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580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docx

《经济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经济学概论 课程编码:

611510030英文名称:

economics

学 时:

54 学 分:

3开课学期:

第二或第三学期

适用专业:

非经济、管理类各本科专业课程类别:

通识课

先修课程:

建议教材:

《经济学概论》翁志勇主编上海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目的、任务

经济学概论是我校非财经、管理各专业的通识课。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合格“公民”和“全人”;培养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使其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培养大学生高雅的情趣和完善的人格结构,使其具有完美的人性。

经济学概论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从个体上研究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及其规律的,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上研究国民经济的运行及其规律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培养学生进行经济实证分析的能力

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关注经济现象的兴趣。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要求

通过本科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经济学原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2.主要教学环节安排

主要是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结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等方法组织教学。

布置适量的、有代表性的练习作为课外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讲评。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导论

基本要求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的分类和不同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方式及其特点;

学习与考试要点

一、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学的产生

1.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行为

8

2.基本的经济问题

3.经济学的定义二、经济学分类

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2.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基本要求

了解需求和供给的含义及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各种因素;掌握政府制定的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的概念及政府税收对经济的影响;熟练掌握均衡价格理论,并能运用其解释价格变动的方向;对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简单计算及其与销售收益的关系也要求熟练掌握并运用。

学习与考试要点

一、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一)需求的概念

(二)需求规律

(三)影响需求的因素

(四)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二、供给和供给的变动

(一)供给的概念

(二)供给规律

(三)影响供给的因素

(四)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三、均衡价格

(一)均衡价格的决定

(二)供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供求规律

(三)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四、需求和供给弹性

(一)弹性的概念

(二)需求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与计算。

(2)弧弹性与点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几何表现。

(3)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缺乏弹性、单元弹性、富于弹性)。

(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2.需求收入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的定义与计算。

(2)需求收入弹性与商品分类(正常品、奢侈品、必需品、劣等品)。

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1)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定义与计算。

(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与商品分类(替代品、互补品)。

(三)供给弹性

1.供给弹性的定义与计算

2.供给弹性的分类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基本要求

了解有关商品效用的概念;了解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与联系;掌握无差异曲线及预算约束的含义和性质;熟练掌握边际效用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条件以及收入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学习与考试要点

一、基数效用论一一边际效用分析

(一)关于效用的基本概念

效用、基数效用、序数效用的概念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三)预算约束条件下的消费者均衡

1.预算约束的含义

2.消费者均衡

3.边际效用递减对需求规律的解释二、序数效用论一一无差异曲线分析

(一)无差异曲线

1.无差异曲线的含义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3.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二)预算线

1.预算线的含义

2.预算线变动(斜率变化和水平移动)

(三)消费者均衡条件及其图解

(四)价格、收入变化对均衡的影响

1.价格变化:

价格一消费曲线和需求曲线

2.收入变化:

收入一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五)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1.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含义

2.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基本要求

了解生产函数及成本的有关概念,了解生产与成本的长期和短期含义;掌握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的性质与特点;掌握要素报酬递减规律、规模报酬的含义与分类;熟练掌握各种产量曲线和成本曲线的推导方法、生产三阶段的划分、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及简单计算。

学习与考试要点

一、生产理论

(一)生产函数的概念

生产、生产要素与生产函数的含义,长期和短期的含义。

(二)短期生产函数

1.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总产量曲线及其关系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生产的三个阶段产量的变化特征与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三)长期生产函数

1.等产量曲线

2.等成本线

3.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四)规模报酬

1.规模报酬的含义

2.规模报酬的三种类型

第五章 市场理论

基本要求

了解市场结构的类型及其划分标准;掌握完全竞争厂商和垄断厂商所面临的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的特征;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供给曲线的推导方法;掌握垄断市场结构中总收益、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掌握价格歧视的含义、分类及实施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

熟练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条件及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计算方法,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几种情况,垄断厂商短期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计算方法。

学习与考试要点

一、市场结构、行业与厂商利润极大化

(一)市场及市场结构类型

(二)厂商、行业、市场的区别与联系

(三)厂商的收益与利润

1.厂商的收益:

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2.厂商的利润:

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3.利润函数及利润极大化条件二、完全竞争市场

(一)完全竞争市场概述

1.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特征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

(二)完全竞争的短期均衡

1.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

2.短期均衡的几种情况

3.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三)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

1.完全竞争厂商的进退决策与长期均衡

2.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三、完全垄断市场

(一)完全垄断市场概述

1.垄断市场结构的特征

2.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

(二)垄断厂商的均衡

1.短期均衡

2.长期均衡

(三)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

1.价格歧视的含义

2.实施价格歧视的条件

3.价格歧视的种类四、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结构特征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非价格竞争

(三)寡头市场的结构特征

第六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基本要求

掌握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的含义;熟练掌握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含义和原因、矫正外部性的办法、公共物品的特性以及“搭便车”的概念。

学习与考试要点一、垄断(略讲)二、外部性

(一)外部性的含义及分类

(二)外部性和资源配置失当

(三)解决外部性的办法三、公共物品

(一)公共物品的特征:

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二)公共物品的种类:

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公共资源

(三)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四、信息不对称

(一)信息不对称

(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

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五、收入分配不均

收入分配差别的衡量: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原理

基本要求

了解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两种方法;掌握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及各种收入恒等式;熟练掌握GDP、GNP的含义以及几个相关概念。

学习与考试要点

一、总产出及其衡量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

2.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联系与区别

3.名义GDP与实际GDP

(二)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

支出法、收入法

(三)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几个概念

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与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二、国民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

(一)两部门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

(二)三部门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

(三)四部门经济循环流量图及收入恒等式

第八章 收入决定理论

基本要求

了解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形式;掌握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的含义;熟练掌握两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的公式及计算方法。

了解投资函数的形式;掌握IS、LM曲线的含义、特征;掌握IS、LM曲线的推导方法;

熟练运用IS—LM模型计算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

了解古典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假设前提的区别;掌握总需求曲线和总需求函数的推导方法,掌握古典主义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的推导方法,并能运用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差异来说明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在政策主张上的分歧;熟练运用

AD、AS曲线分析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就业量和价格总水平的决定。

学习与考试要点

一、收入支出模型——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一)两部门经济模型的基本假设

(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消费函数

2.储蓄函数

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三)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1.均衡条件

2.均衡的国民收入

(四)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

乘数原理

1.乘数的含义

2.投资乘数

第九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基本要求

了解失业的定义、类型及度量方法以及失业对经济的影响;了解通货膨胀的定义、分类和度量;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理论;熟练运用菲利普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

学习与考试要点

一、失业

(一)失业的定义与失业率的测量

(二)失业的分类

(三)失业的影响——奥肯法则

(四)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二、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与通货膨胀的度量

(二)通货膨胀的分类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第十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选择)

基本要求

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掌握相机抉择和“自动稳定器”;掌握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熟练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工具。

学习与考试要点

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二、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工具

(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与“自动稳定器”三、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工具

(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别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各种配合及其效果分析五、课程习题要求

挑选教材中各章典型习题布置给学生,并在课堂上对作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做讲评。

六、课程学时分配

内 容

学时

第一章 导论

3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9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6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