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3033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

《新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docx

新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教案教师:

授课班级:

课节

1课时

课题

3.1温度

课型

新课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方法

观察、实验、讨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

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器材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热水、冷水、温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

二、进入新课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应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很冷的冬天,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可是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暖和.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

[想想做做]

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

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1.温度计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温度计的基本构造:

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温度计的使用、液体、刻度、符号.

温度计上符号为C,表示摄氏温度48页

甲图的量程是-20℃—110℃,分度值1℃.

乙图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0.1℃.

丙图的量程是-30℃—50℃,分度值1℃.

[想想议议]

要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

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最低温度是-30℃,分度值是1℃,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

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最低温度是35℃,分度值是0.1℃,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

实验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最低温度为-20℃,分度值是1℃,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

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1℃).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读做“37摄氏度”.

北京一月的平均气温是-4.7℃,读做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

2.摄氏温度(板书)

我们看48页小资料,能否把空白填上.

沸水的温度是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人的正常体温是37℃,我国最低气温为-52.3℃(漠河镇)

使用温度计时还可能发生的错误是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

3.温度计的使用[板书]

实验: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49页

要认清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

测量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板书]

那么一般温度计将如何正确使用?

请大家看50页.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

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体温计不可以,为什么?

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先要甩甩?

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

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

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

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温度不准确.

三、课堂练习:

1、阅读50页科学世界

2、5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1,2,3,4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

备注:

板书设计:

3.1温度

一、温度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单位:

3、摄氏温度的规定:

4、读法:

二、温度的测量:

温度计

1、三种温度计:

温度计、摄氏温度、体温计

2、使用方法: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教案教师:

授课班级:

课节

1课时

课题

3.2熔化和凝固

课型

新课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方法

观察、实验、讨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象、利用图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器材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

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

二、进行新课

1.物态变化

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

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

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2.熔化和凝固(板书)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才会变成液态.冰熔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温度.

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

熔化过程中给物质加热,这时温度是不断上升,还是不变?

把装有一些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缓慢地加热,并搅拌.装置如课本图3.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

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给石蜡均匀、缓慢地加热.装置如课本图3.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石蜡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

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根据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

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

给海波加热,海波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48℃,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还在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48℃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在给石蜡加热,石蜡先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

海波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方格纸上纵轴表示温度,温度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自己写上,根据你们的实验数据,在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写出实验报告.

从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我们还能总结出什么?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温度,在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2.熔点和凝固点(板书)

(1)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一般是不同的知道熔点和凝固点有什么用?

那你们想想:

“为什么灯泡内的灯丝要用钨丝?

”“水银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吗?

钨的熔点为3410℃,用来做灯丝,不容易烧断.

水银不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它的凝固点为-39℃,太低.

[想想议议]

AB段为固态,温度不断升高.

B时刻为固态,C时刻全部变为液态,BC段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D段为液态,温度升高

EF段为液态,温度下降

F时刻晶体开始凝固,到G时刻全部变为固态,FG之间是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

GH为固态,温度随时间下降.

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到过-52.3℃,这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可用酒精温度计

回忆海波的熔化实验过程和温度变化,看看还能找到什么规律在海波的熔化实验和石蜡熔化实验中,无论温度变否都需要加热.

在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却继续放热.

这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使窑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会冻坏.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板书)

三、课堂练习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

备注:

板书设计:

3.2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教案教师:

授课班级:

课节

1课时

课题

3.3汽化和液化

课型

新课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方法

观察、实验、讨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3.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器材

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洒在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二、进行新课

看课本3.3—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尽量把塑料袋中空气排尽,然后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将塑料袋沉入80℃以上的热水中,看到什么变化?

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什么变化?

塑料袋鼓起来了.酒精到哪里去了?

凉一会儿又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

滴进的酒精是液体,放入热水中变成气体,所以看不见了.气态酒精无色、透明、是看不见得.小液滴是酒精,因为水没进去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

1.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2.沸腾

[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方案是:

如课本图4.3—2按装器材.把冷水倒在烧杯里,将烧杯放在铁架台上的石棉网上,杯上盖上中心有孔的硬纸板,把温度计穿过纸板孔并使玻璃泡浸入水中,用酒精灯给盛了冷水的烧杯加热,当水温至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5min为止.

(学生们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一切完成后.查看记录,也可参与学生们的讨论.)

开始给冷水加热时,由于水中溶有空气,在器壁上生成气泡,气泡中含有空气和水蒸气,继续加热,气泡受热膨胀,当气泡大到一定程度,由于浮力,气泡脱离器壁开始上升,气泡上升温度降低,气泡内的大部分水蒸气要液化成水,气泡外边压强大于气泡内气体压强,气泡变小.这里边关于压强和浮力我们以后要学到.现在根据观察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规律.

根据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水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根据气泡上升,变大,上升到水面破裂.说明水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根据撤掉酒精灯水不沸腾,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

根据记录数据,在图4.3—3中描点,画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图象.然后看课本60页小资料

液体沸点与大气压有关,以后要学.像我们用的高压锅,锅内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压锅内水的沸点也高于100℃.而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所以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100℃.要记住酒精的沸点78℃、水银的沸点357℃.

[想想做做]纸锅烧水

水100℃就沸腾,而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所以水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

湿衣服无论是在温度高的夏天,还是在温度低的秋天,都能变干,这说明什么?

为什么晾晒衣服要把衣服展开并放在通风处?

如果温度计玻璃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

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

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不变.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先下降后上升.

这是因为液体在蒸发过程中要吸热使周围和它接触的物体温度降低,所以,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

3.蒸发(板书)

蒸发——是一种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想想做做]60页

这说明蒸发过程需要吸热,蒸发有致冷作用.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板书)

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

(2)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4.液化

看课本图3.3—5,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人身体上有水,皮肤上的水分蒸发,水在蒸发过程中需要吸热,就要从人的皮肤吸收热量,使体温下降,所以感觉特别冷.

天热时,由于狗没有汗腺,不能靠出汗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喘气,靠加快呼吸,增加蒸发量来散热.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途径: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板书]

液化过程要放热.

100℃水蒸气的烫伤比100℃开水烫伤更严重.100℃水蒸气要液化就要放热这样烫伤更严重.

三、课堂练习:

91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1,2,3,4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

备注:

板书设计:

4.3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2.沸腾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液体在沸腾过程要吸热.

3.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液体表面流动的气流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有致冷作用

4.使气体液化的两种途径: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教案教师:

授课班级:

课节

1课时

课题

3.4升华和凝华

课型

新课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方法

观察、讨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器材

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烧杯、热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

学生们在思考、讨论

二、进入新课

[想想做做]

现在往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到什么?

固态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有紫色的气.

这说明固态碘受热变成气态.

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观察

紫色的气不见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态.

这说明气态碘遇冷变成了固态.

1.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生活中有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吗?

冬天,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

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形成冰花.

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凝华现象.

我们知道熔化和汽化需要吸热,凝固和液化要放热,那么升华和凝华呢?

升华需要吸热,因为做实验时我们加热了.

凝华是放热,因为放入凉水中了.

2.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板书)

阅读“科学世界”,能否用我们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对此现象做出解释.

是雪升华了,变成水蒸气.

是雪熔化后渗下去的.

三、课堂练习

6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1——5

2.由于空气的凝华,冻肉出冷库后有一部分水附在肉上,所以出库后会使重量稍有增加,只要是在一个合理的误差范围内(如0.5%)是允许的.这与一些非法商贩将肉注水是不同的.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升华和凝华两个概念.并通过实验知道了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

备注:

板书设计:

3.4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教案教师:

授课班级:

课节

1课时

课题

本章总结

课型

新课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授课方法

归纳、讲练结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4.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

5.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6.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7.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与吸、放热的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教学器材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本章知识(67页学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投影片),并回答:

(1)什么是温度;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3)吸热的物态变化有哪些?

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哪些?

(4)什么是熔化和凝固?

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哪些区别?

又有哪些相同点?

(5)什么叫熔点和凝固点?

(6)什么是汽化和液化?

汽化的两种方式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常用的液化方法有哪些?

(7)什么叫升华和凝华?

2.知识网络(板书)

三、课堂练习:

练习册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

备注:

板书设计:

本章总结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