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备课电子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1529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4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备课电子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语文备课电子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语文备课电子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语文备课电子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语文备课电子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备课电子表.docx

《语文备课电子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备课电子表.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备课电子表.docx

语文备课电子表

第单元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二、知识目标

 

三、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课题

21词二首

课型

讲读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4个生字,会读文中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二、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诗词大意,体会两位词人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与精神。

三、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所处时代不同,性格经历不同,审美情趣和处世态度也有所不同。

四、教学方法

教具

学具

课件,搜集有关陆游、毛泽东主席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导入:

梅花,因其凌寒独放、暗香幽远,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

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更是创作了百余首以梅为题材的诗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首《卜算子·咏梅》。

课件展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自读诗词。

课件展示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小组间检查认读,把易错的字写到纠错本上。

2.交流汇报。

3.指名读文,随机指导。

预设:

易读错的音:

著(zhuó)碾(niǎn)妒(dù)

三、精读课文,理解词意。

1.学生自读,解决疑难。

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理解字面意思,不理解的字词记录下来。

预设:

驿外:

(驿站之外,形容荒凉之地。

)更:

(再一次)著:

(经受) 苦:

(拼命、尽力)零落:

(凋零)碾:

(碾压)

2.初谈感受 

四、品读诗词。

再读这首词,说一说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什么样的?

你是从哪读到的?

结合相关诗句谈一谈。

孤独(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驿站之外本来就很少有人来,这座桥还断了,就更没有人走了,梅花生长在断桥边上,无人问津、无人照顾,更没有人欣赏它,可见它很孤独寂寞。

凄凉(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只有这枝无人过问的梅花还开放在断桥边上,它怎么能不发愁呢?

更何况它还要忍受风雨一次又一次的袭击,可见梅花的处境是多么悲惨凄凉!

 

清高(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在这么艰难的处境下绽放了,却不想和那些百花去争奇斗艳,任由他们嫉妒。

等到凋谢了被碾成泥土化成灰尘了,可是它还是像以前那么香。

五、研读课文,品味情感。

 

介绍陆游资料: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

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人孤立,感到悲凉寂寞,因作此词。

出示幻灯片

你读懂了哪一句?

介绍给大家听。

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表达了他郁闷愁苦的心情。

因为他得不到皇帝的信任,投降派也排挤他。

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表达了他孤独寂寞的心情,他就像这断桥边的梅花一样,投降派们都打击他,皇上也不信任他,大家都孤立他,使他感到凄凉、寂寞。

 

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体会到词人的清高。

虽然没有人支持他的北伐主张,他也不和那些投降派同流合污,他是一个孤傲清高的人。

小结:

尽管皇帝不信任我,尽管投降派排挤我,打击我。

但是,我的爱国情怀永远不变。

这就是陆游,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同学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首词吧!

 

六、课外拓展。

查找陆游写的其它诗词,认真研读,更深刻地体会陆游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21词二首

课型

讲读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2.理解词的内容,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背诵,会默写。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词的内容,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格和精神。

四、教学方法

教具

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通过回忆《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浪淘沙·北戴河》(这些诗词,感悟毛泽东主席乐观、豪迈、勇敢、坚强的人生态度。

二、初步感知,积淀学生的情感。

1.初读诗词。

出示幻灯片

2.了解时代背景、积淀情感。

 

三、再读诗词,感受梅花的品格。

 

预设一:

 【不畏严寒】(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带着体会读一读这两句。

 课件展示

预设二:

【乐观谦虚】(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

 

四、品读诗词,领悟主席的情感 

作者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决心。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虽然当时我们国家的处境非常困难,但是我们要像梅花那样,勇于和困难做斗争,挑战自己,这里写出了我们国家领导人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

预设二:

 

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从这两句我感受到当我们国家摆脱了困境、人民富裕起来的时候,作者并不居功自傲而是非常谦虚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

预设三:

 

作者乐观豁达的心胸。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等到百花都盛开的时候,梅花已经凋零了,但他没有悲伤而是隐没在花丛中欣慰地笑。

我觉得这两句就是在写作者自己,当祖国从困难之中走出来的时候,他一定会感觉欣慰而笑的。

 

五、对比朗读、升华学生的情感 

陆游笔下的梅花是悲观、寂寞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毛主席笔下的梅花是坚强、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所处环境、性格不同。

出示幻灯片 

相同的事物不同的人怀着不同的态度面对它,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我们也要像毛主席那样学会面对困难,常言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

带着感受再读这两首词。

 

毛主席是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这首词的,在这首词前面还有这样一句话(幻灯片出示):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反其意”就是立意、想法和陆游不同,“用之”就是用它的词名。

 

七、拓展延伸。

1.欣赏歌曲《红梅赞》。

课件展示

2.赞红梅。

 

教师引导学生抒发感受,赞美红梅的美好品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22跳水

课型

讲读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4个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好句。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方法

教具

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跳水,让你想到了什么?

课件展示

2.简单介绍作者。

课件展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展示课件,了解故事内容。

学生汇报交流,谈初读课文的印象。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脉络。

课件展示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

交流初读印象。

 

(1)船长的儿子被猴子戏弄,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后来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了危险。

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

 

(2)对于文中的船长印象最深,他是个有头脑的人。

  三、质疑问难,师生交流。

1.这个孩子是怎样走上最高的横木的?

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的处境危险?

课件展示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

课件展示

3.有没有其他方法救孩子?

课件展示

 四、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五、作业

  1.读熟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22跳水

课型

讲读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

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二、教学重点

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

三、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故事的惊险,并从中受到启示。

四、教学方法

教具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全文。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标。

(由学生质疑时的疑点整理出来。

二.探究课文,师生交流。

  1.自读课文,围绕目标进行感悟、探究。

  2.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个人收获,探讨疑点,教师巡视指导。

3.班上汇报与交流。

  关于“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最高的横木的,以及孩子处境怎样?

”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弄清如下内容: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

  (猴子戏弄孩子,水手们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尴尬。

 

(2)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更欢了”。

孩子气得脸都红了。

他脱下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导:

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我一定要追上猴子,夺回帽子,再狠狠地教训猴子一顿。

 (我一定要挽回面子,不能便宜了这只可恶的猴子。

 (3)猴子一边不断向上爬,一边回头逗孩子。

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4)引导:

孩子此刻处境如何?

从哪儿看出来的?

 (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②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难以回转身来”“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5)帮助:

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桅杆的高(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大),横木的窄,突现处境的危险。

 (6)引导:

形容处境危险,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

(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

 (7)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三、总结扩展。

  1.通读全文,回归整体。

  2.把自己学文后的收获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要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做事前要考虑后果;开玩笑要有分寸等。

  3.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

说一说,再写下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23清贫

课型

讲读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查阅工具书,学会本课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学会本节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方法

教具

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讲述故事,新课导入。

   1.讲述方志敏的故事。

(注重他在狱中的经历,强调他的为人品质。

课件展示

2.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

何谓“清贫”?

出示课件

学生先尝试解释,然后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讨论,确定“清贫”的意思。

课件展示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指名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相机进行矫正。

(2)思考:

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课文的主体是“一桩趣事”,是详细介绍的。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是总体介绍自己的观点和情况。

三、品读“趣事”部分,朗读对话,品味语言,加深理解。

1.自读课文第2-8自然段。

简要说出这部分写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同桌分角色朗读。

课件展示

3.点评:

读得怎样?

该怎样读?

为什么要这样读?

教师要指导学生体会国民党士兵的凶恶、贪婪,体会方志敏的从容、淡定和对国民党士兵的蔑视。

4.圈划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心理的语句,说说它们的作用。

课件展示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和体会重点词句。

可以从以下角度来体会:

(1)体现国民党士兵贪婪的;

(2)体现国民党士兵凶狠的;

(3)体现方志敏从容镇定的;

(4)体现方志敏清廉为公的;

(5)体现方志敏对敌人蔑视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23清贫

课型

讲读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崇高精神。

2、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教具

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认读重点生字新词。

2.复述一件“趣事”。

教师了解学生对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注意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时人称的变化。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

让学生谈谈感受。

课件展示学习提示:

从课文的第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联系有关的语句来谈一谈。

学生谈感受时可以从方志敏的角度来谈,也可以从革命者的角度来谈,还可以从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对比的角度来谈。

2.品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思考:

对方志敏“家底”的补充叙述有什么表达作用?

课件展示

3.品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练习前面的内容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教师注意让学生关注这样几个点:

(1)方志敏的“清贫”与“洁白朴素”,体现在哪些地方?

(2)“战胜困难”又体现在什么地方?

三、升华认识,拓展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1.方志敏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课件展示

  2.“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到底有什么意义?

课件展示

3.有人说方志敏烈士“清”而不“贫”,你同意吗?

请谈谈你的理解。

课件展示

四、拓展延伸。

1.阅读郭沫若盛赞方志敏烈士的话。

课件展示

2.小话题。

思与辩:

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时代,“清贫”精神还需要吗?

课件展示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适当点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24*儿子的采访

课型

阅读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儿子的采访中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从《我眼中的爸爸》中了解爸爸这个人。

二、教学重点

知道爸爸有哪三个愿望

三、教学难点

根据三个愿望谈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方法

教具

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畅谈理想,埋下伏笔。

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触摸成人的内心世界。

请大家都敞开自己的心扉,畅所欲言,希望你们能和爸爸妈妈实现心灵的对接。

同学们,闭上眼睛,不知你是否想起了自己美丽的梦想?

现在就让我们谈谈自己的梦想吧!

学生各抒己见。

 二、阅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三个愿望。

 1.自由阅读,了解儿子采访爸爸的过程,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

课件展示学习提示: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思考:

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汇报自读情况。

总结出爸爸的三个愿望:

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是笑得出来。

3.再读课文,了解儿子在采访过程中的反应,体会儿子的心情。

 4.读课文中儿子的作文《我眼中的爸爸》,谈谈对爸爸的认识,体会爸爸为什么会有这样三个愿望。

在学生谈对这部分的理解和对“爸爸”的评价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联系老师的话来体会。

三、自由结组,表演课文故事,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1.学生分组准备表演,排练。

教师可以进行具体的指导,如适当分组,适当分配内容,有的表演采访过程,有的表演后面的“父子交流”部分,有的朗诵儿子的作文……

2.学生表演。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围绕以下话题交流:

1.爸爸的愿望的确与众不同,你能理解吗?

你们生活中有吃不下、睡不着、笑不出来的时候吗?

2.你认为爸爸的愿望容易实现吗?

谈谈自己的理解。

3.你们喜欢这位爸爸吗?

4.教师小结:

有一位禅者说过:

众生就像牛一样,被尘世中的种种俗事束缚着,生生死死不得解脱。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悲哀。

但不管我们人生道路是曲折还是平坦,我都祝福你们——孩子们“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

”平平淡淡才是真。

五、作业。

回家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问问他们对这三个愿望的看法。

结合自己的感受把采访记录在小本本上。

采访表格如下:

采访记录

父母愿望

原因

我的感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25*挑柴

课型

第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欣赏并积累文章优美的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并积累文章优美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

理解“人生的担子不管有多重,咬紧牙,挺住!

”蕴涵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教具

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练习生活,导入新课。

   1.你们平时在家里都能做些什么事情?

承担什么义务?

   2.介绍本文作者当时生活的年代 和生活环境,直接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思考:

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三、抓住重点,进行主题研讨。

1.抓住“人生的担子不管有多重,咬紧牙,挺住!

”这句话,交流探讨。

(1)从文章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是“咬紧牙,挺住!

”找出来读一读。

(2)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抓住“第一次”挑柴,畅谈感受。

(1)“我”第一次上山的经历是怎样的?

有哪些体会?

边读课文,边在你感受深的地方作批注。

课件展示

 ( 2)作者的第一次挑柴经历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课件展示

有新鲜,有快乐,但更多的是困难:

路途遥远,体力不支,干粮丢了,担子越来越重。

   3.再读全文,把“我”的感受读出来。

四、阅读链接生活。

将本课课文故事讲给家长听,尤其是要就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与他们进行交流,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也想一想:

自己今后在家庭生活中该做些什么?

五、吸纳乔传藻文章中的山趣、野趣。

   出示课件

1.谈一谈我们每天的生活轨迹。

2.再读文中描绘的具体场景,边读边想象。

3.课文除了让我们享受山趣和野趣,你还收获了什么?

4.自由推介作者的其他儿童作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生活的启示

课型

第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回忆课文主题,读懂故事。

2.感悟哲理,真正做到启心灵之智,示行为之范。

二、教学重点

回忆课文主题,读懂故事。

三、教学难点

感悟哲理,真正做到启心灵之智,示行为之范。

四、教学方法

教具

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本单元所学课文。

1.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2.每篇课文中主要告诉我们哪些人生的道理?

学生思考并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展示课件

(1)做人也须像梅花那样,品性高洁,不媚俗,不唯上,永葆自己内心的清静纯洁。

——《卜算子·咏梅》

(2)陷入绝境时要沉着冷静、机智果断。

——《跳水》

(3)以“清贫”生活为乐,无论革命事业处于何等困境,始终坚持信念,不彷徨、不动摇、不退缩的崇高气节。

——《清贫》

(4)“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

”看似简单的愿望,但要想真正达成,也需要长时间的心性修养。

——《儿子的采访》

(5)“人生的担子不管有多重,咬紧牙,挺住!

”——《挑柴》

二、阅读本次链接的三篇文章,用“感言”的形式表达对三篇文章的理解和得到的启示。

展示课件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课件展示):

1.《听的艺术》:

做每一件事都有一个最佳路径。

2.《最佳方法》:

听话不要听一半,

更不要把自己的意思强加到说话人的头上去。

3.《爱的诠释》:

爱的智慧的诠释就是应“需”而为。

在该环节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读懂古诗,也要注意每篇文章最后的起“点睛”作用的话,并由此进行思考,谈感受,写“感言”。

三、拓展延伸,链接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细微的事件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观察,细心体会,真心感悟,随时记录。

展示课件

学生可以自己谈一谈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综合学习五

课型

采蜜集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积累

2、感悟人生的哲理。

二、教学重点

知识积累

三、教学难点

感悟人生的哲理。

四、教学方法

教具

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呈现“我的采蜜集”

1、、学生朗读自学内容 

2、、同学交流感受

3、、反复阅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二、读读背背

1、课件呈现内容

2、学生自读

3、小组交流

4、熟读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综合学习五

课型

口语交际

小练笔

第2-4课时

一、教学目标

确定演讲主题,撰写演讲稿,参加演讲。

二、教学重点

撰写演讲稿,并演讲

三、教学难点

在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言语交际及书面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教具

学具

 

教学过程

一.阅读例文思考:

这篇演讲稿主要讲了什么?

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的?

(课件展示)

二.介绍演讲稿的特点。

⑴针对性。

演讲稿的内容是听众最关心、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表达方式也因人而易,十分注意效果。

⑵鼓动性。

演讲的目的是感动听众,说服听众,以情感人,激发共鸣,争取最佳宣传说服效果。

⑶有声性。

演讲稿要能将无声文字通过演讲者声情并茂的演讲变为有声语言。

要好说、好听、好懂、好记,写得琅琅上口,讲得悦耳动听,通俗易懂,明白如画,幽默风趣。

三.推荐演讲稿。

四.确定主题,搜集资料,撰写演讲稿。

全班同学共同商议、确定演讲主题,之后搜集资料,撰写演讲稿。

五.召开演讲比赛。

演讲稿修改好后举行演讲比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26碧螺春

课型

讲读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11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三、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四、教学方法

教具

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入题。

1.谈话导入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的苏州盛产一种以“蜷曲成螺,碧绿清香”而驰名的茶,它就叫“碧螺春”。

(板书课题)

2.交流课前查阅的关于“碧螺春”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

初读要求:

出示课件

(1)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2)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碧螺春哪几方面的内容。

2.检查效果。

(1)出示生词,这些生字生词中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