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763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解析版

命题人:

潘小华审题人:

杨志龙

时量:

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苏州古典园林素有“不出城廊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得林泉之趣”的艺术境界,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下列与苏州园林体现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万物皆备于我

B.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从天而颂之,孰与知天命而用之

【答案】C

【解析】苏州园林体现了人与自然是一体的。

A出自孟子,认为万事万物都为我所具备。

指世上的一切完全为我所有。

B出自孔子,认为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也就是聪明人。

C出自庄子,认为宇宙万物与我混然同为一体。

D出自荀子,认为人能够认识自然、改造自然。

因此选C。

2.古代某思想家认为: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B.“制天命而用之”

C.“兼相爱、交相利”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答案】D

【解析】“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的含义是:

如果可以强国,圣人们就不会效法过去的成规,如果对民有利,就不会因循旧礼,材料是法家的观点,“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意思是,不期望遵循过去,也不效法陈规,故D符合题意;“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是儒家的民本思想,“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主张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造福,“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的兼爱思想,与材料主张不因循陈规无关,排除ABC。

3.“雾霾”在中国古代也有多次记载。

1758年发生了一次“霾灾”曾导致通惠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亲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以期感动上苍。

乾隆应对“霾灾”的做法受哪位思想家思想的影响?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B

【解析】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百姓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天子必须按天意行事,如果违背天意,上天就会降灾以示惩罚。

题干中,乾隆皇帝通过“焚香祭天”的方式应对“霾灾”,祈求上天免除灾难,这是深受董仲舒思想影响的结果。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材料中的意思与孔子的鬼神观不符,排除A项。

朱熹是理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排除CD两项。

4.宋以后的儒学已具有哲学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认识论思想。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画时说:

“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常形之失,人皆知之。

常理之不当,虽知画者有不知。

”对应苏东坡论画思想的认识论

A.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知行合一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可知强调的是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来发现存在于事物之中的理,故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宇宙万物本原是理,而是强调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排除A项。

材料体现的方法论是格物致知,而不是致良知,排除C项。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认识论,与材料强调格物致知的方法论不符,排除D项。

5.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

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可知,顾炎主张实学反对空谈,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是“空谈误国”,没有谈到孔孟学说清谈误国,故A项错误;明朝灭亡的根源是阶级矛盾的激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故C项错误。

点睛: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然后进行判定。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由此可知顾炎武倡导实学,但对空谈。

6.苏格拉底从来不向听他讲学的人索取金钱报酬,他接待了许多希望听他讲学的人,其中有本国公众,也有外国人。

苏格拉底认为,获取报酬无异于迫使自己当奴隶。

这反映了他

A.推崇思想自由

B.提倡有教无类

C.崇尚“知识即美德”

D.主张“认识你自己”

【答案】A

【解析】从苏格拉底的言论“获取报酬无异于迫使自己当奴隶”可以看出,苏格拉底认为思想意志是自由的,不能用金钱衡量,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不符合材料的内容,材料体现的不是苏格拉底教授不同类型的学生;C、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没有涉及到“美德”和“认识自己”的内容。

7.有学者指出:

“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

”该学者旨在强调

A.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

B.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不同

C.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

D.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现代化进程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说明文艺复兴局限于社会的上层,即富裕阶层;“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说明宗教改革流行于社会的下层,两相比较,宗教改革更有利于推动近代化,故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不代表所有的近代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地域性特征,故A选项说法错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都是罗马天主教会,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部分人文主义者过分追求感官享受,故C项错误。

8.文艺复兴时期,马洛笔下的浮士德是在魔鬼的引导下,享受了24年纵情声色的世俗生活,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

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却是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被上帝拯救,灵魂归于上帝。

可见

A.启蒙运动更强调个人力量

B.启蒙运动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

C.启蒙运动时期宗教性更强

D.两个浮士德都处于中世纪的蒙昧中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文艺复兴时期……在魔鬼的引导下……最后把灵魂交给了魔鬼”强调的是魔鬼,意指文艺复兴借助宗教外衣,没有完全脱离宗教,而“在启蒙运动时期……把灵魂抵押给魔鬼,利用魔鬼的力量体验人生的欢乐与悲伤……”突出了单个人的力量,故A项正确;启蒙运动时期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而“彻底改变了人文主义精神”表述不合史实,故B项排除;启蒙运动上升到反对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故C项排除;材料不是两个浮士德本身的阐释,而是借助浮士德来说明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区别,故D项排除。

9.有学名认为,16世纪后半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直面的课题”大致可以总结为两个:

一是形成秩序的能力不再为士大夫独有,而是一边广泛向庶民开放,一边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二是把在经济、社会中活动的主体个人的行动和追求利益的欲望定位于秩序之中。

"据此可知,这些知识分子

A.主张挽救瓦解的社会结构

B.质疑理学构建的纲纪伦常

C.顺应市民阶层发展的潮流

D.萌生否定君主专制的思想

【答案】C

【解析】16世纪后半期,即明清时期,根据“一边广泛向庶民开放”“把在经济、社会中活动的主体个人的行动和追求利益的欲望定位于秩序之中”说明知识分子顺应市民阶层发展的潮流,形成符合市民阶层的文化思想,故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

10.《尚书》等古代典籍中说天子享受驾六待遇,而《周礼》等则认为天子坐车是“驾四”。

对此,史学家一直有争论。

2002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六马驾一车”考古遗存被发现,天子“驾六”还是“驾四”的争议不证自明。

可见

A.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

B.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

C.考古遗址是历史认识的唯一来源

D.《周礼》等书历史研究价值不大

【答案】B

【解析】备选项中“古书必然有争议”的表述太绝对,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2002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六马驾一车’考古遗存被发现,天子‘驾六’还是‘驾四’的争议不证自明”等信息可得出其说明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故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历史认识可通过考古发现、史料考证等方法,考古遗址并非历史认识的唯一来源,故C项排除;尽管《周礼》中关于天子坐车的规定与考古发现不符,但不能据此就完全否定《周礼》的历史研究价值,故D项排除。

11.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

清廷的上述做法

A.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

B.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

C.客观上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空间

D.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

【答案】C

【解析】据所学可知乾隆后期,京剧并未形成,且京剧艺术并不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故A项排除;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故B项排除;据材料“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可得出清廷的上述做法客观上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空间,故C项正确;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与材料内容不一致,故D项排除。

12.下表列出了19、20世纪之交,物理学上有重大意义的实验发现

年代

人物

贡献

年代

人物

贡献

1895

伦琴

发现X射线

1900

维拉德

GAMMA射线

1897

汤姆

发现电子

1901

考夫曼

电子的质量随速度增加

1898

居里夫妇

钋和镭

1902

勒那德

光电效应基本规律

这些发现

A.弥补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B.宣告了量子论这一现代物理理论的诞生

C.从根本上动摇了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

D.促使人们冲破原有物理学理论的框架

【答案】D

【解析】这些发现与经典理论之间的矛盾,迫使人们冲破原有理论的框架,摆脱经典理论的束缚,在微观理论方面探索新的规律,建立新的理论,故D正确;材料没有宏观世界的发现,排除A;1900年普朗克首先提出量子概念,量子论诞生,B错误;这些发现量子论适用于研究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并没有根本上动摇了牛顿经典力学,C错误。

13.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

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D.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答案】A

【点晴】解题时明确“牛顿力学体系”“达尔文进化论”属于近代自然科学,而“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属于社会科学理论,据此分析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14.近代一些感时忧世之士主张:

“廷精于中西学者,广译西国有用之书,贱价出售,以广流传,使咸识格致之妙用然后迂腐之见化,然后诽谤之风……朝野一心,人无间言。

”下列主张属于“感时忧世之士”的是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C.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

D.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答案】A

【解析】由“廷精于中西学者,广译西国有用之书”“使咸识格致之妙用然后迂腐之见化”“朝野一心,人无间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