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专业大小年是什么意思.docx
《考研专业大小年是什么意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专业大小年是什么意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专业大小年是什么意思
考研专业大小年是什么意思
【篇一:
2017考研择校择专业:
六类数据对比分析】
2017考研择校择专业:
六类数据对比分析考研择校择专业是一大要事,怎么选专业定院校呢?
用数据说话是最好的途径。
下面提醒各位考生在报名定院校专业前先做好6类数据的调研,做好分析对比再下手。
一、招生人数
招生人数决定了总容量。
如果太小,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要采取挤进去的策略。
如果较大,相对来说机会也就多出很多。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有些冷门专业招的人少,但也报的人少,甚至报不满。
有的名校热门专业,招的人不多,但是报考每年都很火爆。
一般情况下招生单位各专业的招生人数变化不会很大。
近几年,研究生的规模一直在扩大,招生人数总趋势当然也是在上涨。
具体到招生单位,基本也是在小幅度上涨。
缩减招生名额甚至撤销某个专业的情形很少发生。
二、报考人数
若能知道这个数据,就能知道自己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
然而,当年的报考人数一般看不到,只能看到前几年的数据。
不过这些也足以判断出某个学院专业的竞争激烈程度。
如果报考人数太多,推免的也不少,留给统考生的机会相对较少,那么该专业竞争很激烈。
难度无疑大了很多。
三、录取人数
这里的录取人数指的是复试完最终的录取人数。
这个与前一年公布的“招生人数”可能有些出入。
特别是一些名校的热门专业,竞争激烈难度大,可能存在“大小年”现象。
如果
碰到生源特别好,那么也有可能扩招几个名额。
所以,机会总是有的,关键是看考生的综合实力和表现。
四、报录比
真实的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作对比,就得出每年的招生报录比。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是衡量某个专业报考热度的核心指标。
如果报录比一直居高不小,说明该专业持续很热。
如果忽大忽小,这就说明存在大小年现象。
五、推免人数
推免生数据一般会在每年10月正式报名的时候公布。
所以,建议考生在报名时最好核查一下所报院校专业的推免情况。
如果某个专业推免人数太多或者全部是,那就要慎重选择或者重新报考。
否则,可能面临严峻挑战,甚至从这个时候就已经没有被录取的机会。
六、复试分数线
复试线的重要性在这里不用多说了。
大部分招生单位都会公布这些数据,或者在研究生院,也有的在各自院系以通知的形式发布。
在这里要强调一点,过了复试线只是意味着有机会参加复试,并不一定能被录取。
所以这里面还有一个最低录取线。
这条线肯定比复试线稍高一些。
因此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清楚,考研复习要多下功夫,初试一定要考过复试线。
如此,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仅仅过了复试线还是比较危险。
【篇二:
2017年考研择校择专业问题解析】
2017年考研择校择专业问题解析
2017年考研:
让择校择专业变得简单!
大家都说考研院校与专业选择十分复杂,但是分析一下的话,考研择校择专业只有四个选择:
名牌院校优势专业、特色院校强势专业、名牌院校弱势(或新设)专业、普通院校一般专业。
这样的话,考生只要确定自己要选择哪一类,后面的选择就会容易很多,下面是详细的介绍,供大家参考!
2017年考研择校择专业
no1、名牌大学中的优势专业
名牌大学多指985高校,甚至是指34所,这些高校的考研初试分数线绝大多数超越国家线,同时接受推免生的能力较大。
比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历年研究生招生名额中,有多一半的考生为推免生,通过初、复试进入这所院校的考生可谓凤毛麟角。
除此之外,报考这些院校的考生往往实力过硬,如果把考研比如江湖,那这些高校的初、复试可谓是高手过招,被刷掉的也可能是叱咤一方的学霸,比如,复旦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可谓是第一梯队的典型代表,其复试分数线曾有一年高达416分,而国家线一般在330分至350分之间,其难度大家一目了然。
报考这个梯队的考生应该是有着强烈的名校梦想,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比较清晰,志愿成为所学专业的姣姣者的同学。
但考生应该看到这个梯队的难度,要有敢争第一的勇气,更要有能够接受失败的胸怀。
no2、特色院校中的强势专业
这一梯队多存在于特色院校,譬如财经类院校、政法类院校、纺织类院校等,这些院校综合实力虽不及誉冠中华的名牌大学,但其强势学科往往另牛校侧目,是众多专业型考生竞相追逐的对象。
比如,东北财经大学,其报考难度往往低于清华、北大等北京名校,但其在财经行业中认可度较高,其毕业生在求职时没有过多障碍,因此,若想未来在专业上有所造诣的同学可以选择这一梯队。
强势专业的报考人数并不输第一梯队,难度只能是略低于第一梯队。
no3、名牌大学中的弱势专业(新设专业)
能够入围这一梯队的考生大概有两种人,一种是实力较好但对名校有偏爱的考生,通过报考弱势学科以降低难度;一种是考研的幸运儿,恰好遇到了名校弱势专业的小年。
所谓大小年,是指招生单位的生源状态,如果生源旺盛即考研的大年,如果生源不足,恰是该招生单位的小年,这种现象多出现在新兴专业或者自设专业中,打算报考这一梯队的考生,可以通过比较目标院校近年来招生专业的设置情况,发现新设专业。
no4、一般院校的一般专业
这一梯队的难度最低,但其复试分数线最低也要与国家复试线持平或者高于国家线,因此,考生不要产生只要报考这一梯队就能考上的观念。
拿考研专业大类中的文学来说,其国家复试线通常在340至350分之间,这分摊到各个考试科目中来看,政治、英语起码要考到60分,专业课也要考到120分左右,这样的分数对大多数考生来讲是有难度的。
因此,无论哪个梯队,大家都要加紧时间备考。
2017年考研院校选择这些错误要避免
考研院校选择,是考生决定考研后的第一个重要决定,选择一个合适的学习,不仅可以对自己的备考产生动力,考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觉得十分有干劲,因此,大家要避免在院校选择过程中犯错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信息,供参考!
2017年考研院校选择
1.盲目相信高校排名
目前,各类高校的排行榜非常流行,排名方式不同,排名结果也五花八门。
对于这些排行榜,不能盲目的去相信。
判断高校的实力到底如何,还要靠考生自己。
首先,考生要搜集目标院校近年来的考研分数线、录取人数及录取比例等,判断是否适合自己报考。
其次,查找该院校近年来的学术贡献、有哪些导师及导师的论文,判断出该校的学术水平。
然后,看该校的就业率及所处的地理位置。
考生希望毕业后去哪里可以考虑哪里的学校。
另外,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强势专业和劣势专业,名校里面也不都是强势的专业,考生择校的时候还要和择专业结合起来。
2.顽固的名校情结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强势和劣势专业,名校只是强势专业的实力和数量上更胜一筹。
而且名校竞争激烈,分数线高,录取比例低,调剂情况频繁,也不一定好找工作
3.左右徘徊,频繁更换报考院校
在每年的考研中,都有一些同学在几所学校之间犹豫不决,频繁的更换考研报考院校,有的甚至考研报名前夕开始换别的院校。
由于各个院校的考试内容及参考书目都不一样(统考除外),考生换学校就意味着之前的复习白费,要重新购买教材,重新复习。
这种行为对
考研的危害性非常大,不仅会浪费考生大量的时间还会影响考生复习的心情。
除非你特别不喜欢之前的院校,一般不建议同学们中途换院校。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因为考生对所选院校及自身没有做详细的了解,轻率地选择了一个学校。
考生在择校时要多与师兄、师姐交流,向他们了解一下择校的原则和信息。
有些同学进了录取的学校之后觉得情况和自己想象中的差距很大,情绪反差很大,最终受害的是自己。
4.认为热门专业肯定好找工作
考研报考时往往能看到这样的现象:
管理、法律、计算机等学科报考和录取的比例为几十比一,而一些冷门的专业却是少有人问津,甚至连计划招收的人数也达不到。
很多考生认为热门的专业就能有一个好的未来。
的确,热门专业会给人这样的印象:
市场大、就业前景广阔。
但越热门的专业毕业人数也就越为庞大,也就意味着你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当几十人甚至数百人同时竞争一个职位,而你不幸成为这场比赛的失利者时,这难道是你所希望的?
【篇三:
考研心得】
[摘要]本文供有志于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同学参考,打算从考研原因、考研与高考、学校选择、信息收集、辅导班问题、各科进度安排、每日作息、复习方法、考试和答题、复试等多个角度介绍有关考研的情况,并结合我自身的具体情况具体说明。
希望对有志于考研的同学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考研原因考研与高考学校选择信息收集辅导班问题各科进度安排每日作息复习方法考试和答题方法复试
首先简单介绍下我的情况,我本科所学专业为经济学,报考的是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初试各科成绩为:
政治74,英语75,数学115,经济学二129,总分393。
现在还没有复试,能否录取也还不一定,周围有很多朋友都希望和我交流一下,所以就有了这篇文章。
一家之言,不妥之处,还望见谅!
一、考研原因
考研是一场浩大的系统工程,是对你心理和身体的巨大挑战,要忍受日复一日的枯燥学习,抵挡外界的各种诱惑,爱情,工作……
所以在考研之前必须要为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考研?
必须为自己找到一个强大的理由,这样才能足以支撑你走到最后。
理由很多,可以是为了弥补当年高考失利重新挑战自我,可以是为了缓解找工作的压力,也可以是希望继续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或者是异地恋的朋友想聚到一个地方,或者是你想以后到某个城市发展,等等。
不管是什么样的理由,也不管是否功利,只要是个能够支撑自己坚持到底的强大的理由就行。
二、考研与高考
有人说考研是人生的第二次高考,有其一定的道理,因为两次考试都是自己人生的重大转折。
但是二者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
首先,考研只是你在大学毕业后的选择之一,万一没有考上,你还有其他选择,工作或者考公务员;但是高考的时候,你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上大学。
其次,考研更加依赖自觉性,高考的时候大家一个班的同学都在一个教室,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外界干扰少,氛围很好,而且家长老师也时刻在身边提醒监督。
但是考研完全是你自己一个人的战斗,是你自己的选择,要想成功,你必须要有足够的自制力和自觉性坚持复习下去,而且还要时刻抵挡来自外界的干扰,尤其来自找工作的诱惑。
再次,考研的目标更加明确,目的性更强,高考的时候其实大家对自己到底适合学什么专业,对什么感兴趣,还是比较模糊的。
但是考研的时候,专业选择就很有目的性,针对性很强,盲目性较小。
最后,考研需要了解的信息要比高考多,高考只需要按部就班,把老师安排的任务完成基本就可以了。
但是考研需要了解很多信息,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要了解这个专业的分数线、录取人数、比例等等,复习过程中也需要随时关注一些复习资料方面的信息,考研辅导资料浩如烟海,需要认真选择。
总之,考研需要了解的信息很多。
三、学校和专业的选择
选择学校和专业是考研一开始就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我是在大3上学期的时候整个学期都在上网了解各个学校的招生信息等情况。
然后最终决定下来报考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是在大三下学期开学4月份的时候。
建议大家最好是能在大三结束的暑假之前把专业和
学校能定下来,因为一般最晚暑假就应该启动专业课复习。
我觉得选择学校主要有这样一些参考指标:
专业、学校、导师、城市。
关于专业选择,具体说就是要了解你所喜欢的专业是什么,或者你希望就读的专业是什么,选择的时候兴趣是第一考虑的因素,然后才是就业情况,还有就是最好能够跟自己本科所学专业联系起来,最好能与本科所学专业有所关联,这样也可以增加录取的机会;然后才是学校,就是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一个难度适中的学校,既不能过于保守,也不能好高婺远;再次就是导师情况,一般可以不用考虑,要考虑的话就是考虑这些导师是否在圈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后就是选择城市,到底是北方还是南方?
沿海还是内地?
离家近还是离家远,这要由你以后对工作地点的期望来考虑,或者由你对某个城市的偏好来看。
具体到我个人,我本科所学专业是经济学,本身我对经济学还是很感兴趣,所以考虑到以后就业问题,选择了金融学专业。
金融学专业是当前的热门专业,所以牛校的考取还是难度比较大,因此在考虑学校的时候我考虑过厦门大学,后来还是放弃了,因为我感觉厦门大学保送太多,占到招生人数一半以上了,所以尽管花几百块钱把参考书都买好了,但后来还是放弃了。
因此我就考虑了西南财经大学,这个学校的金融学专业是其最好的专业,这个学校的性价比很高,而且关键是学校在成都,离我家也不远,本科来到北方,漂泊四年,也有点想回去了,正好学校离我家也特别近,周末还可以回家看看父母。
而且我也希望以后在成都或者广东深圳这些地方工作,而西南财经在这些地方的就业情况还是很好的,然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也希望可以在成都找个媳妇儿,以后就在成都安家了。
总之,综合考虑,最后选择了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这个单位有很多很牛的老师,金融中心在国内金融界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四、信息收集
之前提到了,考研需要收集的信息是很多的。
下面是在网上参考一位网友的考研经验,罗列的应该获取的考研信息以及获取的方法渠道:
(一)考研的时候应该收集的信息:
1,招生简章。
一般的学校在暑假结束就公布招生简章,西财好象招生简章出来得很迟。
但是这不影响你的备考,新的简章没有出来之前,参照上年的简章其实也就够了,招生简章变动不多,基本保持稳定。
2,考试大纲。
一般7月份左右教育部考试中心会作出明确的规定。
然后市面上会出现很多的大纲解析。
3,专业课。
这个一般通过你报考学校历年的真题就可以知道,所以真题是一定要弄到手的!
4,国家线信息。
考试完了以后,34自主划线的学校出来得比较早,他们的分数线代表了本年的趋势(和往年做个比较的话)。
一般在3月底,国家线划定。
过了国家线,就应该积极的准备复试!
5,复试情况。
复试那些内容?
如何复试?
复试占的比重如何?
这些都要及时的关注你报考的学校的官方研究生网站,确保及早的得到准确的信息,由于一般学校的复试规则都比国家线出来慢很多,所以你也可以先参照上一年的复试规定进行复试准备。
6,导师信息,这个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细菜双向选择,但是这个选择的决定权个人觉得还是掌握在导师手里,所以有条件的话还是可以联系下,今年一个云南大学的mm(考细菜人力资源)提前联系了导师,复试的时候由于时间紧,他上午的复试推到下午,结果导师主动喊她一起共进午餐……显然,是那导师对这个mm还是存在不错的印象!
7,调剂信息。
抓住最后的生命线。
细菜复试线出来得比较迟,录取结果也出来得很迟,这对调剂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所以。
及时的获得调剂信息。
不过细菜一般只要过了它的复试线,很多人还是可以校内调剂的,特别是金融专业的调剂到其他专业。
(二)如何有效地获取上述相关信息:
1,主流媒体。
新浪网,考试网,考研论坛……现在电子世界又非常的发达,从网上获得信息非常的方便。
2,报考单位。
经常关注报考单位研究生部的动态,利用可以的条件,尽量要让信息对称。
3,人际关系。
这个范围非常的大,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够给你提供好的有用的信息就好。
不过上上的选择还是师兄师姐,他们是过来人,对整个考研把握都一般都还不错(把握不好早就可能被刷了)。
4,权威辅导班。
这个主要是针对公共课程而言,很多权威辅导班的授课教师即考研的辅导专家,又可能是以前的命题组成员,对考研的信息把握是最前线的。
当然这些信息的获得并不是说非得自己报那个班才可以得到……报了班的,有时间跟同学沟通下,做到资源共享。
一般大家都是愿意分享的。
(三)其他的信息
还有很多其他的信息,比如
1,大小年。
这个很多人可能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但是我觉得细菜的确还是有大小年的,2006年金融报考人数3000,中心录取线据说380+,学院365+,而2007年金融报考人数1800+,中心只要有350+就可以了(不排除今年数学的难度相对2006年变大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很明显,细菜的确存在大小年,06大年,07小年!
2,保送人数,招考比例,专业就业等等。
现在考研其实是越来越难了,为什么?
因为太多的人保送了,我战友考厦门大学会计,招96人,结果保送了60几个,她虽然考了358,但是还是被360的复试拒之门外。
细菜金融中心招30人,保送了9人!
所以现在考研其实是越来越难!
(是说考研,不是保送!
)比例方面,细菜研究生部有具体的数字,大家应该多多的留心观察一下,大概是5:
1。
专业就业方面,可以从考研论坛,也可以从学长学姐,或者其他途径获得。
3,最后强调一下。
收集信息只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是无法代替掌握知识本身的。
因此在考研过程中,亦不能在这方面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一旦获得所需信息即应投入学习中去。
同时,想提醒大家的是,最好能在四五月份的时候对自己想要报考的学校或者专业锁定一个范围,因为这个时期,上一级的师哥/姐们还有时间,也有热情做一些公益性的援助!
可以多向他们打听打听……即可以防止后期因忙于选学校而荒了学习,也好较早的开始自己的专业课复习!
五、辅导班问题
有关辅导班,我的观点是,辅导班是一定要上的,但是上的方式可以选择。
我从头到尾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辅导班,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学校在新校区,还要坐车去市区上很累很浪费时间也很麻烦,其次就是我自己的学习基础还算比较好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再次就是感觉辅导班好贵,还不如拿这钱去搓两顿好吃的或买两件衣服呢。
但是我又说了辅导班一定要上,确实是这个道理,就我个人而言,我自我感觉数学英语基础还不错,但是大三下学期结束前,这两门学习都还只是起步,不能达到质的飞跃。
真正达到质的飞跃,是在暑假的一个半月时间里我听了的辅导班网络课程之后。
其实以前也不知道有这些东西的,但是后来在网上下载了一个李永乐的线性代数的flash课程后,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好的东西,这种网络课程的好处在于,免费而且听着很轻松,暑假在宿舍还有风扇可以吹,累了就按暂停或者改天再听,非常灵活自由,只要有台电脑,就可以在宿舍上辅导班了!
这就是我所谓的上辅导班的可选择的方式。
我在网上下载的资料主要是在一些考研论坛下载的,主要有“**论坛”等等,只要到XX或google一搜就有了。
当然,我这个只是特殊情况,如果自己的数学英语基础不是很好,在春季的时候可以考虑报一个基础班。
六、各科进度安排
现在具体谈谈考研的具体进度的安排:
其实我准备考研可以说是在大2就准备了,大2一开始我们学校可以转专业,我完全可以选择我们学校的那些就业很好的专业,比如电气什么的,但是我很讨厌学那些物理的什么的东西,最终我还是选择留在了经济学。
我很喜欢经济学,而且我当年高考没考好,也希望可以通过考研重新挑战一次自我。
大1大2的时候我注重打好数学和英语基础,大三前把英语四六级都过了,然后把专业课也认真学好,因为我考研的专业课考的就是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
其实这些工作就相当于考研的前期准备。
大3上学期一个学期我都在上网关注各个学校,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
以上都是一些前期准备,不用真正接触考研辅导的任何资料。
真正正式准备考研是从大三下学期的开学开始的,从2007年3月一直到2008年1月初试,十个月时间。
现在就各科分别具体说明考研的准备情况:
数学复习进度
时间段
复习安排
3——6月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大学期间数学都学得很烂,平时作业也是抄袭的,考试也是勉强通过。
那么你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大学数学和考研数学完全是两回事,只要你塌实下来认真基础夯实,考研数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在3月份的开始后,就应该开始第一轮的数学复习,使用的资料就是你以前大学期间学习数学的教材和习题集,要是感觉光看教材效果不是很好,可以考虑结合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来复习,这本书就是用于第一轮全面的基础复习。
在这里,我想说一下陈文灯那本《复习全书》,我不是很推荐这本书,即使是基础好的同学也不推荐,就算推荐也至多推荐他的高等数学部分尤其只微分中值定理那部分,确实还是写得很不错的。
所以还是建议就用李永乐的书。
复习第一遍可能会觉得有点痛苦或者没有效率,其实没关系,把实在不会的先跳过去,以后再解决。
没有任何人可以在看书时就能一遍解决的,复习和看书贵在舍得重复,遇到不会的要心平气和地对待。
在大三下学期这段时间可能大家的课程还比较多,所以总是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不能安心全力投入,其实这都没关系,只要坚持把数学在一学期内完成一遍就可以了。
如果觉得自己基础很差,自己看确实很痛苦,那么还是可以考虑报个春季基础班,当然也可以像我那样,听免费的网络课程,轻松又省钱。
7——8月暑假强化
暑假阶段是考研复习的黄金阶段,这段时间最好能够留在学校,家里绝对不是学习的地方。
其实,我的数学基础应该说很好,但是我自己看书复习确实还是效果不好,所以暑假数学的复习基本还是依靠我之前提到的网络课程,尤其是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让我的线性代数的有了的质的飞跃。
所以我建议,要是有条件,还是可以报一个暑期数学强化班,这样可以让老师牵着自己走。
我推荐的复习资料是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这个资料是必备的线性代数经典资料),
概率论没有什么特别的推荐的资料,我使用的是龚兆仁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辅导讲义〉,感觉还不错。
高等数学我没有特别推荐的,陈文灯的复习全书的高等数学部分就够了。
如果大家在基础复习阶段没有把复习全书看完,那么概率论和高数也可以不用再特别买资料了,就只买个线性代数就行了。
暑假应该是数学得到提升的一个强化阶段,一定要把握好,坚持住!
9月
相信经过暑假的强化,也学了不少东西,听了不少东西,当时肯定要很多东西没有明白,建议如果是暑假听了辅导班的话,那么9月份可以把笔记好好整理整理,把复习全书不会的题目再看看做做。
如果是暑假听了网络课程,那么可以把讲义上的题目再独立整理一遍,做一做,然后再把暑假听过的课程再听一遍。
这个阶段如果大家想做题,可以推荐李永乐的〈660题〉,全部是选择填空题。
以上是9月份可以做的工作。
10月
我建议大家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花10月份一个月的时间把真题做一遍,使用的资料是李永乐主编的《数学历年真题解析》(我感觉最经典的真题资料)。
做真题的时候我建议大家最好的花一个上午的时间严格按照3个小时做一套,比如可以8:
30——11:
30,然后做完不要马上对答案,可以留到当天下午或晚上对答案,或者第二天上午对答案。
建议真题每两到三天做一套,近十年的真题参考价值比较大,97之前的题目都很简单,参考价值不大。
11月
10月份做了一个月真题,11月份估计也不是很想再做题了,这个月可以集中一个月时间消化吸收真题,尤其是针对自己作错的题目,看是什么原因错,如果是由于知识点没掌握好,或者是公式没记住,那么再把以前用过的复习全书拿出来,把相关的对应的部分再复习复习,这就是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
12月
11月份把真题搞定了,12月份就可以做李永乐的《全真模拟经典400题》了,这是十套全真模拟题目,难度比较大,关键是题目很综合,计算量有点大,是很好的模拟资料。
我花了一个月时间做完了10套题目,平均三天一套,做第一套很受打击,只得了70多分,但是后来就好多了,都能拿110+
1月
这个阶段是最后的冲刺阶段了,我建议可以一边把以前做过的题目拿出来再做做,查漏补缺。
如果精力允许的话也可以再做做模拟题,保持住一种考试的感觉。
这段时间要想再有质的提高已经不大可能了,关键是把以前复习的内容尽量消化了,最后还要把公式再梳理一下,以免长期没用临考时忘记。
英语复习进度
3——6月
由于我的英语基础还可以,四六级也都过了,而且都在550分以上,所以对英语的复习还是比较有自信的。
当然,考研英语毕竟跟四六级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考研英语没有听力,而且阅读对速度要求没有四六级那么高,关键是题目考的比较细。
在大三下学期这段时间,如果准备考研的同学的四六级还没有过,那么可以把考研英语复习和准备四六级考试二者结合起来。
在这段时间,针对考研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