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2796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隋唐五代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隋唐五代文学.docx

《隋唐五代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五代文学.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隋唐五代文学.docx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581—960)概说

z 一、唐诗繁荣盛况

z1、作品极为丰富

z2、诗人成批涌现

z3、流派众多,风格各异

z4、取材极为广泛

z5、体裁充分发展,诗体齐备

二、唐诗繁荣原因

1、国势强大,经济繁荣

2、南北文化的融合,中外文化的交流

3、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4、自由开放的政治氛围,儒释道三教并存并互相融合

5、统治者的好尚

三、唐诗的发展和分期

初唐(618—713):

唐诗繁荣的准备期上官仪、初唐四杰、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

盛唐(713—755)唐诗繁荣的鼎盛期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高适、岑参边塞诗,李白、王昌龄、贺知章、王之涣

中唐(755—835)唐诗衰而复兴期杜甫,白居易、元稹“元白诗派”,韩愈、孟郊“韩孟诗派”,李贺、柳宗元、刘禹锡、刘长卿、韦应物

晚唐(835—907)唐诗的夕阳返照期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李商隐、杜牧

第一章隋代与初唐文学

一、隋代文学

1、卢思道(532—583):

《从军行》(文学史P217)以歌行体写边塞军旅生活,深婉而又有苍劲之气。

2、杨素(?

——606):

《出塞》二首、《赠薛播州》十四首、《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以武人而为诗格调清远,“转似出世高人”(沈德潜)。

3、薛道衡(540—609):

《昔昔盐》为写闺怨的抒情长诗,“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的名句历来传诵。

《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亦属名作。

4、题材和诗风的过渡以及文学思想的变革,标志隋代文学上承六朝文学之余绪,下开唐代文学之先路。

5、由隋入唐的诗人王绩

王绩(585—644)为王通之弟,王勃叔祖。

其山水田园诗上承陶、谢,下启王、孟,《野望》为代表作。

此诗是最早的成熟的五言律诗之一,沈德潜曰:

“五言律,前失严者多,应以此章为首。

野望

z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z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z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z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从上官体到沈宋近体诗

1、上官仪与上官体

上官仪(?

—664):

太宗和高宗前期的宫廷诗人,指出“六对”、“八对”之说。

《旧唐书·上官仪传》:

“(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

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2、文章四友

指杜审言、李峤、崔融、苏味道,简称“崔李苏杜”,是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

四友文学贡献主要在近体诗的创作上:

诗歌数量多,比例大,诗体已趋兼备,美学格调有了提升。

杜审言(648?

—708)为杜甫祖父。

3、沈宋与律体

“沈宋”是沈佺期(656?

—714)、宋之问(?

—712)的并称,是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稍后于“文章四友”)。

《新唐书·宋之问传》:

“及宋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

”(明·王世贞)沈之《独不见》为成熟的七律,宋之《度大庾岭》为成熟的五律。

三、走出宫体的“初唐四杰”

1、初唐四杰:

指在唐代初期颇负盛名,且以文词齐名天下的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均怀才不遇,生活潦倒,他们的诗作具有慷慨昂扬的情调,感情充沛,气骨刚健,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四杰中以王勃成就为最高。

《旧唐书·杨炯传》:

“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2、四杰的作品

王勃(650—676):

《王子安集》二十卷,《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序》为代表作。

杨炯(650—695?

):

《杨盈川集》十卷,《从军行》为代表作。

卢照邻(637?

—689?

):

《幽忧子集》七卷,《长安古意》为代表作。

骆宾王(640—684?

):

《骆临海集》十卷,《帝京篇》、《于易水送别》、《在狱咏蝉》、《代李敬业檄天下文》等为代表作。

附一:

《滕王阁序》成语、警言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胜友如云、高朋满座、飞阁翔丹、鹤汀凫渚、钟鸣鼎食、渔舟唱晚、萍水相逢、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老当益壮、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一介书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附二: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附三:

唐人咏蝉三绝(清人施补华评)

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清华人语)

骆宾王《在狱咏蝉》:

“露重飞难尽,风多响易沉。

”(患难人语)

李商隐《蝉》:

“本是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牢骚人语)

3、四杰的成就

(1)诗歌基调的初建:

其诗风变革的努力,促使昂扬之气与壮大之美的“唐音”初步确立。

健朗的风格,体现了时代精神的面貌;

(2)诗歌题材的开拓:

从宫廷走向市井,从风花雪月走向江山塞漠,诗歌内容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

(3)诗歌体式的发展:

卢、骆擅长七言歌行,其歌行体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杨工于五律,为五律的重要奠基人,五律至二人初步定型。

(4)诗歌风格的形成:

王勃“高华”,杨炯“雄厚”,卢照邻“清藻”,骆宾王“坦易”(明陆时雍)。

个性各异,自成一格。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四、诗歌革新的旗手陈子昂

z1、生平(659—700):

“本为贵公子”——“十八

未知书”——廿六举进士(684)——

“武后奇其才”——擢官右拾遗——

从军伐契丹(696)——忧愤卒狱

中(700)

2、政治思想:

“安人”、“措刑”、“官人”、“知

贤”、“招谏”、“息兵”等。

3、文学主张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

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文学史P230

陈子昂复古以革新的诗歌主张

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

此序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4、文学创作

z

(1)《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始扫艳丽之旧习,而趋于雅正劲练”(郑振铎)

z《感遇》其四“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麋翁。

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2)《登幽州台歌》——“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李泽厚)

《楚辞·远游》: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

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诗意、诗格、诗语皆脱胎于此。

5、文学成就

理论上扫荡了齐梁诗风,创作上继承风雅传统和建安风骨,开创了格高气壮、洗华从朴的新诗风,为唐诗发展拓宽了道路,为初唐转入盛唐作了理论和创作上的准备。

故在唐代被誉为“海内文宗”。

五、初唐其他诗人及由隋入唐的诗人

1、王梵志(生卒不详):

通俗诗人。

《诗》其二: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2、寒山(生卒不详):

贞观时诗僧,其诗承王梵志衣钵,多用村言口语,不失诙谐之趣。

3、张若虚(生卒不详):

《春江花月夜》

“孤篇横绝”(清王闿运)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

“尽管悲伤,仍然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李泽厚)

z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美景,抒写了月下离情别绪,表现了作者对宇宙人生一些哲理的思考,也流露出作者对未来的憧憬,生活的热爱,以及对青春年华的珍惜。

艺术特点

1、这首诗把诗情画意和哲理熔为一炉,情景交融,风神摇曳,意境空灵,虽有淡淡的感伤,但整个作品的基调是热烈饱满的。

z2、从结构看,作品紧紧围绕“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展开,同时又以月为中心,从月出写到月落,加上不断变幻的背景,构成了一幅幅斑斓多彩的画面。

z3、语言上充分表现了初唐七言歌行风华流美的特点,语言清丽流畅,音韵和谐婉转,平仄韵交替使用,和诗情起伏相吻合。

4、刘希夷(651—679):

《代悲白头吟》

z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惜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不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峨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成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氏乌雀悲。

5、贺知章(659—744):

《咏柳》、《回乡偶书》二首。

6、张说(667—730):

《送梁六自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7、张九龄(678—740):

“首创清雅一派”(明胡应麟《感遇》十二首为其代表作,《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

共此时”二句犹为传诵。

第二章盛唐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

 一、盛唐文学概说

 1、盛唐文学的范围

文学史所谓“盛唐”,一般指从开元元年(713)到大历元年(766)的半个世纪,包括玄宗、肃宗、代宗三个历史时期,即陈子昂之后、大历十才子之前的时期。

盛唐文学也可指开元元年到安史之乱爆发时(755)的文学(郑振铎),依此说则仅指玄宗一朝,共四十三年。

2、盛唐时期的主要作家

(1)山水田园诗人: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祖咏、裴迪、王缙、张子容、常建等。

(2)边塞诗人:

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王翰、李颀、崔颢等。

(3)李白与杜甫

(4)古文运动的先躯:

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等。

3、盛唐诗歌的基本特质(盛唐气象)

林庚:

“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这就是‘盛唐气象’与‘盛唐之音’的本质。

”(《唐诗综论·盛唐气象》)

李泽厚:

“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过程。

”(《美的历程》)

z山水田园诗派在盛唐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

z一、经济繁荣,生活水平提高,士人有条件遍览山水田园,因而有了生活基础。

z二、隐逸之风盛行,士子或以隐求仕,或信佛而隐,或访道而游,投身自然,因而获得创作契机。

z三、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谢眺山水诗创作经验,为之提供了艺术借鉴。

这个诗派的代表作家是王维、孟浩然,此外还有储光羲等。

二、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

1、孟浩然的生平和思想

赴洛求仕(36岁)—应举落第(40岁)—干谒张相(45岁)—荆州入幕(49岁)

“为学三十年,闭门江汉阴”——隐居襄阳鹿门

“欲渡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心存用世之志而命运不济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盛世遭遗的隐士、浪子

李白《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王维《襄阳孟氏马上吟诗图》:

“襄阳之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戴,乘款段马。

一童总角,负琴而从。

风仪落落,凛然如生。

”(葛立方《韵语阳秋》)

z2、孟浩然之诗

山水田园诗的主要内容:

一是借景抒怀、表达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遭际的,如《岁暮归南山》、《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等;二是描写故乡胜景、表现山林隐逸生活和闲适之情的,如《春晓》、《过故人庄》等;三是描写旅途风光、寄托身世漂零孤寂潦倒感慨的,如《宿建德江》、《夜泊浔阳望庐山》、《舟中晓望》等。

孟诗寂寥孤清之境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宿桐……》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江上思归》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夜泊……》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杜十四之江南》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新唐书》本传引。

(3)孟诗的艺术特点

平淡自然,清旷冲逸,是孟诗的总体风格。

具体表现为:

其一,诗风古澹,近于自然,闻一多说:

“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的孟浩然的诗”;其二,取景阔大,洋溢壮逸之气,王达津谓其诗有一种“由用世心的执着和不屈权贵的豪迈而形成的一定的风骨”;其三,情语寄于景语,诗中多“有我之境”,陶文鹏认为其诗体现了“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特点;其四,兴象超逸,别有妙境,严羽评曰:

“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

三、王维及其诗歌

1、亦官亦隐、亦儒亦释的艺术通才

(1)廿一举进士——官至尚书右丞——陷贼充伪职

(2)以张九龄罢相为界分为前后期:

前期热衷政治,奋发有为,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后期呼啸山林,隐逸自适,耽于佛事。

(3)母亲崔氏“师事大照禅师(神秀弟子)三十余岁”——“兄弟皆笃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彩”——“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能禅师碑并序》——“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

(4)精于音律,为官太乐丞;善画,人物、山水兼长,为“南宗”及“文人画”之祖;擅书法,尤工于草隶——诗、文、书、画、音乐众艺兼善的通才。

2、王维之诗

(1)内容

其一,山水、田园诗名作有《山居秋暝》、《终南山》、《渭川田家》、《鹿柴》、《竹里馆》、《辛夷坞》、《鸟鸣涧》等;

其二,游侠、边塞诗,名作有《使至塞上》、《观猎》、《少年行》、《老将行》、《陇西行》等;

其三,乡情、友情、爱情诗,名作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杂诗》其二、《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相思》等;

其四,政治感遇诗,有《寓言》其一、《偶然作》其五等。

z

(2)特点:

其一,“诗中有画”(苏轼);其二,以禅入诗;其三,风格“清而秀”(胡应麟);其四,“五言宗匠”(高棅)

《新唐书·王维传》:

“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

《梦溪笔谈》:

“王维画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桃、李、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

予家所藏摩诘所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迴得无意。

禅与诗

“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沧浪诗话》)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书事》: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盛唐边塞诗派

唐代边塞诗派的成因主要是:

一、边疆战事频繁,激发诗人赴边热情,提供创作机遇。

二、统治者鼓励边功,士人关心边事,他们从军边关、出使边塞,接触战争生活,熟悉边关风情,为诗歌创作奠定了生活基础。

三、前代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篇为之提供了有益借鉴。

盛唐边塞蓬勃发展,涌现了一大批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可为代表,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等。

四、高适及其诗歌(?

—765)

1、生平与思想

(1)以五十岁为界分为前后期:

前期生活孤贫,仕途坎坷;后期日渐通达,官至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史评“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2)三次出塞:

开元十八年(730)左右入燕求仕,天宝九载(750)冬送兵入居庸,天宝十一载秋以后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

(3)“万里不辞死,一朝得成功”,“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塞下曲》)——“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封丘作》)

2、边塞诗及其特点

z高适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作家,其作品主要有:

z一、抒发爱国感情的边塞诗。

或写对边关战事的深忧,或抒报效祖国的壮怀,或赞边关将士的英勇,或写边塞风土人情,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最突出的是以政治家眼光分析边防形势、以政论笔调表达边防政见的诗篇,如《燕歌行》。

z二、关心民生疾苦的政治诗,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封丘县》等。

z三、抒写理想抱负、感慨怀才不遇的抒情诗。

3、高适的其他作品

咏怀之作:

《人日寄杜二拾遗》,杜甫“泪洒行间,读终篇末”。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二句尤为动人。

送别之作:

《别韦参军》、《别董大》,“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前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后诗)皆为名句。

悯农之作:

《封丘作》“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同颜少府旅宦秋中》“不是鬼神无正直,从来州县有癖疵”等皆具深浓的黎元情怀。

z高适边塞诗的基本特点:

高诗在艺术上往往以刚健质朴而又流畅自然的语言、直抒胸臆的笔法抒写强烈的感情,表现雄浑的意境,使诗歌充满一种磅礴的气势,形成一种慷慨激昂、豪放悲壮的艺术风格。

(1)反映社会现实的多维性和深刻性;

(2)叙事、描写与议论、抒情熔为一炉;(3)“多胸臆语”,尚质主理,兼有气骨;(4)风格凝重深沉,雄浑悲壮。

五、岑参及其边塞诗(715—770)

1、生平与思想

(1)世宦之家(曾祖、伯祖、伯父皆为相)——十五隐嵩阳——往来京洛十年间——三十举进士——两度赴安西(天宝八载749任高仙芝书记、十三载754任封长清判官)——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2)“万事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丈夫三十未宝贵,安能终日守笔砚”——“近来能走马,不弱并州儿”

2、岑参的边塞诗及其特点

代表作:

《逢入京使》、《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基本特点:

内容广泛,想象丰富,奇情壮采,节奏多变。

风格奇丽雄放,富有浪漫气息;语言“稍点秾色”,瑰奇壮丽;诗体长于七言歌行,舒卷自如,变化多姿。

概言之,岑诗以“奇才奇气”写“奇情奇景”,妙在一“奇”字。

清人施补华称其诗“劲骨奇翼,如霜天一鹗”,牟愿相谓岑参其人“如雪天剑客”。

岑参、高适边塞诗的风格差异

z1.高诗悲,岑诗壮

z高诗悲壮深沉,岑诗雄壮瑰丽,高偏于悲,岑则偏于壮。

高的“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悲壮志未酬;其次,他悲边尘未静。

第三,他悲战士辛苦;第四,他悲边将骄堕。

他的诗就是这样,哀而不伤,悲中有壮。

岑诗则由诗人好奇性格所决定,显得雄壮奔腾、壮丽多姿。

z2.高诗主理,岑诗主景

z高适在诗中表达自己对时局的忧虑、看法,甚至向朝庭出谋献策。

所以他的诗喜欢夹叙夹议,直抒胸臆。

岑参把奇特的边塞风物作为诗歌的主要内容,而不仅仅让它作为陪衬的背景而存在。

他的笔触几乎伸到了边塞生活的一切侧面,这是高适所不及的。

z3.岑诗迥拔,高诗浑实。

z好奇的个性,使岑诗形成了超逸、迥拔、奇峭的特色。

显示出浪浪主义的艺术风格。

岑诗不仅“奇”,而且“丽”,他以非凡的想象力把边塞的风光描绘得有声有色,缤纷斑烂。

高适的作品显得浑厚质实,显示出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他的诗不加任何修饰而情意毕现。

他的诗就是这样不尚雕琢文辞,显得古朴浑厚。

z4.高诗尚偶,岑诗尚散

z高适的有些诗,从头至尾几乎全由偶句构成,几令人疑为长律,显示出一种对称整齐美。

这正是继承了六朝以来崇尚骈偶的传统。

岑参喜欢化偶为散,音节急促参差,显示出参差错落。

高适、岑参在创作上各有特色,各有所长。

总的说来,高适对现实生活的概括、揭露要比岑参深刻;岑参在反映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比高适丰富。

岑参的边塞诗无论就数量或质量而言,都比高适远胜一筹。

他是唐代边塞诗派最杰出的代表。

六、“七绝圣手”王昌龄(698—757?

1、边塞诗:

《从军行》七首,其一“烽火城

西百尺楼”、其二“青海长云暗雪山”

为名作;《出塞》二首,其一“秦

时明月汉时关”誉为唐人七绝的压

卷之作。

2、宫怨诗:

《春宫曲》、《西宫春怨》、

《长信秋词》五首等。

3、闺怨诗:

《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

4、送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

5、其他写女子的诗:

《越女》、《采莲

曲》、《浣纱女》等。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采莲曲(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诗歌的艺术特点

z善于细节描写、心理刻划和艺术概括,富于想象,妙用比兴,精于炼句炼字。

意境高远而情致深长,语言婉曲含蓄,音调优美浏亮。

诗体尤工七绝,人称堪与李白争胜,并称“神品”(王世贞),又有“七绝圣手”之称。

“诗家夫子(天子)王江宁”(《唐才子传》)则标志他在盛唐诗坛有着重要的地位。

七、盛唐其他诗人

1、王之涣(688—742)

《全唐诗》仅存其诗六首,《登鹳鹊楼》、《凉州词》为名作。

《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崔颢(704?

—754)

早年多写闺情,诗流于轻艳;后历边塞,诗风变而雄浑奔放。

名作为怀古思乡融为一体的《黄鹤楼》。

严羽评曰:

“唐人七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唐才子传》载李白登黄鹤楼,竟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李颀(690—751)

诗风秀丽而气格雄浑,以边塞诗著称,长于律诗和七言歌行,代表作为《古从军行》。

4、王翰(生卒不详)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第三章李白

1、李白的生平

(1)、蜀中游学(701—725)

(2)、远游求仕时期(725—742):

以安陆为中心,游踪遍及半个中国。

(3)、长安三年(742年秋—744年春):

应诏入京,三年后自请离开长安。

(4)、再次漫游时期(744—755):

在洛阳遇见杜甫和高适,一起寻访古迹,纵论时事。

(5)、安史之乱时期(755—762):

从璘入狱,遇赦得归。

z2、李白的思想:

儒、道、侠、纵横家思想的杂糅,以道家思想为主。

z3、李白的人格:

过于理想化的人生设计,自信自负豁达的精神风貌,狂放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

这是魏晋开始的人的觉醒发展至巅峰的产物,是盛唐精神高度升华的产物。

二、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z1、批判黑暗现实。

他在诗中无情地批判权奸的专横和宦官的跋扈,愤怒斥责群小得志、贤才沉沦的黑暗政治,他甚至把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指斥帝王的腐朽生活。

《古风》十九“西岳莲花山”、二十四“大车扬飞尘”、《丁都护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

z2、咏怀抒情诗。

或抒发拯物济世的雄心壮志,如《上李邕》;或表达失意后的郁闷及矛盾心理,如《行路难》、《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将进酒》等。

z3、追求个人自由,表现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