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秋高职单招班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942826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4秋高职单招班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4秋高职单招班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4秋高职单招班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4秋高职单招班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4秋高职单招班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4秋高职单招班月考试题.docx

《14秋高职单招班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秋高职单招班月考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4秋高职单招班月考试题.docx

14秋高职单招班月考试题

14秋高职单招班9月月考试题(卷)

一.填空(共20分)

(一)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12分)

1.《红楼梦》又名_____,全书共120回,前80回为著,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补续.它以贾、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______和______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趋势。

2.苏轼,字,自号,北宋四川眉山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书、文、诗、词、画,俱成大家。

派词风的创始人。

3.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词人,派代表人物之一。

原名,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因曾任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郎中”。

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他的词风行一时,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

作品集《乐章集》。

(二)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每填出一句1分,共8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

2.同是天涯沦落人,。

3.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4.羽扇纶巾,谈笑间,。

5.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6.念去去,,暮霭沉沉楚天阔。

7.执手相看泪眼,。

8.今宵酒醒何处,。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脉脉(mò)颤动(zhàn)乘凉(chéng)独处(chǔ)

B.酣睡(hān)参差(cī)袅娜(nuó)蓊蓊郁郁(wěng)

C.点缀(zhuì)倩影(qiàn)皱缬(xié)梵婀玲(fán)

D.两靥(yè)纨绔(kuà)颦蹙(pín)濒临(bīn)

2.下列文体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B.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其中塑造人物形象是核心。

C.词作为一种体裁,脱胎于音乐。

很多词本身是可以谱曲歌唱的,好多词牌是由填词用的曲调名演变来的,如“浣溪沙”“雨霖铃”“水调歌头”等。

D.古体诗,又称“格律诗”,指的是用文言文写出的诗,对诗的字数、句数、音韵格律都有严格要求。

近体诗,指的是不讲究音韵格律的自由诗。

3.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作中语句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B)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词的开篇,既显示出诗人的广阔视野:

它不仅描绘出大江非凡的气势,且囊括了许多古代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

B、“故垒西边……三国周郎赤壁。

”诗人直抒胸臆——由于对古代英雄的神往,而启步去追寻他们的足迹。

C、“小乔初嫁”这一情节入词,不仅在于要表现英雄美人璧合珠联,表现周瑜的雄姿英发;更在于揭示周瑜同孙权的密切关系,从而表现孙权对周瑜的信赖有加。

透过诗句看背后,则隐含着诗人不被信任,不被重用的叹息。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正是内心苦闷和哀伤的外露。

然而,可贵的是,诗人并未由此而消沉、颓废、及时行乐;相反,他以酒祭江,所表达的正是对英雄的缅怀和景仰。

4.下面是对柳永《雨霖铃》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寥十一个字,真是力敌千钧。

C.“念去去”二句中的“念”用得很好,后面用“去去”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去路修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

“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4D点拨:

“经年”呼应“今宵”不对。

5.选出不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的一项(B)

A、《三国演义》B、《金瓶梅》C、《水浒传》

D、《西游记》  E、《红楼梦》

三.阅读理解(共25分)

(一)(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2分)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A.其皆出于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A,表示推测的语气副词,大概;C,表示加强语气的副词;D,指示代词,那些)

2.(2分)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愚人之所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C.(师道:

从师的风尚;则:

转折连词,却/顺接连词,就;所以:

……的原因/用来……的,……的凭借;惑:

形容词,糊涂/名词,疑难问题)

3.(3分)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

3、B.(B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是介词结构后置句,C是定语后置句,D是被动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4.(3分)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段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

B.语段先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语段再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语段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得出了君子智力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结论。

4、D.(这个对比,目的在于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发人深思)

(二)(9分)阅读下面一段诗文,完成1—4题。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1(2分).与“银瓶乍破水浆迸”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珠小珠落玉盘B.天台一万八千丈

C.江州司马青衫湿D.唯见江心秋月白

答案:

A

解析:

A项与“银瓶乍破水浆迸”均运用了比喻。

其余分别为夸张、借代、衬托。

2(2分).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与开头一段写到的“夜”“船”“月”相呼应。

B.用夜静和月色惨淡烘托琵琶女身世凄凉。

C.与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之间宕开一笔,写环境使行文有波澜又层次分明。

D.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烘托悲凉的氛围。

答案:

B

解析:

B项,此时她尚未叙述身世。

3(2分)..这段音乐描写历来为人称道。

指出诗人描写音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刻画成形象可感的实物,写出音乐的节奏、旋律等变化之美,同时也易于表现琵琶女内心的情感起伏。

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的运用,我们不但要知道什么是比喻,还要明白比喻的好处,即表达效果。

同时我们在写作中也要有意识地运用。

4..选段的最后两句是琵琶女弹琵琶之后,听众的反应和周围景色的描写,试简述这两句运用的手法和作用。

(3分)

答案:

手法是烘托。

作用:

写出听众已处忘我境界,写江心秋月冷照,以烘托演奏的效果。

(三)、下面的会议通知有四处错误,请一一指出。

(6分)

通 知

  研究决定,本星期六下午第二节课后分年级召开各班学生代表会议,收集对各科教学的意见。

希各班派代表按时参加会议。

此致

  敬礼

                    教务处 3月1日

(1)格式方面的错误是:

①                    

②                        

(2)内容方面的错误是:

①                    

答案:

(1)①通知发布者和发布日期写在了一行②正文后滥用致敬语

(2)①地点不明②代表人数不明

五.写作(40分)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40分)

人生所有的成功,固然是在青春时创造或奠定基础的,但人生的许多过失,也几乎都是青春时犯下或埋下伏笔的。

所以,青春在包含许多优点的同时,也包含了许多缺点。

青春时代优点和缺点都较突出,发扬优点,能创造无穷价值;纵容缺点,则只能酿造人生的苦酒。

请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