里至左划平圆,左手相对由里向右往前划平圆,两手相对如揉球状。

向左拧身,然后双臂保持原距离,由左经头上划一立圆平收到左山膀位,右手再拉山膀位。

③小五花用手腕带动手掌作缩小的云手。

双手交叉与胸前,手腕向靠。

以手腕为轴,右手向里左手向外,转成手心相对;再继续转成左手在上右手在下。

这时左手腕向里碾压成手心向上,右手再向里转,左手向外转,紧依双腕为轴转成手背相对的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左手手心迅速向上,两手又成预备状态。

④双晃手右山膀按掌,双臂保持肩宽,由右经头上向左成左山膀按掌为左双晃手。

⑤摇臂双臂在一直线上一上一下,轮流向后摇划立圆,肩、腰随双臂自然环动。

⑥冲掌右端掌、左盖掌,相差一拳远。

左手向8点冲出,同时右手向后勒,端于肋下,肘略抬起与左手成一斜线。

眼视左手方向。

⑦凌云掌双手于胸前,掌心向下,右手向上至托掌位,同时左手向前至左,拉至山膀位。

⑧风火轮身向1点,右山膀按掌,右弓步。

准备姿态:

右大弓步,向2点,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成一直线。

⑸脚型

①绷脚拇指向下压,脚背向外绷起。

②勾脚拇指带动全脚向上往回勾到最大限度,脚心向上翻,脚跟向前伸。

③勾绷脚在绷脚的基础上拇指往回勾,脚背不变。

④脚在绷脚的基础上,脚尖、脚腕向里用力,脚背外翻。

⑹脚的基本位置

①正步两脚靠拢,重心在两脚上。

②小八字步两脚跟靠拢,左脚尖对8点,右脚尖对2点,重心在两脚上。

③大八字步同小八字步,只是两脚跟相距一脚远。

④丁字步以右脚为例,身向2点,左脚跟对准右脚心窝处,左脚尖对准8点,右脚尖对准2点,重心在两脚上,眼视1、8点之间。

⑤踏步在右丁字步位上,左脚向2点平移约一脚远,左膝直,右膝稍弯,脚跟离地,两膝内侧相靠重心在前,眼视1、8点之间。

⑥大踏步在踏步位置上,左脚继续向2点平行移动,并半蹲,右脚直伸向6点,重心在左腿上。

⑦弓箭步有向前、向左、向右的弓箭步。

⑧虚步有向前、旁、后的虚步。

在丁字步的位置上,左脚向前、旁、后经擦地最大限度的脚尖点地,重心在脚尖上。

⑨扑步一腿开跨。

屈膝深蹲,一腿直膝向旁擦地,一手掌心朝后伸向斜上方,一手掌心朝下,伸向旁下方。

⑺腿的基本动作

①吸腿小八字步,双山膀准备,前吸腿时动力腿脚背绷直,屈膝,沿主力腿往上提,至小腿贴大腿,大腿贴小腹,往旁吸称旁吸腿或吸旁腿,往后吸叫后吸腿或吸后腿。

②掖腿类同旁吸腿,只是动力腿的脚内侧绷脚贴于主力腿的后方。

③端腿小八字步,顺风旗准备,动力腿脚或绷脚从地上贴主力腿上抬至膝以上停。

④跨腿小八字步,双山膀准备,动力腿勾脚或绷脚,从前侧抬起,大腿不动,小腿经前屈膝贴在主力腿处。

⑤撩弹腿在吸腿的基础上,小腿迅速直膝向上弹出,称撩前腿。

⑻腿的基本舞姿

A、射雁

B、大射雁

C、斜探海

D、探海

E、拧身探海

F、掀身探海

G、踹雁

H、金鸡独立

I、商羊腿

J、前鹤立

K、展翅蹲

L、劈叉

⑼踢腿动作

A、提前腿

B、踢旁腿

C、踢十字腿

D、踢蹁腿

E、踢盖腿

F、踢后退

G、踢紫金冠

⑽腰的动作

A、耗腰

B、前腰

C、后腰

D、旁腰

E、单腿重心下腰

F、跪下腰

G、涮腰

H、姿态斜腰

I、大掖步旁腰

⑾组合训练

A、手的单一动作练习

B、身体韵律组合

二、扶把基本训练与中间活动训练

1、扶把基本训练

⑴把上准备活动组合

A、压肩

B、压脚跟腱

C、拉左侧要

D、开后臂

E、拉右侧要

F、下前腰

G、前波浪

H、左、右旁波浪

I、涮腰

J、左、右旁弓步压胯

⑵扶把站位

A、双手扶把分别做一、二、三、四、五位脚站位。

B、单手扶把做同样的动作。

⑶擦地绷脚

一条腿支撑并固定好重心,另一条腿向旁沿两地面擦出,同时脚跟渐渐离地推起脚背,在不影响支撑腿重心的情况下,动作腿尽可能向远处伸展,脚尖点地将脚背推至最高点,然后再将脚趾向远伸展,用脚趾轻轻点地后再依次收回原地。

⑷蹲

蹲分为半蹲和全蹲,可在脚的五个位置上做,它主要通过膝关节的柔韧性和腿部肌肉,通过蹲的训练能使人轻松的腾空而起,轻盈着地,屈伸有力,赋有弹性,它是各种舞蹈必须训练的项目之一。

⑸小踢腿

做法:

五位向前擦地,脚尖离地25°,落地经脚尖点地收回前五位,向旁与向后的擦地动作相同,在不同方向点地的基础上,在向远延伸踢出,离地25°停住。

⑹单腿蹲

做法:

一条腿支撑,动作腿的脚从前五位擦向旁抬起45°,支撑腿缓慢下腿,同时动作腿大腿保持不动,小腿收回成前小吸腿位置,然后支撑腿缓慢伸直,动作腿仍保持大腿不动,伸向旁45°,前小吸腿伸向前、旁、后,小吸腿可伸向后旁。

⑺地面划圈

做法:

一位向前擦地,用脚尖向旁划到正旁点地后,再后划动作点地位置,收回一位,反复划圈,从一位向后擦地,划到旁再划到前,收回一位。

⑻手和腰的动作

做法:

手到七位上稍抬起,手心向下,手臂躯干向前下前腰,头和身体向前弯,变到与地面平行为止,当身体起时,手臂随身体上升抬到3位,手指对准身体中心,另手臂程弧形,躯干向后弯,手臂仍保持三位,弯到躯干和脸跟天花板平行为止,身体起立手不变,然后向把杆方向弯内侧腰起立,后弯外侧要,手臂随身体起时留在七位。

⑼小弹腿

做法:

一条腿支撑,动作腿的脚向旁擦地,点地或离地25°,大腿不动,小腿快速的拍打小腿前踝,上腿快速弹向旁伸直点地或离地25°,然后小腿快速拍打踝后部,再快速的向旁伸直点地或25°离地,击打前踝可向前、旁申去,打后可向后旁弹出。

⑽压腿

[1]-[24]压前腿[25]-[48]压旁腿

[49]-[72]压后腿[73]-[96]压旁腿

⑾大踢腿

大踢腿基本和小踢腿一致,要有力度和速度,在基本形态规范的条件下,尽量往高处踢,落地还原时要有控制。

⑿控制

控制一般是由抒情慢板音乐与各种舞姿、造型组合变化而成,它展示了人体舞蹈静态造型和动作与动作衔接之间的动态造型,整个组合流畅典雅极富表现力。

2、中间活动训练

⑴地面准备活动

音乐:

3/4

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姿态的正确。

⑵地面勾绷脚训练

⑶盘腿压垮

⑷地面大踢腿

⑸地面控制

⑹小跳

①原地小跳

②五位换脚跳

③变化跳

④擦地小跳

⑺大跳

⑻后大踢腿

⑼平转

单一平转及平转小跳组合。

⑾点步转

⑿点步翻身

实验注意事项

本实验项目的内容较多,难度相对说加大,识记的内容也多,但这是舞蹈的基本训练,学生必须牢牢地掌握,特别注意在训练中防止韧带的拉伤和身体的损伤,本节内容是一个长期训练的项目,需学生课后加强训练,做到灵活运用,能很好的把动作连贯起来。

作业及考核

本实验项目是舞蹈训练的重点部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要求学生识记每个动作和动作的要领。

其一,要求学生课后必须长期的练习;其二,每学完几个基本动作后及时的对之进行复习并考查。

实验三民族民间舞

实验目的

掌握汉、藏、羌、维、蒙古、朝鲜、傣民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以及动作特点,识记每个民族民间舞的常用动作和基本动作,并对学习的基本动作进行自己的创新。

实验材料

音乐播放器、舞蹈服装、电视、摄像机

实验内容及方法

1、汉族、藏族、羌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蒙古族民族民间舞学习。

2、把握动作特点从而转化为带自身特点的动作。

实验步骤

一、汉族民间舞四川花灯

㈠、基本动作姿态

1、折扇的部位名称(如图3—1)

①扇柄

②扇骨

③左扇角

④右扇角

⑤扇沿

⑥扇面

2、折扇的执法

⑴握扇

⑵夹扇

⑶提扇

⑷捏合扇

3、折扇的舞法

⑴绕扇

右手握扇右扇角领先在右臂下由里往外绕一平圆,接着再往右臂上绕一平圆,扇上绕时中指、无名指、小指均离扇。

⑵抖扇

右手夹扇做碎抖肩,又称鸳鸯梳毛

⑶滚绣球

右手握扇做绕扇,左手握扇在胸前往里向下划正圆。

4、基本动作

⑴、颤膝(女),右手夹扇,左手持巾

做法:

站正步,双扇下垂,双膝颤动,带动身体起伏,重拍直膝,一拍一次。

⑵顿步(女)

⑶蹲抬肩(男)

⑷悠悠步(女风摆柳)

⑸风摆柳(男)

⑹上下一枝花(女)

⑺矮庄步(男)

⑻三角步(男、女)

⑼凤点头(女)

⑽金鸡点头(男)

⑾顺风摆(女)

⑿线扒子(男)

⒀颤颤步(女)

⒁边鱼上水(男)

⒂跳跳步(女)

⒃狮子滚绣球(男)

⒄齐眉扇(女)

⒅逍遥步(男)

5、女扇的十种部位姿态

十个基本动作以顿步连接。

⑴鬓角步

⑵半遮面

⑶搭肩扇

⑷望月扇

⑸观景扇‘

⑹喜相逢‘

⑺遮盖扇

⑻观鱼扇

⑼顺水流

⑽遮阳扇

6、男扇的十种姿态

⑴弓步怀中抱月

⑵靠蹲步耳边扇

⑶懒鸡充鹅

⑷勾脚开合扇

⑸蛤蟆晒肚

⑹大踏步观月

⑺古树盘根

⑻太公望

⑼卡蝴蝶

⑽回头望

㈡、动作组合

⑴颤颤步组合

⑵三角步组合

⑶蹲抬肩、凤点头组合

⑷绕扇组合

⑸凤点头组合

⑹线扒子组合

⑺慢板组合

⑻快板组合

⑼中板组合

二、藏族民间舞

㈠、藏族踢踏舞

1、基本动作

⑴脚型、手型、脚位、手位

脚型自然勾脚,手型五指自然并拢,脚型小八字位或丁字位,手位有双手扶胯、单臂袖、旁展单提袖、髋前划手

⑵手臂的动作规律

藏族舞手与臂的动作一般离不开外晃内盖、绕、抛、拉、抽、扔、摊、抹。

⑶基本步伐练习

①“岗打”训练

②拖步

③退踏步

④第一基本步

⑤第二基本步

⑥七下退踏步

⑦第三基本步

⑧连三步

⑨二三步

2、踢踏舞组合

⑴踢踏舞组合一

4×8拍四个8拍双手扶胯拖步出场

4×8退踏步,手前后摆

4×8四个方向做抬手绕腿踏步

2×8做第二基本步,低手位

2×8第二基本步,高手位

2×8原地滴答步

2×8转身一圈滴答步

3×8七下退踏步

1-8七下退踏步加三连步

⑵踢踏舞组合二

2×8第一基本步

1-8七下退踏步

1-12三次退踏步

2×8二次二三步

4×8滴答步原地

2×8向8点方向做第二基本步,高手位。

1-8两次抬踏步,晃盖手位

1-2退踏步三次,前两次双踏地

4×8滴答步,最后接连三步

㈡、藏族弦子舞

1、基本动作与步伐

①屈身训练

双手扶胯,快蹲慢起身。

②移动重心屈身

双手扶胯,动力腿踏步移动重心到主力腿。

③平步屈身练习

双手扶胯,第一步上步,第二拖步,移动重心,两拍完成。

④靠步

双手扶胯,右脚向旁上步,左脚靠右脚,丁字位勾脚点地,两拍完成。

⑤三步一靠

1-2向右边两步

3-4同单靠动作

⑥逆时针转三步靠向前边,身体转180°后向8点方向靠步

⑦点步练习

⑧三步一撩

⑨三步一搓

⑩三步一吸

2、弦子小组合

㈢、藏族锅庄舞

基本动作训练

1、三步一跨

双手打开到七位成齐眉晃手,脚步可向左、右、前、后走动。

2、单腿胯转身(两拍完成)

左脚跳起,右脚从旁起小腿胯屈至左膝前,同时向左转1/2圈,右脚跳起,左脚同上的右脚动作再转1/2圈(晃手、绕手均可)。

3、创地点地转身(两拍完成)

重心在左,右脚起,右脚掌由前向后创地,右脚落地,向右转1/2圈,左脚上步脚掌点地,继续又转身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