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1课时流程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1208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9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1课时流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湘教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1课时流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湘教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1课时流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湘教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1课时流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湘教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1课时流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1课时流程设计.docx

《湘教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1课时流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1课时流程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1课时流程设计.docx

湘教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1课时流程设计

湘教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认识地球

教学流程设计

设计者佛山市高明区高明一中附中龙国华

设计内容:

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教学流程图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鉴于本节教材内容的特点,主要是叙述性较强的文字内容,主要涉及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以及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两部分内容,难度不大,但是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很重要,渗透的学习素养很关键。

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采用了学案导学,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精讲点拨的教学方式,为实现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特制订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二、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1.赏图片:

地图册P12的地球照片以及图片;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照片,

 

2.观视频:

中国神舟5号升空视频

【流程操作说明】

1.学生欣赏图片以及相关的视频,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2.运用视频资料,感受动态地球的面貌;同时,感受国家太空技术发展迅速的现实。

3.通过图片、照片以及视频资源,让学生真实感到学习地理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手段。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地球的形状,并会用证据证明;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通过学习,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逐步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学案助学

自主学习任务一:

地球的形状

读课本P16-18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在我国古代,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

2.麦哲伦(葡萄牙人)船队环球航行路线:

从西班牙出发经过A洋→B洲麦哲伦海峡→C洋→菲律宾群岛→D洋→E洲的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有什么意义?

4.地球的真实形状是怎样的?

自主学习任务二:

地球的大小

读“地球有多大”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1、如何描述地球的大小?

2、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

【流程操作说明】

1.教师使用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认知学习目标内容,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学习方法。

2.发给学生学案,让学生利用学案自主学习,使每个学生享受均等的学习资源。

3.在学习“地球的形状”和“认识地球的大小”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具体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读课本,找资料、图片,有助于学习高效化。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问题探究:

(小组内商讨或者组建研究)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哪四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3、你还能举出那些例子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

4、地球的基本数据能够说明什么?

交流展示:

各小组展示学习的主要成果,结合探究的问题内容进行展示。

【流程操作说明】

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开放,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开放,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引导者。

组织小组的探究活动,有利于促进小组内每个学生的积极发展。

2.教师适当鼓励积极参与的小组,对于小组的展示活动,一定要给予加分;同时,适时点评学生的回答、讲解情况,给予适当补充、完善。

(四)释疑解惑归纳提升

(课件展示)

1.资源超市世界太空旅行第一人

最早进入太空认识地球的人是前苏联的加加林,他1961年4月12日,东方1号宇宙飞船载着他围绕地球,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轨道飞行。

中国太空第一人

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两人的共同特点:

都是绕着地球进行了限时飞行,亲自目睹了地球的形状和面貌。

2.释疑解惑

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有很多,现列举几例:

证据一:

登高望远。

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该无论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样远,但实际是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点,都是登高望远,所以地球是圆的。

证据二:

海边望船

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

如图:

证据三:

月食现象

 

说明: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这就会发生月食。

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可能是球体。

证据四: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证据五:

卫星照片(最科学、最直观的证据)。

 

3.归纳提升

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

⑴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宇宙观测、卫星照片→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流程操作说明】

1.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2.运用证据以及图片资料,意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地理学科是有用的。

(5)、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学案助学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每个选择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1.地球的形状是:

()

A、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B、皮球似的正球体

C、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D、天圆地圆

2.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

 

3、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地球是个球体C地球绕太阳公转D海平面上升

4.人类首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件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B.人造卫星上天C.郑和下西洋D.人类登上月球

5.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B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6、读右图,有关地球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半径是6357千米

B.极半径是6378千米

C.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D.赤道直径约为4万千米

7.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有误的是()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C.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D.哥伦布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二、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400多年前,麦哲伦船队从的西班牙出发,开始了那次永载史册的航海行动。

麦哲伦船队离开欧洲后,依次经过的大洋和大洲是洋、洲、洋、洲、洲、洋、洲,最后又回到洋,抵达他们的出发地洲。

(B等级)

2、此次航行验证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形,为什么?

由此判断,图中的甲、乙两地实际上是()。

A.相距遥远的B.地处同一地点的(A等级)

3、船队的勇士回到西班牙后得到的礼物中有地球仪,并且地球仪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你首先拥抱了我!

”你认为此份礼物和赠言的寓意是什么?

(A等级)

(反馈矫正)

核对答案,讲解错误较多的问题。

答案:

选择题:

1-7,ACBAACD

综合题答案:

1.大西洋南美洲太平洋亚洲大洋洲印度洋非洲

大西洋欧洲

2.圆,环绕地球一圈;B

3.首先换绕了地球一圈。

【流程操作说明】

1.按要求独立完成检测试题;

2.教师设计有梯度的训练题,包括一部分地理中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消化吸收,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理解情况。

3.从评价手段上,本次的检测题目,采用小组积分制,根据小组成员的总体得分情况进行评比,最高得分的小组为优秀,意在激励小组的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的形成。

(6)课堂小结反思收获

(课件展示)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你学会了哪些能力?

3.你对学习地理有哪些看法?

【流程操作说明】

1.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回答不全面的,有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完善,教师重点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梳理、掌握程度。

2.学生在小结本节课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归纳,看看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能力,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

3、教学流程设计说明

一堂课的精彩不在于教师“讲”的精彩,而在于“学”得精彩,在教学设计中,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情况,一共设计了六个环节,每个环节相互联系;运用的教学方式:

一是学案导学,二是课件辅助;采取的学习形式主要是自主学习与小组的合作学习,评价手段是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地球的形状,为丰富学生的视野,我补充了:

地球形状的有关证据,以及世界上首位进入太空看地球的航天员和中国的航天第一人,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