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江省名校高考化学经典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392360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65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浙江省名校高考化学经典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届浙江省名校高考化学经典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届浙江省名校高考化学经典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届浙江省名校高考化学经典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届浙江省名校高考化学经典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浙江省名校高考化学经典试题.docx

《届浙江省名校高考化学经典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江省名校高考化学经典试题.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浙江省名校高考化学经典试题.docx

届浙江省名校高考化学经典试题

2021届新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常温下,用0.1000mol·L-1的盐酸滴定20.00mL未知浓度的氨水,滴定曲线如图所示,滴加20.00mL盐酸时所得溶液中c(Cl-)=c(NH4+)+c(NH3·H2O)+c(NH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①溶液中c(NH4+)+c(NH3·H2O)+c(NH3)=2c(Cl-)

B.点②溶液中c(NH4+)=c(Cl-)

C.点③溶液中c(Cl-)>c(H+)>c(NH4+)>c(OH-)

D.该氨水的浓度为0.1000mol·L-1

2.最新报道:

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3.短周期主族元素Q、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Q的简单氢化物和其最高价含氧酸可形成盐,X与Q同周期且是该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Z-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与Z的简单氢化物的水溶液均呈强酸性

B.Y单质常温下稳定不跟酸碱反应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Q

D.Y与Z的一种化合物是高温结构陶瓷材料

4.科学家利用电解NaB(OH)4溶液制备H3BO3的工作原理如下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B.N室中,进口和出口NaOH溶液的浓度:

a%

C.电子从左边石墨电极流出,先后经过a、b、c膜流向右边石墨电极

D.理论上每生成1molH3BO3,两极室共生成33.6L气体(标准状况)

5.离子化合物O2[PtF6]的阴离子为[PtF6]-,可以通过反应O2+PtF6→O2[PtF6]得到。

A.O2[PtF6]中只含离子键B.O2[PtF6]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

C.反应中O2是氧化剂,PtF6是还原剂D.每生成1molO2PtF6转移1mol电子

6.乙酸橙花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分子式为C12H19O2;②不能发生银镜反应;③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④它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可能有酚类; ⑤1mol该有机物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1mol NaOH;⑥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A.②④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③④

7.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时,一定不需要使用“沸石”的是

A.制乙酸丁酯B.分馏石油C.制取乙烯D.溴乙烷的水解

8.用ClCH2CH2OH和NaCN为原料可合成丙烯酸,相关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

A.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的钠原子:

Na

B.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NaCN的电子式:

D.丙烯酸的结构简式:

CH3CH=CHCOOH

9.某离子反应中涉及H2O、ClO-、NH4+、H+、N2、Cl-六种微粒。

其中Cl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还原剂是Cl-B.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

C.消耗1mol还原剂,转移6mol电子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10.W、X、Y、Z、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元素的一种核素可用于鉴定文物年代,X元素的一种单质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Y元素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Z元素和W元素同主族,R元素被称为“成盐元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简单离子半径:

X>Y

B.W、Z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W>Z

C.X元素和R元素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

D.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Y元素和R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方法来制取单质Y

11.HIO3是强酸,其水溶液是强氧化剂。

工业上,以KIO3为原料可制备HIO3。

某学习小组拟用如图装置制备碘酸。

M、N为惰性电极,ab、cd为交换膜。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光伏电池的e极为负极,M极发生还原反应

B.在标准状况下收集6720mLX和Y的混合气体时KIO3溶液减少3.6g

C.Y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

D.制备过程中要控制电压,避免生成HIO4等杂质

12.下列有关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①用于实验室制备氯气B.实验②用于制备干燥的氨气

C.实验③用于石油分馏制备汽油D.实验④用于制备乙酸乙酯

13.证明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分别设计甲、乙、丙三个实验:

(甲)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溴水,溶液颜色很快褪去.(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过量稀硝酸,再滴入AgNO3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颜色褪去.则上述实验可以达到目的是()

A.甲B.乙C.丙D.都不行

14.学习化学应有辩证的观点和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

B.醇和酸反应的产物未必是酯

C.卤代烃的水解产物一定是醇

D.醇脱水的反应都属于消去反应

15.常温下,pH=3的HA溶液V1mL与pH=11的KOH溶液V2mL混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V1=V2,则反应后溶液的pH一定等于7

B.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V1一定小于V2

C.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V1一定大于V2

D.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液中一定存在c(H+)+c(OH-)=2×10-7mol·L-1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三草酸合铁(III)酸钾K3[Fe

(C

2O4)3]•3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91),为绿色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

110℃下可完全失去结晶水,230℃时分解。

它还具有光敏性,光照下即发生分解,是制备活性铁催化剂的原料。

某化学小组制备该晶体,并测定其中铁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Ⅰ.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

①称取5g硫酸亚铁固体,放入到100mL的烧杯中,然后加15mL馏水和5~6滴稀硫酸,加热溶解后,再加入25mL饱和草酸溶液,搅拌加热至沸。

停止加热,静置,待析出固体后,抽滤、洗涤、干燥,得到FeC2O4•2H2O;

②向草酸亚铁固体中加入饱和K2C2O4溶液10mL,40oC水浴加热,边搅拌边缓慢滴加20mL3%H2O2溶液,变为深棕色,检验Fe2+是否完全转化为Fe3+,若氧化不完全,再补加适量的H2O2溶液;

③将溶液加热至沸,然后加入20mL饱和草酸溶液,沉淀立即溶解,溶液转为绿色。

趁热抽滤,滤液转入100mL烧杯中,加入95%乙醇25mL,混匀后冷却,可以看到烧杯底部有晶体析出。

晶体完全析出后,抽滤,用乙醇-丙酮混合液洗涤,置于暗处晾干即可。

(1)写出步骤①中,生成FeC2O4•2H2O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

检验FeC2O4•2H2O晶体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

(2)步骤②中检验Fe2+是否完全转化的操作为___。

(3)步骤③用乙醇-丙酮混合液洗涤,而不是用蒸馏水洗涤的原因是___。

Ⅱ.铁含量的测定:

步骤一:

称量5.00g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配制成250mL溶液。

步骤二:

取所配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滴加KMnO4溶液至草酸根恰好全部氧化,MnO4-被还原成Mn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加热至黄色刚好消失,过滤、洗涤,将过滤及洗涤所得溶液收集到锥形瓶中,此时溶液仍呈酸性。

步骤三:

用0.0100mol/LKMnO4溶液滴定步骤二所得溶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20.02mL,滴定中MnO4-被还原成Mn2+。

步骤四:

重复步骤二、步骤三操作,滴定消耗0.0100mol/LKMnO4溶液19.98mL。

(4)配制三草酸合铁酸钾溶液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

(5)写出步骤三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6)实验测得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三、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7.高分子材料尼龙66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韧性、耐燃油性和阻燃、绝缘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汽车、电气等工业中。

以下是生产尼龙66的一些途径。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2)B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3)反应①~④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有_______,反应⑥~⑨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有_______。

(4)请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5)高分子材料尼龙66中含有

结构片段,请写出反应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6)某聚合物K的单体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该单体核磁共振氢谱有三个峰,峰面积之比为1:

2:

3,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则聚合物K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

(7)聚乳酸(

)是一种生物可降解材料,已知羰基化合物可发生下述

反应:

(R′可以是烃基或H原子)。

用合成路线图表示用乙醇制备聚乳酸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18.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化学家,以表彰其对研究开发锂离子电池作出的卓越贡献。

LiFePO4、聚乙二醇、LiPF6、LiAsF6和LiCl等可作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的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1)Fe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

(2)Li、F、P、As四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

(3)乙二醇(HOCH2CH2OH)的相对分子质量与丙醇(CH3CH2CH2OH)相近,但沸点高出100℃,原因是___。

(4)电池工作时,Li+沿聚乙二醇分子中的碳氧链迁移的过程如图甲所示(图中阴离子未画出)。

电解质LiPF6或LiAsF6的阴离子结构如图乙所示(X=P、As)。

①聚乙二醇分子中,碳、氧的杂化类型分别是___、___。

②从化学键角度看,Li+迁移过程发生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PF6中P的配位数为___。

④相同条件,Li+在___(填“LiPF6”或“LiAsF6”)中迁移较快,原因是___。

(5)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分数坐标。

LiCl·3H2O属正交晶系(长方体形)。

晶胞参数为0.72nm、1.0nm、0.56nm。

如图为沿x轴投影的品胞中所有Cl原子的分布图和原子分数坐标。

据此推断该晶胞中Cl原子的数目为___。

LiCl·3H2O的摩尔质量为Mg·mol-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LiCl·3H2O晶体的密度为___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19.(6分)我国科学家受中医启发,发现As2O3(俗称砒霜)对白血病有疗效。

氮、磷、砷(As)是VA族、第二至第四周期的元素,这些元素的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

完成下列填空:

(1)As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砷蒸气的分子式:

As4,其分子结构与白磷(P4)相似,也是正四面体,则As4中砷砷键的键角是__________。

(2)P的非金属性比As强,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推测砷的单质或其化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3)NH4NO3可做化肥,但易爆,300℃发生爆炸:

2NH4NO3→2N2↑+O2↑+4H2O。

每生成2molN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_____mol,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_____。

(4)发电厂常用氨气吸收烟气中的CO2。

常温下,当CO2不断通入pH=11的氨水中时会产生微量的新离子:

NH2COO-。

(i)写出NH2COO-的电子式___________。

(ii)计算原氨水中c(NH4+)=_______mol/L。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析】

【分析】

条件“滴加20.00mL盐酸时所得溶液中c(Cl-)=c(NH4+)+c(NH3·H2O)+c(NH3)”中的等式,实际上是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关系式;进一步可知,V(HCl)=20mL即为滴定终点,原来氨水的浓度即为0.1mol/L。

V(HCl)=20mL即滴定终点时,溶液即可认为是NH4Cl的溶液,在此基础上分析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更为简便。

【详解】

A.V(HCl)=20mL时,溶液中有c(Cl-)=c(NH4+)+c(NH3·H2O)+c(NH3)成立;所以V(HCl)=10mL也就是20mL的一半时,溶液中就有以下等式成立:

c(NH4+)+c(NH3·H2O)+c(NH3)=2c(Cl-);A项正确;

B.点②时溶液呈中性,所以有c(H+)=c(OH-);根据电荷守恒式:

c(H+)+c(NH4+)=c(OH-)+c(Cl-),可知溶液中c(NH4+)=c(Cl-);B项正确;

C.点③即为中和滴定的终点,此时溶液可视作NH4Cl溶液;由于NH4+的水解程度较小,所以c(NH4+)>c(H+);C项错误;

D.由条件“滴加20.00mL盐酸时所得溶液中c(Cl-)=c(NH4+)+c(NH3·H2O)+c(NH3)”可知V(HCl)=20mL即为滴定终点,那么原来氨水的浓度即为0.1mol/L;D项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对于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体系,若要判断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关系,可以先考虑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电离和水解等规律进行判断,会大大降低问题的复杂程度。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能量--反应过程的图像知,状态I的能量高于状态III的能量,故该过程是放热反应,A错误;

B.根据状态I、II、III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CO中的C和O形成的化学键没有断裂,故B错误;

C.由图III可知,生成物是CO2,具有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3.C

【解析】

【分析】

根据条件“Q的简单氢化物和其最高价含氧酸可形成盐”,推测Q为N元素;X是与Q同周期,且半径是同周期中最小的元素,所以X为F元素;由“Z-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知,Z为Cl元素;根据“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且“Q、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知Y为Al元素。

【详解】

A.X和Z的简单氢化物分别是HF和HCl,其中HF为弱酸,A项错误;

B.Y单质即铝单质,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既可以与强酸反应也可以与强碱反应,B项错误;

C.Q和X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NH3和HF,标况下HF为液态,而NH3为气态,所以HF的沸点更高,C项正确;

D.Y和Z的化合物即AlCl3,属于分子晶体,并不具备高沸点和高强度,D项错误;

答案选C。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A.M室与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N室为阴极,则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N室移动,阴离子向M室移动,电解过程中原料室中的B(OH)4-需要移动到产品室,且不能让产品室中氢离子移动到右侧,所以b膜为阴离子交换膜,故A错误;

B.原料室中的Na+会移动到阴极即N室,N室中发生电极反应2H2O+2e-=H2↑+2OH-,所以经N室后NaOH溶液浓度变大,所以NaOH溶液的浓度:

a%

C.电子不能在电解质溶液中移动,故C错误;

D.理论上每生成1molH3BO3,则M室中就有1mol氢离子通过a膜进入产品室即转移1mole-,M、N室电极反应式分别为2H2O-4e-=O2↑+4H+、2H2O+2e-=H2↑+2OH-,M室生成0.25molO2、N室生成0.5molH2,则两极室共产生标准状况下16.8 L气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D

【解析】

【详解】

A.化合物中的

阴离子和

阳离子是原子团,其中都存在共价键,A错误;

B.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B错误;

C.根据化合价的升降可知,

是还原剂,

是氧化剂,C错误;

D.

,PtF6

,所以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电子总数为

,D正确。

答案选D。

6.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不存在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不饱和度仅有三个酚类至少有四个不饱和度,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官能团只有酯基。

据此回答。

【详解】

①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12个C原子,20个H原子,2个O原子,则分子式为C12H20O2,故错误;

②分子中不含醛基,则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故正确;

③只有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和H2反应,共消耗H2为2mol,故错误;

④分子中含有3个双键,则不饱和度为3,而酚类物质的不饱和度至少为4,则它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可能有酚类,故正确;

⑤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官能团只有酯基,水解生成羧基和羟基,只有羧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则1mol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1molNaOH,故正确;

⑥分子中不含苯环或稠环,则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故错误。

故选A。

7.D

【解析】

【详解】

A.制乙酸丁酯温度较高,需要加入沸石防止混合液体暴沸,故A错误;

B.分馏石油时,需要通过蒸馏操作完成,需要加入沸石防止混合液体暴沸,故B错误;

C.制取乙烯,需要将混合液体加热到170℃,为了防止混合液体暴沸,需要使用沸石,故C错误;

D.溴乙烷的水解温度较低,所以不需要使用沸石,故D正确;

故选:

D。

8.D

【解析】

【详解】

A.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的钠原子,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1+11=22,钠原子符号为:

,A正确;

B.Cl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7,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正确;

C.NaCN为离子化合物,由Na+和CN-通过离子键构成,电子式为

,C正确;

D.丙烯酸的结构简式为CH2=CHCOOH,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9.B

【解析】由曲线变化图可知,随反应进行具有氧化性的ClO-物质的量减小为反应物,由氯元素守恒可知Cl-是生成物,根据所含有的NH4+和N2,其中NH4+有还原性,故N2是生成物,N元素化合价发生氧化反应,则反应的方程式应为3ClO-+2NH4+=N2↑+3H2O+3Cl-+2H+;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的氧化剂是ClO-,还原产物为Cl-,故A错误;B.反应生成H+,溶液酸性增强,故B正确;C.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则消耗1mol还原剂,转移3mol电子,故C错误;C.由方程式可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故D错误;答案为B。

点睛:

由曲线变化图可知,具有氧化性的ClO-物质的量减小为反应物,由氯元素守恒可知Cl-是生成物,再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有氧化必有还原,根据所含有的微粒,可知NH4+是还原剂,氧化产物为N2,发生反应的方程式应为3ClO-+2NH4+=N2↑+3H2O+3Cl-+2H+,以此解答该题。

10.D

【解析】

【分析】

W、X、Y、Z、R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元素的一种核素可用于鉴定文物年代,W为C元素;X元素的一种单质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X为O元素;Y元素的简单离子是同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Y为Al元素;Z元素和W元素同主族,Z为Si元素;R元素被称为“成盐元素”,R为Cl元素,以此来解答。

【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C、X为O、Y为Al、Z为Si、R为Cl元素。

A.O2-和Al3+核外电子排布都是2、8,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就越小,因此简单离子半径:

X>Y,A正确;

B.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非金属性C>Si。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因此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W>Z,B正确;

C.元素X和R形成的ClO2,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C正确;

D.Y和R化合物为AlCl3,AlCl3为共价化合物,熔融氯化铝不能导电。

在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制金属Al,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把握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元素的性质和位置来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D选项为易错点,注意冶炼金属Al原料的选择。

11.B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左室增加KOH,右室增加HIO3,则M室为阴极室,阴极与外加电源的负极相接,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所以原料室中K+透过ab膜进入阴极室生成KOH,即ab膜为阳离子交换膜,N室为阳极室,原料室中IO3-透过cd膜进入阳极室生成HIO3,即cd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详解】

A.由上述分析可知,M室为阴极室,阴极与外加电源的负极相接,即e极为光伏电池负极,阴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故A正确;

B.N室为阳极室,与外加电源的正极相接,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M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标准状况下6720mL气体即6.72L气体物质的量为6.72L÷22.4L/mol=0.3mol,其中含有O2为0.1mol,转移电子0.4mol,为平衡电荷,KIO3溶液中0.4molK+透过ab膜进入阴极室,0.4molIO3-透过cd膜进入阳极室,KIO3溶液质量减少0.4mol×214g/mol=85.6g,故B错误;

C.N室为阳极室,与外加电源的正极相接,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故C正确;

D.制备过程中若电压过高,阳极区(N极)可能发生副反应:

IO3--2e-+H2O=IO4-+2H+,导致制备的HIO3不纯,所以制备过程中要控制电压适当,避免生成HIO4等杂质,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12.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实验①的图中利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但是该反应需要加热才发生,没有加热装置,达不到实验目的,A项错误;

B.NH3的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实验②达不到实验目的,B项错误;

C.装置③为分馏装置,不管是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还是冷凝管进水出水的方向都没有错误,C项正确;

D.右侧试管中使用的是饱和NaOH溶液,酯在碱性环境下易水解,得不到产物,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C。

13.D

【解析】

【分析】

溴乙烷水解反应:

C2H5Br+NaOH→C2H5OH+NaBr(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消去反应:

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氢氧化钠乙醇共热),即无论发生水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混合液里面都有Br-。

【详解】

A、甲同学未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稀硝酸中和NaOH,过量的NaOH可与溴水反应使溶液颜色很快褪去,A不正确;

B、乙同学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稀硝酸中和NaOH,然后再滴入AgNO3溶液,若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可证明混合液里含有Br-,不能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B不正确;

C、酸性KMnO4溶液遇醇类也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颜色变浅,C不正确;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三种方案都不行,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4.B

【解析】

【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