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治疗过程及支具应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87618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17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疾病治疗过程及支具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常见疾病治疗过程及支具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常见疾病治疗过程及支具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常见疾病治疗过程及支具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常见疾病治疗过程及支具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疾病治疗过程及支具应用.docx

《常见疾病治疗过程及支具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疾病治疗过程及支具应用.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疾病治疗过程及支具应用.docx

常见疾病治疗过程及支具应用

常见疾病治疗过程及支具应用

 

一、上肢损伤3

桡骨头骨折3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5

肱骨外科颈骨折6

网球肘8

肱骨髁部骨折9

肱骨干骨折11

肱骨大结节骨折15

尺骨鹰嘴骨折16

尺桡骨干双骨折16

尺骨干骨折17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18

桡骨远端骨折19

桡骨干骨折21

二、下肢损伤21

常见步态21

骨关节炎26

髌骨骨折30

髌骨脱位31

根骨骨折32

跟腱断裂32

踝关节骨折33

胫腓骨骨折35

踇外翻(踇囊炎)35

锤状趾39

趾间神经瘤39

跟痛症40

成人平足症43

踝关节扭伤43

糖尿病足43

三、躯干非神经性疾病44

胸腰椎骨折滑脱44

脊髓损伤(SCI)44

脊柱侧弯45

脊柱滑脱45

四、神经损伤48

偏瘫概述48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uppermotornearonparalysis)48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lowermotornearonparalysis)50

肌病瘫痪(myopathicparalysis)52

单瘫(momoplegia)53

偏瘫(hemiparalysis)54

截瘫(paraplegia)56

偏瘫膝过伸58

儿童脑性瘫痪(CP)59

脑血管意外(CVA):

59

五、发育畸形60

小儿麻痹后遗症60

 

一、上肢损伤

桡骨头骨折

一、流行病学

桡骨头骨折是常见的肘部损伤,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发病率为0.28‰,其中粉碎性骨折约占桡骨头骨折的11.8%,而粉碎性骨折中约有36.8%~75%的患者伴发肘部其他合并伤。

桡骨头骨折是成年人容易发生的肘部损伤。

通常疼痛症状较轻,临床上容易误诊。

桡骨头骨折多发生在平地跌倒或体育运动时致伤。

跌倒时,肘关节伸直并在肩关节外展位手掌着地,使肘关节置于强度的外翻位,导致桡骨头猛烈地撞击肱骨小头,引起桡骨头骨折。

桡骨头骨折的合并损伤:

肘关节后脱位、内侧副韧带断裂或肱骨小头骨折、恐怖三联征(桡骨头骨折、尺骨冠状突骨折及肘关节后脱位)、鹰嘴骨折-脱位、前臂骨间膜撕裂。

二、分型

桡骨头骨折Mason分型,按照Mason分类法,共分三型

1.Ⅰ型桡骨头骨折但无移位。

骨折线可以通过桡骨头边缘或劈裂状,有时斜形通过关节面。

2.Ⅱ型桡骨头骨折并有分离移位。

骨折块有大小,有时小骨折片嵌入关节间隙或游离于肱桡关节外侧缘。

3.Ⅲ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

桡骨头呈粉碎状,移位或无移位。

有时骨折片呈爆裂状向四周分离移位,也有呈塌陷性骨折

三、治疗

桡骨头骨折的治疗包括非手术和手术两类方法。

肘关节外科医师对于手术适应证仍然存在争议。

1、非手术治疗

(1)适应证

桡骨头骨折非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无移位或者单纯移位但对活动无阻挡的骨折。

至于何种程度的移位以及多大的骨折块进行非手术治疗以后可以活动良好的临床结果仍存在争议。

多数学者推荐骨折范围<25%的桡骨头,塌陷<2mm可行非手术治疗。

如果骨折块较大,移位明显,或者有骨块阻碍关节活动都应该选择手术。

另外也有报道,骨折虽然移位较大,但对旋转功能无影响时也可选择非手术治疗,允许早期活动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2)治疗方法

早期活动是防止关节僵硬的根本。

一定时期的制动,通常5-7天,对于疼痛的患者还是很有必要的。

患肢用颈腕吊带进行固定,并在指导下开始主动的屈伸、旋前和旋后练习。

疼痛缓解后去除颈腕吊带。

两周后评估骨折的位置,记录关节活动改善的情况。

6周时必须完全或接近完全恢复肘关节活动度。

如果关节持续僵硬,建议在理疗师指导下进行被动的屈伸,并逐渐用静态夹板进行固定。

临床结果

非手术治疗的长期结果良好。

有一项研究报道,49例患者中40例在19年以后没有不适主诉,但6例患者行桡骨头切除后效果欠佳。

在另一项研究中,32例移位的桡骨头骨折行保守治疗,随访21年,29例临床疗效为优或良,无一例行手术治疗。

27例患者影像学上伤肢存在退变,但无症状,仅1例患者出现健侧肘关节的退行性变。

如果非手术治疗失败,桡骨头切除或置换都是较好的治疗选择。

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桡骨头移位的粉碎性骨折分别进行非手术治疗和手术固定,对比发现两组的功能结果类似。

非手术治疗可能出现伴有弹响的疼痛性畸形愈合、骨折移位、不愈合或创伤性关节炎等。

进一步的治疗选择包括骨折块切除、桡骨头截骨、桡骨头切除以及桡骨头置换等。

2、手术治疗

(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普通金属螺钉、可吸收螺钉或者Herbert空心钉可以处理大部分简单骨折,但是对于粉碎性骨折往往难以获得坚强的内固定。

对于复杂类型的或者累及到桡骨颈的骨折,钢板固定往往更有效,包括标准及锁定的“L”“T”钢板、微型的髁钢板和桡骨近端预塑形钢板。

(2)桡骨头假体置换术

Speed首先提出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术,其最初的目的是预防异位骨化,此后逐渐发展为防止桡骨向近端迁移和肘关节不稳;理想指征逐渐确定为切除桡骨头将并发肘关节不稳的不可修复的桡骨头骨折。

优点:

早期功能锻炼、防止肘外翻和桡骨近端移位、维持肘关节稳定、预防骨化性肌炎。

缺点:

但生物力学研究显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后,金属型桡骨头假体置换并不能恢复到自身正常桡骨头所具有的外翻稳定性。

尚有松动、磨损、假体与相邻关节不匹配等缺点。

(3)桡骨头切除术

适应症:

一般认为,桡骨头粉碎性骨折伴有明显移位(>2mm),无法通过重建桡骨头恢复肘关节稳定性时,若不伴发尺侧副韧带损伤或尺桡骨纵向分离等合并伤,为了减轻肘关节疼痛,改善肘关节及前臂活动可行桡骨头切除术。

Jackson在文献中报道桡骨头骨折后期切除和早期切除疗效无差异。

Herbertsson认为桡骨头切除术后疗效与最初桡骨骨折类型有关,Ⅳ型疗效最差,与桡骨头切除时机无关,且有学者建议桡骨头切除在伤后4~6周施行,认为此时局部骨化稳定。

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应在伤后24~48h内施行,一期行桡骨头切除术使肘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到正常情况,以减少后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有学者考虑采用桡骨头部分切除术以尽量保留桡骨头的解剖结构,但随访发现残留的对合不佳仍将引起骨擦感和肘部疼痛,需进行再次的桡骨头全切除术,从而认为桡骨头部分切除的效果不如桡骨头全切除,这一观点得到认同。

争议:

因为桡骨头切除术破坏了桡骨近端的完整性,中长期随访可出现桡骨向近端移位,导致急性或慢性尺桡骨纵向分离,同时出现肘、腕部疼痛、肌力减弱、下尺桡关节半脱位、肘关节不稳定、肘关节退行性变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四、桡骨头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肘关节以及前臂的僵硬并不是一个少见的并发症。

关节囊挛缩和粘连是其常见的原因。

通过体格检查可以明确运动终点是柔韧的还是坚硬的。

如果终点是柔韧的,在确认骨折愈合以后,可采用被动牵拉、静态渐进型夹板或松紧螺旋扣夹板等方法进行治疗。

如果运动终点是坚硬的或者有坚硬感,提示挛缩成熟、假体撞击或异位骨化等,非手术治疗往往难以获得成功。

如果治疗失败,开放或关节镜下松解挛缩常可获得成功。

异位骨化的风险因素包括漂浮肘骨折、反复多次手术、延迟手术以及长期制动等。

有研究显示在所有肘关节骨折中总的发生率约为7%。

吲哚美辛和放疗常用来预防异位骨化,但是其对肘关节的有效性仍有待验证。

如果进行放疗,有一点值得警醒,那就是影响骨折愈合。

如果患者术后肘关节疼痛、僵硬、X线片上内置物周围出现透亮带,应该考虑感染的可能性。

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复习影像资料,参考血沉、C反应蛋白,以及关节穿刺抽液等有助于确诊。

患者术后出现的急性感染可通过冲洗、清创、应用抗生素等方法进行治疗。

而慢性感染则应该去除内固定物、清创、置入抗生素骨水泥Spacer,二期翻修行切除成形或关节置换。

尺神经和骨间后神经的损伤也比较常见。

大多数神经损伤都是暂时性的。

如果尺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可考虑尺神经松解、转位等治疗方法,据报道也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伴发的骨折和侧副韧带损伤都修复以后,如果肘关节还存在持续性不稳,可应用静态或动态的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

如果应用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必须通过肱骨小头和滑车准确地确定旋转中心(运动轴)。

否则,外固定支架会使关节运动出现持续性的轨迹异常。

在处理新鲜的创伤性不稳时,可以应用静态外固定支架,相对而言操作更加简便,尤其是术者对铰链式外固定支架的应用经验不足时可以考虑。

五、术后管理

术后管理主要基于损伤类型,尤其是伴发骨折和侧副韧带损伤的状态。

术后第一周肘关节通常需要制动并抬高患肢以消除肿胀。

7-10天开始自主或在治疗师督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

如果修复了LCL且MCL完整,可在前臂旋前位时进行积极的屈伸练习。

屈肘90°是可进行旋前和旋后练习[95]。

必须向患者强调,功能锻炼时应避免肩关节外展和内翻应力。

如果MCL和LCL均损伤,屈伸功能锻炼时前臂应置于中立位。

而如果MCL损伤,LCL完整或进行可靠的修复,积极的屈伸练习应在旋后位进行。

如果存在韧带损伤,应避免肘关节完全伸直。

开始时,伸肘的位置应限制在麻醉下肘关节稳定的位置。

然后每周逐渐增加伸肘的角度。

4周时可完全伸直。

6周开始被动关节活动范围练习。

6周患者来随访时,如果关节活动范围的恢复不理想,可应用静态渐进型夹板或松紧螺旋扣支具。

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在8-12周时开始肌力训练。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1996年由Hotchkiss首先命名,直到2002年,才由Pugh等将其进行单独论述。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是指肘关节后脱位,同时伴有尺骨冠状突的骨折和桡骨头的骨折,是导致肘关节不稳且治疗困难的一种严重损伤。

一、损伤机制​

1、肘关节在近伸直位,遭受轴向高能量的压缩剪切暴力,导致肘部损伤恐怖三联征。

2、轴向高能量的压缩剪切暴力,先使桡骨头撞击肱骨小头发生桡骨头的骨折,继续造成冠状的骨折,再引起肘关节的后脱位和肌腱、韧带的损伤.。

3、冠状突骨折块的大小与肘关节的伸直程度有明确的关系。

二、临床表现​

1、肘关节在近伸直位,遭受轴向高能量的压缩剪切暴力,导致肘部损伤恐怖三联征。

2、轴向高能量的压缩剪切暴力,先使桡骨头撞击肱骨小头发生桡骨头的骨折,继续造成冠状突的骨折,再引起肘关节的后脱位和肌腱、韧带的损伤。

3、冠状突骨折块的大小与肘关节的伸直程度有明确的关系。

三、冠状突骨折Regan和Morrey分型​

Ⅰ型:

冠突尖部骨折(骨折块高度<10%冠突高度);​

Ⅱ型:

冠突体部骨折(骨折块高度10%-50%冠突高度);​

Ⅲ型:

冠突基底骨折(骨折块高度>50%冠突高度);​

Ⅰ型骨折:

若骨片较小,可摘除骨片仅缝合修复前关节囊;若骨片稍大,可在冠状突基底钻孔后,将此小骨片以“拉索”方式缝合固定于冠状突基底上。

Ⅱ~Ⅲ型骨折:

可用1~2枚空心拉力螺钉或普通拉力螺钉固定。

采用肘外侧入路时,从尺骨的后方向前抓住骨块;而采用肘前内侧入路时,从尺骨的前方直接固定。

四、治疗

1、复位:

(1)在肘关节血肿内麻醉或臂丛麻醉下进行手法复位,并进行肘关节的屈伸活动,来了解肘关节复位后的稳定性。

(2)对肘关节进行标准的正侧位摄片和应力位摄片,了解侧副韧带损伤的情况。

(3)必要时进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可帮助理解此种损伤。

2、保守治疗:

Pugh等认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如采用保守治疗,必须满足下列3个条件:

(1)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必须达到中心复位;​

(2)桡骨头骨折块相对较小(<25%),或骨折没有移位且不影响前臂的旋转;​

(3)肘关节必须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使肘关节的活动能在2~3周内开始。

3、手术治疗: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大多需要手术治疗,包括骨折的内固定和韧带软组织的修复,以恢复肘关节的中心复位和稳定。

尺骨冠状突是肘关节稳定的第一位因素,能防止肘关节的后脱位。

桡骨头是肘关节稳定的第二位因素,能防止肘关节的后侧、外侧的脱位。

五、注意事项​

1.应尽力复位、固定桡骨头骨折,碎裂严重者则予假体置换。

2.单独切除桡骨头将导致肘关节的不稳定,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应视为禁忌。

3.修复关节囊和内、外侧副韧带及屈肌、伸肌的肌起结构,对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4.只有在重建了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及早进行康复锻炼,才能获得较好的功能活动。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厘米,胸大肌止点以上,此处由松质骨向皮质骨过渡且稍细,是力学薄弱区,骨折较为常见,各种年龄均可发生,老年人较多,肱骨外科颈骨折移位多较严重,局部出血较多,应特别注意。

一、骨折原因

此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时手或肘着地,暴力沿肱骨干向上传导冲击引起骨折;肩部外侧直接暴力亦可引起骨折。

二、临床表现

与其他肩部骨折大致相似,但其症状多较严重。

1.肿胀:

因骨折位于关节外,局部肿胀较为明显,尤以内收型及粉碎型者为甚。

2.疼痛:

除外展型者外,多较明显,尤以活动时明显且伴有环状压痛及叩痛。

3.活动受限:

以后二型为最严重。

4.其他:

注意有无神经血管受压症状。

错位明显者患肢可出现短缩、成角畸形。

三、骨折分型

1裂纹型骨折即由直接暴力所致。

2外展型骨折由于跌倒时上肢外展位所致,并使骨折远侧段呈外展,近侧段相应地内收,形成两骨折端向外成角移位,且常有两骨折端互相嵌插。

3内收型骨折跌倒时上肢内收位,使骨折远侧段内收,近侧段相应地外展。

形成两骨折端向内成角移位,两骨折端内侧常有互相嵌插。

4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节前脱位多为上肢外展外旋暴力导致肩关节前脱位,暴力继续作用,再引起肱骨外科颈骨折。

四、并发症

1.血管损伤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较为少见。

一般以腋动脉损伤发生率最高。

老年病人由于血管硬化、血管壁弹性较差,较易发生血管损伤。

动脉损伤后局部形成膨胀性血肿,疼痛明显。

肢体苍白或发绀、皮肤感觉异常。

一些病例由于侧支循环,肢端仍有血液供应。

动脉造影可确定血管损伤的部位及性质。

应尽早手术探查,固定骨折,同时修复损伤的血管,可行大隐静脉移植或人工血管移植。

2.臂丛神经损伤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臂丛神经损伤,以腋神经最多受累,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和桡神经损伤也偶有发生。

腋神经损伤时,肩外侧皮肤感觉丧失,但测定三角肌纤维的收缩更为准确、可靠。

腋神经损伤时,可采用肌电图观察神经损伤恢复的进程。

绝大多数病例在4个月内可恢复功能,如伤后2~3个月仍无恢复迹象时,则可早期进行神经探查。

3.胸部损伤

高能量所致肱骨近端骨折时,常合并多发损伤,应注意除外肋骨骨折、血胸、气胸等。

五、治疗

肱骨外科颈接近盂肱关节,骨折又多发生在中老年,极易因此引起冻结肩,因此仔细了解病情,选择治疗方法,保持肩关节一定的活动度。

1.裂纹骨折

用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当疼痛减轻后尽早开始肩关节功能活动。

2.外展型骨折

骨折有嵌插且畸形角度不大者无需复位,以三角巾悬吊患肢2~3周,并逐步开始肩关节功能活动;无嵌插的骨折应行手法整复,随后以石膏或小夹板固定3~4周。

3.内收型骨折

有移位者皆应复位,复位方法有手法及切开两种,并给以适当的外固定或内固定。

(1)手法复位外固定一般需在骨折血肿内麻醉下进行,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应用适当的外固定。

常用者有:

①超肩关节夹板外固定。

②石膏绷带固定。

③外展支架(飞机架)固定。

无论用哪种方法固定,皆需早期开始功能活动,一般4~6周左右就可酌情去除固定。

(2)切开复位和内固定适应证:

①外科颈骨折移位严重,复位后不稳定;手法整复外固定失败者;②50岁以下病人合并肱骨头粉碎骨折;③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有移位并与肩峰下部抵触;④不能复位的骺板骨折分离(肱二头肌长头嵌入);⑤治疗较晚已不能复位的青枝骨折。

网球肘

一、概述

网球肘也叫肱骨外上髁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表现是患者在用力抓握和提举物体时引起的肘部外侧疼痛。

据统计,有10%-50%的网球运动员会发生肱骨外上髁炎;长期重复的不适当用力活动的人也可发生肱骨外上髁炎。

1.网球肘病因包括

①击网球时技术不正确,网球拍大小不合适或网拍线张力不合适、高尔夫握杆或挥杆技术不正确等。

②手臂某些活动过多,如网球、羽毛球抽球、棒球投球;其他工作如刷油漆、划船、使锤子或螺丝刀等。

2.网球肘发病的危险因素

打网球或高尔夫;从事需要握拳状态下重复伸腕的工作;肌肉用力不平衡;柔韧性下降;年龄增大。

二、临床表现

本病多数发病缓慢,网球肘的症状初期,患者只是感到肘关节外侧酸痛,患者自觉肘关节外上方活动痛,疼痛有时可向上或向下放射,感觉酸胀不适,不愿活动。

手不能用力握物,握锹、提壶、拧毛巾、打毛衣等运动可使疼痛加重。

一般在肱骨外上髁处有局限性压痛点,有时压痛可向下放散,甚至在伸肌腱上也有轻度压痛及活动痛。

局部无红肿,肘关节伸屈不受影响,但前臂旋转活动时可疼痛。

严重者伸指、伸腕或执筷动作时即可引起疼痛。

有少数患者在阴雨天时自觉疼痛加重。

三、检查和诊断

在检查时可发现桡侧腕短伸肌起点即肘关节外上压痛。

关节活动度正常,局部肿胀不常见。

患者前臂内旋,腕关节由掌屈再背伸重复损伤机制时,即会出现肘关节外上疼痛。

一般不需要拍X线片,必要时可通过X线片了解肘关节骨骼是否正常、伸肌腱近端处有否钙盐沉着。

网球肘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查体,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的疼痛和压痛,疼痛可沿前臂向手放射,前臂肌肉紧张,肘关节不能完全伸直,肘或腕关节僵硬或活动受限。

做下列活动时疼痛加重:

握手、旋转门把手、手掌朝下拾东西、网球反手击球、打高尔夫球挥杆、按压肘关节外侧。

四、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治疗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症状,避免复发。

1、非手术治疗

(1)休息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动,疼痛消失前不要运动,尤其是禁打网球。

(2)冰敷冰敷肘外侧1周,1天4次,1次15~20分钟。

毛巾包裹冰块时不要将冰块接触皮肤以免冻伤皮肤。

(3)服药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等)。

(4)护具在前臂使用加压抗力护具,可以限制前臂肌肉产生的力量。

(5)热疗热疗应用在牵拉疗法和运动准备活动之前。

(6)牵拉疗法当急性疼痛消失后即按医嘱开始轻柔牵拉肘部和腕部,不要产生疼痛,保持牵拉状态10秒钟,重复6次。

(7)力量练习按医嘱进行加强腕伸肌肉力量的训练。

(8)逐渐恢复运动按医生建议,开始锻炼运动项目(工作活动)需要的手臂运动。

(9)用可的松局部封闭在肘关节特定部位注射可的松类药物可以消炎、止痛。

(10)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改善局部血运,减轻炎症,对肌腱末端病的疗效较好。

2、手术治疗

如果是网球肘的晚期或顽固性网球肘,经过正规保守治疗半年至1年后,症状仍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有微创的关节镜手术和创伤亦不大的开放性手术,以清除不健康的组织,改善或重建局部的血液循环,使肌腱和骨愈合。

五、预防

1.纠正直臂击球的动作,让大臂和小臂无论在后摆还是前挥时都保持一个固定且具弹性的角度。

2.用支撑力较强的护腕和护肘把腕、肘部保护起来。

限制腕、肘部的翻转和伸直。

3.打球时于前臂肌腹处缠绕弹性绷带,可以减少疼痛发生,但松紧需适中。

4.一旦被确诊为网球肘,则最好能够中止练习,待完全康复并对错误动作进行纠正之后再继续进行练习。

肱骨髁部骨折

一、概述

肱骨髁部骨折为关节内骨折。

包括肱骨下端骨腄分离,外髁骨折,内髁骨折,内上髁骨折,肱骨小头骨折,髁间骨折等。

外髁骨折多见于6-10岁儿童。

内上髁骨折亦多见于少年儿童,髁间骨折则多见于成人。

上述骨折致伤机理类同,均为外伤所致。

以肱骨髁上骨折为例,肱骨髁上骨折多系间接暴力所致。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

通常将骨折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根据骨折移位情况伸直型又分为伸直尺偏型和伸直桡偏型。

二、临床表现

患者多见于儿童,有外伤史,伤后肘关节局部不能活动,肿胀明显。

肘部骨性三角关系存在,表示未脱位。

肘处于半屈位,肘窝饱满。

有时可在肘窝触到肱骨骨折端。

如因肿胀、疼痛重无法做仔细检查,应迅速拍X线正、侧位片以确定骨折及移位情况。

在5~6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相鉴别。

因肱骨小头的骨化中心在1岁左右出现,而滑车的骨化中心在10岁左右才出现,故骨骺全分离在X线片无骨折线,桡骨纵轴线与肱骨小头关系不改,但与肱骨下端关系改变,肘部肿胀,环周压痛。

单纯肱骨小头骨折,则在X线片上可以发现桡骨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而确诊。

在诊断中应注意桡动脉搏动及正中神经的功能。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

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三、检查和诊断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

对患者使用X线检查时,除正、侧位X线摄片外,尚应根据伤情拍摄特殊体位相,尚应酌情行体层片或CT检查。

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内容:

1.外伤史

以生活及运动意外为多发,且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2.临床表现

以肘部肿胀(多较明显)、剧痛及活动受限为主,并应特别注意有无血管损伤。

3.影像学检查

常规正、侧位X线片即可确诊及分型。

5、鉴别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主要需与肘关节脱位鉴别。

四、并发症

1.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

是肱骨髁上骨折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其早期症状为剧烈疼痛,桡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末梢循环不良,手部皮肤苍白发凉,被动伸直屈曲手指时引起剧痛等。

应立即将肘伸直,松解固定物及敷料,经短时间观察后血运无改善者,应及时探查肱动脉。

痉挛的动脉可用温盐水湿敷,动脉用普鲁卡因封闭。

确有血管损伤者,应行修补手术。

前臂肿胀加重,骨筋膜间室压力高者,应切开骨筋膜室减压。

2.肘内翻

是常见的髁上骨折晚期畸形,发生率达30%。

在整复骨折复位后1周,拍X线正位片,根据骨痂在骨折端内、外分布情况预测肘内翻发生与否。

若预知有肘内翻发生,在充分麻醉下手法轻揉折骨矫正于伸直位固定。

肘内翻畸形并不影响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但影响外观及患者心理。

畸形超过20°以上,伤后1~2年畸形稳定则可行肱骨髁上外侧楔形截骨术矫正。

3.肘外翻

肘外翻很少发生,可见于肱骨外髁骨折复位不良病例。

严重时引起尺神经炎,应及早行神经前移或截骨矫正术。

4.神经损伤

正中神经损伤较多见,桡神经及尺神经损伤少见,主要因局部压迫、牵扯或挫伤,断裂者少见。

随着骨折整复大多数于伤后数周内可自行恢复,若伤后8周仍无恢复,可考虑手术探查并做适当处理。

5.骨化性肌炎

在功能恢复期,强力被动伸屈肘关节,可导致关节周围出现大量骨化块,致使关节又肿胀,主动屈伸活动逐渐减少。

遇此种情况,应制动数周,以后再重新开始主动练习关节屈伸活动。

在儿童很少有手术切除增生骨性组织的必要。

五、治疗

本病的治疗需根据病情的不同给于相应的治疗:

1.青枝骨折

骨折端无移位,若前倾角消失,不需复位;前倾角增大,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轻柔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

3.牵引治疗

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小时,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疱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者。

4.手术治疗

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骨不连;骨折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5.缺血性挛缩

关键是早期诊断和预防。

对出现5“P”征者,首先复位骨折、解除压迫因素。

仍无改善者,即应早期探查、修复血管,必要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

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骨折系指肱骨外科颈以下1~2厘米至肱骨髁上2厘米之间的骨折。

多发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