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第二单元心有一团火 导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3153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第二单元心有一团火 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教材第二单元心有一团火 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教材第二单元心有一团火 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教材第二单元心有一团火 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教材第二单元心有一团火 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第二单元心有一团火 导学案.docx

《新教材第二单元心有一团火 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第二单元心有一团火 导学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第二单元心有一团火 导学案.docx

新教材第二单元心有一团火导学案

高一语文《心有一团火》导学案组号____姓名______

一、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内容,梳理人物事迹,体会人物精神,认识人物在当代的意义。

2、赏析文章语言、写作特色,分析人物通讯的行文特色。

3、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真惜粮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二、自学积累

1.走近作者

林为民,1942年出生在台湾,是台湾著名的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第九代传人。

父亲为爱国烈士林正亨。

18岁进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工作,直至退休,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记者工作。

现定居北京。

2.文体常识1、新闻与通讯的区别

①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②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③新闻叙述更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详细叙述,一般篇幅比较长。

④新闻主要以记叙为主,可以适当增加议论;通讯则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三、预习案1、字词积累

赚钱()拧螺丝()熙熙攘攘()

阜新()够呛()吆喝()

3、文体常识

人物通讯有三种类型:

①传记式:

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②特写式: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

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的范围大得多,但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

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也很常见。

③群像式:

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4、人物介绍:

张秉贵事迹

张秉贵从黑暗的旧中国里一个没有文化的童工、学徒成长为新中国劳动模范。

他由一个被压迫者,变为社会的主人翁,思想上、感情上的变化成为做好工作的动力。

在旧社会,他曾挨过脚拳,留下了终生的痛苦记忆。

一次,他给掌柜的捶腿时,以为掌柜睡着了,劳累一天的他想停下来歇一会儿,被老板一脚踢在胸口上。

另一次,一个国民党兵来买冰淇淋,等的时间长了点,就一拳打在他心口上。

而在新社会,他接待过一名患病的顾客,帮她选择了几种适合的点心,这位顾客还专门带着礼品到柜台来看望他。

强烈的对比,更坚定了他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4、

探究案课堂探究1

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将本文的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2

文章从开头到“满面笑容地接待顾客”,记叙的事件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可否调换顺序?

请简要分析。

课堂探究3

“张秉贵今年59岁”一段以及下一段,记叙了张秉贵解放前后的几段经历,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用意是什么?

如果删除这两段对文章有何影响?

课堂探究4

“张秉贵常说:

……”一段以及下一段,都写到了张秉贵工作中的表现,这与课文开头部分所写的他在工作中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课堂探究5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来描写张秉贵,阅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人物描写的作用。

1、只见张秉贵从货柜里拿起一块糖,放到孩子手里,孩子顿时止住了哭声。

……过了一会儿,轮到她买糖时,老张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又拿出几块用小纸袋装好,塞进孩子的衣兜里……

2、卖糖果时,他虚心向爱吃糖的顾客了解各种人吃糖的习惯和各种糖果的味道。

几年来,他还自己花钱买了230多种糖果来品尝,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

 

五、达标案阅读下面的实用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罗阳:

才见霓虹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

我国自主研制的舰载机歼一15顺利完成起降航母训练,战机美丽雄健的起降身姿,相信会永远定格在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的脑海中。

然而,11月25日,就在“辽宁舰”完成训练任务靠岸后,罗阳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碎死,经抢救无效殉职,享年51岁。

“自己整个的任务都已经完成了,非常欣慰”

按照计划,罗阳登上“辽宁舰”,参加舰载机歼一15的起降训练任务。

对于航毋和歼一15飞机来说,这个训练至关重要。

作为歼一15飞机的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感到责任重大、心潮澎湃。

“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

”和罗阳一起在“辽宁舰”上参加训练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党委书记褚晓文说。

歼一15成功起降后,罗阳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由于此前训练任务异常繁重,加之船上有保密要求,直到任务成功完成后,他才跟妻子通了一次电话。

罗阳对妻子说:

“自己整个的任务都已经完成了,非常欣慰。

”没想到这次通话成了他和家人的最后一次通话。

“从上航母前一周到最后栖牲,罗阳行程紧张,非常劳累。

”褚晓丈告诉记者,“他率沈飞参加珠海航展,然后飞到北京参加会议,回到辽宁后又搭乘直升机飞赴大连‘辽宁舰’,可以说是马不停蹄。

上了航母,把东西放好,他一分钟都没有休息就上了塔台。

褚晓文回忆,自己曾劝罗阳休息一会儿再干。

“前面耽误的活儿太多了,得赶回来。

”罗阳这样回答他。

罗阳白天在航母上的各个监浏点一丝不苟地检查,检侧各个系统;晚上参加海事协调会,和试飞人员沟通。

褚晓文说:

“他非常疲惫。

要知道,除了歼一15飞机,罗阳他们还承担着多个重点型号的任务。

也许是前期的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透支了罗阳本来强健的身体。

11月25日12时许,罗阳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碎死,英年早逝。

据了解,罗阳原来每年都会做体检,未曾发现什么异常。

今年由于工作异常忙碌,集团年初的体检,他没能参加,潜在的心脏问题也没有机会被发现。

“航空报国是使命,而不是荣誉”

前20年研发设计飞机,后10年制造生产飞机,这是罗阳30年航空报国的人生轨迹。

罗阳1982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任设计员,先后担任九室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从事研发及担任负责人20年后,罗阳2002年7月改任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董事长,后任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2008年12月兼任中航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分党组成员。

“我们这一代人,有着自觉承担国家使命的责任感。

”褚晓文说,“尤其是航空工业的人,有着强烈的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担当意识。

罗阳服务过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飞集团曾为中国贡献了歼一6、歼一8等几代主力战机。

近年来,作为我国重要的歼击机制造基地之一,沈飞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任务。

“沈飞的责任实质是国家责任。

”罗阳生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人的特殊性。

和一般企业相比,沈飞有8个字,‘洛尽职守、不负重托’。

“航空报国是使命,而不是荣誉。

”这是人们记住的罗阳生前的一句话。

1.下列理解和分析,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第1段先写我国自主研制的舰载机成功起降,接着却笔锋一转,写现场总指挥罗阳英年殉职大喜继之以大悲,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B.文章善于用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形象,而罗阳的语言朴实自然、浅显易懂,着意突出了罗阳低调踏实、平易近人的一面。

C.罗阳以身殉职,为国家使命而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这与他在重庆求学期间受到红岩精神的深刻影响密不可分。

D.“罗阳们”自觉承担国家使命,为了?

国力提升而勤勉踏实工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而可歌可泣,值得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己整个的任务都已经完成了,非常欣慰。

”这是罗阳最后的话,反映了罗阳完成重大使命后的如释重负之感和由衷的自豪。

B.“前面耽误的活儿太多了,得赶回来。

”这是罗阳拒绝休息的理由,也足见罗阳的工作责任心之强,工作热情之高。

C.“他们还承担着多个重点型号的任务。

”前期这种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透支了罗阳本来强健的身体,使他英年早逝。

D.“航空报国是使命,而不是荣誉。

”这说明在罗阳的心里,使命和荣誉是不可兼得的,有时为了国家使命,必须舍弃个人荣誉。

3.有人评论说:

“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请从材料中找出此评论的相应论据。

 

导学案答案:

1、体贴,热情受尽压迫和凌辱受国民党兵痞欺负

了解糖果的制作过程学习糖果的营养知识

了解人们吃糖的习惯与各种糖果的味道

爱戴和尊敬

2、事件是层层深入的。

第一件事体现他良好的个人职业素质;第二件事体现出他超出一般人的观察力;第三件事进一步体现出他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第四件事体现他公而忘私的崇高精神。

精神是逐层深入的,让读者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张秉贵的伟大之处。

3、1、这两段对比了张秉贵解放前后的不同经历,解释了张秉贵热爱本职工作并取得非凡成绩的内在动力:

新中国让他一个劳动者翻了身,并受到了尊重。

2、如果删除这两段,不仅无法解释张秉贵出色工作的原因,让读者摸不着头脑,而且也不能揭示文章的深层主题——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赞美。

4、这几段体现的是张秉贵的专业素养。

课文开头部分记叙的事件,侧重于写张秉贵的热情、体贴与周到。

两相比较,这两段所写更加深刻,更能突出人物形象特点。

5、1、先拿一块糖给孩子,孩子止住了哭声;之后用小纸袋装好几块,塞给孩子:

这些细节都表现了张秉贵的热情周到、体贴入微。

“从称好的糖果中拿出一块放回货柜里”这一细节表现了张秉贵的认真负责。

2、为做好工作,自己花钱购买了数量不少的糖果,“并请同柜台的售货员一起尝”,体现了张秉贵的公而忘私,以及对待工作的认真与执着。

五、达标答案:

1、A2、B

3.①信念的能量:

罗阳始终以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为信仰,自觉承担国家使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②大爱的胸怀:

罗阳认为沈飞的责任实质是国家责任,罗阳在“辽宁舰”指挥舰载机起降训练期间,为保护国家机密只在任务成功后才与妻子通电话。

③忘我的精神:

罗阳行程紧张,非常劳累,却不肯休息一会儿再干,因为“前面耽误的活儿太多了"。

④进取的锐气:

罗阳前20年研发设计飞机,后10年制造生产飞机,罗阳克服巨大压力,完成了舰载机起降训练任务,罗阳他们还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战机研发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