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初中科学教师职称评定考试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93455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初中科学教师职称评定考试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杭州市初中科学教师职称评定考试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杭州市初中科学教师职称评定考试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杭州市初中科学教师职称评定考试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杭州市初中科学教师职称评定考试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市初中科学教师职称评定考试及答案.docx

《杭州市初中科学教师职称评定考试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初中科学教师职称评定考试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市初中科学教师职称评定考试及答案.docx

杭州市初中科学教师职称评定考试及答案

20XX年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

初中自然科学试卷

应考教师须知:

1.本卷分三个部分,满分100分,(高级教师满分11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在密封区内填写市县名、校名、姓名、准考证号和所申报的职称。

3.答题要做到字迹清楚,行款整齐,卷面整洁。

4.初中科学教师在作答本卷时,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试题各专业教师都需要回答,第三部分的试题,只需回答本专业的试题即可。

第二部分题中加*号的题,申报高级职称者必做。

申报中级职称者不做。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总分

得分

第一部分(30分)

1、(15分)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请指出科学素养包含哪几个方面。

2、(15分)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请简述在《科学》课程的教育中应如何体现“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

第二部分(30分)

1、请选择下列的一个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一节课的内容)。

(20分)

(1)《科学》第二册第二章第八节《二力平衡条件》

(2)《科学》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地球的自转》

(3)《科学》第四册第二章第二节《氧气和氧化》

(4)《科学》第四册第三章第五节《叶的蒸腾作用和结构》

(5)《科学》第四册第一章地三节中《原子结构的模型》

(6)《科学》第五册中第三章第二节《能量转化的量度》

(7)《科学》第六册中第二章第二节《生态系统》

2、请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编制两道符合大多数学生水平的课后习题,并简要说明题目的立意。

(10分)

*3、请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简谈在《科学》学科的教学中如何减轻学生学习水平两极分化的方法(申报高级职称的教师做该题,申报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不做该题。

)(10分)

 

第三部分(40分)

一、化学内容

1.(10分)如右图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时澄清的饱和石灰

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一些镁带,再用滴管滴入

5ml稀盐酸于试管中。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⑵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⑶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带和盐酸的总能量。

2、(10分)含有20克硫酸、盐酸混合液,往其中逐滴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时生成的硫酸钡质量和所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⑴求起始混合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⑵求起始混合液中HCl的质量分数。

⑶当某温度下所得溶液的pH=7时,从该溶液中蒸发掉43.02克水,过滤、烘干可得4.98克的固体,求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相对原子质量:

S32;Cl;Ba137)

 

3、(10分)、在一次学生实验中,学生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和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而和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

这和教材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不一致,是什么原因呢?

是试剂、药品出了问题吗?

为了寻找原因,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然后加入0.1mm×10mm×25mm、纯度≥%的铝片验证是否确实存在上述现象,实验结果如下表。

稀盐酸、稀硫酸与铝片反应现象对照

反应进程/min

1

2

5

15

20

10%HCI

少量气泡

较多气泡

大量气泡

反应剧烈

铝片耗尽

10%H2SO4

均无明显现象(无气泡)

20%H2SO4

均无明显现象(无气泡)

无论是用10%的稀硫酸还是用20%的稀硫酸,均无明显反应现象,其结论还是与教材的叙述不相符合。

问题1:

为了探究“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差异原因”,你能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哪些假设(或猜想)?

假设一:

________________;假设二:

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

问题2:

为了论证上述假设,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填写下表,有几组写几组)

组别

实验设计

4.在L的稀硝酸中投入铜片3.84g,让其充分反应,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求:

(1)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有多少升?

(2)反应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多少?

NO3?

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多少?

(3)若使反应后溶液中Cu2+全部变为Cu(OH)2沉淀,至少应加入L的NaOH溶液多少升(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相对原子质量N14;Cu64,)?

 

二、物理内容

1、(4分)如图所示,AB和CD的水平距离相同,小球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分别沿光滑水平面AB和光滑凹面CD运动,球通过水平面AB的时间为t1,通过凹面CD的时间为t2,则t1、t2的关系为:

()

A、t1=t2B、t1>t2C、t1<t2D、无法确定

 

2、(4分)如图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

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

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

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

 

A.l2>l1B.l4>l3C.l1>l3D.l2=l4

3、(4分)一只容器内盛有5牛的水,再往容器里放一物体,则水对物体产生浮力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对物体产生的浮力可能大于5牛B、水对物体产生的浮力可能小于5牛

C、水对物体产生的浮力可能等于5牛D、水对物体产生的浮力不可能大于5牛

4、(4分)、图示为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图,压缩机工作时,强迫制冷剂

在冰箱内外的管道中不断循环。

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冰箱内的管道中,致冷剂迅速膨胀并吸收热量

B.在冰箱外的管道中,致冷剂迅速膨胀并放出热量

C.在冰箱内的管道中,致冷剂被剧烈压缩并吸收热量

D.在冰箱外的管道中,致冷剂被剧烈压缩并放出热量

 

5、(5分).在初中《科学》教材中对“功”的定义是这样叙述的:

“科学上规定:

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请从初中的定义出发,证明物体沿不规则曲线从A运动B,重力所做的功只跟始末位置有关,跟路径无关。

 

6、(9分).如甲图所示电路是在环境温度为10℃左右的条件下工作的某自动恒温箱原理简图。

箱内电阻R1=20kΩ,R2=10kΩ,R3=40kΩ,Rt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当电压鉴别器两接入点a、b的电压Uab<0时,鉴别器将自动使开关S接通,使恒温箱内的电热丝发热,从而使箱内温度升高;当Uab>0时,鉴别器将使S断开,停止加热。

求:

⑴根据以上说明,判定该恒温箱内的温度将保持在多少摄氏度?

⑵若想使恒温箱内的温度保持在30℃,在保持R1、R2不变的情况下,应该把R3更换成阻值多大的电阻?

 

7、(10分).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猛,各种新型汽车不断投放市场,它们均使用汽油做燃料并符合国际排放标准.如图甲所示为某新型汽车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电源电压恒为6V,R0为定值电阻,A为油量指示表(实质是一只量程为0~0.6A的电流表),Rx为压敏电阻.关于压敏电阻咫的阻值与所受液体压强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已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及液体的密度成正比,ρ汽油=×103kg/m3,取g=10N/kg)

Rx所受液体压强值(Pa)

0

1420

2840

4260

5680

Rx对应的电阻值(Ω)

45

27

15

5

⑴油箱是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0.15m2,油箱内汽油高度达到60cm时油箱即装满,油箱装满时,油量指示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当油箱内汽油用空时,油量指示表的指针指向某一位置,求此位置所对应的电流值.

⑵为测试该汽车的油耗,将汽车油箱装满后,沿高速公路行驶300km,油量指示表的指针从“满”处向左逐渐偏转到“E”处,如图丙所示,问该汽车每行驶100km消耗汽油多少升?

⑶该车在行驶路上,正好遇上交警的测速监控车辆,测速原理如图丁所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

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秒,第二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秒,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是1秒(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求:

被测汽车速度是多少米/秒?

 

 

三、生物部分:

1.(10分)

下图表示发生在组织液与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

(1)请据图回答能正确表示氧分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的是。

氧分子进入细胞的原理是

(2)进入细胞的氧分子主要参于了什么生理过程?

(3)此生理过程如果用化学反应式表示可表达为:

(4)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中所含的氧元素直接来自何处

2.(10分)

20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

因为这三位科学家发现了调控细胞周期的一系列基因,以及相关的酶和蛋白质。

这项工作对肿瘤研究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同一种生物的体内,癌细胞与正常体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是有差异的。

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比正常细胞的____________。

(2)如果要测定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长短;在实验过程中通常需要考虑温度因素。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称恶性肿瘤为细胞周期病,其根据是调控细胞周期的基因发生____________,导致细胞周期失控,细胞会无限增殖,演变为癌细胞。

(4)治疗恶性肿瘤的途径之一是用药物抑制____________的合成,从而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

如用药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将阻断在____________期。

3.(10分)

一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将小球藻放在一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气密封状态。

实验过程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

从第5分钟起给予人工光照。

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右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0~5分钟之间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

(2)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

(3)在5~20分钟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

(4)加入适量的NaHCO3溶液后,氧气产生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

(5)加入NaHCO3溶液后,平均每分钟产生摩尔的氧气。

4.(10分)

植物茎的顶芽尖端是产生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芽尖端处产生的生长素在向茎运输时具有一定的的规律;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将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中间插有云母片的琼脂块上,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检验发现A侧含生长素(填多、少、不确定)。

说明生长素能。

(2)如果用呼吸阻断剂处理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运输会停止,说明生长素的运输属。

(3)右图表示生长素的浓度与植物器官生长的关系。

说明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

(4)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对同一个器官表现为了(4分)

 

 

20XX年杭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水平考核

初中科学试卷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30分)

1、(15分)

(1)①科学探究(过程、方法和能力)②科学知识和技能

③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2、(15分,第(1小点3分,其余每小点4分)

(1)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3)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应重视科学课程本身所蕴含的德育要素,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其他课程及各教育环节一起,共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基础。

(4)教师应根据《标准》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第二部分(30分)

1、(20分)

1)教学目标

(1)是否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基础、年龄特征和最近发展区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不偏易或偏难)

(2)教学目标设计是否全面。

(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

(3)目标是否有操作性和可测性

2)教学内容

(1)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要求。

(不偏易、偏难、多余、缺漏)

(2)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是否突出。

(3)教学内容是否有科学性错误

3)教学步骤

(1)是否有层次的呈现教学内容。

(2)教学步骤是否合理有创意

4)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基础、年龄特征。

(2)教学方法是否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3分、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各4分,根据设计酌情给分,其它设计若符合题意也酌情给分。

2、(10分)根据以下几点酌情给分,每一道习题5分

1、题目涉及的知识内容是否符合本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题目的难度是否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水平。

3、题目要体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不以单纯的知识记忆为主。

4、题目要能检测学生易错误的知识

5、题目立意清晰。

3、(10分)

(1)、能联系本人的教学实际,进行一般论述(4分)

(2)、能从《科学》教材的处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方面联系实际进行较具体的论述。

(依据论述的方面和方法的可行性酌情给4分以上的分,如以下的一些做法。

其他的方法符合教学实际也对。

a、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为依据,确定合适的课堂教教学目标。

b、特别关心帮助学习水平不高的学生

c、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

d、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e、合理处理教材,突破重难点

f、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指导他们确定经过努力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第三部分(40分)

一、化学

1、(10分)

(1)试管中镁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烧杯中溶液变浑浊。

(3分)

(2)镁是活泼金属,能和盐酸发生置换反应,镁片和盐酸的反应是个放热反应。

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溶液变浑浊。

(5分)

(3)小于(2分)

2、(10分)1、%(3分)2、%(3分)3、33.3克(4分)

3、(10分)、问题1:

(只要假设合理均可)

假设一:

CI-能促进金属铝与H+的反应。

(1分)

假设二:

SO42-对H+与金属铝的反应起阻碍作用。

(1分)

假设三:

H2SO4溶液的H+浓度太大(或铝在浓度大的硫酸溶液中钝化)(1分)

问题2:

(设计方案,论证解说)

实验:

a~c组分别取稀HCI、H2SO4,加入纯度为%的铝片各一小片,然后分别添加NaCI、Na2SO4晶体;d组为铝与稀释的H2SO4反应,e、f组为对照组,记录实验现象。

组别

实验设计

a

取5ml10%H2SO4逐渐加入少量NaCI晶体

b

取5ml20%H2SO4逐渐加入少量NaCI晶体

c

取5ml10%HCI逐渐加入少量Na2SO4晶体

d

取5ml10%H2SO4加入和e、f组实验同样大小的铝片,并逐渐加水稀释

e

取5ml10%HCI加铝片不加其余试剂(对比)

f

取5ml20%H2SO4加铝片不加其余试剂(对比)

设计对一个实验为1分,设计了6个实验总分加1分

4、(10分)

(1)0.896升(2分)

(2)L、(2分)0.16mol/L(2分)

(3)400ml(4分)

二、物理

1、B2、D3、ABC4、BC

5、(5分)参考答案:

曲线AB分割成n等份,当n足够大时,每个微段△S=AiAi+1可视为直线,根据功的定义`物体在此段路径上沿重力方向通过的距离为△hi所以,重力在该段路径上做功为:

……(1分)

依此,重力在整个过程中所做功为

…(2分)

……(1分)

由上述结果,可以得到结论:

重力做功只跟始末位置(高度)有关,和路径无关.……(1分)

6(9分)参考答案:

⑴R1与R2串联,R3与Rt串联,设电源电压为U

……(1分)

……(1分)

解得Rt=20kΩ,………………(1分)

由图像得热敏电阻与温度的涵数关系为:

;……(1分)

将Rt=20kΩ代入得:

t=37.5℃.…………(1分)

⑵若

℃,则

=25kΩ,

同理就有:

……(2分)

解得

……………………(2分)

7、题(10分)参考答案:

⑴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

当油箱满时h=0.6m可得到:

…(1分)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应的压敏电阻的阻值为:

…………(1分)

利用

=

…………(1分)

当油箱空时对应的

…(1分)

⑵由图丙可以看出,

…………(1分)

由表可得出对应的液体压强

对应的油深为:

…………(1分)

可见行驶300km的耗油量为:

故每行驶100km耗油量为10L。

………………………………(1分)

⑶设汽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S,则:

=

=

…(1分)

汽车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为:

=

…………(1分)

被测汽车的速度为:

=

…………(1分)

三、生物(每空2分)

1、

(1)A氧浓度差(或氧分压)

(2)呼吸作用(或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3)C6H12O6+6O2—

6CO2+6H20+能

(4)C6H12O6(或有机物)

2、

(1)短

(2)细胞周期受酶的影响,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3)突变

(4)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分裂)

3、

(1)呼吸作用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气

(2)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3)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4)NaHCO3产生CO2为小球藻提供了光合作用原料(5)5×10-8

4、

(1)多横向运输

(2)进行主动运输(3)降低

(4)在适宜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大,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2分)超过最适浓度后,再加大生长素的浓度,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当浓度增大到一定的临界线后,再继续增大则会对生长起抑制作用。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