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设施养护作业权市场化运作初探.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931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政设施养护作业权市场化运作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市政设施养护作业权市场化运作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市政设施养护作业权市场化运作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市政设施养护作业权市场化运作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市政设施养护作业权市场化运作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政设施养护作业权市场化运作初探.doc

《市政设施养护作业权市场化运作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设施养护作业权市场化运作初探.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政设施养护作业权市场化运作初探.doc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市政设施养护作业权市场化运作初探

摘要:

下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市政设施养护中的相关要点,通过对市政设施养护的现状、发展历程的分析,论述了政府单位如何更有效的完善市政设施养护管理的行业监督和管理,以下仅供参考。

关键词:

市政设施养护养护管理行业监督

一、前言

根据省政府文《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意见》提出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市场竞争机制、企业经营机制和政府监督机制","逐步开放和放开'三行市场'即开放资本市场、经营市场、放开作业市场"精神,通过对周边地区养护市场的一些初步调研,并结合我市目前市政设施养护行业的实际情况,建议我市的市政设施养护行业通过"管养分离、管干分离",加快推进市政设施养护作业权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培育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市政设施养护作业市场,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和资金的基础性作用。

二、市政设施养护的现状与思考

周边地区市政设施养护现状

九十年代以来,长三角经济圈的快速崛起,拉动了新一轮的城市建设高潮。

传统的市政设施养护体制已不能适应快速扩大的城市圈及多功能城市发展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市政设施养护从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综合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市政设施养护观念也要随之更新。

俗话说:

三分建、七分管,建设是短期行为,管理是长期行为。

城市政府要树立"建管并重,以管为主"的城市发展理念,所以要用经营的意识审视市政设施养护,通过市场化运作市政设施养护业务。

如杭州市在2001年9月份对梅灵隧道养护权进行了公开招投标,迈出了市政设施养护市场化的第一步,其成效显著,到了2004年初,一个"政企分开、管养分离、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市政设施养护运作新机制初步形成。

该运作机制不仅规范了市场行为,强化了政府监管,而且控制了养护经费,确保养护质量。

另外,与我市毗邻的无锡市早在2003年就开始了市政设施养护权市场化进程,现在城区市政设施的养护权已100%进行市场化运作。

据悉,该市市政设施养护权进行招投标后,每年养护经费同比节约20%左右,而且养护质量也有所提高。

2、2我市市政设施养护的发展历程

自1998年我市的市政工程管理处管理层与作业层分开以后,新成立的市政工程管理处除了承担新建市政设施的建设管理,以及全市的道路、排水设施的维养工作以外,另有一部分市政行业管理的职能。

原有的作业层则改制为现在的市政公司。

由于种种原因,市政设施的养护作业权一直没有进行市场化运作,而是由市政公司负责。

现在的管理模式是市政公司养护队负责道路路况巡查,需维养的某项设施先向市政处报批,批准后实施维养,最后由市政处派员进行验收,工程款按照全国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定额按实结算。

这种运作模式将会逐步显露出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弊端:

1、由于缺乏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养护队伍和职工的积极性,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难以提高;2、市政设施养护经费一直采用财政全额拨款、养护工程量实行实报实销,财政负担越来越重;3、主管部门被日常事务缠身,疲于应付,无暇顾及市政设施养护长远和深层次问题。

三、解放思想,积极稳妥的推进市政设施养护市场化进程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体,按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凡是市场能做好的事情,就让市场去做,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城市的市政设施养护业务可以通过市场竞争公开招标选择养护队伍去实施。

市政公用行业主管部门可以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政府应完成由市政公用设施产品和服务的直接供应者到监督者的角色转换,从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从管行业转变为管市场。

2002年底,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的通知(建城[2002]272号)。

其中第二条第三小点明确规定:

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选择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非经营性设施日常养护作业单位或承包单位。

逐步建立和实施以城市道路为载体的道路养护、绿化养护和环卫保洁综合承包制度,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

加快市政设施的市场化进程,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市市政公用行业的一项重大改革。

为了保证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我认为,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建立与市政设施养护相配套的市场规则

为了保证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的市政设施养护作业权市场化进程,必须建立完善的市场规则。

首先,为了规范养护市场运作,得出台相应地市政设施养护维修市场管理规定作保障。

其次,市政设施养护由于工作内容、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使其与新建工程有着较大的区别,所以其招投标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相应的市政设施养护维修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进行规范。

最后,为了保障合同履行的效果,加强政府监督,必须有相应的市政设施养护管理考核办法。

逐步培育成熟的市政设施养护市场

市政设施养护业务市场化是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改革中尤其要注意市场的培育。

养护市场的培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养护实施主体的培育

在新建市场逐渐萎缩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市政施工企业逐步向市政养护转型,也可以鼓励社会组建专业养护公司。

为此可以制定逐步开放养护市场的计划,精心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

如:

可以把15-20万平方米的市政道路2-5年左右的养护作业权作为一个标段在本市范围内进行招投标试点,这样可让更多的参与进来,如果实施效果较好,可以将全市区的道路及排水设施的养护作业权逐步推向市场化。

养护市场中介机构的培育

一个比较成熟的养护市场,路况巡查、检测委托专门的服务公司负责,养护的投资、质量、完成时间等由专门的社会化养护监理公司来控制。

所以养护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有必要依靠政府、社会的介入成立养护市场中介机构,如养护监理、路况检测中心等等,使其进入养护市场。

利用这些中介机构的技术、管理力量,可以有效地控制养护的投资质量和时间保证,协调养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同时依靠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来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养护市场,从而确保公平竞争、充分竞争,把市政设施养护业务市场化经营引上健康、有序的轨道。

逐步完善政府对市政设施养护管理的行业监督

市政设施养护市场化以后,市政行业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行业发展政策、规划和建设计划;制定市政公用行业的市场规则,创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对进入市政公用行业的企业资格和市场行为、产品和服务质量、企业履行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对市场行为不规范、产品和服务质量不达标的企业进行处罚。

市政行业主管部门需充分发挥行业监管作用,着重做好有关养护市场的政策引导,依法管理信息服务,并制定行规、行约,规范行业行为,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协调行业内部关系;参与市政设施养护行业发展战略研究,为政府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提供建议;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起一套养护管理、评价办法和检查制度,承担养护市场准入、市场规范、资质审查等工作,促使养护市场规范化运作。

加强后续管理

养护市场开放以后,作为市政行业主管部门,需加强后续管理和监督工作。

一是要把好市场准入关,加强养护公司的资质管理并形成年审制,从源头上保障市政设施养护业务;二是制定本地区科学的市政维护作业专项定额标准,作为具体业务招投标的评定依据,杜绝由恶性竞争引发的掠夺性经营行为;三是制定养护质量检查验收标准和经费支付办法,用经济手段保证养护质量。

例如:

假设我市政设施养护按季进行考评,那凡季度考评达不到85分者,按比例扣发下一季度养护经费。

四、我市市政设施养护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养护市场总体规模较小,市场培育有一定难度

通过以前的统计数据,我市在2002年以前总的养护经费都在200万元左右,从2003年至2007年期间逐年递增,到了2007年,总的养护经费达到近400万元。

因外围新建工业园区道路路龄较短,且未达到设计的交通流量,在最近的三至五年内维养工程量相对较小,且随着从去年开始的老城区路改造工程的大力推进,我处预测:

在最近的三到五年内,市政设施维养经费不但不会递增,而是将有一个持平或逐步递减的阶段,这对养护市场的培育是不利的,尤其对养护中介市场,这将要经过一个较漫长的过程。

养护市场化运作后,短期内将对市政抢险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处除了正常的市政设施管养职能以外,一直还担负着城区防汛职责。

城区防汛工作本应随着雨水管网管养权一起移交至排水管理处,但由于排水处刚成立,这可能还需要一个过渡期。

原来的城区防汛由市政养护队实施,长期的防汛工作经验使得这支队伍精干实效,抢险工作经验十分丰富。

但随着养护市场化以后,分片养护的其它养护单位由于初次进入这个市场,这方面经验比较欠缺,且多家单位的参与将会影响抢险工作的效率,这在短期内将对市政抢险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养护市场的逐渐成熟,这种情况将会好转。

五、结束语

改革,走向市场,是市政设施养护的大势所趋。

为此,建议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市政设施养护作业权市场化,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政设施养护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

本文来自:

联系

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