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与环境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9591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能源与环境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我国能源与环境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我国能源与环境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我国能源与环境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我国能源与环境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能源与环境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

《我国能源与环境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能源与环境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能源与环境发展现状与对策.docx

我国能源与环境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能源与环境发展现状与对策

 

3.1能源需求总量持续增大

“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加1.68亿吨标准煤,按照这个速度,到“十二五”末,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超过40亿吨标准煤,这样的消费模式肯定是难以为继的。

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从“十五”末的21.6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10年的29.6

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

6.5%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从

23.6

亿吨标准煤上升到

32

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

6.3%

其中,我国能源消费第一大品种煤炭

2010

年的产量

32

亿吨(实物量)

,是

2005

年的

1.5

倍,占世界煤炭产量的

45%

,产量居世界第

一。

第二大品种原油

2010

年的产量稳定在

1.9

亿吨左右,而消费量突破

4

亿吨,原

油对外依存度超过

55%

2000~2020

国家规划

GDP

增加

4

倍,能源消耗增加

1

倍,

能源系数为

0.5

,而近几年的能源系数均超过

1

,从发展趋势看我国工业已进入重化

阶段。

因此在

十二五

期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要把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按照我国确定的

十二五

能源总量控制目标:

一次能

源年消费总量控制在

40

亿吨标准煤。

其中,煤炭年消费总量控制在

40

亿吨左右,

净进口

2

亿吨;

石油年消费总量控制在

5

亿吨左右,

净进口

3

亿吨。

因此,

十二五

期间,国内能源、资源对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发展制约将会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合理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

3.2

能源结构问题突出

 

我国能源主要以煤炭为主,可以预见未来十几年甚至

2050

年,煤炭仍是我国主

力能源,虽然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有所下降(

75%~60%

,但其总量仍会增加。

2009

年,中国国内煤炭产量上升了

9.2%

,达到

15.5

亿吨油当量,然而也首次成为

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煤炭进口国,

煤炭进口量激增了

211%

煤炭能源具有诸多问题:

首先,环境污染严重,煤炭直接燃烧产生了

70%~80%

SO

2

NO

Hg

CO

2

、颗粒

物,对空气质量和地表生态地下水破坏大,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回收率低、浪

费严重、安全事故多发等问题。

其次,煤炭热值低,燃烧利用率低。

煤炭热值为

33MJ/Kg

,汽油为

46 MJ/Kg

,天然气为

56 MJ/Kg

,氢气为

123 MJ/Kg

,相同热量的

煤炭总量大,利用不方便;煤炭成分复杂,燃烧后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不适合一

些对燃料纯度要求较高的装置使用。

最后,不考虑热能因素,从动力角度来说,作

为固体燃料,是无法被汽车,飞机等直接利用的,液体燃料短缺直接限制了交通运

输的运行发展,

50%

的机动车燃料依赖进口。

 

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比重低,

2009

年全国的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生

物能在整体能源结构中仅占

7.35%

这与其他欧洲国家在国情上有很大区别,一些

欧洲国家总能耗已趋于稳定,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现有的化石能源。

而我国正处于

能耗急剧增长阶段,在高速增长量中,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很有限,更不用说替代现

有的化石能源。

 

 

3.3

能耗强度高,效率低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与管理技术上的落后,

尽管在能源消耗上有了很大

的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中围产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大量

使用高耗能的落后技术和产品,现有的近

400

亿立方米建筑中,

99%

属于高能耗建

[9]

中国发电、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消耗全部一次能源的

80%

左右,单位产

品能耗平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

20%~30%

传统的火力发电厂,

煤燃烧发电的利用率

35%

左右,用煤做燃料发电并供热的热电厂,能源利用率在

45%

左右。

在这种情

况下,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根据

十一五

节能减排目标到

2010

年,中国万元国内生

产总值能耗将由

2005

年的

1.2

吨标准煤下降到

1

吨标准煤以下,降低

20%

左右;单

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0%

十一五

期间,

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

2010

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

2005

年的

2549

万吨减少到

2295

万吨,化学需氧量

COD

)由

1414

万吨减少到

1273

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

70%

,工

3.2

能源结构问题突出

 

我国能源主要以煤炭为主,可以预见未来十几年甚至

2050

年,煤炭仍是我国主

力能源,虽然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有所下降(

75%~60%

,但其总量仍会增加。

2009

年,中国国内煤炭产量上升了

9.2%

,达到

15.5

亿吨油当量,然而也首次成为

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煤炭进口国,

煤炭进口量激增了

211%

煤炭能源具有诸多问题:

首先,环境污染严重,煤炭直接燃烧产生了

70%~80%

SO

2

NO

Hg

CO

2

、颗粒

物,对空气质量和地表生态地下水破坏大,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回收率低、浪

费严重、安全事故多发等问题。

其次,煤炭热值低,燃烧利用率低。

煤炭热值为

33MJ/Kg

,汽油为

46 MJ/Kg

,天然气为

56 MJ/Kg

,氢气为

123 MJ/Kg

,相同热量的

煤炭总量大,利用不方便;煤炭成分复杂,燃烧后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不适合一

些对燃料纯度要求较高的装置使用。

最后,不考虑热能因素,从动力角度来说,作

为固体燃料,是无法被汽车,飞机等直接利用的,液体燃料短缺直接限制了交通运

输的运行发展,

50%

的机动车燃料依赖进口。

 

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比重低,

2009

年全国的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生

物能在整体能源结构中仅占

7.35%

这与其他欧洲国家在国情上有很大区别,一些

欧洲国家总能耗已趋于稳定,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现有的化石能源。

而我国正处于

能耗急剧增长阶段,在高速增长量中,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很有限,更不用说替代现

有的化石能源。

3.3

能耗强度高,效率低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与管理技术上的落后,

尽管在能源消耗上有了很大

的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中围产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大量

使用高耗能的落后技术和产品,现有的近

400

亿立方米建筑中,

99%

属于高能耗建

[9]

中国发电、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消耗全部一次能源的

80%

左右,单位产

品能耗平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

20%~30%

传统的火力发电厂,

煤燃烧发电的利用率

35%

左右,用煤做燃料发电并供热的热电厂,能源利用率在

45%

左右。

在这种情

况下,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根据

十一五

节能减排目标到

2010

年,中国万元国内生

产总值能耗将由

2005

年的

1.2

吨标准煤下降到

1

吨标准煤以下,降低

20%

左右;单

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0%

十一五

期间,

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

2010

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

2005

年的

2549

万吨减少到

2295

万吨,化学需氧量

COD

)由

1414

万吨减少到

1273

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

7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60%

以上。

 

3.4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据统计在中国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水质已超过

40%

全国

668

座城市,有

400

多个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

中国每创造

1

亿元

GDP

就要排放

28.8

万吨废水。

全国

1/3

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

1/3

的国土被酸雨侵蚀。

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酸雨覆盖率已达到

100%

酸雨发生

的频率,上海达

11%

,江苏大概为

12%

华中地区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宾、怀

化、绍兴、遵义、宁波、温州等,酸雨频率超过了

90%

在中国,基本消除酸雨污

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

1200

~1400

万吨。

2003

年,全国二氧化硫

排放量就达到

2158.7

万吨,

2002

年增长

12%

其中工业排放量增加了

14.7%

照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

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

2020

年,

全国仅火电厂排放

的二氧化硫就将达

2100

万吨以上,

全部排放量将超过大气环境容量

1

倍以上,

这对

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将是一场严重灾难。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

GDP

总值的

15%

这意味着一边是

9%

的经济增长,

一边是

15%

的损失率。

有人算过,

云南滇池周边的企业在过去

20

年间,

总共只创造了几十亿元

产值,

但要初步恢复滇池水质,

至少得花几百亿元,

这是全云南省一年的财政收入。

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厂,

20

年累计产值不过

500

亿元。

但要治理其带来的污染,即使

是干流达到起码的灌溉用水标准也需要投入

3000

亿元。

要恢复到

20

世纪

70

年代的

三类水质,不仅花费是个可怕的数字,时间也至少需要

100

年。

世界各国的历史已

经表明,

在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规律:

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

会有一个环境污染随国内生产总值同步高速增长的时期,尤其是重化工业时代;但

GDP

增长到一定程度,

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

以及居民环境支付意愿的增强,

染水平在到达转折点后就会随着

GDP

的增长反而戛然向下,

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

环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年日本的发展过程就是这一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