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及今后发展思路.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293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德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及今后发展思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贵德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及今后发展思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贵德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及今后发展思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贵德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及今后发展思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贵德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及今后发展思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德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及今后发展思路.doc

《贵德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及今后发展思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德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及今后发展思路.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德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及今后发展思路.doc

贵德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及今后发展思路

贵德地处黄河上游,位于青海省东部,属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段,总面积3700平方公里,东有东山(神保山);南有扎木日根山;西有巴吉山、歪拉山、野牛山;北有拉鸡山。

九曲黄河中贯贵德而过,全长78公里。

境内奇峰林立、川青水秀、绿荫翠碧、瓜果飘香、民风淳朴。

既有雄厚的文化积淀,又有优美的田园风光;既有高原景色的粗犷和博大,又有江南风光的娟秀和文静,被誉为“青海小江南”。

一、贵德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一)旅游资源优势

贵德历史悠久。

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独特历史环境造就的人文景观和灿烂文化,构成了贵德丰富多彩而富有鲜明特色的旅游资源。

1、自然资源丰富。

●美丽的拉鸡山镇守在贵德北大门,是通往青南地区的必经之地。

夏季来临,山坡绿草如菌,繁花似锦,牛羊成群,牧歌声声,还有空阔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矗立在两座山头夹逢中高十余米的红色砂砾岩独峰—格薜尔栓马桩等等,是都市人向往的佳境。

●矗立南天的扎木日根山与拉鸡山遥遥相对。

最高峰海拔5011米,是县境内峰高之最,山顶白雪覆盖,长年不化,称之为“素古积雪”。

●东山与扎木日根山一脉相承,全长30多公里,主峰海拔4614米。

与国家级森林公园坎布拉毗邻。

东山石崖峥嵘,松林茂密,珍禽野兽出没其间,山花异卉点缀清泉怪石。

晴朗天气,雾缠山间;细雨蒙蒙,云雾缥缈;傍晚炊烟四起,村寨隐没在烟雾之中,素称“东山烟雨”。

●阿什贡丹霞地貌群峰突起,山势峭拔,重重叠叠,奇形怪状,绵延数十里,山色红涂紫抹,恰似晚霞。

山形千姿百态,似古代宫殿、城堡,嵯峨宏伟;似现代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似巨人,居高仰视;似野兽,静卧山岗;似耄耄老人,久经风霜。

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景色,真是千奇百怪,鬼斧神功。

●消暑纳凉的江拉原始森林属天然次生林,面积达5万余亩。

起伏绵延的林中,茂密的云彬(松树)和灌木、野草构成了绿色的海洋。

盛夏季节,当你走进江拉森林,一阵阵花香味搀和着松脂的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猞猁、狍鹿、石羊、红狐等多种野生动物和雪鸡、斑鸠、石鸡等20多种飞禽经常出没在林间。

这里不仅是天然的植物园、动物园,还是一个天然的中草药生长宝库,生长着党参、大黄、雪莲、贝母、黄瓜、羌活、猪苓、穿山龙等数十种中草药。

近年来,这里已成为人们消署纳凉、野游的重要目的地。

●神奇的扎仓温泉,位于河西镇扎仓沟,距县城15公里。

据史料记载,温泉洗浴治病已达600年的历史。

它比“天下第一汤”的云南安宁温泉的开发还早100年。

数百年来,它以其独特的疗效吸引着川、新、内蒙、宁、甘、陕、藏及省内众多患者来这里疗养治病。

贵德温泉属高源性矿泉,全区地表温度33℃-47℃,最高温度90℃,最低温度50℃,沸腾的泉水中可煮熟牛羊肉、鸡蛋。

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于腰肌劳损,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等有很好的疗效,在西北地区久负胜名。

●黄河流径贵德78公里,它由龙羊峡入贵德,自西向东穿过拉西瓦峡,成为S形流径“三河”谷地,从松巴峡出境。

黄河在贵德境内河水清澈、碧波涌动、明镜可鉴,清凌凌的河水掬之可饮。

黄河两岸、良田万倾、川青水秀、绿荫翠碧,瓜果飘香,拉西瓦、尼那、山坪等大中型水电站正在黄河贵德段上崛起。

“天下黄河贵德清”已成为贵德旅游的品牌,令人向往。

黄河景观组合丰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神奇的龙池灵湫,神崖滴水;壮观的坐曲瀑布、长虹卧波;秀丽的河滨翠珠。

这些景观都会让人神驰向往,留连忘返。

2、人文景观颇多

贵德历史久远,境内不仅有“马家窑”、“卡约”文化和昆仑神话传说为主的早期人类文化遗产,还有汉唐堡寨,明清楼阁和众多庙宇,记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著名的玉皇阁古建筑群集儒、道、佛为一体,相依并存,整个建筑气势恢宏,风格雅致,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

汉代的尕让城、藏盖城;新石器时代的唐乃亥遗址、尕义香遗址;青铜器时代的南海殿、唐家里遗址、哇龙山遗址;明代的珍珠寺、文昌宫;清代的白马寺、罗汉堂寺等近百个庙宇是贵德历史的见证。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让贵德更神秘。

3、文化活动多彩

早在新石器时期,贵德这片热土上就有先民们耕耘放牧,繁衍生息。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以超常的毅力改造着自然,改造着自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千百年来,“社火”、“六月会”、“六月六”、“跑马会”、“十五”灯会、“皮影”、“青海平弦”、“寺院舞蹈”等等,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近年来,为加快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步伐,我县加强旅游产品推介,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全力树立“高原梨都”形象,先后成功举办了七届梨花艺术节、首届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首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贵德段赛事和首届青海·贵德黄河文化旅游节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是推销贵德的重要手段,为吸引更多的人们来贵德旅游观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环境条件优势

我县境内没有工业污染,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林木葱郁、川清水秀、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具有良好的旅游环境。

(三)政策环境优势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县发展旅游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把贵德作为全省旅游开发的重点县之一。

我县于2002年专门召开全县旅游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贵德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出台了《贵德开发旅游资源优惠办法》,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七大战略”和“七大保障”措施,为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四)区位优势

贵德县北接塔尔寺,与省会西宁市大旅游市场联系最为便捷。

南与青南畜牧经济区相连;东经水上航运线与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和高原明珠李家峡水电站毗邻;西通龙羊峡水电站,与日月山和国家名胜风景区青海湖融会贯通,且处于全省旅游黄金环线西宁—日月山—青海湖—龙羊峡—贵德—坎布拉—循化孟达—塔尔寺旅游线路的中间关节点上,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五)交通通讯优势

西久公路横穿全县,千哈公路斜穿我县北部,西与青藏线连接,东与群加国家森林公园相连,贵共公路西通青海湖,循贵公路已开工建设,预计10月底可竣工通车。

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将为我县旅游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实惠。

县内通讯设施比较齐全,覆盖面广,联络方便快捷。

(六)客源优势

主要客源以西宁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城镇和周围县城的城镇居民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县对外宣传促销力度的加大和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客源市场正在向外延伸,陕西、甘肃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观光游客和单位、团体、科学考察、大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

二、贵德旅游发展现状

自1998年以来,我县把旅游业作为推动贵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来培育,列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使贵德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通过财政支持、民间集资、招商引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近年来,全县共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30余项,投资达2亿多元。

二是旅游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接待能力逐步提高。

目前,我县有三星级宾馆2家(温泉宾馆、梨花别墅),二星级宾馆1家(碧水山庄),一星级宾馆1家(贵德宾馆),准二星宾馆2家(玉泉山庄、夏都俱乐部),其它宾馆18家,“农家乐”小宾馆百余家。

旅游从业人员近1500人,全县可一次性接待游客5000余人住宿,2万人就餐。

基本形成了吃、住、行、娱、游、购一条龙的服务体系。

三是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旅游经济效益日渐显露。

依托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梨花艺术节等各种体育赛事和节庆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贵德的知名度,旅游经济效益逐年攀升。

近年来,依托各种体育赛事和节庆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贵德的知名度,旅游经济效益逐年攀升。

2005年接待省内外游客34.8万人次,与1998年旅游人数的4.8万人相比,增加30万人次,比当年翻了2.86番,实现旅游收入2611万元,比1998年增加2371万元,年均增长40%。

截止2006年9月底,旅游人数达31.3万(人次),完成旅游收入达2368万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90%和91%。

三、今后发展思路

今后发展贵德旅游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思想认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招商引资,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客源市场;搞好重点项目建设,做好黄河、温泉两大文章,打造旅游拳头产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推进可持续发展;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使我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逐步形成“一线、两带、三区、四园、六点、八景”的旅游格局。

即:

一条黄河古道旅游航运线;黄河南、北两个开发带;建立温泉药浴疗休闲度假区、贵德古城民俗文化旅游区、黄河古道碧水丹霞旅游区三个重点旅游区;建成香柳园、杏花园、桃花园、梨花园四个生态园;建设黄河之窗、水上乐园、沙滩浴场、温泉药浴、奇石观赏、垂钓基地六个特色旅游点;维修和恢复“古八景”。

力争利用5—10年时间,把贵德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省级旅游度假区。

到“十一·五”末年旅游接待人数达70万人次,旅游收入1.05亿元。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旅游业是拉动人流和物流,促进消费、搞活经济的一个富民产业,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活性产业,它具有广泛的关联性和很强的带动性。

全县上下要提高对旅游业的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经济要搞活、三产要发展、旅游必先行”的思想,形成全民办旅游和全社会办旅游以及围绕旅游搞交通、围绕旅游建城镇、围绕旅游抓三产、围绕旅游搞环境卫生的新局面。

今后继续按照县委提出的“七大旅游发展战略”和县政府提供的“七条保障措施”来抓好旅游工作,推动贵德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拓客源市场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旅游宣传工作列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旅游宣传经费和景区景点的规划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一定的资金投入。

在宣传上,采取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方式,从目前青海卫视、甘肃卫视旅游广告宣传逐步扩大到陕西卫视、中央卫视等媒体上,延伸宣传半径。

对外宣传上抓住一个主题,突出两个重点,打好三张牌,推出四大品牌:

抓住“天下黄河贵德清”这个形象主题;突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两个重点;面对青南牧区打好“高原江南”牌,面对西宁市打好“乡村农家乐”牌、面对省外旅游市场打好“黄河”牌;推出“清清黄河、丹霞地貌、温泉药浴、高原绿洲”四大旅游品牌。

针对不同的季节推出不同的旅游产品:

春季踏青赏花游;夏季休闲避暑游;金秋农家摘果游;冬季温泉药浴疗养游。

同时依托“梨花艺术节”、“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青海·贵德黄河文化旅游艺术节、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贵德段赛事大型活动和“六月会”、“跑马会”、“沐浴节”等传统活动,进一步提高贵德知名度。

(三)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旅游资源开发。

我县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少,是一个吃饭财政,靠县财政拿出钱来搞旅游资源开发是不现实的。

旅游资源的开发只有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鼓励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形成全民招商、以商招商和全社会招商的多渠道招商局面。

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国际资本介入我县旅游资源开发市场,为我县旅游资源开发注入新的催化剂。

今后主要抓好以下几项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开通贵德至坎布拉水上航运线,新建黄河北岸滨河路、东沟至龙王池景点公路、尕让至江拉原始森林公路;二是搞好贵德古城墙、玉皇阁古建筑群、南海殿等的恢复和维修工作,并逐年将古城东北角内居住的居民迁出城外,扩大梨花园面积;三是实施河滨游乐园项目,并申报西河林场为省级森林公园;四是整合温泉资源,搞好深度开发,把温泉资源打造成贵德旅游的拳头产品,使其成为我省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将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延长旅游时间,填补青海冬季旅游的空白;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利用3—5年时间把黄河北区建设成集水产养殖、水上娱乐、垂钓、高原珍稀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