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化学基本概念重难突破中考化学十大难点突破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0330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6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1 化学基本概念重难突破中考化学十大难点突破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01 化学基本概念重难突破中考化学十大难点突破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01 化学基本概念重难突破中考化学十大难点突破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01 化学基本概念重难突破中考化学十大难点突破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01 化学基本概念重难突破中考化学十大难点突破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1 化学基本概念重难突破中考化学十大难点突破解析版.docx

《专题01 化学基本概念重难突破中考化学十大难点突破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1 化学基本概念重难突破中考化学十大难点突破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1 化学基本概念重难突破中考化学十大难点突破解析版.docx

专题01化学基本概念重难突破中考化学十大难点突破解析版

专题1化学基本概念

一、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

1.原子的构成

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有的原子不一定有中子(H原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

2.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定义式:

Ar

精确应用:

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原子实际质量之比,相对原子质量大的,实际质量就大。

计算应用:

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注意: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可以用来比较几种原子的实际质量大小。

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发生改变。

【典例1】下列各种粒子,不带电的是(  )

A、原子核B、质子C、中子D、电子

【答案】C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离子

1.电子排布——分层排布:

第一层不超过2个,其他层不超过8个(对前20号元素而言)。

2.原子结构示意图:

(1)含义:

(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一般多于4个

易得到电子

不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3)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

原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

阳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带正电荷

(4)原子与对应离子的异同

不变:

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

改变:

最外层电子数、电子总数、微粒电性(从不带电到带电)、化学性质

可能改变:

电子层数(阴离子不变,阳离子变少)

(5)原子和离子的稳定性

对于稀有气体原子,原子更稳定

对于其他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离子更稳定

【典例2】“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  ;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  和  (填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和  .

③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①分子间有间隔②NH

(2)①7得②BC和E③CO+2H2

CH3OH;

(2)①由微粒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最外层电子为7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一个电子;

②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为8的结构最稳定.则可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知:

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B;C最外层虽然为8,但这是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为同种元素,故属于同种元素的为C和E;

③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

CH3OH;

三、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分子)

1.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一旦分子改变,物质就改变,化学性质随之改变)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性质

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有的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必然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不变(取决于具体的反应)。

2.分子的主要特点: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闻到气味,氨水、盐酸的挥发等),分子之间有间隙(物质三相变化的本质,压缩气体的原理,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减小的原因),原子也具有以上特点,以稀有气体单质为例可以说明。

3.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所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和硅是由原子构成的,其他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还有些物质由离子构成(比如NaCl晶体)。

【典例3】【2017年江苏省南京市】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锌B.硫酸铜C.C60D.金刚石

【答案】C

【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

分子、原子、离子,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

数氧化物;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碱、

盐,A选项金属锌,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B选项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的;C选项C60,是由分子构成的;D

选项金刚石,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答案选择C

【典题4】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

水分子间有空隙

B

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

H2O分子中有H2

C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

D

NaOH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OH﹣

【答案】D

 

 

四、元素

元素符号的写法:

 

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

H、C、S、P,K。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

如:

Na、Mg、Ca、Zn、Si。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①每一横行(周期):

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每个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

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②每一纵行(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16个族。

 

③每一格:

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

对于每一格,均包含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了质量等内容,如下图所示:

 

 

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关系

化学用语

元素符号

化学式

意义

宏观

表示一种元素

表示一种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表示这种物质

表示这种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

微观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表示一个分子含有各原子的个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量的意义

——

表示这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表示这种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和质量之比

表示物质中各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举例

H

表示氢元素

表示一个氢原子

H2O 

表示水

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表示1个水分子

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注意事项

单独的化学式和元素符号,既有宏观意义,又有微观意义化学式和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则只表示微观意义,即只表示相应的粒子个数,如“2H”表示两个氢原子,"3H2O"表示三个水分子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分子中所含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如“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典例5】【2017年四川省内江市】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

则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C.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D.葡萄糖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答案】A

【解析】A选项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没有说清具体有什么元素组成;

C选项应该叙述为一个葡萄糖分子是有24个原子构成;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葡萄糖分子是有碳原

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答案选择A

【典例6】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图3﹣12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1)氧元素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2)写出11号和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3)同一周期(横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具有共同的特点是  (任写一点).

【答案】

(1)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NaCl;(3)电子层数相同;

【典例7】不同种元素粒子之间肯定不相同的是(  )

①核电荷数 ②电子数 ③质子数 ④电子层数 ⑤最外层电子数 ⑥存在的形态.

A.④⑤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⑥

【答案】B

【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离子中核电荷数不等于电子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不同种元素之间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肯定不同,但电子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存在状态可能相同,如钠离子和镁离子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元素,但电子数都为10,电子层数相同,都是两层,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都是8个,存在状态也都以化合态存在.

二、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

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

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

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2.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

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注意:

由同一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O3);具有相同组成(如最简式、分子式相同)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纯净物,要充分考虑是否存在同素异形体或同分异构体。

3.单质:

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

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4.化合物:

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5.有机物(有机化合物):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无机物:

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6.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

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O2,SO2,SO3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H2O=H2CO3SO2+H2O=H2SO3SO3+H2O=H2SO4

b.碱性氧化物:

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aONa2OMgOFe2O3CuO

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aOK2OCaONa2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H2O=Ca(OH)2BaO+H2O=Ba(OH)2Na2O+H2O=2NaOHK2O+H2O=2KOH

c.注意:

CO和H2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7.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根据酸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酸的电离方程式:

酸=nH++酸根离子n-

8.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溶碱有五种:

钾钙钠钡氨(KOH,Ca(OH)2,NaOH,Ba(OH)2,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

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

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OH)3↓)、蓝色的氢氧化铜(Cu(OH)2↓)

其他固体碱是白色。

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

9.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第一种分类方法:

a.正盐(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没有可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例如NaCl、Na2S、KNO3

无氧酸正盐叫“某化某”

含氧酸盐叫“某酸某”

b.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

NaHCO3、Ca(HCO3)2、NaH2PO4

常见的酸式盐的酸根有:

HCO3-、HSO4-、H2PO4-、HPO42-

c.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

Cu2(OH)2CO3

第二种分类方法

按盐中相同部分的离子称为某类盐:

含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盐、含硫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硫酸盐、含硝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硝酸盐、含铁离子的盐称为铁盐,等等。

【典例8】【2017年湖南省邵阳市】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碱:

烧碱、纯碱B.氧化物:

干冰、氧化汞

C.混合物:

生铁、冰水混合物D.有机物:

酒精、碳酸氢钠

【答案】B

【典例9】“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的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A、合金:

生铁、锰钢、青铜

B、碱:

纯碱、烧碱、消石灰

C、盐:

氯化银、氯化钠、氯化氢

D、合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铝合金

【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