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优势专业建设方案.docx
《物流优势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优势专业建设方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优势专业建设方案
物流管理优势专业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物流管理优势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
2、项目来源:
广西教育厅“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桂教高教〔2011〕66号。
3、项目负责人:
赵继新副教授/经济师
4、主要参与人员:
姓名
学位
技术职称
承担工作
赵继新
工学学士
副教授/经济师
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主干课程的建设、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韩海燕
管理硕士
副教授/经济师
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主干课程的建设、实训室的建设、骨干教师的培养
陈海峰
管理硕士
教授/高级工程师
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主干课程的建设、实训室的建设、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杨军
管理学士
副教授/经济师
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主干课程的建设、实训室的建设
谢毅
管理硕士
高级经济师
人才培养模式、主干课程的建设、实训室的建设、骨干教师的培养、教材的建设
雷夏丽
管理硕士
副教授/经济师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主干课程的建设、骨干教师的培养、科研教改项目的立项和完成
刘晓
管理硕士
讲师
实训室的建设、骨干教师的培养、教改项目的立项和完成
高晓莎
管理学士
讲师/经济师
实训室的建设、教材的建设、参与科研教改项目完成
田晓
管理学士
讲师/经济师
主干课程的建设、实训室的建设、骨干教师的培养、教材的建设
韦冬莉
管理硕士
讲师/经济师
主干课程的建设、实训室的建设、骨干教师的培养、教材的建设
李钊
管理学士
讲师/经济师
实训室的建设、教材的建设、参与科研教改项目完成
简柳明
管理学士
讲师/经济师
实训室的建设、教材的建设、参与科研教改项目完成
俞上林
大学本科
经济师
兼职教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主干课程的建设、教材的建设
杨兴元
管理硕士
高级工程师
兼职教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主干课程的建设、教材的建设
杨骏
工学学士
高级工程师
兼职教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主干课程的建设、教材的建设
王小静
管理学士
高级经济师
兼职教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主干课程的建设、教材的建设
何卫治
管理学士
高级经济师
兼职教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主干课程的建设、教材的建设
刘明洪
管理学士
高级经济师
兼职教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主干课程的建设、教材的建设
韦名军
管理学士
高级经济师
兼职教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主干课程的建设、教材的建设
李霞
管理硕士
高级会计师
兼职教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主干课程的建设、教材的建设
二、建设理念与建设目标
1、建设理念
以未来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广西北部湾经济的发展及广西保税体系建设的需要为导向,充分发挥“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在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独特作用,依托北部湾港务集团等二十多家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国际物流及运输企业,建立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通过职业素质、岗位技能、综合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坚持“就业导向”,瞄准“港口物流、保税物流、交通物流”三个“职业方向”,为学生终身发展进行“学业设计”,进一步以工作过程为主体的序化课程体系建设,最终构建“一核三翼”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研发“专业作业流程优化能力训练平台”,打造专业实训“软环境”建设;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常规建设内容,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复合型”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以行业、师资、职业资格培训与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为契机,将物流管理专业打造成区内具有交通行业背景的“软硬双优”专业。
2、建设目标
(1)目标定位
坚持就业为导向,在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指导下,依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构建合作平台,以物流管理教学团队为主体,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
通过“产学合一、双线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国际物流实务》、《运输管理实务》两门核心课程建设为中心,以职业道德教育素材库的建设带动“一核三翼”的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具备良好创新精神和职业迁移能力的港口物流、保税物流、综合运输等现代物流企业需求的高职层次物流技术应用型人才。
同时,培养能教学、懂科研、会服务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增强实训基地的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科研开发、共享实训室、职业资格鉴定等功能。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
建设“产学合一、双线并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校企共建、人才共育。
“产学合一”是指“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模拟企业生产情境的学习”与“学生企业一线工作,在企业教师指导下,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的合一。
“双线并行”是指专业建设实行“双带头人”带领;学生学习由企业技术骨干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完成,实现“双导师”指导;学生学习由校内模拟轮岗与校外顶岗交替式完成,实现“双角色”学习;教学考核实现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和学校专业课程考核并重,实现“双线制”考核。
(3)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建设目标
遵照国家及行业标准,以第三方及国际物流企业工作过程为主体序化课程体系,按照职业能力“点、线、面、立体塑造层级递进规律,实现教学过程与作业过程的一致性,教学内容与作业内容的无缝对接,突出职业素质教育与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建设期内,校企共同完成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将“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和“助理国际物流师”资格证书培训课程引入课程体系,以证代考,推动“双证书制”的实施。
同时与企业共建2门核心课程和物流作业优化能力训练平台。
以《运输管理实务》和《国际物流实务》2门核心课程以及物流作业优化能力训练平台的建设带动“一核三翼”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进一步序化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使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更上一层楼。
并编写并出版《国际物流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等5本高质量、有特色的“工作过程导向”项目立体化专业教材。
(4)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依托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通过“专兼互换、专兼互助、专兼互动、双向考核”的形式建设专兼职师资团队。
建设期内,培养2名学院和企业专业带头人,培养专兼骨干教师10名,培养一般教师24名,聘用一般兼职教师28名,确保兼职教师承担50%的专业课时量、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以上。
(5)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与企业合作依托极致应用物联网技术的综合性全真现代物流中心,开发与建设物流作业优化能力训练平台,形成专业特色实训与综合实训有效结合的实践教学软环境。
(6)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建设目标
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参照合作企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各岗位职责标准,创建“物流作业优化技能六级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建设由“技能等级评价标准、知识评价标准、素质评价标准、职业资格证书考取”构成的校企通用的人才质量考评指标体系。
三、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改革
以学院校企管理平台为基础,继续完善“产学合一、双线并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校企共同深入调研岗位职业能力,依据企业作业流程序化课程体系,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内容,遵循企业生产规律制定柔性教学计划,对照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确定学生考核制度,实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模拟企业生产情境的学习”与“学生在企业一线工作,在兼职教师指导下,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的无缝对接,实现“学生在校内基地模拟的做中学”与“学生在生产一线真实的做中学”的协调一致。
(1)由项目组部分成员组成调研组,依托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准确把握区域内物流人才需求的动向;根据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正确分析物流人才的职业层次级别和工作领域细分,并形成不同时期的调研报告,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搜集第一手材料。
(2)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研讨会,根据调研报告,结合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及时改革,保证人才培养及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3)由于高职高专培养的职业性,必须把握职业教育精髓,探索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继续坚持“产学合一、双线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不断创新。
(4)充分利用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积极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撑,收集企业的真实项目、模拟企业的真实环境和真实角色,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培训师资。
(5)校企合作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
培养的内容来源于企业实际工作,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是面向社会,服务企业的,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就象是鱼水关系,因此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校企合作,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之路。
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实现学校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校企实践教学对接、精品课程共享”。
及时总结与玉柴物流集团“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经验与教训,将校企双赢的道路走得更加坚实。
2、课程体系建设
(1)以国家、行业标准为依据,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1)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
2)专业课程的专业能力考核依据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3)专业课程的岗位设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4)专业课程覆盖物流企业的类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GB/T19680-2005。
(2)以第三方及国际物流企业工作过程为主体序化课程体系
通过对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北部湾港务集团防城港区、超大物流、玉柴物流、万通物流等多家、多种类型物流企业深入调研,进行行动领域分析,归纳岗位能力,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课程内容,在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注重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系统化衔接,各个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与物流师职业资格考试内容有效衔接。
(3)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课程,推行“双证书制”
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作,将助理物流、助理国际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课程引入课程体系,以证代考。
同时鼓励学生考取助理经济师资格证书、助理采购师资格证书以及高级快递业务员证书等。
(4)充分利用校企资源,编着特色教材
成立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基于物流作业流程的教材建设小组,并编写出版《国际物流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等5本高质量、有特色的“工作过程导向”项目立体化专业教材。
(5)建设物流作业优化能力训练平台
为加强学生优化理念、提升作业优化能力,达到“物流作业优化师”的培养目标,借助虚拟仿真技术与网络技术建设一个由案例集、素材库和优化仿真系统构成的优化能力训练平台。
此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物流作业场景和数据资料,作为学生进行物流作业流程设计、梳理、整合、再造等优化环节的依据和必要参数,实现学生优化能力和经验(物流作业优化师所必备的两大要素)的积累。
(6)实施“产学合一”的教学组织模式
图4-2教学组织模式示意图
3、核心课程建设
根据企业实务和实践教学要求,利用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全过程全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开发精品课程。
贯彻工作过程导向思想,体现“教、学、做、测、控”一体化的原则,以典型作业流程承载核心课程教学内容,完成工学结合核心课程的作业流程任务设计,并据此确定课程教材提纲,在企业专家指导下收集资料,编写项目化立体教材。
计划2年内与企业合作建设《国际物流实务》、《运输管理实务》2门工学结合并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优质核心课程。
(1)《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的建设
负责人:
赵继新
建设成员:
韩海燕、陈海峰、田晓、韦冬莉、杨军、李钊、俞上林、杨兴元、杨骏、王小静、何卫治、刘明洪、韦名军、李霞、钟德明
建设目标:
在院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以遵循职业教育课程“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本质特征,让学生组建并管理一家运输模拟企业的整个工作过程,以“典型工作任务”(学习任务)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按照工作过程行动模式(明确任务→计划决策→实施行动→检查评估)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反映出运输职业工作过程的完整结构(获取信息、计划、实施和评价)、全面要素(任务、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工作人员与工作成果)和工作过程知识。
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建设时间、考核指标、建设经费见下表。
课程名称
建设项目
建设目标及内容
建设进度及验收要点
项目建设
负责人
经费预算
2012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3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4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运输管理实务
企业及职业岗位任务调研
建设目标:
通过对合作企业调研,实现课程建设中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并通过分析岗位任务整合和改造课程的知识能技能体系。
建设内容:
⑴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联系,从应用的角度进行整合改造,知识学习体现应用性。
⑵有具体恰当的项目、任务和主题等,并能通过这些项目、任务和主题等的完成,达到对学生的运输管理能力培养要求。
⑶课程内容设计体现职业岗位道德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需要。
预期目标:
与北部湾港务集团防城港区共同完成企业及职业岗位任务调研项目,编写企业调研报告并整编物流管理专业岗位及职业能力调查分析报告和岗位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
验收要点:
(1)企业调研报告;
(2)物流管理专业岗位及职业能力调查分析报告;
(3)物流管理专业岗位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
预期目标:
(1)将教学内容反馈到企业做到教学与企业生产相结合。
(2)与超大物流共同完成本课程工作过程行动模式论证。
(3)通过为行业、企业承担员工培训掌握课程能力的变化与拓展
验收要点:
(1)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吻合度调查分析报告
(2)企业论证报告;
(3)行业相关人员问卷调查表
预期目标:
(1)建成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基地,并挂牌。
(2)将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能力进一步深度融合。
(3)实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验收要点:
(1)与3家企业建成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基地,并挂牌。
(2)专业学生岗位能力对应表
(3)完成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进一步融合的论文3篇。
校:
田晓
韦冬莉
杨军
企:
谢毅
何卫治
刘明洪
30000元
其中:
2012年
10000元;
2013年
10000元;
2014年
10000元.
课程名称
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
建设进度及验收要点
项目建设
负责人
经费预算
2012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3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4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运输管理实务
教学设计与
教学内容论证
建设目标:
通过校企共同分析本专业关键工作岗位所对应的职业素质、基本知识和核心能力,重构课程体系,序化教学内容
建设内容:
(1)以接受运输业务、运输计划编制、运输调度安排、运输业务流程设计、运输作业组织、运输纠纷处理、运输成本控制为建设点,开发设计学习情境;
(2)建立以基于交通运输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行动体系
预期目标:
与超大运输集团同完成项目建设,收集分析相关调研数据和专家咨询、专家论证相关资料,将传统的课堂学习过程转换为工学结合的任务实施过程。
验收要点:
(1)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记录
(2)《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体系方案(试用版)
预期目标:
通过对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的设计,完成学生职业能力的任务、素材、方式、手段的设计;课程考核的标准、方法及要求的设计
验收要点:
(1课程内容设计表
(2)课程考核的标准与要求
(3)《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体系方案(正式版)
预期目标:
教学内容与职业实际相一致、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实现行动导向、能力训练、学生主体、工学结合、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验收要点:
(1)学生能力测评对比表
(2)学生职业资格证书
(3)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校:
陈海峰
赵继新
李钊
企:
俞上林
杨兴元
杨骏
30000元
其中:
2012年
10000元;
2013年
10000元;
2014年
10000元.
课程名称
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
建设进度及验收要点
项目建设
负责人
经费预算
2012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3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4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运输管理实务
特色教材
建设目标:
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和推广与运输生产实际、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项目化立体教材。
使教材与企业运作流程、工作任务的电子教材相辅相成,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明显,体系、结构、内容合理的物流管理专业配套立体教材。
建设内容:
(1)特色教材中的项目化学习单元设计,能使学生认识运输企业的作业流程、运输作业的各基本要素
(2)编写课程实训教材,掌握运输作业操作技术要点和运作规程。
(3)开发各种作业单据
预期目标:
与超大运输集团、运德运输集团同完成项目建设,完成特色教材中的项目化学习单元设计,使学生认识运输企业的作业流程、运输作业的各基本要素。
验收要点:
(1)《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标准(试用版)
(2)《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材大纲
预期目标:
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继续完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标准,完成《运输管理实务》校本特色教材的编写。
验收要点:
(1)《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标准(正式版)
(2)《运输管理实务》校本特色教材的编写。
预期目标:
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标准,并完成《运输管理实务》特色教材编写与出版。
验收要点:
(1)正式出版《运输管理实务》特色教材。
(2)《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标准修订稿
校:
赵继新
李钊
韩海燕
企:
王小静
刘明洪
韦名军
15000元
其中:
2012年
5000元;
2013年
5000元;
2014年
5000元.
课程名称
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
建设进度及验收要点
项目建设
负责人
经费预算
2012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3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4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运输管理实务
试题库
及教学课件
建设目标:
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课程试题库及教学课件,完成课程课件制作、教学指导书和试题库建设。
建设内容:
(1)完成课程500道试题以上的试题库建设
(2)编写课程教学指导书和实训指导书,掌握运输作业操作技术要点和运作规程。
(3)完成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预期目标:
与超大运输集团、运德运输集团、万通物流同完成项目建设,完成课程教学指导书的编写和多媒体课件制作。
验收要点:
(1)《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指导书(试用版)。
(2)《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多媒体课件。
预期目标:
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继续完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指导书,完成《运输管理实务》试题库的基础工作。
。
验收要点:
(1)《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指导书(正式版)
(2)《运输管理实务》试题库的客观题库。
预期目标:
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指导书,并完成《运输管理实务》课程试题库建设。
验收要点:
(1)《运输管理实务》课程试题库。
(2)《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指导书修订稿
校:
赵继新
李钊
田晓
企:
王小静
刘明洪
韦名军
15000元
其中:
2012年
5000元;
2013年
5000元;
2014年
5000元.
课程名称
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
建设进度及验收要点
项目建设
负责人
经费预算
2012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3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4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运输管理实务
课程网络平台
建设目标:
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建设《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网络平台。
使其在院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达到省级精品课程的水平。
建设内容:
(1)在院级精品课基础上完善教学情境设计与教学项目
(2)完成和丰富课程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收集、归类与整理。
(3)更新原院级精品课程风络平台的技术数据。
(4)完成《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并实现师生共建、师生共用、校企共享的功能。
预期目标:
与超大运输集团、运德运输集团、万通物流同完成项目建设,完成《运输管理实务》教学情境设计与教学项目设计和课程资源的收集工作。
验收要点:
(1)《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情境设计单(试用版)。
(2)《运输管理实务》课程资源(录像、动画、案例)。
预期目标:
继续完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情境设计与教学项目设计,完成《运输管理实务》课程资源的归类、分析与整理,并搭建课程网络平台测试版。
验收要点:
(1)《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情境设计单(正式版)
(2)《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网络平台(测试版)
预期目标:
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教学资源,并完成《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网络平台正式版的建设。
验收要点:
(1)《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网络平台(正式版)
(2)《运输管理实务》课程资源库平台
校:
赵继新
钟德明
高晓莎
企:
李霞
刘明洪
韦名军
50000元
其中:
2012年
10000元;
2013年
20000元;
2014年
20000元.
合计
140,000元
(2)《国际物流实务》课程的建设
负责人:
杨军
建设成员:
谢毅、雷夏丽、刘晓、高晓莎、简柳明、钟德明、俞上林、杨兴元、杨骏、王小静、何卫治、刘明洪、韦名军、李霞、钟德明
建设目标:
在院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以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知识体系与操作技能为主体,在具体教学载体上选择具有最新行业信息的内容和项目,使课程能紧密适应企业管理实际需要。
力求从生产一线对该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的需要出发,本着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重点对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系统的基本组成、主要业务流程结构和工作原理、常见业务纠纷诊断方法、解决争议方法等展开教学,并列举常见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案例分析以加强针对性。
同时,要介绍正在推广应用和正在推新的国际货代业务技术和新规则,以便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国际货代行业新知识。
按项目教学法,把教学内容分为五大模块,分组进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通过“讲案例学理论”、“动手做学操作”,使实训更贴近现实,具有生动性、文化性、启发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使学生在快乐中体会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真谛,从而较好地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建设时间、考核指标、建设经费见下表。
课程名称
建设项目
建设目标及内容
建设进度及验收要点
项目建设
负责人
经费预算
2012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3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4年12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国际物流实务
企业及职业岗位任务调研
建设目标:
通过对合作企业调研,实现课程建设中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并通过分析岗位任务整合和改造课程的知识能技能体系。
建设内容:
⑴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联系,从应用的角度进行整合改造,知识学习体现应用性。
⑵有具体恰当的项目、任务和主题等,并能通过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