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导学案.docx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导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导学案
§3.1温度计
课型:
新授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并记住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构造。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同学们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温度计的使用。
难点:
温度计的使用。
【预习导学】
1、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物体温度要用_________,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温度。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0摄氏度,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人的正常体温是℃左右(口腔温度),读作。
2、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判断是否适合用于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然后看清它的,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再读数;读数时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3、体温计是测量范围是℃到℃;分度值是℃。
体温计的结构特点:
在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很细的。
这一特点决定了体温计可以读数;也决定了体温计每次测量之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
【课堂探究】
(一)自学课本P47第一段。
什么是温度?
想想做做:
桌面上有冷、温、热三杯水,先把左右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把左手放入温水中,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
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
(二)温度计
A、观察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
(1)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把温度计先放入热水中,观察温度计中的液柱的变化情况。
(3)把温度计再放入冷水中,观察温度计中的液柱的变化情况。
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你能找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吗?
(4)观察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它表示温度。
温度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现在读数是℃,读作。
B、练习温度计的读数:
读出教材“动手动脑学物理”中图3.1—7中各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甲℃,乙℃,丙℃,丁℃。
(三)观察体温计
1、体温计的使用:
用一只读数是39.5℃的体温计去测一正常人的体温,测量前没有甩体温计,若当时的气温是18℃,则测量后体温计的读数为()
A、37℃B、39.5℃C、18℃D、36.8℃
【课堂反馈】
1、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的温度定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在0℃与100℃之间,分成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摄氏度。
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观察选用温度计的量程和认清它的。
如图4—1—3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水的温度是℃。
2、某温度计的读数是“—2℃”,正确是读数是()
A、摄氏零下2度B、零下2度C、负2摄氏度D、负摄氏2度
3、以下是用温度计测某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选填字母序号)。
A、选取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取出温度计D、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4、小丽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很
少,然后像图中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她这样做被小宇
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A、不应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的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5、给体温计消毒,下列哪种方法是可行的()
A.放入沸水中煮B.放人温水中泡
C.用酒精棉花擦洗D.在酒精灯上烧
【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巩固】
1、用温度计在课间测出每个课间的温度。
并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分别在教材图3.1—8的坐标上描点画出一天的温度——时间图像。
2、查阅资料,了解热力学温度
【反思】这节课你还有哪些不明白?
§3.2熔化和凝固
课型:
新授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同学们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同学们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难点: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像表示出来。
【预习导学】
1、阅读课文P.53——55.页,初步了解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以及发生熔化和凝固时与热量的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例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这类固体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例如蜡、松香、玻璃等,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这类固体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非晶体。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非晶体确定的熔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点。
非晶体确定的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它的凝固点。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热,凝固过程中要热,但是温度。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热,凝固过程要热,但是温度。
【课堂探究】
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在教师指导下了解图3.2—1中各仪器的作用。
(2)通过观看课件或光碟认识固体熔化过程。
A、记录固体熔化过程中时间与对应的温度,以及物质的状态。
B、在坐标上描出温度——时间的图像。
C、总结固体熔化时的规律:
3、找出晶体与非晶体,熔化与凝固的区别。
并完成下列试题:
(1)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9,诲波的熔化图象是________(填写序号).分析图象A可获得的信息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图象B可获得的信息有:
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
【课堂反馈】
1、同学们看表——几种物质的熔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奈的熔点是℃,奈在60℃时是状态;奈在90℃时是状态;80.5℃的奈是状态。
(2)为什么灯丝要用钨丝?
水银能用作寒暑表中的液体吗?
(3)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是0℃?
(4)俗话说:
真金不怕火炼。
真金真不怕在化铁炉里烧吗?
2、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实例。
0℃的水一定会结冰吗?
【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巩固】
1、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象可知,此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的;图像中段表示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选填“AB’、’BC’、”CD”),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状态,物质吸收热量但温度。
2、小红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2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六、课后提升
1、奈的熔点是80℃,则80℃的奈()
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D、都有可能
2、关于晶体的熔化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B、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3、某同学把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放在火炉上加热,当加热到冰水混合物中只剩下很小一块冰时,同学用实验用的温度计测其温度,其发现让他大吃一惊()
A、温度已降低到-5℃B、温度已升高到100℃
C、温度已升高到80℃D、温度仍为0℃
4、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中路况的改变。
当积雪中5—15cm,气温中0℃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
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的冰雪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
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盐,以避免这种现象,使在相同气温条件下,熔化了的冻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出问题】中相同气温条件下,为什么水不再结冰?
【猜想与假设】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
猜想:
理由:
【设计实验方案】针对你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
【反思】这节课你还有哪些不明白?
§3.3汽化与液化
课型:
新授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同学们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蒸发吸热的探究过程。
(2)通过设计实验归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预习导学】
1、汽化可分为蒸发和沸腾。
蒸发具有的作用,如:
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擦酒精降温等。
(1)蒸发在下都能进行,且只在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沸腾:
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的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叫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
液体的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有继续。
2、气体液化的方法:
(1)降低;
(2)压缩。
应用:
氢的存储与运输。
【课堂探究】
1、思考:
晒在太阳底下的
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湿衣服上的水哪去了?
2、新课教学[小概念]:
物质由变为的现象叫做汽化
(用湿布在黑板上写字,一会,水干了。
)解释这种现象。
体验活动1:
用棉球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观察酒精的变化,
思考1:
手上有何感觉?
为何有这种感觉呢?
体验活动2:
把温度计放在投影仪下,在玻璃泡上涂一些酒精,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无变化?
小结:
以上几种情况我们叫蒸发,蒸发具有制冷作用
思考3: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蕴含着蒸发的知识,请举例
思考4:
今天是周日,你妈妈把你的校服洗了,明天周一升起仪式要穿,你一定要确保校服晾干,请问你打算采取什么措施?
总结:
影响蒸发快
慢的因素有:
(1)
(2)(3)
一则新闻曾经报道过,一家庭主人在家炖汤,由于疏忽大意,导致火灾发生,经查,由于锅里的汤炖干了而引发的,想一想锅里的汤发生了什么变化?
沸腾是液体汽化的另一种方式。
体验活动3:
观察水
的沸腾现象并记录相关数据在书上表中。
日常生活中看过水的沸腾吗?
水沸腾时是什么样子?
要观察水的沸腾需要什么器材?
我们来一起来探究。
并思考以下几个
问题
思考1:
水沸腾前后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思考2:
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水的声音有何不同?
思考3:
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的气泡有何变化?
思考4:
水沸腾时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
水是否继续沸腾?
说明什么了问题?
展示学生画的水沸腾图像
思考1:
从图像上看到了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能分析他们不同点的原因所在吗?
小结:
叫沸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思考5:
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请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堂反馈】
1、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是和。
液化过程中要热。
液化石油气是利用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罐中。
2、用质地密实的薄纸做成一个纸锅,在纸锅中盛有适量的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
A.纸的散热性能很好B.纸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的温度
C.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D.水的沸点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点
3、戴眼镜的乘客乘坐冷气很强的出租汽车一阵后下车,有时会发觉眼镜镜片模糊。
此现象是由于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镜片发生()
A.液化B.凝华C.熔化D.凝固
【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巩固】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
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的高低、液体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
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
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20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反思】这节课你还有哪些不明白?
§3.4升华和凝华
课型:
新授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4、知道自然界中水存在的三种状态及相互转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同学们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难点: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预习导学】
1、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叫做。
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
2、在升华过程中需要热,在凝华过程中需要热。
3、生活中的现象:
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属于现象。
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雾凇属于现象。
【课堂探究】
(一)活动探究
1、完成课本上的“想想做做”。
观察碘变化前后的颜色、状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寻找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完成课本上“想想议议”,关于水的三态变化。
(二)问题探究
1、自然界中雨、雪、云、雾、霜、冰雹等是怎么形成的?
2、烧开水时,壶嘴周围会冒白气;夏天吃冰棒时,冰棒周围也会有白气。
这两种情况下看到的白气是一样的吗?
是水蒸气吗?
3、北方冬天,很容易在树枝上形成雾凇,在电线上形成冰柱,雾凇和冰柱各是怎样形成的?
4、严冬的早晨,在北方人家的窗户上会出现美丽的冰花;而在我们攀枝花,只能在窗户上见到露珠。
那么冰花和露珠是怎么形成的?
它们是在玻璃窗的内侧,还是外侧?
【课堂反馈】
1、去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如图所示的“雾凇”。
“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
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
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雾的形成B.露的形成C.冰的形成D.霜的形成
3、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
4、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A.先凝华后升华B.先蒸发后凝固C.先升华后凝华D.先汽化后液化
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液化C.凝固和凝华D.汽化和升华
6、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放热
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于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7、下列几组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是()
A、熔化、凝华、液化B、升华、汽化、熔化
C、液化、凝华、凝固D、汽化、升华、凝固
【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巩固】
1、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2、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X|k|b|1.c|o|m
A.在高山上烧水时,温度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C.衣柜里防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汽化现象
D.冬天,冰冻的湿衣服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
3、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B.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
C.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D.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4、我们经常听天气预报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
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
(2)干旱时,要实施人工降雨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天气条件?
实施人工降雨时常向高空抛洒干冰,请问干冰的作用是什么?
【反思】这节课你还有哪些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