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公交960路的改进意见苏州老年大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686484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微公交960路的改进意见苏州老年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关于微公交960路的改进意见苏州老年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关于微公交960路的改进意见苏州老年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关于微公交960路的改进意见苏州老年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关于微公交960路的改进意见苏州老年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微公交960路的改进意见苏州老年大学.docx

《关于微公交960路的改进意见苏州老年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微公交960路的改进意见苏州老年大学.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微公交960路的改进意见苏州老年大学.docx

关于微公交960路的改进意见苏州老年大学

吴地名人故居公交线路

苏州市老年大学李水生编

内容提要:

本资料收集了苏锡常吴地名人故居的地址及乘车线路,並附上名人简介。

1,姑苏区

潘世恩故居钮家巷3号,留余堂,轨交1号线临顿路站3号出囗

潘世恩(1769-1854),字槐堂,号芝轩,苏州人。

乾隆五十八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兵部侍郎、户部侍郎、吏部侍郎,嘉庆后期,担任工部尙书、户部尙书、吏部尙书、礼部尙书等职。

故居原为康熙时河南巡抚顾氏宅园的一部份,潘世恩买下后扩建为宅,厅额“留余堂”,现存住宅三路四进,此外还有砖刻门楼,纱帽厅等建筑,现为苏州状元博物馆。

潘祖荫故居南石子街10号,探花府,

潘祖荫(1830-1890),咸丰二年探花,官至工部尙书,其好士重贤,勤政爱民。

为顺天府赈灾,积劳成疾,病死任所。

酷爱金石图书,宅内所藏西周盂鼎、克鼎系国之珍宝。

抗战时期,日寇搜索未果,1951年潘氏后裔捐献国家。

现为苏州文旅花间堂酒店。

潘镒芬故居大儒巷48号

潘缢芬(1893-1953),苏州人,毕生致力于治理黄河,被尊称为“潘圣人”。

故居又名端善堂,为典出生和终老之所,分五路七进,东起第二路为主轴线,现存大厅、花厅和楼厅等。

韩崶故居大儒巷迎晓里2号

韩崶(1758-1834),字桂,一字旭亭,元和(今吴县)人。

乾隆年间拔贡,由刑部七品小京官累擢郎中。

嘉庆年间署两广总督,查阅澳门情况,密陈海防形势,官至刑部尚书,任职五十年,政事余暇未尝一日废书,著有《还读斋集》。

艾步蟾故居肖家巷15号

艾步蟾(1854-1933),苏州人。

吴中名医,以善治伤寒著称,行医五十余年,救活病人无数。

入门弟子多人,其中汪逢春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上世纪二十年代为吴县医学会副会长,苏州中医协会执行委员。

故居名怡德堂,是其从医开业之所。

洪钧故居悬桥巷27号,桂荫堂

洪钧(1839-1893),字陶士,号文卿,苏州人。

同治七年(1868)状元。

任翰林院修撰,后出任湖北学政,主持陕西、山东乡试,任内阁学士。

光绪十三年(1887),任出使俄、德、奧、荷四国大臣,成为中国状元中唯一的外交官。

期间他利用西方资料撰著《元史译文证补》30卷,开创了利用外国资料硏究元史的先例。

桂荫堂为其出仕后所建,分两路,现存门厅、轿厅、起居楼和洪氏祠堂等。

原是洪钧与其妾赛金花的住处。

顾颉刚故居悬桥巷顾家花园4-1号,宝树园

顾颉刚(1893-1980),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苏州人,近代史学家。

故居原名宝树园,为明末清初顾家先祖所建,太平天国失败后,园亲遭受破坏。

现存东西两路,东路第三进大厅时代较早,第五进为顾颉刚起居室,是近代重建。

苏肇冰故居顾家花园13号

苏肇冰,1937年生,1953年苏州中学毕业,1953-195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1991年被选为学部委员,1994-1998年任中科院理论物理硏究所所长。

现为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钱伯煊故居悬桥巷25号

钱伯煊(1896-1985),中医妇科专家。

新中国成立后,曽任中国中医硏究院硏究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著有《钱伯煊妇科医案》、《妇科证治》等。

老宅当年用作诊所,大厅为明代建筑。

郭绍虞故居大新桥巷20号

郭绍虞(1893-1984),原名希汾,别名照隅。

上世纪二十年代文化硏究会成员,左翼作家、教授。

建国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硏究所名誉所长、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作协副主席等。

历任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著有《郭绍虞文集》等。

唐纳故居胡厢使巷40号

唐纳(1914-1988),近代电影评论家、著名记者。

故居为三路五进建筑,现存花厅、楼厅等。

1936年,唐纳与蓝苹曽于西书房小住,晚年唐纳曾干1979、1988年两次回到老宅。

章太炎故居锦帆路38号,8、309路饮马桥东下。

章太炎(1869-1936),浙江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及学者。

故居院内有前后两幢西式楼房,分别为章太炎著述、藏书、会客和起居处所。

故居后现存有章太炎衣冠冢和碑刻。

张冀牅故居九如巷3号,261路大公园下。

张冀牅(1889-1938),原名武龄,安徽合肥人,1911年旅居苏州。

“五四”运动后,接受新思想,深知教育,尤其是子女教育的重要,乃于1921年变卖部份家产创办乐益女子中学于憩桥巷。

早期共产党人候绍裘、叶天底、张闻天、萧楚女、恽代英、匡亚眀等曽在这里任教或从事革命活动,苏州的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苏州独立支部,就在这里秘密建立。

张凤翼故居干将东路712号,文起堂。

2、9、60、261、307、980路市一中下。

张凤翼(1532-1613),字伯起,号冷然居士。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江南乡试解元,会试不利,绝意仕途。

书法文章名重一时,有戏曲作品六部,合称《阳春六集》,另著有《处实堂集》、《海内名家工话能事》等。

与燕翼、献翼并有才名,时称“吴中三张”。

王謇故居颜家巷16号,万青堂、海粟楼,2、9、261、307、980路市一中下。

王謇(1888-1968),原名蹇,字佩诤,号瓠庐,晚署瓠庐叟,苏州吴县人。

早年就读于东吴大学,从学沈修、金松岑、章太炎、吴梅诸卿。

他博学儒雅,善治周秦诸子,长于版本目录,金石之学,精熟吴中文献掌故,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

版本目录和考古学家《宋平江城坊考》为其传世之作。

1937年移居上海后,曾担任震旦、大同、华东师范等大学教授。

庞莱臣故居颜家巷26号,虚斋,2、9、60、261、307、900、980路市一中下。

庞莱臣(1864-1949),名元济,号虚斋。

浙江南浔人。

清末民初实业家,在江浙沪拥有大量田产和房地产、酱糟坊、造纸厂、中药铺、典当、钱庒等产业。

他是收藏界巨擘,藏有铜器、玉器、瓷器、书画等,量多质精,藏品现分藏于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内。

他著有《虚斋名画录》及《绪录》共20卷。

范烟桥故居温家岸17号,邻雅旧宅,

范烟桥(1894-1967),著名作家,著有《烟丝》、《中国小说史》、《范烟桥小说集》等。

故居原为清代早期顾予咸“雅园”的一角,范烟桥的父亲范葵忱买下后,进行重修。

现存门厅、大厅和楼厅三进,其中门额“邻雅旧宅”为范烟桥自题。

袁学澜故居官太尉桥15号,双塔影园,

袁学澜(1803-1879),吴县人,清代诗人。

因其园邻近古刹,可见双塔浮影,故名“双塔影园”。

现存“仁德堂”、“怡轩”等建筑。

沈德潜故居阔家头巷26号,教忠堂,

沈徳潜(1673),字确士,号归愚,苏州人。

清乾隆时曽任内阁大学士,诗人。

故居原名教忠堂,现存中路的照壁、门厅、轿厅等。

现为苏州昆曲传习所。

程小青故居望星桥北堍23号,寿星桥东堍小弄堂内,茧庐

程小青(1893-1976),文名青心,号茧翁。

报人、作家、翻译家。

曽办《橄榄》、《新侦探》等杂志,著有《霍桑探案》及多种侦探、惊险小说,翻译《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应东吴大学之邀,来苏教授中文。

曽任江苏省政协委员、民进江苏省常委、苏州市文联常委。

吕凤子故居望星桥南堍螺蛳浜1号

吕凤子(1886-1959),原名浚,字凤痴,号凤子,别署凤先生。

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艺术教育家。

“江苏画派”(“新金陵画派”)的先驱和重要缔造者之一。

曽在南京、扬州、长沙、北京等地师范学校任教。

在南京大学(前身中央大学)主持教务九年。

也曽任丹阳正则艺专校长、国立艺术专科校长等职。

1949年后,任苏南文化教育院、江苏师范学院教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著有《美术史讲稿》、《中国画法硏究》、《吕凤子仕女画冊》、《吕凤子华山速写集》等。

叶圣陶故居滚绣坊青石弄5号,未厌居,

叶圣陶(1894-1988),又名绍钧,苏州人。

近代著名教育家、作家、

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故居又名未厌居,自成院落,内有一排朝南平房,1935年建成后,叶圣陶曾在此居住两年多时间。

现为苏州杂志社。

彭氏状元故居十全街103号,47、204、501、511路苏州饭店下。

彭定求(1645-1719),字勤止。

康熙年间状元,任翰林侍讲,《全唐诗》总裁。

回苏后在葑门内建南畇草堂,自号南畇老人。

其孙彭启丰(1701-1784),字翰文。

雍正年间状元,任兵部尚书。

彭氏列清代苏城望族之首,故居人称“葑门第一家”。

李根源故居十全街277号,阙园,47、204、501、511路苏州饭店下。

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养溪、雪生,云南腾冲人。

奉母命定居苏州。

现存门屋、客厅、起居楼和书斋等。

姚冶诚旧居十全街南园宾馆内丽夕阁(蔡贞坊7号花园洋房)

姚冶诚(原名姚阿巧)是蒋介石的侧室、蒋纬国的养母。

旧居的主建筑为三层楼三开间的青砖洋房,二楼东西两间是卧室,中间是会客室。

姚氏母子及其亲属均住在二楼;底楼东房间为书房兼客人休息室,西房间为西餐厅和食品间;三楼低矮,放置杂物。

楼房东侧建有自来水塔一座,水塔东面建有3间平房,是姚冶诚念经的佛堂。

主楼周环有3个荷花池塘、数座假山、亭子,还有一个花园。

王颂蔚故居十全街737号,故居额署怀厚堂。

游2、47路南林饭店下。

王颂蔚为明代大学士王鏊后裔,光绪年进士,官任军机章京。

学识渊博,办事于练,曽受到潘祖荫、翁同龢等人器重。

甲午战争后,为国忧郁成疾,卒于北京任所。

妻王谢长达,在苏州创办振华女校。

顾廷龙故居十梓街116-3号,复泉山馆

顾廷龙(1904-1998),号起潜,当代古籍版本书目学家、书法家。

在文学、金石学、历史学等领域也多有建树。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图书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辞海》编委。

著有《中国丛书综录》、《章氏四当斋藏书目》等。

姚铁心故居十梓街,苏大附一医院感染科旁。

960路苏大附一医院下。

姚铁心(1903-1958),苏州人。

1929年留学范德弼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获硕士。

后为东吴大学经济系主任、教授、上海财经学院教授。

吴忠信故居十梓街东小桥弄3号

吴忠信(1884-1956),安徽合肥人。

他历任安徽、贵州、新礓等省的省长,曽担承蒋介石的“总统府”秘书长。

不久辞职,来苏州休养,蒋介石出资为吴忠信建造此宅园,让其休养。

张家瑞故居十梓街槐树巷,民治路机关幼儿园内

张家瑞(1873-1957),又名席卿,浙江奉化人,请末秀才。

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孙中山任命他为黄埔军校筹委创办军校,东征北伐,功绩不朽,任南海县长,任扬州两淮盐运使、盐课常,《两淮盐政史》第一主编,花甲之年退居苏州。

抗日时坚守晚节,避居沪租界。

抗战后,参加掩护中共地下组织至解放。

吴大澂故居凤凰街139号,明楼。

吴大澂(1835-1902),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苏州人。

同治七年(1868)进士。

历任编修、陕甘学政、河北道、太仆寺卿、通政使、左副都御史等。

善诗文,擅画山水、花卉,精于金石篆刻。

吴大澂祖居双林巷24号。

双林巷曽名迎宾坊,清代金石学家吴大澂(清卿)祖居在此。

光绪年吴大澂与弟宜卿同中进士,入翰林,故巷以双林名之。

周瘦鹃故居凤凰街王长河头3号,

周瘦鹃(1895-1968),字祖福。

著名报人、作家、文学翻译家、苏派盆景大师。

曽任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人大代表、省文联常委、苏州市文管会副主任等职。

宅內“爱莲堂”接待过朱德、周恩来、邓颕超、陈毅等贵宾。

顾麟士故居醋库巷40号,西冿别墅,

顾麟士(1893-1984),字鹤逸,自号西津渔父,清末著名画家、鉴赏家、收藏家,过云楼第三代主人。

创办苏城首个画社“怡园画集”,出版有《顾鹤逸山水画册》等多部画作,著有《续过云楼书画记》等。

在吴生活时代,过云楼收藏达到巅峰。

邓邦述故居侍其巷38号,群碧楼。

邓邦述(1868-1939),字正阇。

光绪年间进士,授翰林,任吉林布政使。

民国时曽任牛庄、芜湖关监督。

1926年居侍其巷,题其宅为“双讴居”,建群碧楼,藏书四万余卷,多为珍本。

著有《群碧楼书目》、《书衣题识》等。

万嵩源故居幽兰巷11号

万嵩源(1884-1967),苏州教育界前辈名流,早年赴日勤工俭学,任教会学校振声中学首人华人校长。

故居为两进中西式二层民国建筑,青砖外墙,南为主楼,前出阳台,前有庭园,角亭水池,后楼为附房。

承澹盫故居牛车弄6号

承澹盦(1899-1957),针灸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抗战恢复后,创办“中国针灸指导实习班”。

建国后任江苏省中医学校校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

著有《中国针灸学》、《中国针灸治疗学》、《针灸薪传集》。

沈瓞民故居富郎中巷21-1号,

沈瓞民(1868-1936),名祖锦,辛亥革命元老、国学大师,曽任宁波民事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定居苏州,为章氏国学讲习会特约讲师。

建国后任江苏省及苏州市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硏究员。

精硏《易经》,著有《三易新论》。

故居现为苏州市周易硏究会。

杨荫榆故居庙堂巷22号

杨荫榆(1884-1938),江苏无锡人。

1931年受聘于苏州“二女师”(江苏省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

1924年2月任北京高师“国立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位大学女校长。

1927年回到苏州,在苏女中、东吴大学任教。

抗日战争中,不畏强暴,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同胞,大义澟然地斥责敌首,最终命丧日寇之手,被杀害于盘门外吴门桥。

唐寅故居西大营门双荷花池13号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桃花庵主,晚年信佛,别号六如居士,苏州人,弘治十一年(1498)解元。

后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功名受挫,又遭家难,经历坎坷。

后半生定居桃花坞,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和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画派“明四家”,又和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被誉为“吴中四才子”。

绘画初师周臣,后师沈周,擅人物、山水、花鸟。

工诗文,其诗多游记、题画、感怀之作。

著有《六如居士集》。

费仲琛故居桃花坞大街176号

费仲琛(1883-1935),名树蔚,吴江同里人。

曽任北洋政府政事堂肃政使,爱国耆绅。

原先为光绪进士费念慈故居,民国时归属实业家费仲琛所有。

故居又名归牧庵,现存鸳鸯厅、船厅、书斋、曲廊及百年老树等。

谢家福故居桃花坞大街264号

谢家福(1847-1897),字绥之,号望炊。

曽任上海电报总局提调官,苏州电报分局总办,他对我国电报和通信事业的创办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故居初为明代养真老人沈钧的“废园”。

清初归谢家所有,谢家福于此筑望炊楼。

严家淦故居西中市德馨里6号,31、54、501路阊门横街下,

严家淦(1905-1993),苏州吴县东山人,曽就读宝城桥弄的桃坞中学,从金融起家,最后步入政界。

1963年在台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1967年任副总统兼行政院院长,1972年连任副总统。

申时行故居刘家浜38号,游1、33、88、204、262、301、313、933路慈济下,

申时行(1535-1614),字汝黙,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

明苏州府长洲县人。

嘉靖四十一年(1562)状元,授俢撰,历左庶子,掌翰林院事。

万历五年(1577)历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再进少傅兼太子少傅、建极殿大学士。

申时行是继张居正、张四维后的朝廷首辅。

尤先甲故居刘家浜41号,游1、33、88、204、262、301、313、933路慈济下,

尤先甲(1843-1922),字鼎孚。

光绪初进士,授内阁中书,九年(1893)父亡归里,不复为官,在苏经商并从事公益事业。

苏州商务总会一至五届连任总理。

辛亥革命时,力劝程德全易帜独立。

故居颐寿堂共三路七进。

陆润庠故居阊门下塘10号

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号云洒,苏州人。

七世祖陆肯堂是康熙二十四年状元,祖父陆方山及父亲陆懋修是苏州名医。

同治十三年(1874)状元。

历任翰林院修撰、侍读、山东学政,迁国子监祭酒。

光绪二十四年,任内阁学士,署工部侍郎。

世补斋有陆状元自题联:

“风生碧涧鱼龙跃,月照青山松柏香。

任道镕故居王洗马巷7号

任道镕(1822-1906),字砺甫,号寄鸥。

道光末入仕,历任知县、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山东、浙江巡抚,山东河道总督。

1903年购汪氏旧宅营建颐寿堂宅第,以苏州为养老之地,现存两路六进。

汪鸣銮故居王洗马巷26号

汪鸣銮(1839-1907),字柳门,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侨居吴门。

同治四年(1865)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后任陕、甘、赣、鲁、粤等地学政,主持各地乡试。

1894年升任吏部右侍郎兼任刑部,曽负责重审杨葛冤案(杨乃武与小菜案)。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时,他力主光绪皇帝亲政,被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永不叙用。

汪鸣銮罢官后,定居在苏州王洗马巷万宜楼。

先后主讲杭州诂经精舍、敷文书院。

吴待秋故居装驾桥巷34号

吴待秋(1878-1949),名徵,号括苍亭长。

清光绪年间秀才,后承学家。

致力绘画,曽师从吴昌硕习花卉、治印章。

与丁辅之等共创“西泠印社”。

曽任商务印书馆美术部主任。

1931年迁苏,购姚氏旧宅翻建为三路五进。

东路中部花园名“残粒园”,是清末小型宅园之代表作。

潘奕藻故居蒋庙前6-1号

潘奕藻(1744-1815),字思贤,号畏堂。

乾隆四十九年(1784)进士,官至刑部郎中。

故居又名存诚堂,现存厅堂、楼厅、门屋及下房,堂前有花园、黄石假山等。

顾文彬故居干将西路2号,过云楼

吴云故居金太史巷4号,听枫园

吴云(1811-1883),字少甫,号平斋。

咸丰时曽任苏州知府,力主兴修水利,保护农田,解职后定居苏州。

宅第分东西两路,现存东路北部花园“听枫园”和西路三进建筑。

听枫园(庆元坊12号)现为苏州国画院、吴门画派研究会。

潘亦隽故居马医科38号

潘亦隽(1740-1830),字守愚。

乾隆年间贡士,是苏州潘家第一个入仕者。

淡泊功名,在户部主事任上,辞官归里,与同道诗文和唱。

精书法,擅绘画,多有佳构。

故居躬厚堂有藏书楼名“三松堂”。

著有《三松堂诗文集》、《说文蠡笺》等。

俞樾故居马医科43号,曲园

俞樾(1821-1906),字荫圃,号曲园居士。

道光末年进士,后任河南学政,因割裂试题被罢官。

定居苏州后,硏究经史,主苏州紫阳书院,成为近代朴学大师。

同治末年在今址建宅,题名“曲园”。

园内乐知堂楹联:

“三多以外有三多,多德多才多觉悟;四美之先标四美,美名美寿美儿孙。

”还有副对联:

“惜时惜衣,不但惜财犹惜福;求名求利,只须求己莫求人。

吴梅故居蒲林巷35-1号

吴梅(1884-1939),字瞿安,号霜崖。

近代戏曲理论家、教育家、戏曲作家。

故居内“奢摩他室”、“百嘉堂”藏有历代秘本、善本、珍本。

著有《曲学通俗》、《词学通论》、《中国戏曲史》、《中国戏曲概论》、《辽金元文学史》等。

钱大钧故居人民路2211号,平门下

钱大钧(1893-1982),辛亥革命元老,国民党高级将领。

该建筑建于民国时期,坐北朝南,为青砖二层洋房,2014年全面整修。

文震亨故居文衙弄5号,艺圃

叶天士故居渡僧桥下塘48号

叶天士(1666-1745),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晚年号上津老人,吴县人。

世代业医,他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成为吴门医派温病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

著有《临证指南医案》。

因为医术高明被民间称之为“神医”、“天医星”。

故居眉寿堂共三路七进。

吴一鹏故居东杨安浜4号,

吴一鹏(1460-1542),字南夫,号白楼,苏州人。

明弘治六年进士,任翰林院編俢,嘉靖初任南京吏部尚书,后做正德皇帝的老师。

故居名“玉涵堂”,人称“阁老厅”,现存三路五进。

 

2,吴中区

王鏊故居东山陆巷村,惠和堂

王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吴县人,明代名宦、文学家,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

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

正德初进户部尙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

有著作《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叶梦得故居东山陆巷村,宝俭堂(梦园)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

宋绍圣四年(1097)进士。

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他在金华任上被召入京,任祠部郎官。

宋高宗召他到扬州,授翰林学士,后任户部尚书。

后在河南颕昌府任知府,因得罪了宦官,最终落职,在湖州经营他的“石林别墅”。

他的词先婉约后豪放,著有《石林燕语》10卷。

冯桂芬故居木渎老街榜眼府

冯桂芬(1809-1874),字林一,号景亭,又号邓尉山人,吴县人。

道光二十年(1840)榜眼。

授编修,官至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

同治元年(1862),参加由江浙官紳与英、法、美等国领事组成的会防局,曽入李鸿章幕府。

冯秋农故居木渎南街43号

高鹤年故居穹窿山茅蓬坞

高鹤年是佛教界著名人士,1948年在茅蓬寺后竹林中建一处静居修养,著有《名山游访记》,生前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接见,91岁(1962)逝世,骨灰安葬在茅蓬坞中。

沈柏寒故居甪直

萧芳芳故居甪直

3,相城区

冯梦龙故居黄埭冯埂上,34、879、851路到东桥镇转822路到石新下,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耳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绿天馆主人、姑苏词奴、顾曲散人等,苏州人明崇祯三年(1630)贡生,授丹徒县训导,七年,任福建寿宁知县。

天启年间,他编辑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代表了明代话本小说的成就。

4,吴江区

柳亚子故居黎里中心街75号,92、93踛到奧林清华转748路到小九华寺转753路到黎里汽车站转7323路到黎新桥下,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号安如,改名亚庐、亚子,吴江人,清末秀才。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参加同盟会,主编《复报》。

三十四年,与陈去病等创建南社,后任该社主任。

辛亥革命后,曽任南京临时大总统府秘书,上海《天铎》、《民声》、《太太平洋》等报主笔。

1932年任上海市通志馆馆长。

1944年在重庆参加中国民主同盟。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文史硏究馆副馆长,民盟第二、三届中央常委、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

计成故居吴江鱼行街186号

计成(1582-1642),字无否,号否道人,吴江人。

少年时代即以善画山水知名。

中年回到江南,定居镇江,专事造园,闻名遐迩。

于崇祯七年写成中国及世界最早和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阐述了作者的造园观点,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图案。

王绍鏊故居同里富观街35号

王绍鏊(1888-1970),字却尘,恪尘,吴江人。

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

曽与章太炎等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当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底,与马叙伦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当选为常务理事。

建国后,曽任政务院财政部副部长,全国人大预算委员会副主任、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自1950年起先后当选为民进第三至五届中央副主席。

陈去病故居同里三元河畔

陈去病(1874-1933),原名庆林,字巢南,一字佩忍,别字病倩,号垂虹亭长,吴江人,著名诗人、学者、治活动家。

清末加入同盟会投身民主革命,1909年与柳亚子等人共同创立反清革命文学团体南社。

后任东南大学教授、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等。

编著《五石脂》、《明遗民录》、《浩歌堂诗钞》等。

唐仲英旧居盛泽镇柳家弄

唐仲英先生1930年生,美藉华人,著名实业家,被称为“钢铁大王”。

1995年出资成立唐仲英基金会,大力资助中国教育、卫生、“三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