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史美术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5227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艺术史美术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西方艺术史美术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西方艺术史美术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西方艺术史美术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西方艺术史美术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艺术史美术资料.docx

《西方艺术史美术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艺术史美术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艺术史美术资料.docx

西方艺术史美术资料

美术课程资料

一.古希腊艺术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

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

爱琴海中最大的岛是克里特岛。

克里特岛是古代爱琴文化发源地。

“亚什”是“日出之地”的意思,即东方;“欧列伯”是“日没之地”的意思,即西方。

亚细亚洲和欧罗巴洲的名称,由此转化而来。

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希腊艺术风格

希腊艺术风格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爱琴文化时期是古希腊文化产生的前奏和序曲,除此外可分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

此外,希腊艺术包含了建筑雕塑绘画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风格和特点。

1.古希腊雕塑

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古希腊雕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西方美术崇尚的典范模式,庄重的艺术品格和严谨的写实精神,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开始的。

多年来,这种艺术精髓曾滋润着西方美术生生不息。

古希腊悠久的神话传说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源泉。

希腊神话是希腊人对自然与社会的美丽幻想,他们相信神与人具有同样的形体与性格,因此,古希腊雕塑参照人的形象来塑造神的形象,并赋予其更为理想更为完美的艺术形式。

2.古希腊建筑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同样也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但毕竟还处在萌芽和胚胎的时期,它们的类型还少,形制很简单,结构比较幼稚,这是因为它的艺术的完美所致。

古希腊的纪念性建筑在公元前8世纪大致形成,公元前5世纪已成熟,公元前4世纪进入一个形制和技术更广阔的发展时期。

由于宗教在古代社会据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古代国家的神庙往往是这一国家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希腊亦不例外。

古希腊是个泛神论国家,人们把每个城邦,每个自然现象都认为受一位神灵支配着,因此希腊人祀奉各种神灵建造神庙。

希腊神庙不仅是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城邦公民社会活动和商业活动的场所,还是储存公共财富的地方。

这样神庙就成了希腊崇拜的圣地,围绕圣地又建起竞技场、会堂旅舍等公共建筑。

3.古希腊美术

该处以希腊陶瓶画作为例子进行阐述:

希腊陶瓶画是实用工艺品和绘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样式。

陶器是古代希腊人的生活必须品和外销商品,特具实用和审美意义。

希腊陶器工艺先后流行三种艺术风格:

即“东方风格”、“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

东方风格。

是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流行的一种陶艺,由于对东方出口,因此考虑到东方人的审美和实用需要。

主要表现在以动植物装饰纹样为主,有时直接采用东方纹样;其次是增强了装饰趣味,将动植物加以图案化。

黑绘风格。

指在红色或黄褐色的泥胎上,用一种特殊的黑漆描绘人物和装饰纹样的陶器。

红绘风格。

与黑绘风格相反,即陶器上所画的人物、动物和各种纹样皆用红色,而底子则用黑。

故又称红彩风格。

流行于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末。

这种风格优越处在于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线条刻划人物的动态表情,充分发挥线条的表现力。

据说这种风格是由阿提卡的安杜基代斯完成的。

4.古希腊艺术代表作品有:

《米罗岛维纳斯》《拉奥孔》《巴特农神庙》《埃皮道罗斯剧场》《雅典列雪格拉得音乐纪念亭》《阿甲利斯与阿扎克斯战后休息》

 

二.古罗马艺术

1.罗马艺术是希腊艺术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他们共同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罗马人在政府过程中吸收和融合了远远高于他们的伊特拉亚文化和希腊文化。

罗马的艺术在风格上和手法上继承了他们的传统,但罗马人并非奴仆般的学习,而是适应自己国家和社会的特点形成了自有特色的罗马艺术。

2.古罗马的兴亡,大体经历了这样几个历史阶段:

王政时代(公元前8—前6世纪),这是地中海亚平宁半岛中部的一些拉丁原始氏族部落建立罗马城,实行王政的时代,也是早期古罗马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

共和时期(公元前509年—前30年),这是奴隶主贵族共和国的形成、发展与变更的时期,也是古罗马势力范围不断扩展的时期;

帝国前期(公元前27前—公元2世纪),这是帝国的建立与发展时期,也是古罗马最强盛的时期;

帝国后朝(公元2世纪末—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西哥特人和高卢人灭亡。

这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的封建社会的开端。

3.伊特拉利亚的美术

伊特拉利亚人使公元前12世纪—前13世纪间意大利半岛的居民。

伊特拉利亚的雕像艺术在公元前6世纪到达最繁荣时期。

它的主要雕刻是陵墓和神庙的装饰、陶棺及神像。

这一时期的雕刻以陶塑居多,其木管的雕刻十分出色。

这一时期的也有少量的青铜器和石刻,善于表现动物并有较高的写实技巧。

伊达拉里亚人把坟墓看成是灵与肉的共同归宿,因此他们往往将肉体火化后置入陶制的棺中并在墓室中安置墓主人的雕像。

这些雕像有单人的,也有夫妻两人的。

这类墓葬雕像有一定的程式:

取坐卧式姿态,橄榄形眼睛呈微笑状。

它类似希腊古风时期的人像雕塑。

4.好大喜功的建筑

帝国前期(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3世纪初)是古罗马建筑的黄金时期。

罗马建筑包括罗马城的建筑和帝国版图内其他各地的建筑。

在罗马城里,广场是公共机会和进行商业贸易的场所,广场周围有神庙、法院、会议厅等各种建筑。

此外还有纪念像、记功柱和凯旋门等纪念点缀其间

罗马人利用混凝土来塑造复杂的结构以及不规则的平面和立面。

罗马的建筑开始于伊特利亚的传说。

罗马人善于利用拱劵技术。

一是高水平的拱劵结构,二是发展了希腊的柱式构图,三是集中采用拱劵结构。

罗马的建筑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为帝国政权和城市功名服务的带有纪念意义的建筑,如:

凯旋门、会堂、剧场;二是技术性较强的各项建筑工程,如:

道路、桥梁、引水道等。

5.古罗马的雕刻艺术

罗马的雕刻是在伊特拉利亚和希腊的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雕刻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肖像雕刻和叙事浮雕方面,其基本方向则是求是写真,这些都体现了罗马民族质朴务实的精神。

雕刻的早期是每个家庭的家神偶像。

罗马的肖像雕刻在初期阶段,仅限于表面酷似。

共和后期,罗马的肖像雕刻不断受到希腊雕像的传统的冲击。

6.古罗马的绘画

古罗马留下的艺术遗产中还有精彩的绘画。

壁画和镶嵌画是罗马绘画的主要形式。

考古发掘出来的公元1世纪庞贝城保留了古罗马的的建筑装饰、工艺制品,尤其是画壁上的大量壁画,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希腊罗马的绘画成就。

 

三.拜占庭艺术

所谓拜占庭艺术(Byzantineart),就是指东罗马帝国的艺术。

大体来说,所有拜占庭的艺术都充满了精神的象征主义。

重视心象,不容有写实主义的存在。

拜占庭艺术(ByzantineArt),约5到15世纪中期在东罗马帝国发展起来的艺术风格和技巧。

它成为希腊和罗马古典艺术与后来的西欧艺术之间的纽带。

拜占庭艺术融合了古典艺术的自然主义和东方艺术的抽象装饰特质。

早期基督教艺术与拜占庭艺术之间没有很分明的分界线。

早期的发端时期,从330年君士坦丁堡成为首都开始到500年左右,被称为前拜占庭时期。

在查士丁尼一世(527-65年)统治时期迎来了拜占庭艺术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在8世纪和9世纪的一段时间,一场被称为反偶像争辩的纠纷反对圣像崇拜,许多绘画和雕塑被摧毁。

随着843年反偶像主义的终结,对神圣人物的描绘再次得到鼓励。

拜占庭艺术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从9世纪持续到12世纪,将写实主义引进帝国宫廷艺术,将神秘主义引进宗教艺术。

拜占庭艺术最后的辉煌发生在13到15世纪中期的巴列奥略王朝统治时期;它被称为拜占庭复兴。

在后期阶段的宗教艺术表达了更多的情感和自然主义。

中世纪拜占庭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以及受其影响的诸地区的建筑、绘画以及其他视觉艺术。

具有拜占庭艺术特征的绘画与建筑风格最早形成于6世纪,这种风格直到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帝国最终瓦解时才告终止。

东罗马帝国被土耳其人灭亡后,拜占庭的艺术则继续在希腊、巴尔干半岛和俄罗斯等地流行。

镶嵌画和壁画取代雕刻,成为教堂的主要装饰艺术。

拜占庭艺术是从四世纪到十五世纪以君士坦丁堡(即古希腊城市拜占庭)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和基督教会相结合的官方艺术。

1.风格特点

从四世纪到十五世纪以君士坦丁堡(即古希腊城市拜占庭)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和基督教会相结合的官方艺术。

其思想内容是崇拜帝王和宣扬基督教神学,为巩固贵族阶级的统治服务。

其风格特点是罗马晚期的艺术形式和以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为中心的东方艺术形式相结合,有浓厚的东方色彩。

如圣索非亚教堂的中央圆顶形的结构及其内部金碧辉煌的装饰,反映了政教合一的精神统治的权威。

在基督教神像学体系的建立和利用、改造旧形式为基督教宣传服务等方面,在教堂建筑、圣像画、镶嵌画、壁画、细密画及工艺美术的风格创造上,都有较大的成果。

由于教会的束缚。

后期风格倾向于公式化、概念化。

它对中世纪欧洲各国,尤其是东正教国家的艺术有巨大影响。

1453年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攻下君士坦丁堡后,拜占庭艺术的历史已经终结,但其形式仍为东正教会所利用。

成熟的拜占庭风格从早期基督教艺术後期古典形式的风格化和标准化倾向演变而来;以线条和平涂的色彩的动态为基础,不以形体为基础。

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受到抑制,取而代之的是标准化的脸型,体型是平面化的,衣褶被处理为旋动的线条图案。

整个画面予人以灵魂超脱肉体的感觉;人物的三维空间表现已为精神力量所取代,这种精神力量藉线条的力量和色彩的明度而表现出来。

其人物形象取严格的正面姿势和拜占庭脸型、巨大的眼睛和锐利的眼神,以及典型的金色背景。

这类背景在孤立人物的画面上,使形象宛若悬浮于墙壁与观众之间的空间某处。

拜占庭帝国很少制作雕刻。

最多见的小型象牙浮雕用于书籍封面、圣物箱之类。

在君士坦丁堡的上层社会中,其他各种小型艺术品、刺绣品、金器以及彩釉制品也很盛行。

手抄本装饰画则虽未达到巨型绘画和镶嵌画那样深刻动人的效果,但对在欧洲传播拜占庭风格和圣像画亦曾起过重要作用。

2.表现方面

拜占庭建筑继承了罗马的建筑技巧。

在早期阶段有两种形式的教堂——长方形的巴西利卡教堂和平面呈希腊十字形的圆穹顶教堂。

拜占庭是最早使用三角形穹隅来将圆顶置于方形区域之上的地区之一。

建于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圣索菲亚教堂,是拜占庭建筑的杰出典范。

到第二个黄金时代,几乎所有的教堂都是呈希腊十字形平面的。

最早的拜占庭建筑以意大利长方形教堂的平面设计为蓝本,采用巨大的圆屋顶和拱顶。

但在结构或视觉效果上,圆屋顶同其下的纵列墙壁之间存在著不协调。

因此,在10世纪,大部分地区的建筑均已改用辐射状的设计,包括4座相同的有拱顶的臂状结构,其交叉处覆盖有圆屋顶,而臂状结构即以此为中心向外延伸。

这类有中心的、辐射式的设计非常符合东方教会教阶组织的宇宙观。

这种宇宙观可明显地见於教堂的圣像装饰设计、壁画或镶嵌画中。

它们覆盖了教堂的圆屋顶、墙壁和拱顶,使建筑与绘画的表达语言充分地融为一体。

这种圣像设计也反映著一种礼拜仪式:

基督与圣母生平的故事性场面,不像在西方教堂中那样按其情节发展顺序铺列在壁上,以配合说教和感召的需要,而是根据节日的意义进行挑选,并按照其神学意义安置。

这些镶嵌画和壁画的制作风格反映出它们只是表达神和上帝的静态象征的形象。

3.马赛克插画

拜占庭工匠将马赛克艺术发展到了新高度。

彩色玻璃管和金色背景创造出闪亮的光色效果。

马赛克装饰教堂的墙壁和天花板,美化上帝和君王。

第一个黄金时代最好的马赛克作品有意大利拉文那的圣维塔雷教堂。

在第二个黄金时代,在教堂装饰中形成了古板的图解(基督教主题安排)。

中央圆顶是全能的神(作为万物之主的耶稣),穹隅是传福音者,穹顶后部是圣母。

当拜占庭晚期壁画取代价值昂贵的马赛克时,这种精雕细琢的图画仍然得以保留。

插画手稿常模仿马赛克,因为很多插画都以金色或蓝色为背景。

被称为圣像的小型板画,经常将圣母子置于具有高度装饰性的正式场景。

4.雕塑与装饰品

拜占庭帝国很少制作纪念性雕塑。

早期曾经雕刻了一些肖像,但主要集中于象牙板雕刻,用于祭坛活动和包装珠宝盒及其它物品。

银器、珠宝和丝麻织品反映了拜占庭宫廷的盛大和辉煌。

拜占庭工匠将景泰蓝上釉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四.罗马式艺术

罗马式艺术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在欧洲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将哥特式艺术以前的所有艺术都称之为“罗马式”,或者指在13世纪以前凡是与地中海艺术传统有关的东西。

按这个标准,查理曼帝国和奥托帝国的艺术都应称为“罗马式”。

随着对中世纪艺术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罗马式”这一概念的含混性,但至少目前对于“罗马式”有这么几点是可以肯定的:

10世纪之后,西欧经济水平提高,封建制度稳固;作为社会精神支柱的教会势力也与贵族力量并行发展,特别是修道院制度更为完备;十字军东征和大规模的传道活动扩充了教会的势力和影响;对圣人遗物的崇拜,掀起了各地朝拜的热潮。

经济的发展和宗教狂热使新的教堂和修道院层出不穷,为了追求更加壮观的效果,这些建筑普遍采用类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并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纪念碑式”雕刻来装饰教堂,因此这个时代的风格被称为“罗马式”。

“罗马式”概念的含混性意味着罗马式艺术与加洛林文艺复兴、奥托王朝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此之外,罗马式艺术还有许多不太明显的外来影响:

古希腊时代的古典艺术,早期的基督教、伊斯兰教、拜占庭和克尔特-日耳曼的传统。

所有的这些风格在11世纪最后完全融合在一起。

1.建筑风格

从地理上说,罗马式建筑分布在天主教盛行的地区:

从西班牙的北部到莱茵河地区,从英国到意大利北部。

这时的教堂不但数目比以前多,而且更巨大、更华丽,在外部墙面上有许多建筑装饰品或雕刻。

罗马式教堂是从巴西里卡式演变过来的,并开始用石头屋顶替代过来的木顶。

为了支持石头屋顶的重量,在结构上广泛运用拱券,创造出用复杂的骨架体系建筑拱顶的办法。

同时,丁字形的巴西里卡式发展成为拉丁十字形,以满足复杂的宗教仪式容纳更多教徒的需要。

在封建割据的情况下,罗马式教堂前后往往配置碉堡似的塔楼,后来塔楼逐渐固定在西面正门的两侧,成为罗马式建筑的标志之一。

罗马式教堂建筑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

它是从古罗马时代的巴西利卡式演变而来。

罗马式教堂的雏形是具有山形墙和石头的坡屋顶并使用圆拱。

它的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

   

教堂的一侧或中间往往建有钟塔。

屋顶上设一采光的高楼,从室内看,这是唯一能够射进光线的地方。

教堂内光线幽暗,给人一种神秘宗教气氛和肃穆感及压迫感。

   

教堂内部装饰主要使用壁画和雕塑,教堂外表的正面墙和内部柱头多用浮雕装饰,这些雕塑形象都与建筑结构浑然一体。

罗马式时期的雕塑具有古代雕塑的气魄,较多运用变形夸张手法,但又不同于古代的写实风格,这是因为“蛮族”艺术掺入的影响。

这些被变形的形象在浓厚的宗教气氛下产生一种阴郁和怪异感,具有解释教义的意义,体现中世纪人的世观。

 

公元12世纪罗马式建筑样式遍及全欧洲,但在不同民族和地区又有其独特的表现。

在法国有各种地方学派;德国以形式质朴为特色;英国和西班牙都是接近法国罗马式的;意大利的罗马式发展对西欧建筑样式的发展有巨大影响。

2.石雕

罗马式艺术复兴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石雕的复兴,因为此前除了一些小型的金属雕刻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大的石刻,浮雕也都比较浅,稍微大型的雕刻杰罗的十字架也只是木雕而已。

罗马式石雕的复兴最早发生在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也就是在通向圣地亚哥朝圣的路上。

石雕的复兴与朝圣的行程关系很密切,它们多分布在教堂的外部用来吸引、引导善男信女们。

和罗马式建筑一样,石雕在1050-1100间50年的快速发展,深深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宗教的狂热。

在圣赛尔南教堂至今仍保存着当时的石雕,表现的是一个传福音者,与早期的浅浮雕相比,它们更具有三度空间感。

其粗犷、沉重的风格,显然是为了吸引远处的视线。

结实的形体、古典的气魄,都反映出罗马晚期雕刻的影响。

罗马式教堂广泛使用雕塑装饰,在教堂正立面通常有一块半圆形的凹进去的空间,俗称“拱角板”,这里往往安装一块最大的浮雕构图,取材于“最后的审判”。

法国奥顿教堂上的这块浮雕很有代表性,作为审判者的耶稣在构图中央占有很显著的位置,围着他的是一个象征荣誉光辉的椭圆图形,左边描绘的是接受善者入天堂的情景,右边是天使为罪人衡量善恶比重把他们赶入地狱的场面,下面一层是复活的人们。

人物都被夸张和变形,拉长的比例、细小的头部、不自然的动态、恐怖的面部表情构成了中世纪艺术特有的造型。

3.工艺品

在工艺品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哈斯廷之战·诺曼入侵者渡过海峡》(1070-1080)。

这是为纪念诺曼国王威廉占领英格兰而制作的亚麻布羊毛刺绣。

挂毯描绘了威廉征服英格兰的过程。

作品将故事性的叙述和装饰趣味融合在一起。

挂毯的主要部分用两条长边框起来,上面有纯装饰性的图案,下面是阵亡的战士和马匹。

尽管是一件工艺品,但它仍能反映出和当时手抄本插图一致的绘画风格。

以轮廓线来表现运动,在轮廓线中以鲜明、平涂的颜色填满,于是画面上的三度空间的感觉就减低成平面的重叠。

这种抽象、明朗和新鲜的感觉是罗马式艺术所特有的。

从这件作品中,可以看到英格兰传统绘画风格如何演变为一种“罗马式”的盎格鲁-诺曼风格,它也是这个时代极其难得的一件世俗题材的作品。

 

五.哥特式艺术

哥特式(Gothic)艺术,又译作哥德式艺术,为一种源自欧洲法国的艺术风格,该风格始于12世纪的法国,盛行于13世纪,至14世纪末期,其风格逐渐大众化和自然化,成为国际哥特风格,直至15世纪,因为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来临而迅速没落。

不过,在北欧地区,这种风格仍延续一段相当长时间。

该风格在18世纪重新被肯定,“哥特复兴”(GothicRevival)运动推崇中世纪的阴暗情调。

在19世纪之后仍偶而被应用,现泛指黑色类的庞大的黑色浪漫主义概念,涉及到建筑、文学、电影、音乐、绘画、服饰等领域。

1.哥特式艺术的缘起

“哥特(Gothic)”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欧洲早期的一个叫作西哥特的部族,这个以破坏和掠夺为乐的部族以无知和缺少艺术品位而着称。

中世纪,一种以尖顶大教堂为最显著特的建筑风格大行其道,及所谓的“哥特式”建筑。

而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以EdgarAllanPoe、MaryShelly和BramStoker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所创作的恐怖也被形容为“哥特”风格。

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在其给教皇利奥十世的信中首先用到“哥特式”一词,借以批评文艺复兴之前北欧的建筑样式,即把“哥特式”一词作为“野蛮”的同义语,从而将凡是从阿尔卑斯山以北传来的东西都称之为“哥特式”的。

此后,16世纪意大利艺术评论家瓦萨里把介于欧洲古代与文艺复兴之间的所有艺术都贬称为“哥特人的创作”,“哥特式”之名在艺术史上遂沿用至今。

其实,哥特式艺术与哥特人并无任何联系,它乃“罗马”艺术的更高发展,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观念在艺术上的一种反映。

  

2.哥特式艺术的特点

哥特式艺术形式意志的基本性质是指一种无止息的驱动力,沉静是这个驱动力的目标。

然而,哥特式形式意志在寻找沉静、求取解脱的过程中,并不能获得真正的沉静和满足。

哥特式形式意志融会于混乱的迷狂中,融会于超感官狂喜的强烈渴望,融会于一种悲怆,可以说哥特式灵魂追求的是一个超越实际与感官的世界。

哥特式艺术的特点集中体现在教堂建筑上,它以尖形拱门代替了罗马式的半圆形拱门,建筑物重量及引伸力集中于石柱及拱壁上,外部有许多高耸的尖塔,墙壁较簿,窗户较大,饰有彩色玻璃的图案。

内部圆柱较细,光线比较充足,门前饰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浮雕和石刻。

哥特式建筑符合教会的要求,高耸的尖塔把人的目光引向虚无飘渺的天空,使人忘却今生,幻想来世。

哥特式建筑物上的许多雕刻,生动自然,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哥特式的建筑遗构现存的知名者不下200余处,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英国的沙里斯堡大教堂等等。

3.哥特式艺术的分支

哥特风格的几个主要分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领域:

极具特的建筑风格——笔直的立柱,高挑的天顶,多尖的拱门,这些均可见于许多教堂中。

二、文学领域:

充斥诡异、神秘及怪诞彩的历险故事,故事发生的地界往往是幽暗、孤寂的古堡废墟。

一些作家十分热衷于描写人心的黑暗、空虚面,妄想、恐怖、神秘…这些题材都在哥特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地运用。

三、艺术领域:

也指一种特殊的印刷体或手写体,字母华。

在视觉艺术上,浪漫派的画家同样偏爱黑暗、凄凉的景致。

四、服装领域:

受建筑风格的影响,哥特服装风格主要体现为高高的冠戴、尖头的鞋、衣襟下端呈尖形和锯齿等锐角的感觉。

而织物或服装表现出来的富于光泽和鲜明的调是与哥特式教堂内彩玻璃的效果一脉相通的。

五、音乐领域:

由在19世纪70年代末期后朋克风格演变而来,这种音乐中弥漫着不安、焦虑、悲观和灰暗的气氛,摇滚乐风灰暗调。

4.哥特式建筑

哥德式建筑(英语:

Gothicarchitecture),或译作哥特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

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

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Francigenum),“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

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哥德式建筑最常见于欧洲的主教座堂、大修道院与教堂。

它也出现在许多城堡、宫殿、大会堂、会馆、大学,甚至私人住宅也可见其踪影。

哥德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

哥德式大教堂等无价建筑艺术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其也成了一门关于主教座堂和教堂的研究。

十八世纪,英格兰开始了一连串的哥德复兴,蔓延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并持续至二十世纪,主要影响教会与大学建筑。

5.哥特式文学

哥特小说

哥特小说(Gothicfiction或Gothichorror),十八世纪开始的英语文学流派。

一般认为哥特小说的滥觞是霍勒斯·渥波尔(HoraceWalpole,4thEarlofOrford,1717年-1797年,也译作贺瑞斯·华尔波尔)所写的《奥托兰多城堡》。

哥特小说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的鼻祖,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今天习惯地将哥特式(Gothic)与黑暗、恐怖联系在一起。

显著的哥特小说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灵的老房子、癫狂、家族诅咒、吸血鬼、狼人等。

风格特征

充斥着神秘、阴森、恐怖的气氛。

代表作家与作品

华尔普(Walpole)《奥蓝托城堡》(TheCastleofOtranto)(英)安·莱德克利夫(AnnRadcliff)的《奥多芙的神秘》(TheMysteriesofUdolpho)(1794年),确立了哥特式小说的标准样式。

(英)M.G.路易斯(MatthewGregoryLewis)的《僧侣》(TheMonk)1796年玛丽·雪莱(MaryShelley)的《科学怪人》。

爱伦·坡《厄舍府的倒塌》、《黑猫》。

6.哥特式音乐

哥德摇滚

哥德摇滚(gothicrock或gothrock,或称为哥特音乐)是自1970年代晚期开始出现的摇滚乐类型。

原本是指少数庞克摇滚或后庞克乐团的标签,而后在1980年代早期哥德一词(goth)开始成为某中分隔运动的定义。

和庞克乐团精力旺盛的音乐风格相反,早期哥德乐团的音乐感觉较为自省,并与美学、黑暗主题文学或哲学相关,如哥德式恐怖、浪漫主义、存在主义、虚无主义等。

著名哥德摇滚乐团包括包豪斯乐团(Bauhaus)、苏克西与女妖(Siouxsie&theBanshees)、仁慈姐妹(TheSistersofMercy)和FieldsoftheNeph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