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心理学1.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27423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心理学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文心理学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文心理学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文心理学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文心理学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心理学1.doc

《论文心理学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心理学1.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心理学1.doc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开启心灵的钥匙

张家口市卫华小学

裴雪敏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开启心灵的钥匙

摘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论述,就当前小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广泛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和谐的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首先给孩子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如我们学校对户外场地进行美化,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学生生活在这么优美舒适的环境中,他身心得到放松,课下能看到他们自由自在在校园里追逐玩耍的身影,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就能激发出小学生动手实践欲望,比如给小花松松土,玩耍之余创造出更多好玩游戏等等,好的环境能诱发学生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

除了户外,教室是也是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因为他们在这里学习生活,作为教师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

比如我们班,会在墙上装饰一些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书签,美工作品。

这样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他们的生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创设快乐、民主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

”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加强交流,尊重,了解学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要求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

比如在我带的班级中,有一个孩子的个子不是很高,有时候上数学课做板演时,这位学生总是写不到合适的位置上,这时作为教师,我就再把题重新写一遍,正好到这个学生能写到的位置,一个小小的举动,让这个学生备受感动,课下他和我谈心说:

“谢谢老师,你不仅给我机会让我上讲台做演示,还为了我把题再写一遍,谢谢您。

”老师其实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当学生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

心理学研究表明:

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

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关爱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蒙台梭利说:

“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在我们班中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家庭条件非常好,所以养成了他自由散漫,目无一切对什么都不在乎的性格,作为班主任的我则用真诚的心和他交往,当他上课不注意听讲时,轻轻敲桥他的桌子给予提醒,当他上课随意说话时,叫他的名字让他注意,课下和他推心置腹的谈心,他那冰山一角,终于被我的真诚所感动,一段时间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

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注意关注个体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

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

我们班有一位学生家庭条件比较特殊,父母离异,从小和妈妈生活,近阶段他姥姥去世了,孩子内心非常伤心,由于妈妈忙于处理姥姥的后事,没有很好的照顾他,这一阶段他显得就很浮躁,和同学交往也少了,作为教师,我及时和他沟通,并了解他的生活起居,有时给他买个小玩具,我的做法是让孩子觉得他不孤单,还有老师在他身边。

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

最后,我引用美国的h·j·柯赖齐亚和w·m·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