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0950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解析版

命题人:

潘小华审题人:

杨志龙

时量:

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六尺巷的故事被编译成歌曲搬上了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备受好评。

“让他三尺又何妨”主要体现了

A.孔子的“仁爱”思想

B.老子的“无为”思想

C.韩非子的“法治”思想

D.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答案】A

【解析】“让人三尺又何妨”蕴含着中华传统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不仅成为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典范,更是中华民族礼仁为美、和谐理念的充分体现。

体现的是孔子的“仁爱”思想,故选A;BCD与材料无关。

【名师点睛】

仁:

仁爱。

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2.春秋战国时期,最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的学派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儒家荀子提倡“人定胜天”思想,A项错误;法家主张变革适应社会发展,B项错误;道家主张“无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C项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公”的思想,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的学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道家。

3.对于李贽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

A.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

B.他“离经叛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异端分子

C.“敢倡乱道,惑世诬民”,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D.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答案】D

【解析】李贽思想的确是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的确具有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李贽思想符合时代潮流,利于社会稳定,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李贽不是异端分子,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李贽的思想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李贽是反正统的,李贽是叛逆的,李贽是有战斗精神的。

4.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是

A.创立逻辑学

B.建立理念论

C.提出“认识你自己”这一命题

D.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是创立逻辑学,他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A项正确。

理念论是柏拉图的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B。

意识到人类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的思想家是苏格拉底,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排除CD。

5.文艺复兴时期,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

A.薄伽丘

B.但丁

C.彼特拉克

D.莎士比亚

【答案】C

6.下列关于伏尔泰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他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B.他首先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C.他主张人非工具

D.他的代表作是《社会契约论》

【答案】A

........................

7.屠呦呦因从中药青蒿中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颁奖仪式上,屠呦呦发表了《青蒿素的发现:

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

为后世中医临床学奠定了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D.《九章算术》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故A项正确。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故B项错误。

《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故C项错误。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故D项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A。

8.现藏于故宫的风俗画名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根本就无缘一睹真容,该画的作者是

A.东晋顾恺之

B.盛唐吴道子

C.北宋张择端

D.清代郑板桥

【答案】C

【解析】《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所作,属于民间风情画,故C正确。

顾恺之、吴道子、郑板桥的绘画都属于文人画,故ABD三项错误。

9.关于造纸术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就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

C.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前期就已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但纸质比较粗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造纸术西传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人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故ABD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

蔡伦的主要贡献是“改进”,而非“发明”,在他之前的西汉,已经有纸了,C项符合题意,所以选C。

点睛:

本题以造纸术为切入点,理解造纸术的发展历程,紧扣设问“不正确”,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0.清朝前期,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是

A.昆曲

B.元杂剧

C.京剧

D.粤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徽汉合流”,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京剧。

因此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

11.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

画中自题诗曰:

“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

”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

该画属于

A.风俗画

B.宫廷画

C.文人画

D.山水画

【答案】C

【解析】风俗画是以社会生活风习为题材;宫廷绘画,主要是指围绕着封建帝王生活、行政而进行的绘画创作;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文人画非功利、重写意的,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体现了“书画同源”的特征,同时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故本题选C。

点睛:

表述性选择题也称为肯定型、一半型选择题。

其题干中常有“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表述“等提示语,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认再现能力审题时抓住题干的提示语是解题关键,切莫张冠李戴。

12.“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

”说这句话的科学家

A.牛顿

B.波义耳

C.拉瓦锡

D.哥白尼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话体现的是万有引力定律,与牛顿有关,A项正确。

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排除B。

拉瓦锡给出了氧与氢的命名,被后世尊称为“化学之父

”,排除C。

哥白尼时代还没有发明万有引力定律,排除D。

13.某物理学理论否定了绝对时空观,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为纪念其诞生100周年,联合国设立了国际物理年。

这一物理学理论是

A.量子论

B.相对论

C.经典力学理论

D.光电效应理论

【答案】B

【解析】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否定了绝对的时空观,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相对论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是现代物理学的一大基本支柱。

故B项正确。

量子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经典力学理论是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主要研究在宏观世界和低速状态下的物体运动。

AC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14.19世纪中期,用科学观点挑战神创造世界这一宗教信条的是

A.《论法的精神》

B.《十日谈》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物种起源》

【答案】D

【解析】从时间“19世纪中期”和“挑战神创造世界”可以得知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故D项正确;A项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排除;B项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排除;C项是17世纪,排除。

15.“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下列选项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变者,古今之公理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答案】A

【解析】A是强调中体西用,材料中“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也是强调中体西用,A正确;B、C强调变法的重要性,材料中“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是强调中体西用,排除B、C;D强调民主政治的,材料中“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是强调中体西用,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

16.“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

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

”文中描述的“他”最可能的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答案】B

【解析】由“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可以排除A,因为林则徐是主张“师夷长技”而不主张变革封建制度;由“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难以摆脱封建羁绊”可以推断出B符合题意,因为康有为为了维新变法,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故选B;C中的孙中山借助于西方的民权思想来推动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而D中的陈独秀则完全否定封建思想文化,故CD不符合题意。

17.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某班学生展开评论。

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A.它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

B.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C.这一口号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D.这一口号的出发点是儒家思想为封建政治服务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到孔家店”,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具有进步意义,但是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不理性的,A项错误,符合设问。

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其影响的积极意义是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等;但还有其局限性,对东西文化的全盘肯定或否定;故BCD三项说法正确,排除。

18.孙中山说: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为了顺应这种世界潮流,孙中山于1924年改组国民党,并和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那么国共之所以能结成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答案】B

【解析】材料中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最能体现的就是“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是对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政治意义,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是辛亥革命的主要思想;C选项是新三民主义体现的政策;D选项与此无关。

点睛:

本题容易在B、C选项中徘徊,因为在学习过程中“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和新三民主义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新三民主义是总的思想理论,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只新三民主义反映的政策,所以本题要选择新三民主义,而不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9.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八七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遵义会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B项正确;1927年八七会议上没有涉及毛泽东思想的地位问题,故A项错误;1956年中共八大主要涉及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领导,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B。

20.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包括

A.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而非邓小平的理论,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成果,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国家统一方面重要成果,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市场经济体制也是邓小平在经济体制方面的重要成果,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1.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圆满成功!

中国航天正式迈进火箭时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是

A.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

B.中国第一条空中航线正式开通

C.第一枚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D

【解析】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航天事业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故D项正确;A项是建国前的;B项是航空事业;C项是核武器方面的。

点睛: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航天事业方面”是解题的限制性条件。

22.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

“1977年后的中国改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A.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l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可以看出是高考制度的恢复,此制度在文革时期中断了,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故B项正确;1986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D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时间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23.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社会百科全书”。

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红楼梦》、《人间喜剧》的共同之处。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部“百科全书”均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均具有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只适合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只适合曹雪芹的《红楼梦》,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只适合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红楼梦》、《人间喜剧》的共同之处

24.在某些画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画家对现实生活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中强烈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

这些画家的美术流派应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现代派美术冲破了传统的画法束缚,在作品中体现了他们对现实社会的悲观、失望,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

25.他与命运不屈地抗争,用欢乐笑对人生,留下了不朽的《命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大量作品。

此人是

A.约翰·施特劳斯

B.巴赫

C.柴可夫斯基

D.贝多芬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代表作有《命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故选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18分,27题18分,共36分)

26.家国情怀是传统文化中最宝贵、最活跃的精神资源。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儒家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家国观念和家国情怀。

材料一:

“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

材料二: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

材料三: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

材料四:

19世纪末,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老子的家国观念。

(2)材料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

请指出此诗的体裁和创作风格。

(3)材料三反映出顾炎武具有怎样的家国思想?

(4)为了振兴中华,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了怎样的革命纲领?

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家国情怀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案】

(1)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2)体裁:

楚辞(骚体诗);创作风格:

浪漫主义风格。

(3)家国思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革命纲领: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积极意义:

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挽救民族危亡。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为无为,则无不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的家国观念。

(2)根据材料出处可知此诗的体裁和创作风格。

(3)材料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知顾炎武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思想。

(4)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的革命纲领。

综合上述问题可以从社会和民族两方面回答家国情怀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美德即知识”。

材料三: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四:

材料三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是古希腊时期哪位先哲的思想?

(2)材料三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

其核心是什么?

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二有何关系?

(3)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1)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

(2)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3)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法制;科学;理性王国。

(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和材料二“美德即知识”可知是古希腊时期的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

(2)根据材料三“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可知这是文艺复兴。

根据所学可知其核心是人文主义。

根据所学文艺复兴的背景可知文艺复兴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3)根据材料四“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可以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即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法制;科学;理性王国。

(4)上述材料中的事件古希腊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反映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三、探究题

28.纵观中国科技的历程,每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呈现不同的特色。

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宋元时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获得发展完善并推动欧洲社会转型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2)近代前期(1840-1919年),先进的中国人引进西学,模仿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概说其历程演进的特点。

(3)十年文革时期,我国科技事业严重受挫,但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请列举这一时期重大科技成就。

(4)神舟飞船,玉兔登月,“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等,彰显中国符号,体现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的进步,试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重要原因。

【答案】

(1)宋元时期:

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及火药武器推广。

(2)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始终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3)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南优2号)。

(4)“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广大科技工作着的艰辛努力。

【解析】

(1)根据所学回答宋元时期获得发展完善并推动欧洲社会转型的科技成就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及火药武器推广。

(2)根据所学可知近代前期(1840-1919年),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事件有新思潮、“中体西用”、维新思潮、新文化运动、三民主义,根据这些事件的发展演进可以归纳特点。

(3)根据所学回答十年文革时期的科技成就。

(4)这些成就取得的重要原因可以从政府政策、广大科技工作者等方面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