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9063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

一、谈谈你对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理解。

答:

就乐府诗的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1)汉乐府的叙事成就:

①《诗经》以抒情为主,楚辞亦然,而汉乐府中的叙事诗较之前两者已有大幅度的增加,并且这些叙事诗也是乐府诗最精华的部分。

②汉乐府叙事手法巧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③短篇的叙事诗常常就是一个生活的场景。

④稍长一点的诗篇则是选取几个生活片段,辅以精炼表述,来传达主旨。

⑤汉乐府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乐府诗善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性格。

如细节描写、传神的对话、层层烘托等。

(2)乐府诗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汉代乐府诗的风格各不相同,或深婉,或率直,或悲怨,或慷慨,但它们都被统一在质朴这一总体风格之下。

质朴是指乐府诗感情的抒发往往不事雕琢,平实流畅,自然道来,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其语言也是“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进而能远”,尤其能体现其质朴纯挚的抒情特征。

二、选读汉乐府诗,选取你最喜欢的一首抄录于下,并介绍你喜欢该作品的原因。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zhǒng)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喜欢该作品的原因是因汉乐府《十五从军征》等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汉乐府诗绍继《风》、《雅》,直面现实,揭露社会矛盾,表现人们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其次,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上。

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体:

杂言体和五言体,打破了《诗经》以来的四言传统。

第三,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

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非常大。

二、结合作品分析《孔雀东南飞》一诗的民间文学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古艳歌》是《孔雀东南飞》的一个祖本或是异本,《孔雀东南飞》便是来自这样的祖本或是综合诸多这样的祖本而成,这使得《孔雀东南飞》带有明显的民间创作的特色,富有浪漫色彩。

比如:

(1)诗中通过刘兰芝自己和刘兰芝母亲之口反复夸赞刘兰芝的勤劳和聪慧,便是民歌常用的艺术手法。

(2)诗的末段,用松柏梧桐,交枝接叶,鸳鸯相向,日夕和鸣,来象征焦仲卿夫妇爱情的不朽,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民间文学常用的处理方式。

(3)魏晋以后,夫妇殉情的故事并不少见,如韩凭夫妇、陈东美夫妇、流传颇广的梁祝化蝶等,但见于诗歌,《孔雀东南飞》却是最早的。

三、结合作品分析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在题材内容与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答:

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

北朝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的柔美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

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圆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

虽然很多民歌是翻译作品,我们仍可感受到这种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南朝偏于柔弱的诗风所缺乏的。

这位后世诗人集南北之长、开拓新境界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四、结合作品分析杜甫新题乐府诗如何“讽兴当时之事”的。

答:

主要体现在杜甫新题乐府诗的内容上,而杜甫创作大量的“行”体新乐府则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这类诗以《兵车行》为代表。

(2)揭露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对百姓的欺压。

(3)揭露安史之乱对百姓的伤害,这以“三吏”、“三别”为代表。

五、结合作品分析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

这些特点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何影响?

答:

汉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就其内容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体现在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的生命体验,尤其注重反映他们生活的艰辛与痛苦,从而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尖锐;就其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则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汉乐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汉乐府诗绍继《风》、《雅》,直面现实,揭露社会矛盾,表现人们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其次,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上。

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体:

杂言体和五言体,打破了《诗经》以来的四言传统。

第三,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非常大。

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在艺术上,南朝民歌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不假雕饰,正如《大子夜歌》所说:

“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堪怜。

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诗竹法歌响,假器扬清音。

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

”无论是吴歌还是西曲,都善于运用双关谐隐,如以“偶”谐“偶”,以“莲”谐“怜”之类。

不仅如此,南朝民歌在运用双关谐隐时还形成了严格的表达形式,即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意。

如:

“怜饮好情怀,移居作乡里。

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

”(《子夜歌》)诗中的“梧子”即“吾子”,代指情人。

南朝民歌对当时的文人诗有很大的影响,鲍照、汤惠休以下,南朝诗人多有拟作,宫体诗的出现更与南朝民歌的影响直接相关。

唐五代以后,许多描写男女艳情的小诗,在意境、语言等方面,也受到了南朝民歌不小的影响。

唐代许多诗人也深受其惠,如李白的《长干行》便受到了《西洲曲》的影响。

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

北朝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的柔媚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

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园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

北朝民歌篇幅也不长,大多为五言四句。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

一、律诗是在篇章、句式、对偶、音律上都有严密限定的一种诗体,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杜甫是诗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七律的诗人,《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登高》等都是杜甫的七律代表作。

请认真学习教材第四章《格律诗》,并仔细研读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完成下列任务。

《咏怀古迹》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一)平仄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请学习律诗的平仄规定,完成下列任务。

1、请标出《咏怀古迹》其五的平仄。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粘对是律诗平仄规则的一部分,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何谓“粘”、何谓“对”。

答:

所谓“粘”,是指上联的对句与下联的出句平仄必须是同一类句式,如果上联对句是仄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影视仄起仄收;如果上联对句是平起平收,则下联出句应是平起仄收。

即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须与前联对句第二字的平仄一致。

所谓“对”,是指每联出句与对句必须是相对的句式,出句为仄起仄收,则对句应为平起平收;出句为平起仄收,则对句应为仄起平收。

即一联之内平仄相对。

若不符合以上规则,就被称为“失粘”、“失对”,是律诗写作的大忌。

3、“拗救”是律诗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声律现象,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什么是拗救?

答:

所谓“拗救”,是指一句诗在该用平声字的地方用了仄声字,须在本句或对句的适当位置将仄声字改为平声字予以补救。

(二)除了严格的平仄要求外,律诗在押韵和对仗上也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说明律诗押韵和对仗的规则。

1、押韵规则:

答:

二、四、六、八句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押平声韵。

除首句押韵外,韵字在对句句尾,且须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2、对仗规则:

答:

颔联、颈联须讲究对仗,首联、尾联可对可不对,对仗也有一定的讲究,但不像平仄那么严格。

二、青认真研读教材第三章第三节所讲李白七古《将进酒》,完成下列任务。

并从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与杜甫《咏怀古迹》其五对比,进一步加深对七律格律要求的理解。

1、从原诗中节选八句抄录于下,并标出其平仄。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2、写出其韵字。

醒名谑酌

3、指明其中对仗的句子。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二、选读杜甫的七律作品,选取你最喜欢的一首抄录于下,并简要介绍该作品内容与艺术上的特色。

秋兴八首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丛菊两开他日泪,寒衣处处催刀尺,夔府孤城落日斜,听猿实下三声泪,画省香炉违伏枕,请看石上藤萝月,千家山郭静朝晖,信宿渔人还泛泛,匡衡抗疏功名薄,同学少年多不贱,闻道长安似弈棋,王侯第宅皆新主,直北关山金鼓振,鱼龙寂寞秋江冷,蓬莱宫阙对南山,西望瑶池降王母,云移雉尾开宫扇,一卧沧江惊岁晚,瞿塘峡口曲江头,花萼夹城通御气,珠帘绣柱围黄鹄,回首可怜歌舞地,昆明池水汉时功,织女机丝虚夜月,波漂菰米沉云黑,关塞极天惟鸟道,昆吾御宿自逶迤,塞上风去接地阴。

孤舟一系故园心。

白帝城高急暮砧。

每依北斗望京华。

奉使虚随八月槎。

山楼粉堞隐悲笳。

已映洲前芦荻花。

日日江楼坐翠微。

清秋燕子故飞飞。

刘向传经心事违。

五陵衣马自轻肥。

百年世事不胜悲。

文武衣冠异昔时。

征西车马羽书驰。

故国平居有所思。

承露金茎霄汉间。

东来紫气满函关。

日绕龙鳞识圣颜。

几回青琐点朝班。

万里风烟接素秋。

芙蓉小苑入边愁。

锦缆牙樯起白鸥。

秦中自古帝王州。

武帝旌旗在眼中。

石鲸鳞甲动秋风。

露冷莲房坠粉红。

江湖满地一渔翁。

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八首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正如一个大型抒情乐曲有八个乐章一样。

这个抒情曲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作为基调。

其间穿插有轻快欢乐的抒情,如“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有壮丽飞动、充满豪情的描绘,如对长安宫阙、昆明池水的追述;有表现慷慨悲愤情绪的,如“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有极为沉郁低回的咏叹,如“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白头吟望苦低垂”等。

就以表现诗人孤独和不安的情绪而言,其色调也不尽相同。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以豪迈、宏阔写哀愁;“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以清丽、宁静写“剪不断、理还乱”的不平静的心绪。

总之,八首中的每一首都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基调的思想情绪。

它们每一首在八首中又是互相支撑,构成了整体。

这样不仅使整个抒情曲错综、丰富,而且抑扬顿挫,有开有阖,突出地表现了主题。

王船山对此说:

“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船山遗书·唐诗评选》卷四)《秋兴》八首中,杜甫除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外,反复运用了循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把读者引入诗的境界中去。

《秋兴》八首中,交织着深秋的冷落荒凉、心情的寂寞凄楚和国家的衰败残破。

按通常的写法,总要多用一些清、凄、残、苦等字眼。

然而杜甫在这组诗里,反而更多地使用了绚烂、华丽的字和词来写秋天的哀愁。

乍看起来似和诗的意境截然不同,但它们在诗人巧妙的驱遣下,却更有力地烘托出深秋景物的萧条和心情的苍凉。

如“蓬莱宫阙”、“瑶池”、“紫气”、“云移雉尾”、“日绕龙鳞”、“珠帘绣柱”、“锦缆牙樯”、“武帝旌旗”、“织女机丝”、“佳人拾翠”、“仙侣同舟”?

?

都能引起美丽的联想,透过字句,泛出绚丽的光彩。

可是在杜甫的笔下,这些词被用来衬托荒凉和寂寞,用字之勇,出于常情之外,而意境之深,又使人感到无处不在常情之中。

这种不协调的协调,不统一的统一,不但丝毫无损于形象和意境的完整,而且往往比用协调的字句来写,能产生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正如用“笑”写悲远比用“泪”写悲要困难得多,可是如果写得好,就把思想感情表现得更为深刻有力。

刘勰在《文心雕龙》的《丽辞》篇中讲到对偶时,曾指出“反对”较“正对”为优。

其优越正在于“理殊趣合”,取得相反相成、加深意趣、丰富内容的积极作用。

运用豪华的字句、场面表现哀愁、苦闷,同样是“理殊趣合”,也可以说是情景在更高的基础上的交融。

其间的和谐,也是在更深刻、更复杂的矛盾情绪下的统一。

有人以为杜甫入蜀后,诗歌不再有前期那样大气磅礴、浓烈炽人的感情。

其实,诗人在这时期并没消沉,只是生活处境不同,思想感情更复杂、更深沉了。

而在艺术表现方面,经长期生活的锻炼和创作经验的积累,比起前期有进一步的提高或丰富,《秋兴》就是明证。

三、请尝试自拟题目,写作一首七言律诗,尽量做到在平仄、押韵和对仗等方面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律要求。

中华腾飞

已入金秋犹不寒,百年盛事令人暖。

神龙遥望云天腾,孔雀即将西北还。

仍待长娥现代奔,先言圣火零八点。

雄狮苏醒举国庆,昌盛繁荣日益欢。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

作业4请认真研读《庄子逍遥游》教材中关于庄子散文的论述以及相关研究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先秦诸子散文都是说理散文,《庄子》也不例外。

你认为《逍遥游》阐发了什么样的哲理思想?

庄子讲述的东西是一种体验和宗教性,如果你用美学或者艺术或者诸如此类的东西试图来概括它的话,你就得不到真谛了,我感觉楼上说的所谓美学意义更多的是那些人借庄子之名来表现自己一种郁郁不得志的心理,其实我觉得根本没有得到庄子真实的内涵。

庄子美就美在,他在世界上,但是又不被世界的琐事所累,他活的快乐,在那么一个乱世,他又活得无拘无束,又逍遥自在,又放松自然,这就是美的地方,庄子亲自为我们演示了怎么样达到逍遥的境界,而嵇康被杀了,为什么他们被杀了?

其实他根本就不懂得怎么逍遥游,他们自己一方面痛苦因为他没有得志,另一方面又装出超脱世外的境界,你说是不是给人很那个什么的感觉?

所以别人看了会生气,你以为你谁啊,然后就杀了他,这不是逍遥的意思,而陶渊明阮籍死倒是没有死,可是他们根本脱离不了官场,自己一方面想当官,一方面又表现得很自在,实际上根本不自在,他们都写过诗,说自己郁闷阿郁闷,为什么郁闷,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投身官场或者真正地逍遥,但是他们要装,那好,装就装嘛,那么痛苦,还引用庄子的诗文,我看庄子在九泉之下非得笑死,这就是所谓的逍遥?

我看不是。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二、《庄子》擅长以寓言说理,请谈谈《逍遥游》中是如何运用寓言来说理的。

本篇中就运用鲲、鹏、蜩、学鸠、斥等寓言故事,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

这些寓言或取材于神话故事,或取材于历史传说,或随手拈来幻想虚构,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所谓逍遥,就是顺应自然的“道”,而后不以自己的意志去人为控制它,而是按照自然的法则去发现和理解它的轨迹。

道家以顺应规律为主,突出的是人在宇宙中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特点是静,其工作是疏导,是非常客观地思索着人的渺小和宇宙之道的博大,所以庄子讲要齐物、自然;老子讲要复归于婴孩,返朴,无为。

这个道,所寻找的是如何认同客观世界,如何把复杂变为朴素和太初,如何找到事物的本质,因此需要服从现实和把问题客观化,减少自身的疏忽。

逍遥不任意,不是随性,而是按照自然的规律去正常生活。

并不是大鹏的行为就是最佳的,也不是斑鸠的行为就不好,而是各自有各自的用途,对自己的行为最恰当、最符合实际需要。

同样,宋荣子与他嘲笑的人、彭祖与冥灵大椿也是这样。

所以,适性,就是合于道。

三、《庄子》《韩非子》都是运用寓言的高手。

请以《逍遥游》为例,分析《庄子》寓言与《韩非子》寓言的不同。

在先秦说理散文中,《庄子》和《韩非子》这两部杰作,其寓言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各具特色.从思想内容看,《庄子》寓言体现了道家学派的主张,《韩非子》寓言表现了法家学派的观点.从题材来源看,《庄子》寓言题材比较广泛,来自自然的、历史的、现实的,应有尽有;《韩非子》寓言题材比较单一,多来自历史故事.从组织形式看,《庄子》寓言夹杂文中,没有独立地位;《韩非子》首创结构宏大而又相对独立的寓言群落体制.从形象塑造看,《庄子》寓言既有人物,又有动物、植物乃至无生物,而《韩非子》寓言绝大多数是人物.就人物形象说,《庄子》寓言多为下层民众,《韩非子》寓言多为上层人士.

四、清人刘熙栽在分析《庄子》时,说《庄子》文法有“断续之妙”,请分析一下《逍遥游》是如何展示这种“断续之妙”的。

答:

庄子的文章在先秦诸子中风格独特.他讲哲学道理,很少作抽象的说教,而是借助形象的比喻、丰富的想象,运用神话和寓言故事来抒情说理,使文章充满了奇幻的浪漫主义色彩.作为其代表作品,《逍遥游》充分体现出庄子散文的特色.下面就《逍遥游》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1、《庄子》善于把抽象的议论和比喻、寓言结合起来,使得深邃的哲理显得形象具体,富有感染力.《逍遥游》一文的主旨,是说明庄子超越物我界限的逍遥游思想.这样一种抽象深奥的思想,在文中全是以生动的比喻、寓言来阐明的.鲲鹏之变这一寓言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比喻,而小的比喻只有一句或几句,如野马、尘埃、水负舟、杯水芥舟、行路聚粮、朝菌、惠蛄、冥灵、大椿、彭祖、众人等等.如此众多的寓言比喻层出不穷,就将一个抽象的哲理说得非常具体形象.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富有浪漫主义特色.《逍遥游》一开始描绘了大鹏展翅九万里的雄姿和青苍辽阔的太空,展现出一个广阔壮丽的意境,显示了庄子奇特丰富的想象力.巨大的想象又离不开夸张,大到不知其几千里的鲲鱼,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鹏鸟,小到野马、尘埃、杯水芥舟,长寿到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短寿到不知晦朔的朝菌.这些都是大小、长短、高低的高度夸张.这就形成了一种汪洋恣肆、气象万千、开合自如的风格.在诸子散文中,《庄子》最富有浪漫主义特色.3、形散而神不散.从表面上看,《庄子》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把握;但实际上,在这种看似散漫幻变的表相中,却有着深层的内在联系.以《逍遥游》为例,文章由奇大无比的鲲鹏之变落笔,接着又是万千大小物象的纷纭蒸腾;但无论怎样的蒸腾变幻,其行文都最终指向“逍遥游”这一论旨.文章先以鲲鹏之变开局,继而以极大的鹏鸟与微小的野马尘埃相比,再与蜩与学鸠相比,引出了一系列“小大之辨”的比喻铺陈,并推演出具有不同德行的人.他们虽有现象的不同,但都有待于客观条件,达不到逍遥之境.这样,文章在前三段先以第一段的“寓言”、第二段的“重言”(增益、重复之言)九曲回旋,层层申论,然后在第三段末尾突转直下,由开放而收合,由铺垫而点题.如果说第一段、第二段的层层铺垫是千枝万叶,那么第三段末尾逍遥游的点题则是这千枝万叶所烘托的哲理之花.而后几段则以曼衍之辞,继续对逍遥游这一主题作出形象性的阐发,并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中.由此看来,《庄子》之文在结构上达到了形散而神不散之妙境.4、《庄子》的语言具有一种镂空蹈虚之美.庄子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于是发为“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这样,就使《庄子》之文如天马行空,飘逸不定,极具一种镂空蹈虚之美

2020-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