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6471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docx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docx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

第六章语文课程的教学艺术

一.语文教学的艺术特征?

1.形象性

教学艺术的形象性表现在:

(1)语言描述的形象化。

教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给学生生动的直观形象。

(2)体态语言的形象化。

教师运用手势、姿势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变为形象的活动。

(3)电化教学的形象化。

可以将时空艺术、视听艺术融为一体。

2.情感性

情感性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显著特征。

语文教学艺术的情感性表现:

(1)语文教师良好的情感修养。

教师要把深厚的情感倾注在教学中,沉入课文,情动于中,才能形于外。

(2)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富有情感的语言更容易使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产生和谐共振,引起情感共鸣。

3.创造性

教学需要新颖、突破,与众不同,常教常新,常教常异。

面对教过几遍甚至几十遍的课文仍要有新的设计,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才能保持活力。

4.审美性

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统一,语文教学艺术的内在美是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

教学艺术的外在美主要指教学表达的形式美。

审美性的特征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审美修养,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应变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复杂过程,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变化着的情景,及时迅速的做出反应。

应变艺术是语文教学艺术高低优劣的显著标志,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语文课堂的教学的组织艺术?

(一)导入艺术

1.导入艺术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1)释题入课法。

有些文章透过题目就可以窥见全文的奥妙,对于这类文章,教师可以直接板书课题,从释题入手导入新课,围绕课题提示一些教学重点、难点的问题。

比如《将相和》,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课前谈话,十分自然的引出课题,接着问:

将是谁?

相是谁?

和是什么意思?

将和相始终都是和吗?

为什么不和?

后来怎么又和了?

运用释题入课,可以引发学生注意和发人深省。

(2)设置悬念法。

在新课开始时,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比如《警察与赞美诗》可以这样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不想进监狱,为什么美国人苏比非常想呆在监狱里呢?

简介利索,迅速把学生带到课堂的中心问题上来。

(3)直观导入法。

借助图画、照片、影像等直观手段,结合语言,在趣味中导入新课。

比如《长江三峡》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出示有关三峡风光的课件,优美的画面配上舒缓的音乐和解说,带给学生感官极大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运用直观导入要注意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

2.导入艺术的基本要求

(1)符合教学的目的和必要性。

(2)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4)导入要短小精悍。

(5)导入形式要多种多样。

(二)结课艺术

1.结课设计方法

(1)照应法。

结尾与开头相呼应,首尾相结,使教学过程前后连贯。

在收束时,结尾要与开讲时的导语相照应。

比如《荔枝蜜》,导语是:

大家很害怕蜜蜂,是因为它能蛰人,那我们能不能因为蜜蜂蛰人而讨厌它呢?

在结尾时,老师说:

学习了这篇散文,我们深受启发,蜜蜂蛰人是防卫的本能,正因为如此,方显它的个性和力量,更可贵的是蜜蜂能够酿蜜,为人类做贡献,因此我们要爱蜜蜂。

这段结语既突出重点难点,有照应开头,前后连贯。

(2)悬念法。

在下课前结合下一次课要学的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次学习创造条件。

(3)延伸法。

在课堂教学内容结束后,不是马上结束教学,而是根据讲课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

比如《在烈日和暴雨下》,最后延伸:

这篇课文选自老舍的著名小说《骆驼祥子》,小说的主人公祥子,走的是一条自我奋斗的道路,但最终失败了。

请同学们课后阅读小说《骆驼祥子》,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这本文学名著的。

2.结课艺术的基本要求

(1)结课要紧扣教学内容,不蔓不枝。

(2)结课要简洁明快,干净利索

(3)结课要与开讲相呼应,脉络贯通

(4)结课要严格掌握时间,按时下课。

三.语文课堂教学的表达艺术?

(一)教学口语艺术

教学口语具有以下的特点:

1.规范性。

这是教学语言最本质的特点,也是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

规范化的标准是普通话。

2.科学化。

内容必须是科学的,最低的标准是准确无误,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鲜明的条理性。

3.形象性。

语言能使听着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历其事的感觉,语言这种创造形象的功能,正是语言形象性的表现。

4.情感性。

教学活动总是伴着一定的情感进行的,这种情感首先用语言表现出来。

充满感情的语言不仅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作用于他们的心灵。

教学语言的情感性来自教师对工作和学生真挚的热爱,这样才能情动于衷而溢于表。

5.针对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服从教学内容的客观需要,又要照顾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

教学的内容不同,文体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就不同。

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来选择语言表达方式。

6.启发性。

教师语言的启发性就是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仅要把思维的结果传递给学生,更要引发学生思考,唤起求知欲望。

(二)教师体态语言艺术

教学中常用的体态语言有三种:

1.面部语。

教师的面部语可分成两种:

一是平常的面部语,这是基本的面部要求,教师要做到和蔼亲切,热情开朗,是较稳定的面部表情模式。

另一种是变化的面部语,随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的变化而变化。

2.眉目语。

教师要善于以眼传神,把喜怒哀乐、褒贬扬抑等不同的感情色彩用眼神表现出来。

在课堂上,教师要扩大视区,与每个学生及时的进行眼神交流,是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怀。

3.手势语。

教学中,教师准确适度的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他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留下深刻印象。

(三)板书艺术

艺术性板书符合以下审美要求:

1.简约美2.含蓄美3.流动美4.奇异美5.形象美

四.语文课堂教学的激凝艺术?

(一)课堂提问类型

1.回忆水平的提问

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出发设计提问。

这类提问是让学生回忆、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准备。

它所涉及的心理过程是回忆。

提问常用关键词:

谁、什么是、哪里、何时。

2.理解水平的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为引导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思路和脉络,理解课文的主旨、内容、特点等设计的提问。

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的最多,常用关键词:

怎样理解、有何根据、为什么、怎么样。

3.应用水平的提问

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解决新知识中的难点、重点而设计的问题。

心理过程主要是迁移。

提问关键词:

运用、分类、选择、举例

4.分析水平的提问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设计的问题,训练学生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把过程分解为阶段。

提问关键词:

为什么、什么因素、证明、分析。

5.综合水平的提问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而设计的问题,训练学生把事物的各个本分、各个要素联结为整体,找出互相联系的规律性。

这类问题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常用关键词:

综合、归纳、小结。

6.评价水平的提问

让学生对一些观念进行判断选择、提出见解、做出评价而设计的问题。

提问关键词:

判断、评价、你对。

有什么看法

(二)课堂提问的方法

1.直问

直截了当地问,题意明确,学生便于掌握,容易回答。

2.曲问

一种迂回的问法,问在此而意在彼,本意解决甲问题,故意绕个弯,提出乙问题,学生解答了乙问题,甲问题随即得到解决。

比如,《愚公移山》中,“孀妻、遗男”需学生理解,曲问:

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一起去移山,他爸爸同意吗?

这样一问,学生兴趣盎然,顺即解决问题。

3.逆问

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不这样写行不行?

”这种问法揭示矛盾,刺激性强,训练学生的思维。

4.比较式提问

比较事物异同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事物的异同点。

激励学生思考,提高理解和鉴赏能力

5.选择式提问

就某一教学内容提出若干解释,让学生进行分析鉴别,作出判断。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强课堂活力。

(三)提问艺术的基本要求

1.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

2.难易适度,注意科学性

3.新颖别致,注意趣味性

4.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

5.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

五.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

(一)课堂氛围的调控

1.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

课堂氛围的调控必须与教学内容的主旋律和谐一致,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氛围。

2.灵活运用实施调控的有效方法。

调控方法:

借助导语调控,借助外部刺激调节,通过激疑诱思。

(二)课堂节奏的调控

1.教学语言抑扬顿挫

语言的抑扬顿挫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一般来说,讲解教材的重点内容,放慢语速,增强音量。

浅显易懂的内容,加快语速,放轻音量。

快慢交替,急缓相间,渲染出与课堂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气氛。

2.教学方式间隔变换

教师可以把讲授、讨论、练习等活动按科学顺序搭配起来,使教学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练习,减轻学生的疲劳。

3.教学内容疏密相间

一般来说,重点难点重锤敲,使学生精力高的集中,积极思考,体现一个“张”字。

易懂的非重点内容,体现一个“驰”字。

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奏,保持旺盛的精力。

4.节奏整体融洽和谐

语文教学应综合考虑,全面安排,构成要素搭配合理,衔接自然,疏密有致。

(三)课堂的应变艺术

1.因势利导

对于教学中的突发情况,教师不能回避的,可以沿着学生思维积极引导,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问题,还可以把学生的问题巧妙的纳入讲课轨道。

2.对症下药

要求教师在遇到意外情况时,应把握学生的思维脉络,抓住问题症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3.见仁见智

课堂上常有学生对教材内容或教师讲授的内容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对这类情况,教师应保护学生敢于向教材、向权威、向老师挑战的积极性,允许学生发表“见仁见智”的看法。

六。

语文教学艺术风格的特征

1.独特性。

表现为教学艺术实践中的新颖、独到、别具一格。

2.稳定性。

稳定性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

3.发展性。

要求教师在稳定中求发展,不断学习别人,突破自己,完善个人教学艺术风格。

七.语文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

(一)影响教学艺术风格的因素

1.个性与人格特征

教师的个性特征表现为个人的兴趣、爱好、情感、气质。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学中最宝贵的财富。

它不仅能决定教师能否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且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重要意义。

2.认知结构

主要是教师的知识结构。

主要包括语文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系统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

3.思维品质

语文教学艺术要求教师的思维品质具有敏捷性、灵活性、感受性、创造性的特点。

(二)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四个阶段

1.模仿性阶段

模仿的对象有两种:

一是现实中教学艺术的典范,通常是一些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另一种是平时接触的、影响较深的教师,通常是自己的同事。

该阶段的特点是模仿成分多,带有不成熟的“他人性”

2.独立性阶段

独立性教学是教师教学艺术发展过程的关键阶段,是教师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前提条件。

在该阶段中,教师的个性化特征开始显现。

通过积极的观察和思考,能将他人的优秀经验有机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中。

3.创造性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表现为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综合运用,自觉探索和研究教学结构和方法的最优化,追求最佳教学效果。

4.有风格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有独特稳定的表现,教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教学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八.语文教学艺术风格的类型?

1.典雅型庄重典雅、严谨不苟、蕴涵深远

2.新奇型形式新颖、灵活多变、吸引人

3.情感型感情充沛热烈,感染力、震撼力很强,师生关系融洽

4.理智型教学逻辑严密,结构严谨,重视学生能力训练

5.诱导型勤诱善导,举一反三,点拨开窍

 

第七章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

一、阅读活动的性质和特点?

1.阅读是吸收,是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的学习活动过程。

2.阅读活动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

3.阅读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活动,是一系列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二、阅读基本能力的层次?

1.认读能力

就是识别、辨别字与词的能力。

认读的内容包括字词的音、行、义三个方面。

认读的原则坚持音、行、义三位一体。

认读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认字数量的多少、质量高低、速度快慢

2.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

(1)理解词语的能力

第一步是筛选,从课文中指出相应的关键词语。

第二步选择和判断,关键的一步,学生在阅读时需要将已知的词语再现出来,在具体的环境中选择最恰当的义项。

(2)理解句、段的能力

具体方法:

对具体的材料加以概括;对抽象的材料加以阐发;对含蓄的内容讲清楚明白

(3)理解篇章的能力

理解篇章是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加工,运用想象和联想、拓展和创造,深究课文思想,品味课文妙处,体会作者意图。

3.鉴赏能力

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和风格进行鉴别、欣赏、评价的能力。

它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语文及其他知识,以正确的审美观点进行鉴别、欣赏、评价。

鉴赏活动和理解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4.活用能力

是指阅读者能够把经过阅读理解、评价而储存的知识,根据需要灵活提取出来使用的能力。

是决定阅读成败的重要标志。

三、阅读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一)精读

精读是对读物的内容和形式作全面、深刻理解和把握的阅读方法。

精读就是反复诵读、仔细揣摩、精读钻研。

在阅读教学中,精读教学应是和词句段融合在一起的。

对于词语的理解,应揣摩、比较、分析富有表现力的关键性词语。

应关注的句段是:

概括性的句子和段落,内涵丰富、语言凝练的句段,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段。

句段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是直接理解,教师根据上下文的联系,启发学生通过句段的语言形式来理解;二是借分析语段的语法及其修辞手法来理解。

(二)略读

1.略读训练的内容:

A迅速捕捉关键性词语的能力。

这是基本要求

B迅速摘出重点句段和句段中心语的能力

C迅速准确概括全文的能力

2.略读教学方法

A编写提纲法

B摘画中心句段或者中心语的方法

C运用法

D讨论或竞赛法

(三)朗读

1.朗读教学内容

A重音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首先启发学生识别、确定重音;其次教会学生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重音。

B停顿和连贯

停顿有四种类型:

结构停顿、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停顿。

C语调

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应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基调,根据课文表达的感情来确定朗读的基本调。

D速度

朗读的速度与课文的体裁有关,同时也受制于课文的基础。

2.朗读教学的方法

A示范法组织学生听教师范读,让学生带着目的和要求听的朗读

B技能训练法教师采取方法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朗读技巧。

训练内容是朗读表达技巧四要素(重音、停顿和连贯、语调、速度)

(四)默读

默读技能的标志:

理解、速度、识记、评价

默读教学首先培养学生不出声、不指读的阅读习惯。

其次采取限时限量的方式指导默读,训练学生默读技巧。

(五)背诵

指导背诵注意的问题:

背诵内容应精选;背诵方法要科学;背诵时机要合理,背诵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四、常用文体阅读教学

(一)记叙性文体教学

1.记叙性文体阅读教学的理念

第一,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意,加强人文因素教育

第二,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第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对话教学

第四,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

第五,重点训练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2记叙文体教学的要点

第一,正确处理记叙文教学与单元主题之间的关系。

.

第二,记叙文阅读教学的设计,关照课文本身的训练和教学任务。

记叙文阅读教学五大任务:

A教给学生记叙文体知识,训练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B在阅读中让学生感受与学习记叙文的写作。

C训练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D进行语言教学,引导学生揣摩记叙文的语言特点,培养语感。

E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说明性文体教学

设计要点:

第一,摆正说明文教学目的。

第二,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读。

说明文的科学性表现为一是被说明对象的科学性,二是说明过程的科学性以及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第三,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

(三)议论性文体教学

设计策略:

1.唤情激趣策略

第一,充分发挥读的作用。

第二,挖掘文章的独特之处

第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观点和道理的人文、伦理背景

2.情境创设策略

故事导课,创设乐学情境;巧妙质疑,创设阅读情境:

适时点拨,创设思考情境;评价鼓励,创设愉悦情境。

 

五.文学类文体的阅读教学

(一)小说教学

1.认识教材中的小说与生活的关系

小说借助故事情节、语言及环境描写,塑造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世间万象。

2.以人物品读为中心展开教学

解读人物的方法:

(1)加强诵读,品味人物语言,感悟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2)揣摩小说细节,认识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人生和人性的多维性。

(3)剖析小说的环境描写、人物肖像描写以及作者的叙述性语言。

(4)认识小说中的对比、呼应、悬念、铺垫、穿插等手法对表现人物的意义。

3.在想象和联想中感受小说的艺术美

训练形象性思维的方法:

(1)情境再现法:

通过对小说情境的渲染和描绘,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勾勒人物形象。

(2)延伸揣摩法:

通过合理想象,延伸作品内容,用自己想象参与人物塑造。

(3)情感融汇法:

通过启迪和唤情,帮助学生与作品融为一体。

4.关注课外读写为落脚点

常用方法:

评论法:

对内容和写法进行评论

人物点评法:

点评某个人物

细节点评法:

由某个细节发生联想感触

比较法:

选择有可比性的人物或作品进行比较

换位表述:

以作品中某个人物的口吻重新演绎

情境再现:

想象小说中暗线隐藏的情节

细节拓展:

扩写情节

梗概法:

缩写情节

延伸续写法:

续写故事

模仿法:

对小说中的细节仿写

(二)散文教学

1.把握散文艺术特征

(1)主体抒情性不但要体验散文的情感,还要关注抒情主体的情感个性和人格魅力

(2)自由开放表现: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笔法自由,随意赋性;兼容各体,自具特色。

(3)语言凝练

2.明确散文教学目的

(1)了解散文及文本知识

(2)培养散文鉴赏能力

(3)体验作品的情感美

(4)感悟作品的哲思美

(5)鉴赏作品的形式美

3.散文教学策略

(1)创设文化情境,激活阅读期待

(2)搭建探究平台,解读赏析文本

(3)引导合作体验,达成意会情动

(4)实施多元指导,促进人格融合

(三)诗歌教学

1.把握诗歌审美本质

(1)真挚的抒情美

(2)语言的精炼美、音乐美

(3)深邃悠远的意境美

2.明确诗歌教学目标

3.了解诗歌教学策略

(1)诵读策略

一是以个别训练为主,鼓励学生单独诵读,教师从旁指导。

二是诵读技术的指导要体现规范性和灵活性结合的原则

(2)入境策略可借助导语、音乐、图片、相关历史事件创设情境

(3)激情策略

第一,教师在理解诗歌情感和意境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起学生感悟诗歌的兴趣。

第二,教学设计要突出动情环节

第三,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第八章语文课程的写作教学

一、写作教学的内容?

(一)写作素材积累

1.观察与感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观察就是观察生活,认识世界。

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人,进行细节观察或多角度的观察,总体观察或全面观察。

感受是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教师应训练学生敏锐的感受力,使学生见微知著,通过现象洞察本质。

教师指导学生养成随手记写的习惯,用日记、随笔、周记的形式记录观察体验。

2.广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广泛涉猎各类读物,坚持收集、摘抄,坚持记读书笔记,养成多读勤记的习惯。

(二)写作思维训练

思维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核心,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坚持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步训练的原则。

写作思维由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构成,这三种思维方式相互联系。

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把思考的对象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各个方面,各个因素,然后思考论证。

综合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2.归纳与演绎归纳就是从个别到一般,概括出一般原则和规律的思维方法。

演绎就是从一般到个别,从一般原则推论出个别事物的思维方法。

3.求异思维打破常规思维定势,寻求变通,想人所未曾想,言人所未尝言

4.发散思维从一个思维基点出发,运用分散组合、类比联想的方法,进行全息思维,找多种思路的思维方式

(三)想象能力培养

训练想象力的方法:

1.丰富表象积累

2.指导想象方法:

联想:

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

辐射式想象:

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向四面八方进行想象,即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想象

推测式想象:

根据已有的认识对可能出现的新变化做出推测

(四)写作知识教学

1.文体知识教学

(1)记叙文写作教学要点

内容具体: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训练学生用确切的语言,各种修辞手法表现内容,用恰当的细节充实内容。

条理要清晰:

包括叙事的人称,叙述的顺序,叙述的线索

表达要生动感人

(2)说明文写作教学要点

抓住事物的特征

掌握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程序顺序

选择适当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举例子、列图表、引用、诠释

(3)议论文写作教学要点

确立论点

选择论据:

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摆事实讲道理、归纳法、演绎法、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

(4)应用文写作教学要点

提高对应用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强化应用文的惯用格式训练

训练应用文的语言

2.语言训练

要求:

(1)准确用词恰当,语句通顺,句序连贯合理,表达准确到位。

(2)简明语言简洁明快,质朴自然,不刻意雕琢

(3)得体遣词造句要适应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

(4)生动运用词语具体形象有生气

二、写作教学程序?

(一)命题

1.命题要求?

(1)命题要有教育性

(2)命题要有计划性依据每次的写作训练目的,确定训练重点、文章体裁、命题方式及具体的题目,做全面规划。

(3)命题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年龄和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

(4)命题要有迁移性语文教学要贯彻听说读写密切结合的原则,读和写是相互促进的,写作教学必然要和阅读教学相结合。

写作命题结合阅读教学的实际是促进读写迁移的关键。

2.命题的方式?

(1)直接形式的命题

可分为完全命题和不完全命题。

完全命题是题目完整、题意显露、范围明确;不完全命题是教师提供不完整的题目,让学生填补空白。

(2)间接形式的命题

①材料作文:

价值是既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又有一定的灵活性;学生可以多角度的立意,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分类:

文字材料,教师提供一组文字材料,让学生按要求对文字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或改写、扩写、缩写、续写,写出一篇新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