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一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75283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新余一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西省新余一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新余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初三第一次段考

语文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祖逖(dí)亵渎未雨绸缪(móu)忸捏作态

B.坍(tān)塌摇曳矫揉造作(jiǎo)自惭形秽

C.箴言(zhēng)嘟嚷自吹自擂(léi)鸠占雀巢

D.广袤(mào)积攒间不容发(jiàn)抽丝剥茧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祖逖”读作“tì”,“忸捏作态”写作“扭捏作态”;C项“箴言”读作“zhēn”,“鸠占雀巢”写作“鸠占鹊巢”;D项“间不容发”读作“jiān”。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行。

B.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做到无负今日、不断学习是增强自身本领的不二法门。

C.陈丹青教授能言善语,常能断章取义,拓展延伸,在《退步集续编》的签售会现场,他经常是妙语连连。

D.越是大智者越有自知之明,决不会被赞誉冲昏了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C项,“断章取义”是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的是引用与原意不符,贬义词。

成语的使用与适用对象和语境都不符。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新业务的探索。

B.北京大学写给2017年自主招生初审未通过考生的一封信,让无数人感到了一所大学的精神和情怀。

C.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推广、宣传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

D.市政府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2018年初,高架路建成通车,大大减轻了东西方向的交通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缺少宾语,在“收缩”后加上宾语“的过程”;C项语序不当,应把“推广”和“宣传”调换位置;D项搭配不当,将“问题”改为“负担”。

【点睛】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4.将下面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鲁迅先生说,“一劳永逸”的话,有是有的,而“一劳永逸”的事却极少。

②有的人也曾辛勤播种,但之后就不再耕耘浇灌,任由土壤干涸、万物凋零。

③有的人也曾扬帆起航,但稍遇波浪就退却上岸,自欺欺人地等待“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④藏于温室、一味等待的旁观者,终将一无所获。

⑤绚丽的梦境、漂亮的辞藻,并不等同于实际生活。

⑥栉风沐雨、潜志笃行者,最终必有所成。

A.③①②④⑥⑤B.③②①⑤④⑥

C.②①⑤④⑥③D.②③①④⑥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语意的衔接与连贯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同时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先通读全部文句,分析每句话的含义,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

综合来看,本文段是一段议论性文字,可按照“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的结构,利用排除法作答。

本文段由生活中的两种现象提出问题,所以②和③应在句子开头,因此排除掉A和C,最后从正反两方面得出结论,应是④和⑥,所以排除D,故选择B。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多水的江南是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我看流云慢慢的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D.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A.句子运用的是比喻;B.句子运用的是对偶和夸张;C.句子运用的是拟人;D.语句描写了人物的心理,“好像”不是喻词,没有使用修辞。

据此,答案为D。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金风细细

晏殊(宋)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

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6.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的上片是写酒醉以后的浓睡,起首二句在写景中点明时间,渲染环境。

B.“初”“易”二字,让人觉得词人的酒量不大,浅尝辄醉。

C.下片是写次日薄暮酒醒时的感觉。

词人一醉就睡了整整一个昼夜,浓睡中无愁无忧,酒醒后状态如何呢?

它直接表明心情悠闲,神态慵怠。

D.本词以精细的笔触,描写细细的秋风、衰残的紫薇、木槿、斜阳照耀下的庭院等意象,通过精致的小轩窗下目睹双燕归去、感到银屏微寒这一情景,营造了一种冷清寂寞的意境。

7.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特点是风格闲雅,气象华贵,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词人却把它统一起来,形成表现自己个性的特殊风格。

B.“细细”“叶叶”两组叠词,用“细细”形容金风,就没有秋风惯有的那种萧飒之感,而显得平静、悠闲。

以“叶叶”这两个名词连用,就在读者面前展开一片片叶子飘落的景象,显得很有次序。

C.“双燕欲归”,为下句“银屏昨夜微寒”起了一个铺垫和烘托作用。

双双紫燕即将归了,这个景象使词人想到昨夜醉后独自一个人,一种凄凉情绪,落寞情怀,不禁油然而生。

D.因节序更替、岁月流逝而引发的一丝闲愁,使这首词里,弥漫着萧瑟伤感的悲秋情绪。

【答案】6.C7.D

【解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

C“直接表明心情悠闲,神态慵怠”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

应该是折射出心情之悠闲,神态之慵怠。

而不是“直接表明”。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D“弥漫着萧瑟伤感的悲秋情绪”对词赏析不正确。

”此时庭院内是西风落叶,画堂中的词人因饮了绿酒,一会儿便醉眠了。

用笔轻灵,色调淡雅,语气仿佛在与一位友人娓娓而谈。

其中两组叠字,首尾相接,音律谐婉。

以“细细”状金风,就没有秋风惯有的那种萧飒之感,而显得平静、悠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亭记(节选)

苏轼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

“五日不雨可乎?

”曰:

“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

”曰:

“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②,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③,虽欲优游④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今天不遗斯民,始早而赐之以雨。

则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耶?

【注】①忭(biàn)欢乐②荐饥:

连年饥荒③二三子:

你们④优游:

悠闲自得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A.官吏/相与庆于庭B.既而/弥月不雨

C.今天/不遗斯民D.皆/雨之赐也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明年()

(2)雨()(3)适()

1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

(2)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11.苏轼把新落成的亭子命名为“喜雨亭”,他的“喜”包括哪些方面?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答案】8.C9.

(1).第二年

(2).下雨(3).恰巧,刚好

10.

(1)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歌唱。

(2)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

11.亭落成,和志同道合的好友悠闲游玩是一喜;久旱逢雨,百姓生活有了保证,身为父母官,为民而乐、与民同乐,其为二喜。

【解析】

【8题详解】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C项句子意思是“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应断句为“今/天不遗斯民”。

【9题详解】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其中“适”是“恰巧,刚好”的意思。

【10题详解】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想与:

共同,一起;庭:

庭院;市:

集市;虽:

即使。

点睛:

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具体的方法是:

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1题详解】

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看出,喜在:

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下了一场大雨能有好的年成。

即:

喜在和志同道合的好友悠闲游玩;喜在久旱逢雨,百姓生活有了保证,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情怀。

选自《苏东坡全集》作者:

苏轼年代:

北宋

参考译文: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

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

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

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

“五天不下雨可以吗?

”他们回答说:

‘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

”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

”他们回答说:

“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

”“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

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

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

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古诗文积累。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不以物喜,_______________。

(2)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5)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7)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高处不胜寒。

【答案】

(1).

(1)不以己悲

(2).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3)雾凇沆砀(4).(4)沉舟侧畔千帆过(5).(5)忽复乘舟梦日边(6).(6)鸡声茅店月(7).(7)肯将衰朽惜残年(8).(8)又恐琼楼玉宇

【解析】

【详解】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己、寓、雾、凇、畔、茅、衰”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记叙文阅读

一碗米粉

(1)天有些冷了,父亲突然对我说,陪我去一趟桂林吧。

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了,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

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起去西双版纳吧。

父亲摇摇头。

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2)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

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

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

就为这原因?

我哭笑不得。

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3)车站的旁边就有卖米粉的,我说,给你买一碗?

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

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

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

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

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4)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

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

这时,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

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

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

他的钱包丢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

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

店主看出了他的窘态,问,没带钱?

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

这样吧,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过来。

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

(5)父亲红着脸答应了。

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来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

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

(6)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住姓杨的。

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

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

他连连叹气。

(7)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

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

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

这时,我突然想到,在网上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

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

(8)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

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真的找到了他。

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

“可找到你了,可找到你了!

”老杨的头发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

(9)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

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10)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

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

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11)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老杨使劲地点头,久久地握着父亲的手。

(12)返回途中,我的电话响了,是老杨打来的。

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

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

他说,他今天特别高兴。

1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5.赏析下面的句子。

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

“可找到你了,可找到你了!

16.作者在开篇用了两段文字写父亲坚持要去已经去过的桂林,而不去没有去过的西双版纳,这样写用意何在?

17.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得到的启发。

【答案】13.父亲坚持要我陪他去桂林,几经找寻,如愿地偿还了十五年前的那碗米粉钱。

14.父亲是一个诚信、感恩、重情重义、执著的人。

15.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父亲找到老杨后的激动和喜悦(兴奋)之情。

16.设置了悬念,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17.参考示例一:

我得到的启发是要做一个诚信、感恩的人。

文中的父亲坚持去桂林偿还15年前的那碗米粉钱,这种信守承诺、懂得感恩的精神感染了我。

参考示例二:

我得到的启发是要做一个善良,善解人意的人。

文中的老杨看出父亲丢失钱包的窘态,不仅不收钱,还邀请父亲再来吃他的米粉。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全文围绕“一碗米粉”展开叙述,父亲想吃桂林的米粉,“我”便带他去了。

他要找到一家姓杨的店长,后来通过网络终于找到这位店主,并且为父亲做了一碗米粉,父亲也按照当初的约定付了钱。

可据此进行概括,语言要简洁。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

阅读文章可以得知,十五年前,父亲在桂林因钱包丢失,未能付给杨店主一碗米粉钱,但却承诺下一次来桂林吃米粉时还要吃他家的,并付双倍的价钱。

事隔多年,“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所以他专程要“我”陪他去一趟桂林,并千方百计寻找杨店主,最终归还了米粉钱,再一次吃到了杨店主的米粉,兑现了他当初的承诺。

父亲牢记承诺十五年,并最终兑现自己的承诺,表现出他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父亲再次来到桂林,带着“我”四处打听,慢慢寻找了两天才找到杨店主,表现出他是一个坚毅执着的人。

点睛:

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回答不全或流于表面。

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

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可找到你了,可找到你了”是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几经辗转终于找到老杨时的激动。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设置悬念作用的理解。

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的一种写法。

父亲不去西双版纳,坚持去桂林,让读者心里产生疑问,迫切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这样就会很有兴趣读下去。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

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善于提炼,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注意表述流畅。

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言之成理即可。

此题可以从“感恩”“诚信”“善良”等角度进行阐述,注意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龙涎香是世界上香味最为持久的香料,被誉为“香料皇后”,它是抹香鲸分泌的一种液体日积月累后形成的包块。

它的诞生令人惊叹,它是由抹香鲸吞食的尖利物不断磨蚀内脏而产生的。

所以经历磨,才能创造美好。

承受磨,才能变得更好。

②戏剧性的遭遇打磨着棱角分明的石头,使之变得光滑、圆润;我们随着生命的洪流追逐,经历岁月的磨蚀,逐渐变得从容、美好。

③磨,缔造辉煌。

痛苦、失败是一种磨砺。

克服困难往往就是成功的契机,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有所收获。

数十年的跋涉困苦是对李时珍的磨蚀,正因如此,才会有《本草纲目》的诞生,才会有他在医药学上的成就;十年辛苦是对曹雪芹的磨蚀,于是才有了《红楼梦》的问世,才有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座高峰;官场的黑暗和残酷的现实是对郑板桥的磨蚀,于是才有了住寒舍、画青竹的一方净土,才有“扬州八怪”之首席。

④人生的艰辛苦难是一种磨蚀,欢乐和盛誉何尝不更是一种磨蚀?

余秋雨曾认为作家更应是一位行者,沿途的风景会让作者以及作品更有内涵。

经历磨蚀,才会从容温和,才会厚重敦实。

诺贝尔文学奖对莫言来说未尝不是人生的磨,然而他经历这种欢乐和盛誉却能宠辱不惊,平静美好。

而相反,拿破仑被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能经受住成功的磨蚀,最终兵败滑铁卢,抱憾终身。

世事也会如此,人们有时在严酷的环境经受磨折,能平安度过危机,反而在安逸的环境掉以轻心,酿成悲剧。

由此看来,“胜不骄”也是一种磨。

⑤人生从来就是一场艰难的旅行,生活磨蚀着我们,我们必须承受生活的磨砺。

因此不必为失败而抱怨,也不必为胜利而忘形。

磨与承受磨的过程会痛,这种痛就是成长的内涵。

在磨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不谙世事、轻浮急躁,必然收获精明干练、成熟稳重,这种得失交换其实是值得的,更是生命的必然。

好比练习芭蕾,只有经历过钻心的苦痛,才会成为真正的舞者,才会找到艺术的真谛,感受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人类正是历尽磨难而甘之如怡,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⑥泰戈尔曾说: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正如司马迁所述“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珍珠的圆润光泽就是来自沙砾的磨蚀。

这个世界上,也许尽如人意的事并不多,只有多一些忍耐,多一些等候,多一些磨折,才能有最醇厚的“龙涎香”。

(《青年文摘》2018第11期,有删改)

18.请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19.第④段画线句子除用了例证法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请分析其作用。

20.文章第③段和第④能否调换顺序?

结合文本分析理由。

21.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8.

(1)承受磨难,我们才能更好;

(2)磨,会把我们变得更好;(3)只有经历磨难,我们才会取得成功。

19.对比论证,用莫言和拿破仑的经历作对比,证明了“欢乐和盛誉也是一种磨难”这一分论点,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20.不能。

理由:

因为第三段和第四之间有递进(逻辑)关系,困难和苦难是人生的一种磨难,然而欢乐和盛誉更是人生的一种磨砺(他们之间存在层次的上递进关系)

21.

(1)引用了名言作为道理论据,再次论证了中心论点,增加了权威性和说服力;

(2)再次总结中心论点,提出希望与建议;(3)在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解析】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把握。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

如可提取第1段末的“所以经历磨,才能创造美好”“承受磨,才能变得更好”,第2段末的“经历岁月的磨蚀,逐渐变得从容、美好”等句分析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

“他经历这种欢乐和盛誉却能宠辱不惊,平静美好。

而相反,拿破仑被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能经受住成功的磨蚀,最终兵败滑铁卢,抱憾终身。

”此句运用了典型的例证法外,还用了对比论证方法。

有力的证明了此段的观点句也就是分论点“欢乐和盛誉何尝不更是一种磨蚀”。

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就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

点睛:

议论文主要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

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

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

结合原文分析使用。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

考查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