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习题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5078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习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检验习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检验习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检验习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检验习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检验习题集.docx

《检验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习题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检验习题集.docx

检验习题集

吉林省社区检验专业卫生人员培训考核

复习题集

一、选择题:

A1/A2型题(每题1分)

答题说明

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有关静脉采血步骤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穿刺时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

B.扎止血带→皮肤消毒→穿刺→抽血→解除止血带

C.抽血完毕后,立即将血液通过针头沿管壁缓缓注入容器中

D.注射器中最后带有气泡的血不宜注入

E.肘正中静脉采血时,肘关节应取屈曲位

2.EDTA抗凝的原理是

A.阻止血小板聚集作用

B.阻止凝血酶的形成

C.抑制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

D.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成螯合物

E.去除纤维蛋白原

3.手工推片时,推片与载波片应保持夹角为

A.10°~20°

B.20°~30°

C.30°~45°

D.25°~30°

E.25°~35°

4.乙二铵四乙酸盐抗凝剂不适用于

A.血细胞形态学检测

B.红细胞计数

C.白细胞计数

D.血小板功能

E.血小板计数

5.在显微镜下计数红细胞数,若计数5个

中方格内红细胞数为345个,按计量单位

应报告为

A.3.45×106/mm3

B.3.45×103/L

C.3.45×106/L

D.3.45×109/L

E.3.45×1012/L

6.关于白细胞核象左移,哪项较为确切

A.粒细胞杆状核以上阶段的细胞增多称核左移

B.外周血片中出现幼稚细胞称核左移

C.未成熟的粒细胞出现在外周血中称核左移

D.分类中发现许多细胞核偏于左侧的粒细胞称核左移

E.分类中粒细胞分叶核多于杆状核

7.血液分析仪叙述正确的是

A.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多采用流式技术

B.仪器法对白细胞的分类不能替代显微镜分类

C.采用电阻抗法的仪器可进行白细胞五分类检测

D.小孔管是仪器主要的染色部位

E.测量脉冲的大小无法测出细胞体积大小

8.当红细胞直方图曲线显示主峰左移,峰

底增宽,常反映

A.缺铁性贫血

B.铁幼粒细胞性贫血

C.巨幼细胞贫血

D.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9.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直方图中,中间细胞主要包括

A.大淋巴细胞

B.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杆状核细胞

E.小淋巴细胞

10.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过程中起主

要作用的外周血中的细胞是

A.红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组织细胞

E.巨核细胞

11.异型淋巴细胞见于

A.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B.细菌性感染

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猩红热

E.寄生虫感染

12.关于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形态异常错误

的叙述是

A.小细胞增多

B.可见环形细胞

C.低色素性贫血

D.红细胞中央浅染区扩大

E.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增高

13.目前血型的定义是

A.指红细胞表面抗原的差异

B.指血小板表面抗原的差异

C.指白细胞表面抗原的差异

D.指抗原抗体系统的遗传特性

E.指A和B抗原的共同抗体结构

14.关于红细胞沉降率检测叙述错误的是

A.红细胞数量减少时血沉加快

B.血沉管倾斜3°,沉降率减少30%

C.抗凝剂浓度增加时血沉减慢

D.室温过高时血沉加快,室温过低时血沉减慢

E.标本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h

15.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超过

A.0.01g/L

B.0.05g/L

C.0.10g/L

D.0.15g/L

E.0.20g/L

16.慢性肾小球肾炎出现的主要管型为

A.颗粒管型

B.蜡样管型

C.脂肪管型

D.细胞管型

E.透明管型

17.粪便中球菌和杆菌的比例约为

A.100:

1

B.10:

1

C.1:

1

D.1:

10

E.1:

100

18.会造成大便隐血试验假阴性的是

A.动物性食品

B.大量生食蔬菜

C.服用大量维生素C

D.服用铁剂

E.某些中药

19.患者男性,55岁,测红细胞平均指数

结果为MCV70fl;MCH21pg;MCHC256g/L,该患者最可能的疾病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急性失血性贫血

E.大细胞性贫血

20.光谱分析中基于散射光谱分析的方法为

A.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

B.火焰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荧光光谱法

C.比浊法

D.原子发射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E.火焰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21.电极法测定原理的理论依据是

A.Heidelberger曲线

B.Nernst方程式

C.Rayleigh方程式

D.郎伯-比尔定律

E.波义尔公式

22.实验室应拒收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标本是

A.脑脊液标本放入4℃冰箱2h后检测血糖

B.极度溶血的标本GOD法测定葡萄糖

C.采取后1h内送到实验室检测

D.即使分离血清后-20℃防治24h内侧血糖

E.饭后取血测糖化血红蛋白

23.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可以反映多久的

血糖水平

A.1~2周

B.3~4周

C.5~6周

D.6~8周

E.20周以后

24.空腹血糖的正常参考值为

A.3.33~3.89mmol/L

B.3.89~6.11mmol/L

C.7.0mmol/L

D.8.0mmol/L

E.7.8mmol/L

25.溶血标本对测定结果最有影响的是

A.CK

B.LD

C.ALT

D.ALP

E.GGT

26.某一血糖样品在甲医院测定结果在正

常范围,乙医院测得结果异常,经核查,

乙医院所用标准液已变质,这种误差属于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允许误差

D.随机误差

E.误差来源不清楚

27.关于载脂蛋白AⅠ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LDL并为维持其结构稳定的成分

B.反映HDL颗粒合成与分解情况

C.可以激活LPL,从而促进胆固醇酯化

D.是组织液中浓度最低的载脂蛋白

E.冠心病患者ApoAⅠ水平偏高

28.血浆脂蛋白经电泳分析,β-脂蛋白,前β-脂蛋白和α-脂蛋白分别对应于

A.CM,LDL,HDL

B.VLDL,LDL,HDL

C.LDL,VLDL,HDL

D.HDL,LDL,VLDL

E.HDL,VLDL,LDL

29.血清电泳图谱上出现宽β带的高脂血症为

A.Ⅰ型

B.Ⅱa型

C.Ⅱb型

D.Ⅲ型

E.Ⅴ型

30.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可把血清蛋白分成五条带,由正极数它们的顺序是

A.A、α1、β、γ、α2

B.A、β、α1、α2、γ

C.A、α1、α2、γ、β

D.A、α1、α2、β、γ

E.α1、α2、β、γ、A

31.以下关于胆固醇临床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吸烟、饮酒可使血液胆固醇水平升高

B.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C.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指标

D.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发病估计等参考指标

E.胆固醇升高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

32.在诊断AMI时,下列酶中最有价值的是

A.CK

B.LD

C.AST

D.CK-MB

E.LD同工酶

33.急性心肌梗死时,最先恢复正常的酶是

A.ALT

B.LD

C.CK

D.AST

E.ALP

34.监测心肌梗死后再梗死的首选标志物是

A.ALT

B.cTn

C.CK-MB

D.AST

E.LD

35.急性心肌损伤后,血液中CK达峰值的时间为

A.6~9h

B.10~24h

C.36~48h

D.49~72h

E.73~96h

36.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以下监测指标与冠心病发生呈负相关的是

A.TC

B.Lp(a)

C.HDL

D.LDL

E.VLDL

37.正常情况下,能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的物质是

A.尿酸

B.肌酐

C.尿素

D.葡萄糖

E.白蛋白

38.几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是

A.尿素

B.肌酐

C.氨基酸

D.葡萄糖

E.谷胱甘肽

39.正常成人每日通过肾小球滤过的原尿达到

A.1.5L

B.3L

C.50L

D.100L

E.180L

40.急性肝炎时AST/ALT比值

A.小于1

B.大于1

C.等于1

D.大于3

E.大于2

41.血中胆红素主要来源于

A.肌红蛋白

B.胆素原

C.衰老红细胞释放血红蛋白分解的血红素

D.胆素

E.球蛋白

42.反映肝脏清除排泄物质能力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有

A.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B.血清胆汁酸测定

C.血清转氨酶测定

D.凝血酶原时间检测

E.血浆总蛋白含量测定

43.自由水清除率持续等于或接近零,则表示

A.肾脏不能浓缩和稀释尿液

B.肾脏功能轻度受损

C.肾脏功能正常

D.肾脏能浓缩尿液

E.肾脏能稀释尿液

44.细菌染色标本在普通显微镜下不能看到

A.细菌的形态

B.芽胞

C.异染颗粒

D.荚膜

E.质粒

45.下列对革兰染色法表述正确的是

A.是单一碱性染料

B.是单一酸性染料

C.是单染色法

D.是复染色法

E.不是鉴别染色法

46.革兰阳性细菌细胞壁具有很强抗原性的成分是

A.外膜

B.肽聚糖

C.磷壁酸

D.聚糖骨架

E.五肽交联桥

47.取水样便制成悬滴标本,在暗视野间来回穿梭似流星状运动的细菌疑似为

A.产气肠杆菌

B.小肠耶尔森菌

C.霍乱弧菌

D.大肠埃希菌

E.铜绿假单胞菌

48.抗原抗体反映的特点不包括

A.特异性

B.可逆性

C.可见性

D.比例性

E.阶段性

49.关于RF描述错误的是

A.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B.抗人或动物IgGFab片段的抗体

C.与人或动物变性IgG结合

D.不与正常IgG发生凝集

E.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50.RF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类别是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51.对间接凝集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为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

B.分为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类

C.需将可溶性抗原致敏于颗粒载体表面

D.只能检测抗原

E.只能检测抗体

52.免疫放射分析法与放射免疫分析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A.标记核素不同

B.标记抗体不同

C.单抗用量少

D.分离法不同

E.定量抗体

53.关于乳胶凝集试验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直接凝集试验

B.所用载体带有负电荷

C.只能致敏抗原分子

D.可进行定量检测

E.敏感性强于血凝试验

54.关于补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清及组织液中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B.补体系统由多种活性成份组成

C.通常处于活化状态

D.性质稳定

E.补体系统不介导病理性反应

55.类风湿关节炎是由于患者体内存在

A.变性RNA

B.变性DNA

C.变性ENA

D.变性IgG

E.变性IgM

56.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大诊断价值的AFP含量是

A.>20μg/L

B.>100μg/L

C.>200μg/L

D.>300μg/L

E.>400μg/L

57.下列对前列腺癌有诊断价值的项目是

A.tPSA

B.fPSA

C.PAP

D.ALP

E.fPSA/tPSA

58.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是

A.分析前质量保证

B.室间质量评价

C.精密度

D.室内质量控制

E.分析中质量保证

59.室间质控定性测定的靶值应为

A.明确的阴性或阳性

B.弱阳性

C.强阳性

D.参考方法值

E.参考实验室均值±2s

60.目前临床实验室最常用的Levey-Jinings质控图属于哪一种质控图

A.单值质控图

B.均值-极差质控图

C.选控图

D.非参数质控图

E.予控图

二、概念

1.红细胞沉降率(ESR)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3.蛋白尿

4.血尿

5.光谱分析技术

6.M蛋白

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8.GFR

9.渗量

10.血脂

11.凝集反应

12.补体

13.肿瘤标志物

14.金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15.室间质量评价

三、简答题

1.一般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分级有哪几级?

2.根据抗原、抗体的性质不同,将其反应分为哪几种类型?

3.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4.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是怎样的?

5.ESR增快的意义。

6.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7.简述蛋白尿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8.试述尿沉渣检查中各种管型的临床意义。

9.什么叫摩尔吸光系数检测法?

10.简述一下ELISA的试验原理及临床主要类型。

11.如何进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日常保养和维护?

12.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和M蛋白血症患者血清蛋白电泳有何特征?

13.WHO对AMI制订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14.诊断AMI的生化指标有哪些?

15.肝脏病与心肌病血清酶学有何异同?

16.血清白蛋白有哪些功能,测定血清白蛋白有哪些临床意义?

17.黄疸类型的实验室鉴别。

1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肾性非酮症昏迷的实验室诊断依据是什么?

19.请简述乳胶凝集试验的原理。

20.依据WHO的分类标准,高脂蛋白血症如何分型的?

21.试述细菌革兰染色的原理。

22.抗原、抗体反应特点。

四、病例分析题

1.病例:

患者,女性,34岁,已婚。

因面色苍白、头晕、乏力1年余,近2个月病情加重伴心悸来就诊。

主诉:

近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近2个月病情加重伴心悸曾到本院门诊部检查,并给予铁剂口服治疗1周。

患者进食正常,无挑食习惯。

睡眠好,体重无明显变化。

尿色无异常,无便血和黑便,无鼻出血和齿龈出血。

既往史:

身体健康,无胃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结婚8年,月经初潮13岁,7天/28天,末次月经2周前,近2年月经量增多,近1年来更加明显。

查体:

T36.5℃,P106次/分,R20次/分,Bp124/72mmHg,一般状态好,口唇苍白,贫血貌,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舌乳头正常,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Hb:

64g/L,RBC:

3.6×1012/L,MCV:

78fl,MCH:

18pg,MCHC:

299g/L,HCT28%,RDW18%,外周血涂片红细胞以小红细胞为主;WBC:

5.6×109/L,分类:

Nsg68%,L25%,M2%,PLT:

240×109/L,Reti2.0%。

尿蛋白(-),镜检无异常,大便隐血(-),血清铁9.5μrnol/L(9~27μrnol/L)。

(1)根据以上资料,请做出初步诊断并简述其诊断依据?

(2)为明确诊断,应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2.患者,男性,61岁,间断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和发热20余年,再发加重1周入院就诊。

20年前间断发作尿频、尿急、尿痛,并伴腰痛和发热,诊断为“下尿路狭窄”,经抗炎和对症治疗后好转,但平均每年仍发作l~2次。

本次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发热达38~39℃,无寒战,伴腰痛、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无水肿,自服阿莫西林、氧氟沙星等无效。

本次发病来饮食可,大便正常,睡眠好,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

T39℃,P121次/分,R21次/分,BP123/81mmHg,急性热病容,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眼睑不肿,心肺无异常,腹平软,下腹部轻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双肾区叩痛(+),双下肢不肿。

实验室检查:

Hb135g/L,WBC19.4×109/L,Nsg85%,Nst5%,L9%,尿蛋白(+),RBC2~5/HPF,WBC:

满视野/HPF,白细胞管型5~15/HPF。

(1)根据以上资料,请做出初步诊断并简述其诊断依据?

(2)为明确诊断,应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3.患者,男,40岁,工人。

乏力,食欲不振3个月,腹胀,黄疸1周,皮下出血和淤斑3天入院。

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8.9℃,呼吸26次/分,脉搏92次/分,血压17/10.6kPa。

神志清醒,精神萎靡,急性病容,消瘦。

全身皮肤、粘膜重度黄染,胸部和双下肢皮下散在出血点和淤斑,全身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心、肺正常。

腹膨隆,肝区深压痛阳性,肝右肋下3cm,质中、边缘光滑。

脾左肋下未及。

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2~3次/分。

入院后检查:

腹部B超提示:

肝右肋下3cm伴中度腹水,脾正常。

胸片、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

13.2×109/L,PLT:

172×109/L;尿常规:

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阳性;大便常规:

粪胆原阳性;生化及免疫学检查:

BUN16.5mmol/L、Cr154μmol/L、血糖8.7mmol/L,HbsAg(+)、HbsAb

(一)、HbeAg(+)、HbeAb

(一)、HbcAb(+),AST670U/L,ALT395U/L,TBIL160μmaol/L,DBIL91.3μmol/L,IBIL68.7μmol/L.TP55g/L,ALB21g/L,GLB34g/L。

(1)本例皮下散在出血点和淤斑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为进一步证实出血原因及治疗出血,还需要做哪些凝血功能检查?

吉林省社区检验专业卫生人员培训考核

复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C4.D5.E6.A7.B8.A9.C10.C11.C12.E13.D14.B15.C16.A17.D18.C19.C20.C21.B22.B23.D24.B25.B26.A27.B28.C29.D30.D31.C32.D33.C34.C35.B.36.C37.D38.B39.E40.A41.C42.B43.A44.E45.D46.C47.C48.C49.B50.C51.C52.B53.B54.A55.D56.E57.E58.A59.A60.A

二、概念题

1.将抗凝血置于特制的血沉管中,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ESR)。

2.血片中以杆状核为主,或者同时伴有幼稚细胞出现。

3.24小时尿蛋白含量超过150mg或者每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00mg,或者尿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结果则为蛋白尿。

4.尿沉渣检查,如果镜下红细胞数量≥3个Hp,或者使用尿沉渣计数板定量检查男性镜下红细胞数量≥4个/微升,女性≥9个/微升则诊断为血尿。

5.利用各种化学物质所具有的发射、吸收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征,来确定其性质、结构或含量的技术,称为光谱分析技术。

6.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生症是血清蛋白电泳图谱β至γ区带处出现一特殊单克隆区带,称为M蛋白。

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导致大量葡萄糖不能被利用和转化,引起高血糖,渗透性利尿,脱水;并由于糖原异生增强,脂肪分解代谢增加,产生大量酮体,并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临床上可表现为脱水、休克、酸中毒和昏迷。

8.GFR是肾小球清除率,是指肾脏清除某种物质的能力,具体地说是肾脏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的某种物质清除的能力。

9.渗量是指溶液中全部溶质质点的数量,即每公斤水所含各种溶质颗粒的总摩尔数。

10.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包括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以及类脂,包括磷脂、糖脂、固醇和类固醇的总称。

11.颗粒性抗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12.补体是一组存在于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具有酶活性、不耐热和功能上连续反应的糖蛋白,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

13.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的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所产生的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

14.金标记免疫分析技术是一种以胶体金作为示踪物,用于抗原抗体反应的一种新型标记免疫测定技术。

15.室间质量评价(简称EQA)是由外部独立机构组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质控物)并收集和反馈实验室上报的质控物监测结果以评价实验室操作水平的过程。

三、简答题

1.基于所处理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可将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分为四级,其中一级最低,四级最高。

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于教学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

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如医院实验室。

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

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2.抗原抗体反应分为五种类型:

1)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产生的沉淀反应;2)颗粒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发生的凝集反应;3)抗原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所产生的溶细胞反应;4)细菌外毒素或病毒与相应抗体结合所致的中和反应;5)标记免疫的抗原抗体反应。

3.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1)急性感染和化脓性感染。

(2)中毒。

(3)急性出血、急性溶血和手术后。

(4)恶性肿瘤、粒细胞性白血病。

(5)心肌梗死等。

4.根据MCV和RDW结果将贫血分为小细胞均一性(MCV减低,RDW正常)、小细胞不均一性(MCV减低,RDW增高)、正细胞均一性(MCV正常,RDW正常)、正细胞不均一性(MCV正常,RDW增高)、大细胞均一性(MCV增高,RDW正常)、大细胞不均一性(MCV增高,RDW增高)六类。

5.ESR又称血沉,其增快分为:

(1)生理性:

年幼小儿,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至产后1个月。

(2)病理性:

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活动性结核、风湿热活动期、组织严重破坏、贫血、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等。

6.1)HBsAg阳性提示HBV感染,见于无症状的表面抗原携带者、急性乙肝潜伏期、乙肝的急慢性期和肝硬化。

2)抗-HBs是保护性抗体,其阳性表示机体有一定免疫力。

3)HbeAg阳性表明乙肝处于活动期,提示HBV在体内副职,传染性较强;持续阳性,表示肝细胞损害较重,可转为慢性。

4)抗-Hbe阳性,急性期出现者表示病情恢复,病毒复制减少;慢性肝炎出现阳性者表示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低。

5)抗-HBc的IgG型抗体阳性表示既往感染过HBV病毒,IgM型抗体出现与疾病早期和急性期,是HBV近期感染和病毒复制的指标。

7.据尿蛋白分子量按其来源分为:

(1)小球性蛋白尿:

以白蛋白为主。

各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都可表现为肾小球性蛋白尿。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