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5 0曲面绘制方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9809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5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roE5 0曲面绘制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ProE5 0曲面绘制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ProE5 0曲面绘制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ProE5 0曲面绘制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ProE5 0曲面绘制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roE5 0曲面绘制方法.docx

《ProE5 0曲面绘制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roE5 0曲面绘制方法.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roE5 0曲面绘制方法.docx

ProE50曲面绘制方法

ProE5.0曲面绘制方法

第一节 曲面编辑与修改

   曲面完成后,根据新的设计要求,可能需要对曲面进行修改与调整。

在曲面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恰当使用曲面编辑与修改工具,可提高建模效率。

 

   本课重点练习偏移曲面、移动曲面、修剪曲面、镜像曲面、复制曲面、延伸曲面等编辑与修改工具。

一、曲面偏移

   曲面偏移有4种类型:

“标准”、“展开”、“具有斜度”和“替代”。

   在曲面偏移过程中,用户可以控制偏移的方式。

 

·垂直偏移:

垂直于原始面进行偏移。

 

·自动调整:

系统自动确定坐标系、比例,并沿其坐标轴控制偏移。

·控制调整:

按用户定义的坐标系及指定的坐标轴来控制偏移。

 

·平移偏移:

沿指定的方向移动曲面

【练习12-1】:

  打开附盘“\ch12\12-1.prt”文件,使用【偏移】命令偏移复制选定的面,如图12-1所示。

图12-1  练习12-1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1、选择图12-1中箭头指示的面,然后单击菜单【编辑】→【偏移】命令,打开偏移特征操控板。

2、设置偏移类型为“标准”。

3、设定偏移值为“10”,在【选项】面板中选中“侧面”选项。

 

   【练习12-2】:

  打开附盘“\ch12\12-2.prt”文件,使用【偏移】命令偏移复制选定的面(偏移尺寸为25),如图12-2所示。

图12-2  练习12-2操作示意图

   使用展开型曲面偏移,可在选择的面之间创建连续的包容体,也可对开放曲面或实体表面的局部进行偏移。

 

【练习12-3】:

  打开附盘“\ch12\12-3.prt”文件,使用【偏移】命令偏移复制选定的面(偏移尺寸为15),如图12-3所示。

图12-3  练习12-3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1、选择模型的上表面,单击菜单【编辑】→【偏移】命令,打开偏移特征操控板。

2、设置偏移类型为“展开”,设定偏移值为“15”。

3、在【控制】面板中选中“垂直偏移”选项,以垂直于上端面进行偏移。

4、在【选项】面板设置展开区域类型为“草绘区域”选项,在激活的“侧面类型”选项中选择“与草绘正交”,如图12-4所示。

5、单击偏移特征操控板中的

按钮,选择上端面为草绘平面,绘制如图12-3所示的图形。

6、单击操控板右侧的

按钮,调整草绘截面的材料增减方向,完成模型的建立。

图12-4  【选项】面板参数的设置

【练习12-4】:

  打开附盘“\ch12\12-4.prt”文件,使用【偏移】命令偏移复制选定的面(偏移尺寸为15),如图12-5所示。

图12-5  练习12-4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1. 选择模型的弧面,单击菜单【编辑】→【偏移】命令,打开偏移特征操控板。

 2.         设置偏移类型为“展开”,设定偏移值为“15”。

在【选项】面板设置展开区域类型为“草绘区域”选项,在激活的“侧面类型”选项中选择“与曲面正交”。

  

选择TOP基准面为草绘平面,绘制如图12-5所示的3个圆。

操作步骤提示 

1. 选择模型的弧面,单击菜单【编辑】→【偏移】命令,打开偏移特征操控板。

 2.         设置偏移类型为“展开”,设定偏移值为“15”。

在【选项】面板设置展开区域类型为“草绘区域”选项,在激活的“侧面类型”选项中选择“与曲面正交”。

  

   选择TOP基准面为草绘平面,绘制如图12-5所示的3个圆。

   使用“具有斜度”偏移曲面可建立模型局部拔模特征,该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

 

【练习12-5】:

  打开附盘“\ch12\12-5.prt”文件,使用【偏移】命令中的“具有斜度”偏移复制选定的面(偏移尺寸为35,拔模角度为20°),建立如图12-6所示的模型。

图12-6  练习12-5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1. 选择模型的上端面,然后单击菜单【编辑】→【偏移】命令,打开偏移特征操控板,设置曲面偏移值为“35”。

 

2.在【选项】面板中,进行如图12-7所示的设定。

3.选择曲面偏移类型为“具有斜度”。

4.选择模型的上端面为草绘平面,绘制如图12-6左图所示的圆和椭圆。

 

5.设置拔模角度为“20°”,调整偏移方向,完成模型建立。

图12-7  【选项】面板

【练习12-6】:

  打开附盘“\ch12\12-6.prt”文件,使用【偏移】命令中的“具有斜度”,偏移复制选定的面(偏移尺寸为8,拔模角度为45°),建立如图12-8所示的模型。

图12-8  练习12-6操作示意图

   使用替换型曲面偏移可将实体表面用一个曲面来替换。

【练习12-7】:

  打开附盘“\ch12\12-7.prt”文件,使用【偏移】命令中的“替换”选项,建立如图12-9所示的模型。

图12-9  练习12-7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选择长方体的上表面,单击菜单【编辑】→【偏移】命令,打开偏移特征操控板。

   选择偏移类型为“替换”,选择模型中的曲面片,该曲面片的形状将替代长方体的上表面。

二、平移或旋转曲面

   使用移动工具可对曲面进行平移或旋转,或者对曲面进行平移或旋转复制。

【练习12-8】:

  打开附盘“\ch12\12-8.prt”文件,使用【移动】命令,建立如图12-10所示的曲面模型。

图12-10  练习12-8操作示意图

三、曲面的剪切或分割

   使用修剪工具可以完成对曲面的剪切或分割。

既可在曲面与另一曲面或基准面的交界处修剪曲面,也可使用位于曲面上的基准曲线来修剪曲面。

【练习12-9】:

  打开附盘“\ch12\12-9.prt”文件,使用【修剪】命令,建立如图12-11所示的曲面模型。

图12-11  练习12-9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1.把曲线投影到曲面,以便分割曲面用。

   

选中曲线,单击菜单【编辑】→【投影】命令,打开投影特征操控板。

    

系统提示:

“选取一组曲面,以将曲线投影到其上。

”,选择图12-11所示的曲面,选择基准面“DTM1”为投影方向参照。

 

曲线切剪曲面。

 单击修剪工具

按钮,打开修剪特征操控板。

 选择图12-11所示的曲面为被修剪对象,选择曲面上投影得到的曲线。

 

调整修剪方向可得到不同的修剪结果。

 

【练习12-10】:

    打开附盘“\ch12\12-10.prt”文件,使用【修剪】命令,建立如图12-12所示的曲面模型。

图12-12  练习12-10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1. 曲面修剪曲面。

(1)选择图12-12所示的半圆曲面为被修剪对象,选择波浪曲面为修剪曲面。

(2)调整修剪方向可得到不同的修剪结果(结果1、结果2)

四、平面的镜像

   使用镜像工具,用户可建立一个或多个曲面关于某个平面的镜像。

镜像工具在建立对称模型时经常使用,灵活使用镜像工具,可大大提高设计效率。

【练习12-11】:

    打开附盘“\ch12\12-11.prt”文件,使用【镜像】命令完成如图12-13所示的曲面模型。

图12-13  练习12-11操作示意图

使用编辑特征工具栏中的复制工具可复制曲面,有如下几种复制形式。

· 按原样复制所有曲面:

精确复制原始曲面。

· 排除曲面并填充孔:

有选择的复制曲面,并在曲面内填充孔。

·复制内部边界:

仅复制位于边界内的曲面,使用该选项可以对原始曲面中的一部分区域进行复制。

 

【练习12-12】:

  打开附盘“\ch12\12-12.prt”文件,使用【复制】、【移动】命令完成如图12-14所示的模型

图12-14  练习12-12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1.按下Ctrl键,在模型中依次选择要复制的曲面。

    

单击

按钮,打开复制特征操控板,接受系统默认设置,单击

按钮,完成所选曲面的复制。

   

使用【移动】命令将复制的曲面移出。

 

【练习12-13】:

  打开附盘“\ch12\12-12.prt”文件,使用【复制】、【移动】命令完成如图12-15所示的模型。

图12-15   练习12-13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1.选择箭头1指示的模型表面。

2.单击

按钮,打开复制特征操控板。

3.在【选项】面板中选择“排除曲面并填充孔”选项。

4.勾选“填充孔/曲面”对应的文本框。

5.选择箭头2、箭头3指示的孔。

6.单击

按钮,完成曲面的复制

7.使用【移动】命令将复制的曲面移出。

【练习12-14】:

  打开附盘“\ch12\12-14.prt”文件,使用【投影】、【复制】、

【移动】等命令完成如图12-16所示的模型。

图12-16   练习12-14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1.建立封闭轮廓曲线。

2.将封闭轮廓曲线投影到模型表面。

 

3.单击

按钮,打开复制特征操控板。

 

4.在【选项】面板中选择“复制内部边界”选项,选择投影到模型表面的封闭轮廓曲线。

5.单击

按钮,完成曲面的复制。

 

6.使用【移动】命令将复制的曲面移出。

 

操作步骤提示 

1.建立封闭轮廓曲线。

2.将封闭轮廓曲线投影到模型表面。

 

3.单击

按钮,打开复制特征操控板。

 

4.在【选项】面板中选择“复制内部边界”选项,选择投影到模型表面的封闭轮廓曲线。

5.单击

按钮,完成曲面的复制。

 

6.使用【移动】命令将复制的曲面移出。

五、曲面延伸

【练习12-15】:

  打开附盘“\ch12\12-15.prt”文件,使用【延伸】命令完成如图12-17所示的模型,尺寸如图12-18所示。

图12-18   练习12-15操作示意图

图12-19   练习12-15参考尺寸

操作步骤提示 

1、“相同”方式曲面延伸。

   

(1)   选择图12-18中箭头1指示的一条边,单击菜单【编辑】→【延伸】命令,打开延伸特征操控板。

 

(2)   系统默认的延伸方式“相同”,接受系统默认的设置并更改延伸距离为“45”。

(3)   单击

按钮,完成曲面延伸。

2、“至平面”方式曲面延伸。

(1)   选择图12-18中箭头3指示的一条边,单击菜单【编辑】→【延伸】命令,打开延伸特征操控板。

(2)   在【延伸类型】栏中选择“至平面”选项,选择RIGHT基准面。

(3)   单击

按钮,完成曲面延伸

3、建立曲面变延伸特征。

    

 

(1)   选择图12-18中箭头4指示的一条边,单击菜单【编辑】→【延伸】命令,打开延伸特征操控板。

 

(2)   在【延伸类型】栏中选择“相同”选项,在【延伸】面板中,添加两个控制点,如图12-19所示设定控制点的位置和尺寸。

 

(3)   单击

按钮,完成曲面延伸。

图12-6  设定控制点的位置和尺寸

六、曲面合并

   使用合并工具,可将两个曲面以相交或结合的形式合并成一个曲面。

   合并曲面有如下两种形式。

· 相交合并:

当两个曲面相互交错时,则选择相交形式进行合并。

 

·相邻合并:

当一个曲面的边位于另一个曲面的表面时,使用该选项,将与边重合的曲面合并在一起。

【练习12-16】:

  打开附盘“\ch12\12-16.prt”文件,使用【合并】命令完成如图12-20所示的模型。

图12-20  练习12-16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1.建立第1个合并曲面。

 

(1)   选中箭头1、箭头2指示的两个曲面特征,单击菜单【编辑】→【合并】命令,打开合并特征操控板。

   

(2)   选择“相交”合并,调整两曲面的合并方向。

镜像曲面。

 

   在模型树中选中刚生成的合并曲面特征,选择基准面DTM1为镜像平面镜像复制该曲面。

          

   建立第2个合并曲面。

 

   在模型树中选中第1个合并曲面和镜像曲面,选择“相交”合并,调整两曲面的合并方向,完成第2个合并曲面的建立。

   

   建立第3个合并曲面。

 在模型树中选中第2个合并曲面和箭头3指示的曲面,选择“相交”合并,调整两曲面合并方向,完成第3个合并曲面的建立。

 

【练习12-17】:

  使用【拉伸】工具和【偏移】曲面工具,完成如图12-21所示的模型。

图12-21   练习12-17完成的模型

操作步骤提示 模型的基本制作过程如图12-22所示。

图12-22   练习12-17模型的构建过程

【练习12-18】:

  打开附盘“\ch12\12-18.prt”文件,综合运用曲面建立与编辑工具完成如图12-23所示的曲面模型。

图12-23   练习12-18完成的模型

操作步骤提示 模型的基本制作过程如图12-24所示:

图12-24   练习12-18模型的构建过程

第二节  曲面与实体

   在Pro/E中完成的曲面模型可转化为实体模型,实体模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转化为曲面模型,此外,还可实现曲面替换实体表面、曲面切割实体等功能。

一、曲面转为实体

   曲面转为实体有两种情况:

一是整个曲面模型转为实体,二是曲面转为薄实体。

 在Pro/E中,将曲面转为实体一般有三种途径。

·在特征操控板中直接转换。

·使用【加厚】命令。

·使用【实体化】命令。

1、使用特征操控板将曲面转化为薄壳实体

【练习13-1】:

  打开附盘“\ch13\13-1.prt”文件,使用特征操控板将曲面转化为薄壳实体,如图13-1所示。

图13-1  练习13-1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1.打开特征操控板。

 在模型树或模型中选中图13-1所示的曲面特征,在右键快捷菜单中单击【编辑定义】命令打开特征操控板。

2.曲面转实体 在打开的特征操控板中选中

按钮,因为是非闭合曲面,该按钮

同时被激活,设定薄板厚度值为“15”。

 

【练习13-2】:

  打开附盘“\ch13\13-2.prt”文件,使用特征操控板将曲面转化为实体,如图13-2所示。

图13-2  练习13-2操作示意图

2、使用【加厚】命令将曲面转化为实体

【练习13-3】:

  打开附盘“\ch13\13-3.prt”文件,使用【加厚】命令将曲面转化为实体,如图13-3所示。

图13-3  练习13-3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1. 曲面转为实体。

(1) 在模型树中选中曲面特征,单击菜单【编辑】→【加厚】命令,打开加厚特征操控板。

(2) 设定厚度值为“10”。

(3)在【控制】面板中选择生成厚度的方式为“曲面法向”,激活【排除】栏,间隔选择要排除的曲面,调整材料生成方向,完成如图13-4所示的模型。

图13-4  曲面转为实体的模型

2.切割曲面。

(1)在模型中选中图13-4箭头指示的一个曲面,单击菜单【编辑】→【加厚】命令。

在打开的特征操控板中选中

按钮,调整材料移除方向切除该曲面。

(2) 同样方法去除另两个三角曲面。

【练习13-4】:

  打开附盘“\ch13\13-4.prt”文件,使用【复制】、【移动】、【加厚】命令,在原有的实体模型中派生一个零件模型(该方法有很好的实用意义),如图13-5所示。

图13-5  练习13-4操作示意图

3、实体化

   在设计中利用实体化工具,可在原有的模型中添加实体材料、删除实体材料或替换实体材料。

 

【练习13-5】:

  打开附盘“\ch13\13-5.prt”文件,使用【实体化】、【镜像】命令,建立如图13-6所示的实体模型。

图13-6  练习13-5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1. 曲面剪切实体。

(1) 选择图13-6中箭头1指示的曲面,然后单击菜单【编辑】→【实体化】命令,打开实体化特征操控板。

(2)单击

按钮,调整材料移除方向切除该曲面及其与之相交的实体。

(3)同样方法,选择图13-6中箭头2指示的“嵌片”曲面,使用【实体化】命令修剪实体,结果如图13-7所示。

2. 镜像复制模型本身两次,完成如图13-6所示的模型。

图13-7  曲面剪切实体后的模型

二、实体转为曲面

   实体转为曲面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特征操控板中直接选择

按钮,并在【选项】面板中选择“曲面端口是否封闭”即可。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将单一的实体特征转化为曲面,其基本操作过程与曲面转为实体中的有关操作类似,这里不再做练习。

另一种情况是通过选择实体特征的若干表面,将选中的表面转为曲面。

【练习13-6】:

  打开附盘“\ch13\13-6.prt”文件,建立如图13-8所示的曲面模型。

图13-8  练习13-6操作示意图

【练习13-7】:

  打开附盘“\ch13\13-7.prt”文件,建立如图13-9所示的曲面模型。

图13-9  练习13-7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1. 实体表面转为曲面。

 选择图13-9中箭头指示的实体表面进行复制、移动。

2. 镜像复制建立的曲面,并进行曲面合并。

三、曲面切割实体

在Pro/E中使用曲面切割实体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 使用【加厚】命令,可完成对实体的切割。

 

· 使用【实体化】命令,可完成曲面对实体的切割。

【练习13-8】:

  打开附盘“\ch13\13-8.prt”文件,通过使用曲面切割实体的方法完成如图13-10所示的模型。

图13-10  练习13-8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使用【加厚】命令实现曲面对实体的切割。

四、展平面组

使用【展平面组】命令,可以将选择的曲面展平。

曲面展平时应选择一个明确的原点。

按照系统默认的方式,展平的曲面将放置在以原点为切点,且与原始曲面相切的平面上。

【练习13-9】:

  打开附盘“\ch13\13-9.prt”文件,使用【展平面组】命令将如图13-11所示的曲面展平。

图13-11  练习13-9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1.单击菜单【插入】→【高级】→【展平面组】命令,打开【展平面组】对话框。

2.选择图形窗口中的曲面为“源面组”(即需要展平的曲面)。

3.建立一基准点为原点(展平的曲面将在该点与源曲面相切)。

 

4.在XY平面放置展平曲面。

所谓“展平曲线”是指源曲面上的曲线展平在源曲面的展平面上。

【练习13-10】:

    打开附盘“\ch13\13-10.prt”文件,使用【折弯实体】命令完成曲线的展平操作,如图13-12所示。

图13-12  练习13-10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1.单击菜单【插入】→【高级】→【折弯实体】命令,打开【实体折弯】对话框。

2.在【折弯选项】栏中选择“扁平曲线” 选项。

3.在图形窗口中选择已经建立的曲面展平特征,以【依次】方式选择源曲面中的曲线,完成曲线的展平操作。

在【实体折弯】对话框的【折弯选项】栏中选择“折弯实体”选项,可以将展平平面上的实体弯曲在源曲面上。

【练习13-11】:

    打开附盘“\ch13\13-11.prt”文件,使用【折弯实体】命令完成如图13-13所示的模型,相关尺寸参见图13-14所示。

图13-13  练习13-11操作示意图                 图13-14  练习13-11参考尺寸

操作步骤提示

1. 在展平平面上建立拉伸实体特征,如图13-13右图所示。

 

2. 弯曲实体。

  

(1)在【实体折弯】对话框选择“折弯实体” 选项。

   

(2)在模型树中或在模型中选择已经建立的曲面展平特征。

    

(3)   单击

按钮,完成实体折弯特征的操作。

【练习13-12】:

    打开附盘“\ch13\13-12.prt”文件,使用“拉伸”、“曲面切割实体”、“自由变形”等方法完成如图13-15所示的模型

第三节  高级曲面特征

   在复杂的三维建模中经常使用曲面特征。

特别是高级曲面特征的巧妙使用,可构建出非常复杂和美观的外形。

 

一、边界混合

   使用边界混合工具,可以通过定义边界的方式产生曲面。

【练习10-1】:

  打开附盘“\ch10\10-1.prt”文件,使用【边界混合】命令完成如图10-1所示的模型。

图10-1  练习10-1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1. 单击菜单【插入】→【边界混合】命令,打开边界混合特征操控板。

2. 按下Ctrl键,依次选中图形窗口中的三条曲线。

 

3. 在【曲线】面板选中“封闭的混合”选项。

提示:

曲线选择的顺序不同,生成的曲面可能有所不同。

【练习10-2】:

  打开附盘“\ch10\10-2.prt”文件,使用【边界混合】命令完成如图10-2所示的模型。

图10-2  练习10-2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1. 单击菜单【插入】→【边界混合】命令,打开边界混合特征操控板。

2.按下Ctrl键,依次选中图形窗口中的三条曲线作为第1方向曲线。

3.按下Ctrl键,依次选择另两条曲线,作为第二方向的曲线。

【练习10-3】:

  打开附盘“\ch10\10-3.prt”文件,使用【边界混合】命令完成如图10-3所示的模型。

图10-3  练习10-3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1. 初步建立边界混合曲面。

2. 使用【拟合曲线】功能,调整建立的曲面。

【练习10-4】:

  打开附盘“\ch10\10-4.prt”文件,使用【边界混合】、【镜像】命令完成如图10-4所示的模型。

图10-4  练习10-4操作示意图

二、圆锥曲面和N侧曲面片

    圆锥曲面和多边曲面(N侧曲面片)的建立也是基于边界的方式,其中构成圆锥曲面需要利用圆锥曲线形成曲面,即曲面的截面为圆锥线;若是构成多边曲面,则需由5条以上线段围成曲面,且所有的线段构成一个封闭环。

【练习10-5】:

  打开附盘“\ch10\10-5.prt”文件,使用【圆锥曲面和N侧曲面片】命令完成如图10-5所示的模型。

图10-5  练习10-5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1.   肩曲线方式建立圆锥曲面。

(1)单击菜单【插入】→【高级】→【圆锥曲面和N侧曲面】命令。

(2) 在【边界选项】菜单中单击【圆锥曲面】命令,然后单击【肩曲线】、【完成】选项。

 

(3)选择箭头2、箭头3指示的曲线为边界曲线、箭头1指示的曲线为肩曲线。

2. 相切曲线方式建立圆锥曲面。

 操作同上,只是在【边界选项】选择【相切曲线】。

【练习10-6】:

  打开附盘“\ch10\10-6.prt”文件,使用【圆锥曲面和N侧曲面片】命令完成如图10-6所示的模型。

图10-6  练习10-6操作示意图

三、自由曲面

   建立自由曲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对存在的曲面进行整体调整,另一种是在曲面的局部进行曲面调整。

 

【练习10-7】:

  打开附盘“\ch10\10-7.prt”文件,使用【曲面自由形状】命令完成如图10-7所示的模型。

图10-7  练习10-7操作示意图

 

操作步骤提示

选择基本曲面并设定网格数。

 选择模型的上表面,作为基本曲面。

第一方向的控制曲线数量为“9”、第二方向的控制曲线数量为“6”。

 

1. 如图10-7所示设置局部曲面。

 

2. 自由构建曲面。

四、系列点坐标生成曲面

   Pro/E 允许用户直接输入包含曲线关键点坐标的文件(文件格式为“*.ibl”),系统会自动生成曲面。

【练习10-8】:

  使用【从文件混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