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2124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以时间为主线学习和理解三种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产生条件和后果。

二、学习内容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即自然环境决定论)

1.产生背景:

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人类对    的依赖性很大,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2.核心思想:

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并由此决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环境。

3.产生结果:

束缚了人类的主观。

4.理论评价:

过分夸大了     对人类的影响。

(二)人类中心论

1.产生背景:

伴随着和      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地理环境决定论受到否定和批判,人地观走向“     ”。

2.核心思想:

把地理环境看做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盲目追求   自然。

3.产生结果:

导致了人地关系    。

4.理论评价:

过分夸大了人的     性,是对人地关系的一种极端认识。

(三)人地伙伴论

1.产生前提:

20世纪60年代以来,面对日益严峻的    、    和    问题,人类开始反思并逐步构建了人与地理环境的新型    关系。

2.核心思想:

人类具有   自然、   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  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     、    、     的伙伴关系。

3.产生结果:

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    和     的发展。

4.理论评价:

该理论倡导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    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     。

三、当堂检测

1.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和人地伙伴论在诞生时间上呈逐次递进的关系

B.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广泛流行,导致了对地理环境的大肆破坏

C.人类中心论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对工业影响较小

D.人地伙伴论诞生后,地理环境不断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已不存在环境问题

2.人地关系思想先后经历了

①地理环境决定论 ②人定胜天论 ③人类中心论 ④人地伙伴论 

⑤“天人合一”论

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3.下列认识符合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是

A.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可以改造和利用自然地理环境

B.人类为了自身需求,可以征服和改造自然

C.人类与地理环境可以和谐共处

D.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4.下列关于人类中心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中心论从自然规律出发,追求征服自然

B.人类中心论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C.人类中心论承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力

D.人类中心论承认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5.下列有关人地伙伴论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于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农业社会鼎盛时期

B.是一种能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论

C.倡导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切忌试图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D.核心思想是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力

  我国古代道教就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天地合一”思想。

据此回答6~7题。

6.“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

A.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地无关论思想 D.人地伙伴论思想

7.下列符合该思想的做法是

A.跨流域调水    B.过度抽取地下水

C.毁林开荒     D.在耕地中大量使用化肥

8.下列人类活动与人类中心论的人地关系思想相符合的是

A.三峡工程    B.西气东输

C.三江平原湿地保护D.毁林开荒

  人类中心论把人的能动作用绝对化,在人地关系中认为人的意志可以代替一切,可以“决定”一切,所以又称惟意志论。

它和地理环境决定论一样,把复杂的人地关系看做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

据此回答9~10题。

9.在人类中心论影响下会造成

A.人为征服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减缓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10.下列做法符合人类中心论思想的是

A.采用生物技术和有机肥料,提高农业单产

B.取缔小煤窑,关闭小型造纸厂

C.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按自然规律进行填海造陆,增加土地面积

11.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人地关系协调的是()

A.“盛世滋丁、永不加赋”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C.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电厂D.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12.“竭泽而渔,虽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虽得兽而明年无兽。

”这句话启示我们()

A.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B.要保护生态平衡

C.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D.要考虑区域差异

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回答1~2题。

13.下列关于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类对环境认识的进步是

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②采猎文明时期,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是强大的 ③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趋于和缓 ④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使自然资源利用的数量增加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4.若丙处植被受到破坏,对其合理开发的整治措施是

A.修筑梯田,种植水稻

B.营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种植苹果树、梨树等经济作物

D.建草山、草坡、放牧三河马

15.不同的时代会形成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流派,这是人们对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认识发展的表现。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社会形成最早的人地关系理论是,该理论夸大了

对的影响。

(2)过度强调人的能动性而忽视地理环境对人类影响的人地关系理论是,该理论对我国的时期曾有着深刻的影响。

(3)面对日益严峻的、和问题,论应运而生。

该理论倡导人类在积极、和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和地发展。

 

答案

1.A2.C3.D4.B5.B6.D7.A8.D9.B10.C11.C12.B

13、C14、B

15、

(1)地理环境论地理环境人类社会

(2)人类中心论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3)人口资源环境人地协调认识遵循利用合理适度有效和谐统一相互协调可持续

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内涵。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

二、学习内容

(一)理解可持续发展

1.概念: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    人的需要,又不对    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组成:

可持续发展是由    、    、    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

3.内涵: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

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   上的增长,更追求    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

要求改变“高    、高    、高    ”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    生产和    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发展的目的是改善人类     ,提高人类     ,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包括防治      ,改善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别是保证以   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的   与   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是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模式的根本区别之一。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    和    上都应体现公平,又称“    公平”和“    公平”。

2.持续性原则:

  其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   和    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    资源的的永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   效益、   效益和   效益的相互协调。

3.共同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必须采取合同的行动,建立良好的     和     。

4.阶段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

目前,发展中国家基本处在可持续发展的    阶段,仍以     为主要目标,而发达国家已处于可持续发展的    阶段,    、社会与   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

1.世界可持续发展之路

(1)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      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社会发展与    、    的协调问题,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保持“动态的自然平衡”。

(2)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制定了《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提出了“        ”的概念。

(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发表的《         》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4)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大会”,通过了《         》等一系列决议和文件,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和推向,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发展的长远目标,促进了人类的资源观、发展观、伦理观、科学观的深刻变革。

(5)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了“         首脑会议”,会议审议了《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提出了今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战略与措施。

2.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中国政府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履行承诺,在实施《       》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取得了初步进展。

三、当堂检测

1.人类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

A.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已使人类社会无法发展

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处于良性发展状态

C.生产力发展已使人类有能力治理环境问题

D.可持续发展是人地和谐发展的唯一出路

2.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合系统,其中( )

A.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B.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C.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D.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3.下列说法符合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通过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富足的社会环境

B.提高福利待遇,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C.通过技术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4.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共同性原则②持续性原则③差异性原则④综合性原则

A.

②B.

③C.

④D.②④

5.下列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的是( )

A.在我国东南沿海实行“休渔”制度

B.1987年,为保护臭氧层,50多个国家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

C.各国有平等利用资源的权力D.为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签署《京都议定书》

6.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的是( )

A.美国对绿色和平组织的呼吁置之不理B.把污染排放到本国,不危害他国

C.日本政府禁止滥砍乱伐,从别国进口一次性木筷

D.中国禁止使用一次性餐具

7.下列经济增长方式中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B.大力发展利润高的重污染工业

C.将低洼地改造成粮基鱼塘

D.为提高经济收入,某草场将牲畜数目由1500头提高到4000头

8.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

A.增加地下水开采量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9.下列几种经济发展模式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追求利润――盲目发展――损害环境B.先发展――后治理――再积累

C.先积累――后发展――再治理D.边发展――边积累――边治理

10.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公众参与,全球合作B.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发展科技,开发宇宙

11.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23分):

(1)填写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A:

B:

C:

D: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是目的,是基础,

是条件,“生态可持续发展”

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与利用

和保护相协调,在复合系统中,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是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不仅重视数量的增长,更追求   的改善和  的提高,它强调实施

生产和消费。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中经济系统为钢铁生产系统,将下列各词组前序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括号内。

①工业“三废”②工人、技术人员③生活垃圾④土地、水、空气⑤董事长、总经理⑥钢铁、工业利润⑦铁矿石、煤炭。

 

答案

1.D2.D3.C4.A5.A6.D7.C8.D9.D10.A

11.

(1)人的管理调控,生活废弃物,生产废弃物,劳动和科技

(2)社会、生态、经济、资源、环境、质量、效益、清洁、适度。

公平性(1分)持续性(1分)共同性(1分)

(3)自左向右从上到下⑥②⑤④③①⑦

 

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2.3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主要问题,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2、熟记我国政府针对国情、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出的行动纲领,理解制定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确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并认识到自己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以规范和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

二、学习内容

(一)人口战略

1.人口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深受_______、______、______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

中国政府提出了自己的行动纲领:

___,节约能源___,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口众多、___较低、___不合理,以及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2.人口战略

我国的人口战略,一要严格控制人口的___,提高人口___;二要合理利用___,减轻人口对___和___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二)资源战略

1.资源状况

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___,对资源的开发利用___,资源短缺已开始制约我国的___发展。

2.资源战略

保护和___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依靠___进步充分挖掘潜力;逐步建立资源___型的经济体系。

(三)环境战略

1.发展的内涵:

发展不仅指   发展,而且包括整个社会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    的共同进步。

2.环境状况:

我国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把国民经济的发展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以    建设为中心。

      和      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环境战略:

搞好    建设,防治    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

(四)稳定战略

1.经济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

(1)是可持续发展的;

(2)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和;

(3)是可持续发展的点、点和点。

2.我国的稳定战略

(1)中国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2)必须把实现发展提高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协调和组织各部门、各地方和全体公民的行动,在保证经济、的前提下.保护,改善,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三、当堂检测

1.为

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提高到18.2%。

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

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 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据此回答2~4题。

2.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①纳木错 ②滩涂 ③黄河 ④渤海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3.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

,主要原因是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的成本太高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

5.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可以采取相关措施减少污染,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B.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可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C.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环境问题自然会解决

D.保护环境就必须坚决禁止兴建有污染的企业

下图为瓦卢地理位置示意图,结合下列材料,回答6~9题。

材料 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上风景绮丽的一个岛国。

2000年2月18日,该国

的大部分地区泡在了汪洋大海之中。

海平面一度上

升到3.2米,由于其陆地最高海拔也不过4.5米,所以低洼地方的房舍全部没顶。

6.海风吹起的波浪对海岸有侵蚀作用,图瓦卢地区3~5月吹的盛行风是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7.图瓦卢是一个群岛国家,其岛屿按成因是

A.冲积岛B.大陆岛

C.珊瑚岛D.火山岛

8.2002年图瓦卢将

举国移民新西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导致的冰

川融化是引起图瓦卢成为环境难民的惟一原因

B.地面下沉是导致图瓦卢举国搬迁的重要原因

C.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无

能为力

D.物质决定意识,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9.为避免第二个图瓦卢的出现,发达国家应该

A.发展绿色消费

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

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曲线a表示经济发展,b表示

环境质量)能正确反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相互关系的是

11.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说明

A.只有经济高度发达,才能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

B.发展经济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

C.必须靠发展生产力来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

D.发达国家环境问题较发展中国家严重

答案:

1.A 2.D 3.C 4.A 5.A 6.D 7.D 8.C 9.D 10

.C 11.D

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单元活动学会小区域调查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小区域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小区域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3.以庐山为例分析小区域调查的内容

二、学习内容

(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二)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1、方法:

、、

2、步骤:

(1)

(2)

(3)

(4)

(5)

(6)

(三)掌握小区域调查的类型和内容:

1、类型和内容:

类型

内容

性调查

地理位置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特点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人口及其_________情况

区域产业结构状况

、分布情况

城镇建设情况

区域发展中存在的______________

性调查

自然地理专题

、、土壤、水文、植被、、自然灾害等

专题

、、商业、旅游、、聚落、等

2、区域地理调查报告的撰写

(1)

(2)

(3)

(4)

(5)

(6)

三、当堂检测

选择题(第1-7题为单项选择题,第8-10题为双项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有关小区域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区域调查只是为了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B.小区域调查只是为了了解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

C.小区域调查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D.小区域调查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

2、不属于小区域调查主要目的的是()

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B.有利于获得区域地理概况

C.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制订D.有利于提高区域人口素质

3、小区域调查方法有多种,若想了解人们的旅游动机,最经济和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A.问卷调查B.调查访问  C.路线考察D.旅游景点考察

4、典型地段考察有利于()

A.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及变化规律B.对一些重要的点做深入调查研究

C.有利于获得详细资料和图件D.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

5、下面的小区域调查步骤,正确的是()

①交流调查成果②整理调查资料③进行实地调查④选定调查内容与课题⑤制定调查计划⑥撰写调查报告

A.⑤④②③①⑥B.⑤④③②①⑥

C.④⑤③②⑥①D.④⑤③②①⑥

6、对青海湖及其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研究及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属于()

A.综合性调查的内容B.自然地理专题调查的内容

C.人文地理专题调查的内容D.专题性调查的内容

7、庐山植物资源调查属于()

A.综合性调查的内容B.自然地理专题调查的内容

C.人文地理专题调查的内容D.专题性调查的内容

8、庐山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A.背景环境遭到破坏,树木被砍伐殆尽

B.环境污染加剧,影响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C.树林尚存,但野生动物全部消失

D.茂密的常绿树林和野生动物将会减少

9、下列属于专题性调查内容的是()

A.庐山气候资源调查研究   B.庐山人口流动状态调查

C.庐山旅游商品的调查    D.庐山产业结构状况调查

10、调查访问的对象不同获取的信息不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对个人和群体的调查访问可作为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的重要参考依据

B.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的调查访问,可获得有关资料及图件

C.通过对群体的调查可获得有关资料及图件

D.通过对企事业单位的调查访问可作为认识社会和自然现象的重要依据

11、阅读图2-4-1和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形成至今,虽然“身体”在不断“长大”,但在上海的经济地位却一直“长不大”。

(1)崇明岛的“身体”,之所以在不断“长大”,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这一现象的方法最好是。

(2)崇明岛在上海的经济地位一直“长不大”,为获得相关详细资料,最好的调查方法是。

(3)崇明岛在上海的经济地位一直“长不大”,有人认为主要是由于受长江阻隔,交通不便。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如果要开展调查,最好的调查方法是。

(4)崇明岛开发前景良好的可再生能源是_________(单项选择);为此开展的调查类型应属于

性调查。

A.水能B.风能C.核能D.地热能

(5)崇明岛开发总体规划提出,崇明作为国务院确定的上海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空间,到2020年将建设成森林花园岛、旅游度假岛、生态住区岛和科技研发岛,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战略示范作用的“生态岛区”。

为认识崇明岛的发展对上海市服务长江三角洲的重大意义,可以开展的调查内容有:

答案:

1、C  2、D 3、A  4、B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