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读.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61726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讲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论语讲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论语讲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论语讲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论语讲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讲读.ppt

《论语讲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讲读.ppt(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讲读.ppt

论语讲读论语讲读教学大纲教学大纲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要求每个学生诵读完全部二十篇内容,并背诵指定的篇章。

在诵读、研讨全部文本中,安排两到三次课时围绕论语及孔子思想的一些核心问题作综合讨论。

教案与习题教案与习题第一讲孔子与论语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人类轴心时代”的说法,意思是说在人类文明历史的早期,大概在公元前一千年的历史时期里,曾经出现过一个轴心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东西方分别出现了几位伟大的哲人、思想家,他们的思想观念奠定了此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方向,无论现在的人类社会发展形态如何,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追权溯源,都会发现那些最基本的问题和思想都仍然不出这些哲人的思想范围,都不能超越他们的思想高度。

第二讲学而篇第一讲解并背诵学而篇全部十六章。

第三讲为政篇第二讲解为政篇,背诵为政篇第二、四、九十八、二一二十三章。

第四讲八佾篇第三讲解八佾篇,背诵八佾篇第三、四、八、九、十四、十五、二十四二十六章。

第五讲里仁篇第四讲解里仁篇,背诵里仁篇第一十七,第二十三二十五章。

第六讲公冶长篇第五讲解公冶长篇,背诵公冶长第九十三、第十五、第二十一二十三、第二十五二十八章。

第七讲雍也篇第六讲解雍也篇,背诵雍也篇第三、第六十五、第十八三十章。

第八讲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讲解述而篇、泰伯篇,背诵述而篇第一八、第十一二十二、第二十五、二十六、三十三十一章。

泰伯篇第二、七十四。

第九讲子罕篇第九乡党篇第十讲解子罕篇、乡党篇,背诵子罕篇第一、二、四九、十一、十三十五、十七二十三、二十七三十章。

第十讲先进篇第十一讲解先进篇,背诵先进篇第一、三十三、十五二十、二十二二十六章。

第十一讲颜渊篇第十二讲解颜渊篇,背诵第一五、七、八、十一、十四二十、二十二二十四章。

第十二讲子路篇第十三讲解子路篇,背诵第三五、十六、十九二十三、二十六二十八章。

第十三讲宪问篇第十四讲解宪问篇,背诵第一四、九、十、十二、二十二、二十八、三十、三十四四十一。

第十四讲卫灵公篇第十五讲解卫灵公篇,背诵第十五、第十七二十四、二十七三十七、三十九四十一章。

第十五讲季氏篇第十六讲解季氏篇,背诵季氏篇第一、二、四十三章。

第十六讲阳货篇第十七讲解阳货篇,背诵阳货篇第一十五、十八、十九、二十一、二十三、二十五二十六章。

第十七讲微子篇第十八子张篇第十九尧曰篇第二十讲解三篇,背诵微子篇第一八。

子张篇第一、二、四九、十二、十三、二十一二十五。

尧曰篇第三。

第十八讲主题讨论

(一)孔子的“君子”人格。

第十九讲主题讨论

(二)“仁”与孔子思想。

第二十讲机动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及参考书目使用教材:

杨伯峻论语译注,便于学生诵读和初步理解文意。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何晏论语集解朱熹论语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程树德论语集释钱穆论语新解钱穆孔子传唐文治论语新读本唐文治论语大义定本李泽厚论语今读扩展阅读:

扩展阅读:

史记孔子世家孝经孟子正义荀子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本雅明史华兹著,程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陈来著,北京:

三联书店2003年)论语故事(村下湖人著,孔繁叶译,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论语外编孔子佚语汇编(裴传永汇释,济南出版社1995年)教学录象教学录象主讲教师主讲教师查正贤,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发表论文试论王勃的易学时命观及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文学遗产2002年第2期)等。

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基于本课程的性质和论语的特定情形,本课程拟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以论语的自然顺序安排课程进度,而不采用以若干主题重新组织论语的方式,避免将一些“成体系”的“思想”和“知识”强加给学生,以期使学生从整体上完整地接触经典的原貌,并以课堂教学为契机主动理解原典的精神意藴,庶几不违背本课程的设计目标。

二、论语文本比较复杂,内藴深厚,历代训解繁多,在文义及思想的解说都歧见纷纭,课堂教学将以师生间的共同研读为主,而避免单向讲授的方式。

研读的内容包括文字训诂、文义的理解以及孔子的思想等多方面内容,内容不作限定,也不以得出一致结论为目的,保持开放性与启发性。

文字训诂尽量避免过于苛细繁琐,同时包括必要的名物制度的释义等。

三、关于研读、讨论的组织。

本课程参加的人数相对较少(约三十位),应能较好地组织讨论。

具体计划为,除第一次课之外,都预先安排下一次课的内容,要求学生预先诵读指定的论语文本,初步解决文字诂训问题,并提出疑问和自己的看法,以备课堂上共同研读、讨论。

对于问题的提出,将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尽量用e-mail提前提出,以预先归并、整理,便于课堂讨论节约时间、集中焦点,收到最大的效果。

四、除第一次课外,每一次课的开始都拟让一两位学生背诵指定的文本。

问题的提出及课堂的研讨将作为平时考核的重要依据,以促使学生认真诵读文本,积极提出问题参与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