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版龙岗中学合作学习班级教育模式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3978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版龙岗中学合作学习班级教育模式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修改版龙岗中学合作学习班级教育模式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修改版龙岗中学合作学习班级教育模式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修改版龙岗中学合作学习班级教育模式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修改版龙岗中学合作学习班级教育模式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改版龙岗中学合作学习班级教育模式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

《修改版龙岗中学合作学习班级教育模式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版龙岗中学合作学习班级教育模式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改版龙岗中学合作学习班级教育模式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

修改版龙岗中学合作学习班级教育模式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龙岗中学合作学习班级教育模式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成果总结报告

一、缘起

(一)国内合作学习的理论认识及实践探索状况

我国关于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首先在我国沿海地区的浙江、山东等地开展较大规模的实验研究,极大地推进合作学习理论的中国本土化。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中专门对此有精辟地阐述,文件指出: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总之,国内外的一些理论工作者和广大教师都曾经关注合作学习所突出的知情一体化培育的作用,做了许多有益而大胆的尝试。

但是,我国已构建的课堂教学策略还存在很多先天的、后天的不足。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和实践没有能够很好地衔接

高深的理论掩盖虚假的繁荣,使理论搁置于象牙之塔让人无法与教学法实践有机对接而束之高阁。

很多一线教师听起理论来感觉到很新鲜,但落实到教学实践上则寥寥没几人会用,这就产生了一个现象:

谈起理论来好像是头头是道,可一旦用于教学就束手无策,这就暴露出其可操作性不强的瓶颈。

教育的主体发生变化的今天而我们的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却没能跟上这种变化。

所以就出现了老师课堂上讲课热热闹闹,教育唾沫横飞,听者——学生却昏昏欲睡,收效甚微。

究其根源还是在于,我们的教学还是没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方法陈旧,方式老套,最重要的是没有让学生从心理上、从心灵深处喜欢上我们的教学,好多学生还是处于“看戏”状态,好像学习只是那几个少数的尖子生的事。

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问题究竟在哪里?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可操作性不强

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是:

其一是社会互动理论,即人与人之间的积极合作会产生积极的互动。

其二是心理学的动机理论,如约翰逊兄弟等人认为,学习动机是借助于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人际互动,建立起彼此依赖关系。

激发动机最有效的途径是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机制。

其三是社会学习理论,即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结果,总结经验或形成规则,在组织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行为。

从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不难看出,理论只解决了长期困惑于人们的认识问题,而没有切实提出一种实际的操作程序。

老师们运用起来难免是一头雾水,怎样科学分组?

怎样方式活动?

怎样的评价?

……诸如此类等等可操作的实际问题则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3.理解不全面不深入,割裂智育与德育关系

目前的合作学习理论,还只停留在教学活动这个层面上,没能有效的运用到德育过程中,众所周知,教育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为了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

如果我们只停留在课堂教学这表层上,而不去从学习的“根本”——学习的主体的思想上去挖掘、调动这个主体的积极性,我们教者的一切努力将会徒劳无功,任何活动和构想充其量只能是教者的一厢情愿。

无数的教学事实告诉我们:

只有将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起来,从学生的灵魂深处挖掘潜质,将智育的基础德育作为突破口,并将二者有效捆绑与嫁接,进行综合管理与评价,才能营造学生乐学的氛围,变压抑为主动,变“看戏”为“参与”,变“沉闷”为“快乐”。

从根本上解决“少”、“慢”、“差”、“费”的教学怪圈子,从而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自主、全作、参与”的核心理念。

让学生“乐而忘忧”,真正爱上学校、爱上学习,实现由“要我学”飞跃为“我要学”。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围绕树立“教师专业化成长,学生现代人的发展”的提高合作学习班级教育实效性的教育理念;

2.构建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务实、创新型的合作学习班级教育模式;

3.探索提高合作学习班级教育效益的策略;

4.探索提高合作学习班级教育实效性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5.形成现在教育理念下的合作学习班级教育实效性的评价体系;

6.提供一系列解决合作学习班级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方案、办法或模式;

7.培养学生养成具有自主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现代人发展的策略;

8.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培养务实、创新型专业化发展教师的策略;

9.创建务实、创新型的研究性学校,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经验。

(三)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研究内容上:

比同类课题研究的内容范围广、深、新。

表现在不仅要研究课堂教学上的合作学习一般规律,更要研究合作学习小组的班级教育管理模式。

学习与管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班级教育的实效性。

2.在研究的思路上、方法上:

纠正了我们自身的成人思维方式所导致的研究基础不扎实,具体表现在学生参与程度不平衡,因为我们研究的项目是13-17岁的中学生,其生理年龄限制所导致的学生组织和协调能力的局限,因此要我们在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更细致,为以后研究方案的实施奠定扎实的基础。

还拓展了合作学习班级教育的外延,创建了合作学习班级教育的家校互动网。

3.从中学一线教师的特点出发,本课题的研究以实践应用为主要特征,可以边研究边实践边推广。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包括三个方面:

建构主义理论、课堂组织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二、问题与对策

(一)研究完成的目标

1.树立“教师专业化成长,学生现代人的发展”,重视提高合作学习班级教育实效性的理念;

2.分析目前在中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合作学习班级教育理论体系;

3.探索出一套“切合自身实际,适应学生特点,能提高教育效益”的合作学习班级教育模式,形成我校教育教学管理特色;

4.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质和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关注学生的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使每个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素质;

5.转变教师为“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理念,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参谋、设计师、管理者和参与者,培养出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有一定教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

(二)具体措施

科学分组评价。

在实际操作分组不够科学,导致参与性不强,评价不到位,达不到面向全体的效果。

因而主体探究和发现变成了少数成绩好的同学的“才艺表演”。

相对之下,我们的课题研究分组更为科学、高效、参与率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将本班学生按成绩和行为表现分成A、B、C、D四个层次,先从A层次中确立一人担任组长,并由组长在其余层次中分别各抽取一人为组员,组员确定之后,(可进行双向选择,可组长选择组织,组织也可根据个人情感、友谊等挑选组长),再合理科学安排地位。

示例(图1、图2)

D

B

4

2

A

C

1

3

图1图2

分组综合考察到“厌”与“情”(个人意愿因素)。

这样搭配座位的学生跨度明显,便于“优”带“差”,“富”帮“穷”。

讨论探究,检查,批改作业,才能“玩得转”。

四人合作学习班级教育模的结构及内容示意图(图3):

指导、要求、评价指导、参与、评价指导、鼓励、评价

 

教师小组长小组后进生

反馈组织、检查帮助

(图3)

教师的职责在于确定教学内容、目标、任务,设计或者帮助小组设计教学情境;进行学习指导,参与小组活动;要求小组长检查并反馈组员学习情况;指导鼓励后进生学习,对课堂活动全面掌握,及时评估,使他们品尝成功果实的甘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像一个“导演”,学生才是主角,还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

小组长负责全组的学习及品德教育,上课时按要求组织组员参与讨论和学习活动,检查学习情况,批改作业,辅导学有困难的组员,课外则负责联系科任、家长甚至组织本组家长会,把组织的学习表现情况及时反馈到老师和家长,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取得成果

(一)理论成果

通过多年的研究,我们深化了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认识。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它是以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体验性、实效性为主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初步构建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

1.经过课题组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索、学习、讨论与反思,我们探索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启发思维——合作交流、深化理解——练习反馈,调整提高”,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创设情境,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有益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并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推广,以求进一步完善充实。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自主探索,启发思维。

(3)合作交流、深化理解。

2.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3.合理有效的合作方法是合作学习必不可少的载体。

4.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关键在于要于将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

师评、自评、互评和小组评相结合。

(1)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此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速度,完成任务的时间,讨论的参与度都会有所差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及时通过自己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式,给予学生鼓励,也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教师也可以制作一些星型标记作为礼物奖给学生。

这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和肯定,对学生的激励性极强。

(2)加强师评、自评、互评和小组评相结合,在检查小组活动的结果时,每个学习小组要分别汇报或展示小组活动的结果。

这个过程是学生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一方面他们会再次接受教学内容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会对自己小组活动结果的对、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按照老师提供的答案到各小组检查,并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这不失为让学生参与评价的一种好办法。

这种评价方法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可以最大极限的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另外,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合作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合作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

(3)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还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第二、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第三、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第四、小组成员定期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有益经验,明确发展方向和努力目标,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使小组成员学会怎样更好地合作;从而使合作更有效。

(二)实践成果

1.初步形成了一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高的师资队伍。

2.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学研究中初步学会分享与研究。

3.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三)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1.参与合作小组的成员都有相关的论文发表;

2.论文的选题创新多样;

3.在市内有较大的影响;

4.多次送课到贵州大方五中,引起轰动;

5.多位名师到校外讲学;

6.省内乃至全国有多所兄弟学校到我校参观学习。

四、效果与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给沉闷枯燥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的焦虑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但是,许多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偏重于形式,没有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再思考。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不科学。

(二)学生在课前缺乏有效的预习。

(三)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

(四)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没有有效的评价。

(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措施。

1.教给学生合作技能。

2.让学生学会倾听。

3.教师要做好四个角色。

(1)当好一个管理者。

(2)当好一个引导者。

(3)当好一个合作者。

(4)当好一个评价者。

4.合作学习的任务要得当。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不等于随意性学习,也不等于简单的组合学习,它是个人对知识的感悟与群体智慧之间的一种交流与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