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荟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9384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题荟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选择题荟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选择题荟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选择题荟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选择题荟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择题荟萃.docx

《选择题荟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题荟萃.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择题荟萃.docx

选择题荟萃

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

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封建国家的倡导               B.分封制的产物

C.君主专制的需要               D.宗法制的影响

解析:

据材料中“十五世同居共食”、“孝义家风”判断应与宗法制有关。

答案:

D

 

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

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制建设

解析:

鲁国国君的策命由司空、司徒授予,体现了周天子的作用,故答案为B。

答案:

B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

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秦以前人们以金玉为印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秦朝时期玉玺为皇帝独有       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解析:

秦朝以来玉玺为皇帝所独用,从根本上反映了君主专制下的皇权至上,故答案为B。

答案:

B

 

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

A.世袭替代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且是”政治大转型”,因此判断符合题意的应是B。

答案:

B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

“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大公无私”,故可推断出科举制度的公正公平性。

答案:

A

 

“群士慕向,异人并出。

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倪宽;……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托孤)则霍光、金日(石单);其余不可胜记!

”与上述人才兴盛有关的制度是

A.推恩令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

汉代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察举制,因此答案为B。

答案:

B

布鲁图是伽太基城里的一个铁匠,他向贵族卡西借了20个金币,并立契约30天以后归还。

但30天过去了,布鲁图并没有能力还钱。

按照《十二铜表法》的规定 ①卡西有权维护自己的权益  ②卡西可以随意处置布鲁图 ③卡西有权依法拘禁布鲁图  ④卡西无权要求布鲁图还债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保护平民的利益,故②的表述错误,同时④也不可能出现,因此答案为D。

答案:

D

 

18世纪英国诗人雪莱曾写道:

“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都起源于希腊。

如果没

有希腊,我们现在还可能蒙昧、无知、与野人无异。

”雪莱认为希腊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

关系是

A.希腊人创造出的法学体系沿用至今   B.近代西方文明复原了古希腊文化

C.希腊文化完全涵盖了近代西方文明   D.希腊文化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源头

解析:

雪莱的话实际上指出了西方文明都起源于希腊,故答案为D。

答案:

D

 

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境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

A.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

B.乡间居民步行进城,高兴地参加公民大会,行使自己的权利

C.公民大会正在讨论军国大事,出现唇枪舌战的场面

D.在民众法庭上,其审判员从所有公民中抽签选举产生

解析:

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因此A的表述与史实不符,答案为A。

答案:

A

 

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如图)。

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出他的立法精神在于

A.劫富济贫          B.公平公正           C.倾向权贵         D.崇尚峻法

解析:

结合梭伦改革的内容可知其特点是公正公平。

答案:

B

 

“审判苏格拉底的自相矛盾和可耻的地方是,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然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其他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

”苏格拉底的死实质上反映了

A.雅典民主制度的萌芽           B.雅典专制制度的确立     

C.城邦阶级斗争尖锐             D.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解析:

材料指出对苏格拉底的审判是“自相矛盾和可耻”的,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答案:

D

 

在公元116年的一天,定居小亚细亚(属罗马帝国)的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

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

这表明当时罗马法律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③提倡自由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通行于帝国范围内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罗马帝国时实行的是万民法,因此以上四项均符合史实。

            答案:

D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

“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她能做的事情有 

①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  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      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英国的重大决策由议会做出,首相任命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因此答案为A。

答案:

A

 

2009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将手按《圣经》宣誓就职,根据美国《宪法》第2

条第1款规定,总统宣誓就职的誓词如下:

“我谨庄严宣誓(或郑重声明),我必忠实执行合

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

”根据美国民主制度的精神,总

A.对《圣经》负责                B.对宪法负责

C.对各州负责                    D.对国会负责 

解析:

结合美国1787宪法的规定以及材料信息得出答案为B。

答案:

B

 

(1787年)6月4日,富兰克林说,第一个被放在掌舵位置上的会是个好人,后继者怎么样,就只有天知道了。

(易中天著《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富兰克林所说的那个“好人”是

A.GeorgeWashington(1789——1797)      B.JohnAdams(1797——1801)

C.AblrahamLincoln(186l——1865)       D.ThomasJefferson(1801——1809)

解析:

乔治·华盛顿被一致推举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是第一个被放在掌舵位置上的“好人”。

富兰克林的这段话,其用意不在于强调华盛顿的“好”,而表现了他对后继者的担忧。

答案:

A

 

18世纪的德意志诗人席勒曾感叹:

“德意志?

它在哪里?

我找不到那块地方。

”以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历史性问题的人物是

A.克伦威尔        B.拿破仑        C.俾斯麦         D.希特勒

解析:

时间是18世纪,困惑是“找不到那块地方”即国家的四分五裂。

完成德意志统一的历史人物是俾斯麦。

答案:

C

 

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

五大臣在考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

“德国以威定霸……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

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

……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

”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

A.赞赏,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

B.否定,让国民尚武、“无不以服从为主义”,有违中国传统礼教

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有独立之心”,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

D.赞赏,德国用武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

解析:

阅读材料可见清末五大臣对德国的政体是肯定的,也符合清朝专制的特点。

答案:

A

 

英国史学家麦迦塞说:

“美国梅恩州是禁酒的,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实。

假若商人不顾梅恩州的法律,向这州贩运私酒,我们的政府能为了保护我们的商人的利益,派遣军队和美国宣战吗?

这是可能的吗?

”麦迦塞谴责的是                 (  )

A.英美等国的鸦片走私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美国南方奴隶主进口英国工业品       D.美国在鸦片战争中趁火打劫

解析:

材料说明了为了保护商人的非法利益而向别国开战是不道德的,与之相符的应是B。

答案:

B

 

鸦片战争期间,一位清朝将领想出一个打败英军的主意,建议在猴子的背后拴上鞭炮,然后跑到停泊在岸边的英国军舰的甲板上,这一主意竟然被批准实施。

由此反映出的实质性问题是

A.清政府无力抵抗侵略             B.清政府视战争为儿戏

C.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D.清朝统治者愚昧腐朽

解析:

荒唐的主意竟然被批准,可见是愚昧落后的表现,故答案为D。

答案:

D

 

咸丰、同治年间有文章写道:

“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辨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

”揭露了列强的什么行为(  )

A.强建租界                                         B.割占香港

C.攫取领事裁判权                                D.获取“片面最惠国待遇”

解析:

根据“夷场”、“蜂房”推断应与房屋有关,故答案为A。

答案:

A

 

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

“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

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

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

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

抢劫,可以;放火,不行!

”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

解析:

材料中“向石头寻仇”、“放火”等信息提示答案为B。

答案:

B

 

英国驻上海领事馆翻译官密迪乐曾对太平军的一支队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

“这支队伍……在它离开南京大江(扬子江)北岸的那一天起,除那些伪装的信使所能维持的来往以外,所有同南京友军的交通都是被截断了的”。

指的是太平天国的 

A.东征军           B.西征军       C.北伐军       D.远征军

解析:

解题时注意材料中“离开南京大江(扬子江)北岸”的太平军,故应是北伐军。

答案:

C

 

 

 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

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

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关键词的外来诱因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抗日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解析:

时间是一百年前,且与救国有关,因此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

 

在江苏盐城市盐都县,发现了一枚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秘密铸造的太平天国大钱。

这种大钱,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属于试铸钱,并未大量铸造,存世量极少,现已见到的仅此一枚,铸造工整、精美,设计很有特色。

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太平天国币             杨秀清秘铸的太平天国币

①杨秀清已不再满足于当东王 ②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使他们不能长期保持团结 ③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腐败 ④反映了太平天国“有钱同使”的平均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解析:

图示大钱是杨秀清秘密铸造的,与腐败没有关系,也体现不出“有钱同使”,因此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

 

俄国记者扬契维茨基记述了6月2日夜间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场面:

“每一次齐射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

但是团民仍然挥舞大刀长矛,高喊‘义和拳!

红灯照!

’向车站前进。

”这一年是(   )

A.甲午年     B.戊戌年     C.庚子年     D.辛亥年

解析:

这一年是1900年,义和团运动,1901的是辛丑年,前一年按天干地支纪年应是庚子年。

答案:

C

 

该协定的正式名称为《中国与十一国关于赔偿1900年动乱的最后协定》。

原文是以法文为准。

在国际法上,因为中国不承认与各国有正式交战,事件是出于义和团的暴乱。

故此条约只属于一个协定,而并非和平条约。

这个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凡尔赛条约

解析:

协定的名称提示时间是1900年,与镇压义和团有关,故答案为C。

答案:

C

 

近日,一位在中国的(20世纪上半期)美国游客给家人的信被发现,信中说:

“您不用担心我,我们受到的保护很好,叛乱者肯定会胜利,大家都这样认为,因为所有的士兵都正在变成叛乱者。

我很幸运能目睹一场真正的战争。

”信中“真正的战争”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秋收起义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所有的士兵都正在变成叛乱者”,判断答案为C。

答案:

C

 

1963年董必武畅游嘉兴南湖,忆起四十二年前的往事,挥笔题联: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这里的“星星火”主要是指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D.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解析:

时间为1963年,四十二年前即1921年,因此答案为B。

答案:

B

 

有誓词称: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解析:

兴师的目标是打倒军阀帝国主义,因此答案为A。

答案:

A

 

1964年10月2日晚上,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首次隆重上演由三千多人演出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其中第二场的主题是“星火燎原”,下列评论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舞蹈《秋收起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中心由城市到农村的转换过程

B.歌曲《星星之火》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并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C.舞蹈《井冈山会师》的发生地点是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歌舞《打土豪分田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的力量源泉

解析:

“星火燎原”反映的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历史史实.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七大。

                                                   答案:

 

江西电视台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红歌会”,2008年11月26日唱响人民大会堂。

其中红歌《红星歌》应是下列哪一时期历史的产物

A.国民革命时期                    B.“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

“红星”是共产党在“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标志和符号,因此答案为B。

答案:

B

 

鲁迅1933年写的《天上地下》一文中转引五月十日《申报》南昌专电:

“日内除飞机往匪区轰炸外,无战事,三四两队,七日晨迄申,更番成队飞宜黄以西宗仁以南掷百二十磅弹两三百枚,凡匪足迹屏蔽处炸毁几平,使匪无从修养。

”专电所述事件是

A、日军轰炸苏区,制造侵华事变      B、中国军队轰炸日战区抗击日本侵略

C、国民政府军“围剿”红色根据地    D、国共合作抗击日本侵略

解析:

“匪”是国民党当时对红军的污蔑,材料反映了对苏区的进攻,因此答案为C。

答案:

C

 

“此事将毛泽东造就成一个把思想和行动结合在一起的人……而且给他提供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毛之于中国犹如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

把一个由不同成分组成的群体加以锻造,使之变成一种对自己事业深信不疑的强有力的运动。

”文中的“此事”是指

A.大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湖南农民运动      B.“工农武装割据”

C.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                    D.八路军深入敌后

解析:

“犹如摩西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指的是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进行的长征。

答案:

C

红军长征时期曾流行过很多的歌谣。

有一首《打双草鞋送红军》写道:

“打双草鞋送红军,表我干人一片心。

亲人穿起翻山岭,长征北上打敌人。

”这首歌谣反映出

A.红军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B.国民党军队的腐朽无能

C.红军与百姓间的鱼水情深  D.国民政府已经不得人心

解析:

根据歌谣中“一片心”、“亲人”分析答案为C。

答案:

C

 

这里因为193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

 “这里”指的是

A.江西瑞金       B.陕西延安       C.贵州遵义       D.甘肃会宁

解析:

时间是1935年,并且从此开始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此答案为C。

答案:

C

 

有一部小说《蓝与黑》,叙述男女主角相遇在西南联大,他们是随着学校南迁的穷学生,另一女主角则是四川军阀的女儿。

小说描写他们之间的儿女情长、爱恨情仇。

这个故事的背景应是                                                    (  )

A.北伐战争                              B.国共十年对峙    

C.日本侵略中国                          D.国共第二次内战

解析:

西南联大的组建是在抗战爆发后,因此答案为C。

答案:

C

 

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

戴安澜将军(安徽无为籍)率所部万余将士在东瓜战役中,击毙日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安全撤退,取得了出国参战的首次大捷。

中国远征军出征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B.履行与缅甸国的军事政治协议

C.缓解美、英两国对国民政府的压力     D.保卫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的通畅

解析:

1942年,中国政府组建中国远征军远征缅甸的主要目的是保卫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的安全。

A、B、C三项均不正确或不是主要目的。

答案: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对日作战牺牲的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

这些数字主要说明

A.正面战场抗击了绝大部分日军        B.国民党参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国民党军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D.军人英勇杀敌与政府消极抵抗形成鲜明对照

解析:

数字说明一部分国民党将领在抗战中英勇牺牲,为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

C

 

1938年1月25日,《文汇报》在上海创刊,从该创刊号刊登的信息中能查阅到…………

A、中共组织百团大战情况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快讯

C、中国军队在各地抗日的信息                 D、太平洋战争爆发

解析:

A项时间为1940年,B项为1936年,D项为1941年,因此答案为C。

答案:

C

 

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

“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和平死了”是因为

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解析:

B、C的表述与史实不符,联系时间为1946年10月,当时全面内战已经爆发,故得出答案为A。

答案:

A

 

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会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是:

“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

是集中

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台儿庄、临沂等地……从北面威胁

徐州。

”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   )

A.台儿庄战役        B.孟良崮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

材料提到“徐州”等地名,属于淮海战役的范围。

答案:

C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

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

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

“天意”。

毛泽东却说:

“民意”。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天意”    

B.“民意”指反蒋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D.中共通过土地改革等措施,“得人心者得天下”

解析:

蒋介石的失败不是“天意”,而是失去了民心,故A项的说法与史实不符。

答案:

A

 

2009年1月15日是天津解放60周年纪念日。

解放天津的军事行动处于人民解放战争的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反攻阶段   C.战略决战阶段   D.胜利进军阶段

解析:

天津解放属于平津战役,应是战略决战阶段。

答案:

C

 

近代以来,富有革命传统的山东人民为赢得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以下有关山东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首先爆发于山东

B.五四运动的爆发是由山东问题引发的

C.孟良崮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陈毅、粟裕率军挺进鲁西南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解析:

1948年战略决战首先开始于东北,因此D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符。

答案:

D

 

“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这里的“科学”指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启蒙思想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牛顿力学体系和进化论

解析:

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据此判断应为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

C

 

巴黎公社委员兰维埃说:

“公民们,我高兴得心都要跳出来,话也说不出来了。

不过,请允许我赞颂巴黎人民,因为他们给全世界做出榜样。

”这主要是指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