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31476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善若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上善若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上善若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上善若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上善若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善若水.docx

《上善若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善若水.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善若水.docx

上善若水

心理学讲座大讨论

来源:

人文学院作者:

舒展时间:

2008-06-18Tag:

点击:

上善若水

——科普讲座《禅的观念与人格培养》听后感

(一)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

老子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

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

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

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

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

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

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

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

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

现代社会讲求效率,讲求利益。

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即便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竞争仍是日趋激烈。

孩子们被从小教育着要努力读书,社会竞争激烈,将来要找个好工作不容易……要超过别人,“你看某某某怎么成绩那么好,某某某都考得比你好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我们甚至没有一刻喘息的机会。

读书是为了自己,可是却有多少人迷失了自己。

活着为了什么,竞争、攀爬,到了至高点,然后却怀着一无所有的心态怅然若失。

满足了社会,报答了父母,然后才记起,原来,还有一个自己。

“我是谁?

我为何而生?

”除去一个谁都可以用的名字后,我们该怎么回答。

“存在之谜”始终在被探索。

肉体、财产、伴侣与自信,人说自信最重要。

然而,现代人却似乎并不缺乏自信,相反,对于现代人,缺少的却是虔诚,缺少一颗谦卑的心。

不若沉甸的玉米般低头,而总似万物主宰般的傲视群雄。

古希腊拉德尔斐神庙的箴言:

“认识你自己!

”千百年过去,仍值得探究。

世人眼中,热闹比寂寞好,忙碌比无聊好。

寂寞是想近人而无人可近,无聊时想做事而无事可做。

然而,离人远了,离神就近了。

眼睛不盯着手头的事务,就可以观赏天地间的奥秘了。

现代人差不多是到了永远热闹忙碌的地步。

奇怪的是,寂寞无聊好像不但没有免去,反而有增无减。

整个现代生活就像是一场为逃避寂寞制造出来的闹剧,为逃避无聊制造出来的忙碌。

可是,愈怕鬼,鬼愈来,鬼就在自己心中。

追逐、争名夺利,禅的观念似乎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孤单”,然而,人们却乐此不疲的狂欢,精疲力竭。

没有人能陶醉在自己的童话里永远远离。

融入、模仿、超越,似乎无可厚非,一代代这么过来,将这么下去,像一个走不完的轮回……

基督耶稣,《圣经》在我们的国度里风行起来,五千年了,我们的文化却将没落。

所有的了解只是停留在知道百家争名,知道有这么个孔子、老子……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外国文化开始赞叹外国文明的辉煌,却不知道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曾有过怎样的灿烂。

流于浮躁。

上善若水。

(二)

所谓人格,就是指人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即人之所以为人的起码素质要求和行为规范,它体现为人的尊严和自立意识。

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民族、不愿落后的各个层次的人们,既崇尚真理和科学,也同样敬重高尚的人格。

人类的人格意识、人格尊严和理想人格追求,是文明发展的产物。

柏拉图认为,对执政者的人格要求是智慧,对武士的人格要求是勇敢,对平民的人格要求是节制,达到这些要求,整个国家便实现正义。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人格的探求。

孟子强调做人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认为人的人格尊严是生命中最宝贵的。

庄子也提倡崇高人格。

他说:

“至人神矣!

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

”认为圣人具有不受任何环境影响的独立精神和自主精神。

墨子也主张“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完美的人格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人们道德品质修养的最高境界和要求。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为保持高尚的人格,决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他犹如南国的橘树“独立不迁”,又如清秀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为追求光明美好的政治理想,他愿上下求索,甚至不惜生命。

陶渊明为保持高尚德操、纯洁人格,在为官期间不搜刮民财,不贪污受贿,不拍上司马屁,解印辞官,归隐庐山田园,躬耕陇亩,过着贫士生活。

范仲淹“先忧后乐”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饱含着他的政治追求和崇高人格。

范仲淹当年这样说也这样做。

他任苏州知州时,在南园买了一块地准备盖住宅,后闻知是块贵地,便毅然放弃,说与其“我家独占贵地,倒不如让出建学”,于是捐地建学舍,成立了苏州州学。

要加强人格修养,追求崇高的人格,归根结底就是自尊自重。

自尊自重是形成崇高人格的内助力。

这就要求我们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尊重自己的人格与名誉,都要固守自己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家园,千万不要放纵自己的私欲;这就要求我们不论处于何时何地,对那些不属于自己的“身外之物”,都不要低下高贵的头颅,不向他人卑躬屈膝、阿谀奉承、低三下四,始终做到荣辱经纬分明,廉耻界限清楚,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提高自身修养,学会宽容,不为了别的,就算是为了让自己劳碌的心能够有一点闲暇,能够喘息。

菩提本无树,心境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感悟生活中禅理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误会,面对误会,很少有人能够默默忍受,而是拼命为自己辩解,这样做不仅难以消除误会,反而会“愈描愈黑”,加深他人对自己的误会。

一个能够忍受误解,不为自己辩解的人,必定是虚怀若谷,胸襟宽广的人,他不会对他人的过失斤斤计较,不会对他人加诸己身的一切烦恼产生怨恨,而能始终谦逊谨慎,常善于热。

这样的人令人尊敬,也让人爱戴。

俗话说“最大的是心,最小的也是心。

”做人,惟有宽广容物才能成就自己。

胸襟宽广,就能够团结一切人,能够成就大事。

反之,心胸狭窄,容不得他人强过自己,容不得他人轻视自己,很多时候只会使自己局限于一隅,难以有所建树。

面对冲突,咱只要耐心一点,遇事先深深地吸两口气,再让脑子左右转一转,换一个角度,多替别人想一想,将自己那满腔的怒火化为浊气吐出来,让自己活的和平些。

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如果试了各种方法还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那么不妨静下心来耐心等待。

也惟有忍耐与等待,才能带给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生活就像未去皮的新鲜柠檬片,需要静静等待才能释放出美妙滋味,不善等待,只会白白错过美妙的滋味。

人生在世,总得有点追求,无论身处多深的苦难中,只要找到生存的意义,找到可以为之奋斗的目标,树立自己的理想,再大的困难也无法将人击倒。

之所以无法将梦想变成现实,只因为我们做事没有恒心,没有执着追求的精神,无法让自己持之以恒地为梦想而奋斗。

我们只知道描绘美好的梦想,忘记了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

一旦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停顿或者退缩,梦想就只能成为梦想,永远也变不成现实。

很多时候,尽管我们也曾全身心的投入过、也曾拼搏过,但在成功即将来临的时候,却失去了最后的耐心,以致功亏一篑。

这时的成功离我们仅仅是一步之遥,只要耐心的坚持一下,成功也同样会属于我们,成功与失败只有一墙之隔。

生活中,我们常常活得很忙,很累。

忙着应酬朋友,让自己摆脱寂寞与孤独;忙着积累财富,让自己告别贫穷和苦难;忙着修饰自己,让自己更富有魅力和吸引力,忙忙碌碌的我们太过于执着外在的东西,独独忘了关照我们的心灵。

我们每个人总是羡慕别人所拥有的一切,总是埋怨自己得到的太少,却从来不懂得珍惜身边的拥有。

当失去时,才追悔莫及,最后只剩下一串串哀伤的回忆。

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吧,珍惜拥有就是对生命和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这个世界最好的报答。

懂得珍惜的人,他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用感恩的心去对待所有的人和物,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美好。

一个懂得欣赏别人,在把慰藉和力量给了他人的同时,也把激励和鞭策跟了自己。

因为在欣赏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往往也能以人为镜,看出不足,找出差距,从而不断提高素质能力和修养水平。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气质和魅力,都有独一无二的价值,所以不要哀叹命运不济,也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只要坚信自己是一块无价的宝石,也只有自己看重自己,活出真实的自我,才能散发出藏在你衣服内“宝石”的光芒,魅力四射。

处世重有所礼让,人生当适当取舍,不要光想占上风,要给别人一些尊严,这样,自己才能不断进步,人际关系才能更和谐。

虔诚是一种力量,拥有它,我们才有勇气坦然面对美丽的人生。

而人生是一次长途旅行,它的美妙之处是未知的,我们永远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所以当一扇门关上时,千万不要把自己也关在里面。

因为世界上不止一扇门,一定还有一扇门,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寻找并打开这扇门。

人的快乐并不在物质的丰富与否,而在心灵的感受,拥有一颗清静的心,就能快乐、潇洒地活着。

“知足常乐”意味着我们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而且能够在这个位置上尽可能找到自己的快乐。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觉得绝望,觉得希望渺茫,而一味自怨自艾。

事实上,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

当我们觉得希望渺茫时,不妨静下心来,用佛的智慧,看看脚下,扫除内心种种的烦恼,以平静的心,重新寻找。

人生的路不会一直平坦,也不会一直是鲜花和美酒,荆棘、泥泞也是重要的点缀。

想要走好人生之路,不能凭借外物,只能依靠自身。

只要心是坚强的,外在的优势和劣势便不足畏惧,只要掌握了方法,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把劣势变成优势。

没有人能够准确预知未来,也没有人能够挽回过去,明天要发生什么事也很难确知。

昨天已经过去的事我们无法挽回,我们所能把握的只有今天。

今天才是最真实的,因而把握好现在,每一天才能过的充实。

该把握的把握,该放手的放手,只要抓住现在,未来就是你的。

 

 

 

学号:

070703202

姓名:

陈慧琼

大学生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并发展自我

大学生人文艺术、科普系列讲座——有感

学号:

050701110姓名:

李均鑫

 

 

大学生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并发展自我?

这个大话题似乎与我们今天要谈的文化系列讲座没有太多的联系,之所以采用这个题目,我在此只是想抛砖引玉,解释我当初为何选择这门课和这学期来它传授给我们的知识以及它带给我的影响。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市场经济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生活,全球经济的逐步一体化、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扩大化等等都在持续加剧着竞争。

竞争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社会。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不仅要在竞争中生存,更要在其中发展自我。

这都是需要实实在在地努力下去的,不能只是在纸上谈兵、捧着几句空话无处施展。

我们的认知水平有限,各方面的能力都待提高,文化系列讲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授业、交流平台,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认识社会和自我。

王开明教授的“全面推进海西建设”课题与陈新教授的“长江三角洲发展经验对海西建设的启示”演讲分别从各自研究的方向、角度为我们全面阐释了当今海西建设的境况与未来前景。

福建有其天然的三大优势:

对台的五缘优势(血缘相亲、地缘相近、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天然海港优势(水深湾阔、不冻不淤)、生态优势(生态环境质量连续四年全国第一、众多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但也有起许多发展方面的“后发劣势”:

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进程缓慢、各区域之间发展参差不齐等。

面临这样的处境,海西应该明确自己的建设重点和尽快寻找自己的优势产业项目,采取进一步密切闽台经贸合作,建设海西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省的建设等措施。

海西不是一个代名词,更不是一个口号,它的发展离不开我们的努力!

作为一名中国的大学生面对这样的际遇与抉择,又该何去何从?

两次听讲,加深了我们对海西的了解,看清了我们周边环境的形势,为我们今后奋斗与就业的选择指明了一些方向,让我们在往后“海西”的竞争中增加了一些筹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血统、胎记、脉愫,文化修养同时也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和综合实力的象征。

李淑贞教授的“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课题,详细地为我们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国同构、中庸之道、为学体道等方面的内容,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古人求道——知道——体道——悟道——境界(信仰)的难能可贵和文明中华为何被称为“礼仪之邦”。

关于现代生活方式、饮食文化的系统介绍、还有对我们的健康忠告、旅游建议(有文化地玩出文化来)都能让我们获益匪浅。

讲课当时,李老师的父亲刚刚仙游,仍强忍着悲痛应邀前来授业,而且始终面带笑容,她用自己的行动、精神给当时在座的每一位上了一场人生课。

文化方面的讲座还有王岗峰教授的“福建文化发展战略与三坊七巷”和张华荣老师的“文化产业纵横谈”都各有侧重地阐述了老师各自所研究的领域。

王岗峰教授所列出的福建三大强势文化(古代朱熹文化,近代林则徐、严复文化、马尾船政文化,现代闽台交流文化)以及科学发展福建文化,打出福建特色牌,令我们十分推崇和赞叹。

三坊七巷(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的详细介绍,在惊讶福建出了这么多的仁(能)人志(智)士之余,又为自己知识浅薄感到羞愧,在福大这样的以工科为主的学校,自我确实需注重文化方面的培养。

而张华荣的“文化产业纵横谈”从文化产业的含义、特征、基本功能,福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所面临的巨大挑战(1、加入WTO的优胜劣汰2、思想观念不适应,文化产业意识薄弱3、文化体制改革滞后,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偏小4、人才和科技制约明显5、市场发育不健全,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混乱)和针对这些提出的建议(①实施文化立省战略、建设文化强省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需要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探求福建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思路③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等等)让我们了解了福建文化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这确实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能如此近距离地抚摩文化的壁纸!

讲座中最实用的首推肖文涛教授的“突发公共事务应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应用“一讲。

这几年中国遭遇了很多灾害,从天灾的98大洪水到今年的雪灾、地震(讲座时汶川大地震还未发生)和非典、禽流感等,真是令人防不胜防,突发公共时间的严重危害足以令人谈虎色变。

肖教授系统地介绍了突发公共事务应急管理的基本理论,诠释了突发公共事件的界定、特征(突发性、紧急性、破坏性、持续性、共振性、可控性、机遇性)、类型(从静态的角度可分: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国家相关方面的分类与分级还有应急管理的含义、应对突发事件的演变周期(潜伏期——爆发期——缓解期——善后期)、应急管理过程(1.监测防范阶段2.识别控制3.综合处理4.恢复重建)以及在应对过程中始终必须恪守的原则(1.以人为本2.重在预防3.快速反映4.分级管理5.专业处置6.动员参与7.责任追究8.勇于反思)等。

讲课终,肖老师旁征博引了窳惰真实事例,列举了具体的应急方法和预防措施(1.开展风险调查、隐患分析,尽力把灾难与危机消除在萌芽阶段2.制定好相关政策,科学预案并进行实地预演3.做好应对危机时的物资、技术、信息、人员4.提高避险、自救、互救和防灾减灾的能力等)这些都是过去我们学生并不十分了解、熟悉的,这次的讲座犹如给我们一个当头棒喝,让我们明白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在大学应该更全面地去认识自我、提升自我。

“如何欣赏交响乐”,作曲家望秀玲的这堂课可谓别开生面、独具匠心。

刚开始,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了“音乐的表书特征就是声音,欣赏音乐的最高境界就是去体验音乐!

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是音高、音质、音强、音色,要想真正听的懂交响乐,必须去了解这四大属性和作者、作品的时代背景。

随后,老师解释了什么是交响乐和它似的主要曲式、组成部分(呈式部、展开部、再现部)、四大乐章(奏鸣曲式、复三部曲式、小步舞曲、奏鸣曲)及交响乐队的编制、管弦乐器的分类简介。

到最后,老师与我们一起欣赏“梁祝”,去解读这一中国引以为傲的交响乐,这一堂生动的讲课就在美妙的音乐中落下帷幕。

在众多讲谈中,我最推崇的是张灵聪教授的“禅的观念与人格培养”。

一开讲,教授通过分析希特勒的性格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人格(一种与观念相一致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培养人健康的人格是在正确观念的指引下,不断重复正确的行为,建立一整套不矛盾、能够贯彻始终的观念。

正如教授所说的,健全人格的核心结构应该具有良好的自我、乐观的心态(学回积极的选择)、坚强的毅力、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探索周围世界的欲望等。

老师还送给我们毅力培养的六句格言:

①学会可行性分析②统筹安排、逐一击破③立即行动④关键前三天,重在一个月⑤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需要每天加固⑥具有成功的信念……这就像某位名人所说的:

我走路很慢,但我不停地走。

人格的培养不是空口白话,需要一个健全的理念来引导你,而最好的良师益友莫过于禅了。

禅宗的理念是空,是随遇而安,是修身在本心,是与人为善。

空启发我们:

①应为他人的生活提供你的独特贡献②你的存在是无数人为你而贡献,那么你也应该为别人的存在而做出你的贡献;随遇而安,就要学会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放下;修身在本新就是要认识自己与世界,为人为善帮助别人而完善自己、宽容别人而松绑自己……我们喜欢这样的讲座,能够启发我们人生的哲理,发觉过去未曾考虑过的东西,促发我们不断地去健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毋庸多言,对我谈到的和没有谈到的十分优秀的讲座老师们,由衷地感谢你们不辞劳苦地前来为我们授课,这一学期来确实让我们受益匪浅。

正如论坛上的同学所说的福州大学的人文艺术、科普系列讲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与在各个领域有很高造诣的大师们面对面的接触,了解学术的最新进展,探讨大学的本质意义,聆听他们人生哲理…….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与际遇,希望人文学院把讲座继续办下去,并办得越来越好,逐步扩大影响力,与其他学院加强交流,一起把讲座做得更全面、更精彩!

 

020600139薛信恺

 

心理学讲座浅要感想

作为工科专业的学生我对心理学在此之前是未曾了解过。

自从听了师大心理学教授的讲座,对心理学有一定的初步了解。

叶教授的讲解让我知道心理学研究范围和心理学跟我们实际生活有什么关系。

从教授的简要讲解和我查阅有关资料得出以下对心理学的感想。

何谓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

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

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心理的起源

心理是生物神经活动的产物,心理起源的研究主要从比较心理学(研究各生物物种神经功能及心理发展水平),发展心理学(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两方面进行.动物神经系统的产生是心理起源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在前科学阶段属于哲学范畴,科学心理学的涎生是以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研究所为标志,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是这一学科成为科学的转折点.其后的一百多年,心理学门派纷争及高度发展,学科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心理学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在于视角及立场,因为它本身具备两者的特点.

心理的起源,尤其是人类高级心理过程,如思维,语言,情感,意志,高级心理特怔的产生,是神经基础及人类社会化进程的产物,所以我们不能以单纯的生物学观点来研究此命题.

 

 

 

作为大学生必要的了解心理学是很有好处的。

学心理学的意义:

1.“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

人的心理是有规律的,企业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选拔、安全生产、人际关系等等都需要了解人的心理。

学习心理学,有利于人们更好、更完善地了解这些问题,处理这些问题。

   2.有助于了解自己,加强自我修养。

心理学知识对于自我教育很重要。

科学地理解心理现象,能使人正确地评价自己个性品质的长处和短处,确定个别的特点,正确而自觉去努力发展积极的品质,克服消极的品质。

   3.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一个人难免会碰到种种心理难题和心理困惑。

例如,恋爱问题、婚姻问题、自卑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失眠、焦虑、忧郁等等,学了心理学,能很好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调节,不致于陷入心理困惑之中而不能自拔,最后导致心理疾病,甚至是精神病。

   4.学习心理学,能开阔人的视野。

尤其是从事文学、哲学、美学、医学等学科的人们,再学一些心理学知识,它能丰富人的思想和观点。

   5.实现自我价值。

现代社会越发展,人的精神生活将越来越重要,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心理学亦将越来越重要。

对一个心理学工作者来说,能把自己所学的一点心理学知识奉献于社会,服务于人民,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当然,心理学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在商业领域,在医学领域,在司法领域,在教育战线领域,

心理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比如此次5.12四川大地震对灾区的群众特别是儿童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影响,必要的请一些心理工作者辅导是很关键的,如做不好可能就会对孩子误入歧途等等不好的结果。

(大学人文艺术与科普系列讲座,学号:

030602418陈瑞南)

   

论大学生心理和人格培养

学院:

环境与资源类

班级:

(2)班

姓名:

程潇茹

学号:

060700215

 

什么是人格?

在心理学中,人格是“与观念相一致的稳定行为方式”。

其中包含了两个意思:

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

即人格所具有的“外壳”,反应出一个人外在表现。

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即真实自我,这是人格的内在特征。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括了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人格可以反映了人的多种本质特征。

1.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

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

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毫无相同之处。

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制约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

2.稳定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

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表征他的人格。

人格的稳定性在人的一生中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

3.统合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

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愤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的关系与作用。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其中存在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

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质上,遗传因素的作用较重要。

当然,后天环境的作用也可能更重要。

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还使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

(三)家庭环境因素

研究发现,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