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的艺术初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5406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3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的艺术初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的艺术初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的艺术初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的艺术初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的艺术初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的艺术初探.docx

《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的艺术初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的艺术初探.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的艺术初探.docx

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的艺术初探

目录

摘要和关键词……………………………………………………….1

引言…………………………………………………………….....3

第一章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的概述……………….......................3

第一节历史背景…………………………………………………...3

第二节风俗文化…………………………………………………...5

第二章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的艺术特征………….......................6

第一节丰富多样的题材造型……………………….......................6

第二节生动细腻的形象塑造……………………….......................8

第三节巧妙紧凑的军阵布局………………………………....…...9

第三章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的历史价值……………………......10

结语...……………………………………………………………...12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摘要

提到兵马俑,人们映入脑海的往往是雄伟、壮观的秦陵兵马俑。

秦陵兵马俑已是家喻户晓,而相比之下人们对汉兵马俑的熟知程度却相当有限。

本文将从汉代兵马俑的文化、题材、形态、工艺等特点对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进行研究。

从中发现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不仅有着其独特的光辉,并以“粗犷、雄浑、博大、超越”的汉文化精神享誉海内外。

狮子山兵马俑是楚国雕塑艺术家以写意手法创作出来的艺术珍品,它更重视传神和表现复杂的感情,独具匠心的风格与设计蕴藏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梳理狮子山兵马俑,进行不同层面的探讨,对当今陶艺创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

Abstract

Speakingofterracottawarriorsandhorses,peoplegreetthemindisoftenmagnificent,spectacularholeoftheterracottawarriorsandhorses.TerracottaWarriorsisknown,incontrasttopeoplefamiliarwiththeextentofChineseterracottawarriorsandhorsesareverylimited.ThisarticlefromtheHanDynastyTerracottaWarriorsandHorsesofHanculture,subjectmatter,form,technologyandotherfeaturesonthestudyofXuzhouTerracottaWarriorsandHorsesofHanLion.XuzhouTerracottaWarriorsandHorsesofHanLionfromthatnotonlyhasitsuniqueglory,andto"rough.Forceful.Broad.Beyondthe'spiritoftheChineseCulturalInstituteofChicago.

LionTerracottaWarriorsandHorsesisasculptureartistChufreehandtechniquecreatedoutofarttreasures,ithasmoreexpressiveandperformanceofcomplexfeelings,thedistinctivestyleanddesignbearstheancientwisdomofworkingpeople.

Keywords

XuzhouLionRockHanterracottawarriors

 

引言

徐州的汉文化景区是位于徐州市东部,那里风景优美是以汉文化为特色的全国最大主题性公园。

徐州的汉代三绝是楚王陵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

本文主要是对徐州狮子山楚王陵中发现的汉兵马俑做研究。

狮子山兵马俑既是汉代的艺术珍品,又是徐州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不仅对研究汉代雕塑艺术有极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汉代社会生活、丧葬制度、军制战阵都有着同样的价值。

徐州汉兵马俑兵种齐备,计有步兵俑、骑兵俑、车兵俑、御手俑等,集中反映了西汉初年分封在徐州的楚王国军队的整体建制。

此项考古新发现,生动地展示了某代楚王拥兵逞骄的面貌。

第一章徐州狮子山兵马俑的概述

第一节历史背景

图1.1徐州市位置图

江苏徐州,古称彭城,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图1.1)两千年前楚汉争霸,刘邦获胜建汉,史称西汉。

西汉初年,刘姓初立,为加强统治,扩大刘姓势力,分封刘姓为诸侯王。

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刘交分封到徐州,做了第一代楚王。

西汉有制,各诸侯王死葬封地,因此在徐州附近埋葬了分封在徐州的十二带楚王。

图1.2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位置示意图

狮子山位于徐州市东郊,俑坑坐落于狮子山西南方的淤积层中。

(图1.2)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兵马俑陪葬坑出土的汉代兵马俑是徐州两汉文化精彩的艺术珍品,是徐州人的骄傲,也是徐州汉文化旅游的重要看点。

它的发现相当有趣:

图1.3摄于狮子山汉兵马俑博物馆

据《徐州狮子山楚王陵》一书中记载,1984年冬砖瓦厂决定在这里高废坑利用,建造养鱼塘。

正是这一简单的决定,无意中使深埋地下两千多年的汉兵马俑得以重见天日。

1984年12月2日下午,当水坝筑至东段的狮子山脚坡时,推土机把沉睡地下千年的彩绘陶俑铲了出来。

因为冬天天黑得早,当时并没有人发现。

直到第二天,路过这里的几个小学生发现了彩绘陶俑头,他们出于好奇捡了回去。

为什么学生只捡到了俑头呢?

当时推土机从俑坑上开过去,铲子刚好铲在陶俑的肩部,所以只见陶俑头。

一时,几个孩子捡到小俑头的事喧闹开来,村里的农民、工厂的工人,都跑去看稀罕,也有挖“陶人”的,堤坝上热闹非凡。

图1.4摄于狮子山汉兵马俑博物馆

在附近工作的徐州皮革厂刘兵、邢磊也来到现场,看到了被挖出来的陶俑。

因为刘兵曾参加过文物普查宣讲会,在宣传画上看到过这种陶人,他们意识到这说不定是个大发现,于是就来到了市博物馆反映情况。

从此,徐州汉文化三宝之一的汉兵马俑揭开层层神面纱,展示在世人面前。

(图1.3)

图1.5狮子山西侧汉兵马俑坑分布示意图

狮子山陶兵马俑的主人可能是楚国前8代楚王中的某一代楚王。

(图1.4)从发掘出的俑坑中可以看出,陶俑的布局也体现着相当完整的军阵组合。

(图1.5、1.6)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军队编制和组织状况。

也体现出了主人在生前所拥有的军事力量。

图1.6摄于狮子山汉兵马俑博物馆

除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之外,在咸阳附近还挖掘了杨家湾墓,据传这是周勃父子之墓,这里也出土了陶制的兵马俑以及乐俑。

虽然它的造型规模与秦陵兵马俑的大小相差甚远,其制作用途都属于官工作坊的作品。

图1.7杨家湾兵马坑骑兵俑

图28杨家湾兵马坑彩绘俑

皇陵的俑一般分为兵马俑和侍俑,而杨家湾陪葬坑为之中最为出色的。

此处出土的有2548件彩绘俑,其中也包括了骑马俑583件,(图1.7)步兵俑1800余件,(图1.8)文官俑、杂役俑和乐俑100余件,还有一件指挥俑。

(图1.9)

杨家湾出土的兵马俑,虽然显得会比较小和粗糙,但是不失写实性,也反映出两汉前期为了对付匈奴的南侵,积极建设骑兵的历史,同时也反应了汉代陶塑的艺术成就。

杨家湾兵马俑是一种具体而微的表现法,这可能是因为周勃父子与秦始皇的地位差别,但更可能是时代的趋势,但是意义是相同的。

第二节风俗文化

图1.8杨家湾兵马坑步兵俑

两汉时期是中国宗教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西汉丧葬用俑颇具规模,但是形制较秦代已经有所变化。

从目前已经发掘出的西汉帝后陵,以及诸侯王、列侯和一般的官僚墓葬后者是从他们的葬坑来看,西汉俑的发展变化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在形体的尺寸上明显较小;在造型和艺术表现风格上,与秦始皇兵马俑不同,主要是以严谨洗练、单纯生雅为主要特点。

西汉俑基本上是一个过渡性的,但也具有这相当独立性的中间阶段,但是形体和风格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俗,另一方面反映了时代变迁带来的审美观变化。

图1.9杨家湾兵马坑指挥俑

在中国上古时代重大的雕塑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宫殿环境和皇家园林,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墓葬方面。

现在宫殿环境和皇家园林已经多已无存了,仅剩下个别的能看到当时有过的历史辉煌而留下印记。

而墓葬,特别是各代帝王陵墓的神道两旁的石雕反而大量保存下来,墓内随葬的俑和明器也随着考古人员的发掘令人不断有耳目一新的发现。

而这些俑类的雕塑作品,由于是要刻意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等,使塑造者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自由创作空间。

(图1.10)

图1.10摄于狮子山汉兵马俑博物馆

第二章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丰富多样的题材造型

图2.1摄于狮子山汉兵马俑博物馆

徐州狮子山的汉兵马俑气势恢宏,出土的多达4000多件,兵马俑的造型生动,色彩斑斓,栩栩如生,它与西安的秦兵马俑、咸阳杨家湾的汉兵马俑并称为“国之三宝”。

汉俑并没有秦兵马俑那样体量大,但也展现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并且汉是以数量大、分布广、内容丰富、材质众多为其特色。

汉俑呈现的成就可以分为车马俑、人物俑、动物俑三种

一车马俑

图2.3摄于狮子山汉兵马俑博物馆

图2.2摄于狮子山汉兵马俑博物馆

汉代的兵马俑,目前大家所知的有杨家湾和徐州两地,而徐州则是在楚王墓中的。

1984年在徐州狮子山发现的兵马俑是楚王的随葬物,主要是兵俑马俑比较少。

也反映了汉初中央和地方的武装力量。

汉代的车马俑、特别是马俑,造型生动、制作精美、气宇轩昂。

马俑的造型很是逼真,比例很匀称,昂首而立,双目圆睁,充满了生命活力。

(图2.1、2.2、2.3)在一号坑中出土的四匹陶马,形制相同,昂首挺立,体肥健硕,臀部圆润,四肢直立,马高60厘米,长62厘米,在马的后面有一块空地,这块空地上斜躺着一件较大的陶俑,高54厘米,身着高领外罩宽袖长袍,下摆及地,腰际束带,双手拱于胸前,据悉这是一件官吏俑,有可能是因为从车上倒卧下来的。

图2.4发辫俑

二人物俑

图2.7摄于狮子山汉兵马俑博物馆

图2.6摄于狮子山汉兵马俑博物馆

图2.5发髻俑

汉代人物俑的一大特色是情动于中,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区表现的艺术风格也不同,不同的角色也体现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及审美观念。

西汉的人物俑一般身体显的比较高大,会有一种追求“硕人其颀”的古风,动态偏小,反应面不宽。

狮子山的汉兵马俑造型小巧,最大的也只有54厘米高,最小的跪坐俑才25厘米,虽然个头小巧但是每一个都是栩栩如生,体魄健壮,姿态各异,这些汉兵马俑中,以出土陶俑的个体来看,基本以立俑为主,兵俑在造型的装束上有所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官吏俑、发辫俑、发髻俑、跪坐俑、着战袍俑(图2.4、2.5、2.6、2.7)等等很多的类型,但是基本脸形均属于上宽下窄,与我国东夷人的面形清秀有很大联系。

鼻头隆起,双眼直视前方,不留胡须,给人一种肃穆而立的印象,而它们的头上大多都戴着自秦代以来将士们常常戴的冠饰,它们都身穿及膝的战袍,显得都很威武神气。

图2.8摄于狮子山汉兵马俑博物馆

西汉以关中一带的俑为代表,在制作上都很精细,跪坐俑显得很文静秀雅,拱立俑显得沉着恭谦,射手俑、乐舞俑动态不大,显得比较生动朴实。

(图2.8)当然,关中的俑与徐州地区的俑有很大的不同,在男侍俑、女侍俑的造型上,除了身材高大之外在彩绘和发式上也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三动物俑

图2.9摄于狮子山汉兵马俑博物馆

汉代的动物俑与人物俑相比,动物俑是处于附属的地位。

因此在造型上受到的约束相对少很多。

这样的结果是造型手法多样,创作题材自由。

其种类主要是牛、猪、犬、鸡、羊、鸭、鹅(图2.9、2.10)等一些家禽,还有一些猴、鹤、鱼、骆驼等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

图2.10摄于狮子山汉兵马俑博物馆

第二节生动细腻的形象塑造

图2.13摄于狮子山汉兵马俑博物馆

图2.12摄于狮子山汉兵马俑博物馆

图2.11摄于狮子山汉兵马俑博物馆

在制作上,狮子山兵马俑虽然不像杨家湾那样工艺严谨也没有杨家湾的彩绘色彩丰富绚烂,但却胜在面部的塑造细腻生动。

俑的头部是合模制成的这样造成了多俑一面的现象,但也有不同的面貌。

虽然在出土的时候陶俑上的彩绘几乎都不在了,而且大多数俑的面貌仍然是楚楚动人这与同时代的陶木俑彩绘所勾出来的相比,它们更加重视雕塑本身的表现性能。

并且,狮子山所出土的陶步兵俑的面貌,与同时代杨家湾以及西安附近、湖北、湖南等地出土的陶木俑有着明显的差异性。

有些考古学家认为这样是反映了我国古代东夷人的面貌特征这一点是可信的。

在狮子山1号坑中出土的陶马,(图2.11)形制姿态相同,健壮雄浑,两眼突起,双耳竖立,注视前方,很有神气。

相比较而言,它们的四肢就比较短,腕部比较粗,颈部扬起,面部骨骼转折不是很明显,额骨后面也不突出。

这些特征与秦代的陶马是比较接近的,与同时代杨家湾所出土的陶马就有着显然的区别。

在坑中的兵马俑原来都是彩色的,黑,白,红,绿,紫,黄,青色都有。

(图2.12、2.13)发掘的时候虽然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但是身上任然保留着部分的色彩,而且专家在研究这些颜料的时候指出这些颜料都是硅酸铜钡化合物。

而这些颜料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才研制出来的,而中国确实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在使用了,可见那时的工艺水平。

第三节巧妙紧凑的军阵布局

图2.14一号坑俑群

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群是一个集步兵、骑兵和指挥车阵的大型军阵。

兵俑每一排多以5~10人为单位。

与《汉书》记载的“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的编制作合。

(图2.14)战时的“什伍俱前”互相保护并制约的战术原则相符合。

图2.17马俑

图2.16持兵俑(戴头盔结发俑)

图2.15摄于狮子山汉兵马俑博物馆

这支 象征着卫戍楚王陵墓的部队分布于六条俑坑:

 一、二、三号俑坑呈东西平行排列,每条长 27 米,宽 3 米,间距 5 米,坑内各有一个步兵方阵和一个车兵方阵,每坑约有陶俑 1400 件;一号坑出土的跽坐俑有两种形式:

一种高为28厘米,头和身体是分开烧制的。

头戴着头顶盔,高颧骨,圆脸颊,短鼻子,长下巴,两眼向前,神情肃穆,身穿长袍,外罩短袖铁甲,直腰而坐,左手掌心向下半握,右手握拳中空。

另外一种高25厘米,俑的头戴风字盔仅露出了面部,上宽下窄,身穿宽袖长襦外罩短袖甲衣,左手半握,右手握拳。

(图2.15)此外,这里出土的立式俑中有一种持兵俑,有戴头盔的也有结发辫的,他们的面貌形态穿着都各有不同。

(图2.16)这三条俑坑的东端有一条南北方向的警卫俑坑,出土了数十件陶俑;在西北 125 米处,还有五和六号坑,坑内有少量的骑兵俑和陶马。

(图2.17)这些俑坑俨然是一支布局紧凑、合理的地下军阵:

三列主力纵队分为两列,前列是排列密集的步兵前锋,后面是浩荡的车兵方阵,在主力“锋”阵中间的制高点处,站着四匹膘肥体壮的战马,其后站着一位形象威仪的将军俑,它是这支部队的指挥官,身后簇拥着一队甲士俑,构成军阵地指挥中枢;距主阵右侧不远处是由两条骑兵俑组成的轻骑兵方阵,形成军阵的右翼,古代军阵锋、本、卫、翼的战略思想在此得以充分体现。

图2.18摄于狮子山汉兵马俑博物馆

在布置上,狮子山兵马俑呈现的是不规矩的状态,其间也有疏密不匀甚至有些零乱的现象。

(图2.18、2.19)但是也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来了当时的一种地方军队的编制组织情况。

它以步兵为主,兼有骑俑,战车不见了,只有仅存的一些指挥车的痕迹留存下来。

图2.19摄于狮子山汉兵马俑博物馆

第三章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的艺术及历史价值

俑是替代人殉而出现的一门墓葬雕塑艺术,兴起于先秦,《孟子·梁惠王上》云:

“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孔子反对使用墓俑,因其具象,意味着人殉。

但这种反对声音并没有能够阻止墓俑艺术的兴起和发展。

图3.1杨家湾兵马坑俑群

汉俑中蕴藏着深厚的汉文化,其中不乏精美的作品为汉文化的代表之作。

陶俑多以军队的面貌出现,为其仪仗之象征。

西汉早期的陶俑,以军队形象出现,显然是受了秦俑的影响。

(图3.1)汉随秦制,但仔细比较,二者又不尽相同。

不管是狮子山兵马俑还是杨家湾兵马俑的出土,都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的一种反应,虽然兵马俑的创作是对统治者或者战功显著的功臣名将的褒扬,又或者是对那些拥兵自重的统治者的敬重,但是将这个放在历史中可以看出,大批的兵马俑的创作,也是对千百万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为人民获得保障而牺牲的古代王侯将相的赞颂,这些兵马俑具有永恒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生命力。

在这个经济文化日益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似乎忘记了汉俑的光辉以及它的粗犷、雄浑、博大、超越的汉文化精神。

我们沉醉于当代陶艺在外来文化影响下的新形态,但是当代陶艺也应从古代传统艺术的研究中得到启发,继承前人的艺术沉淀,描摹社会的时代色彩,以质朴自然为审美准则,以人性艺术为立意标准,寻求更为远大的发展前景。

对前人的经验和程式要学习,更重要的是有“借古承今”和“匠心独运”的精神。

陶艺创作来源于生活,在将其与情感结合创作出来的。

中国传统的陶塑造型是中国几千年民众生活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更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提炼和升华。

汉文化同秦文化相比,更多的是自信、自强,如同中华民族的精神,所以即使在中华民族风雨飘摇之际,仍自强不息,才有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结语

两千多年,岁月沧桑狮子山楚王陵上原有的墓庐、庙堂等建筑早已经渐渐湮灭。

直至两千多年之后,正当人们完全忘记了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之时,是那些发掘者经过艰辛万苦,经过风风雨雨记载下来的,那是十年的艰辛与欢快。

但凡参观过秦兵马俑,一定会被秦俑高大壮观的场景所感染。

诚然,秦俑给人一种写实主义的奔放雄浑的力量之美,但任何艺术的发展都是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汉兵马俑在继承了秦俑风格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由写实转变成写意,它不太注重人物线条比例是否准确,而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汉代的能工巧匠们以生活为蓝本制作的这些陶俑,继承了我国传统雕塑艺术风格又融和了楚文化的神髓,拙朴中见含蓄,情趣中见真意,耐人回味!

 

致谢

在本次毕业创作和论文写作中,得到了刘正教授及周武教授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让我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使毕业论文顺利完成。

借此机会我向所有老师以及在大学四年中所有帮助过我的同学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王恺葛明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中国古代雕塑》——中国文化与文明中国外文出版社北京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纽黑文伦敦

《中国陵墓雕塑全集》——中国美术分类全集西汉主编汤池副主编林通雁中国林木雕塑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美术史》秦汉卷顾森主编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

《中国雕塑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中华艺术通史》秦汉卷刘兴珍李永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陶瓷》冯先铭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秦汉考古》赵化成高崇文等著文物出版社

《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王子云著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华五千年文武集刊——古俑篇徐纯主编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编辑委员会中华民国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

《中国美术通史》王伯敏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

《中国美术史》李福顺著辽宁美术出版社

《CeramicsArtPerception》2006年第6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