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诊断技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5303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诊断技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三级诊断技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三级诊断技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三级诊断技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三级诊断技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级诊断技能.docx

《三级诊断技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诊断技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级诊断技能.docx

三级诊断技能

诊断技能(三级)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

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

扁鹊(活动期公元前4世纪初)中国战国时期的医学家。

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

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

而且,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

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

扁鹊在自己的医疗生涯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表现出高尚的医德。

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

这一行若无高尚的人性基础跟无私的善良精神,不可能修到好境界。

案例视频:

丢失的表情

第一部分心理诊断概要(补充)

1、概念

2、对象和目标

3、主要任务

4、特点

5、过程

6、科学性要求

7、重要性

8、如何诊断:

定量定性;复诊;疑难;程序

第二部分心理诊断的流程(p1-51)

五步走:

1、初诊接待(3级)

2、资料的搜集和整理(3级)

3、初步诊断(3级)

4、鉴别诊断(2级)

5、识别病因(2级)

概念的理解P25

心理诊断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的心理活动和人格特征进行评估和鉴定的过程,目的是确定其心理变化的程度和性质。

心理诊断能确切说明治疗前的决策过程。

一般认为,心理诊断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偏移或障碍进行描述、分类、鉴别与评估的过程。

在对存在心理问题的人进行干预时,心理诊断也被当作为心理问题评估,指的是干预者通过访谈、测验、观察、个案、问卷等方法来收集当事人的信息,并运用分析、推论、假设等手段对其心理问题的基本性质加以判定的过程。

心理诊断与心理评估

同疾病诊断一样,心理诊断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一个过程。

因此,近年来临床心理学上又提出了“心理评估”的概念。

心理评估是指应用多种方法获得信息,对个体某一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的过程。

心理诊断强调的是结果和确定性,是一个相对静止和孤立的概念;而心理评估强调的是过程,是一个侧重联系和变化的概念。

但“诊断”这一概念过分强调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所以,随着学科发展,为更确切地说明治疗之前的决策过程,目前多采用“心理评估一诊断”这一概念。

 

二、心理诊断的对象与目标

心理诊断的对象是健康人、亚健康人和不健康人,主要诊断的对象是身心处在亚健康中的人。

首先,心理诊断是通过心理症状学知识来研究非健康人的心理和行为特点;

其次是研究心理障碍的诊断和发病规律;

最后,特别强调诊断方法,技能和病因的讨论。

 

一般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寻求人类总体或某一群体的共同心理规律;  

心理诊断则是以个体为目标,探求某一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

确定个体行为与常模偏离的程度和距离。

 

三、心理诊断的主要任务

1、区分正常精神活动和异常精神活动

  

2、寻找心理紊乱的原因

3、对心理紊乱状态进行分类诊断

四、心理诊断的特点

1)对象是从没有任何心理紊乱到患有精神疾病之间的连续带人群; 

2)对象的模糊性较高,推广难度较大;  3)心理诊断与精神病学关系紧密;

 4)心理诊断的重要手段是心理测量; 

 5)心理诊断要求对问题进行归类,强调结果和确定性,因此是相对静止和孤立的;  6)心理诊断的直接目的是对心理紊乱的性质、类别、程度作出判断,并探索心理问题的原因。

五、心理诊断的过程

1、从诊断的形式来分为:

初诊、复诊、会诊和转诊四个方面。

在心理诊断中,初诊、复诊、会诊和转诊之间不是连续的过程关系。

但是,初诊和复诊之间关系紧密,是成熟的高水平的诊断者一般都要完成的两个诊断过程。

会诊和转诊是在特殊情况下发生的,

不一定在每次诊断过程中都使用。

  

复诊和转诊

复诊的步骤有哪些?

 1、审阅初诊记录:

审阅格式、方法、内容、客观性、合理性、详实性、可靠性等。

 

 2、对初诊进行再推理,并分析材料与初诊之间的逻辑关系。

 3、分析无关的证据,看是否能够提供新的诊断的思路。

 4、再次诊断,否认原诊断或者支持原诊断。

转诊的含义及类型是什么?

  转诊的含义是:

依据神经症和精神病诊断的标准进行比较、衡量并给出诊断,把不适合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求诊者转介给适合的相关部门。

  首先,转诊是尊重了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的局限性;其次,转诊是为了不耽误求助者的治疗。

  

类型有:

1、不属于心理诊断的对象;2、欠缺型;3、忌讳型;4、冲突型;5、非信任型。

2、从心理诊断的具体操作实施来看,心理诊断的过程主要包括:

建立心理诊断的同盟关系、确定诊断目的、收集资料、分析资料、问题定性和定量、病因诊断等六阶段。

心理诊断六过程是一个内在的逻辑整体。

1.同盟关系的建立是诊断过程的起点,

2.诊断目的的确定是诊断过程的动力,

3.信息资料的收集是诊断过程的必备条件

4.信息资料的分析是诊断过程的关键环节

5.定性诊断和定量诊断是心理诊断的最高目标

6.病因诊断是心理诊断的深入环节,也是提高心理诊断质量的重要措施。

咬指甲癖虐皮症

出现这种现象常与精神紧张有关,在生活节奏改变比如孩子入托、入学时孩子特别容易出现紧张,在生病时也容易诱发此症,部分小儿由于模仿他人而形成。

具有内向、敏感、焦虑素质等性格特点的小儿容易患此症。

部分患儿诱因不明。

孩子表现为反复咬指甲。

轻者仅啃咬指甲,严重者可将每个指甲咬坏,甚至咬坏指甲周围的皮肤,少数小儿还咬脚趾甲。

部分儿童常伴有其他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多动、焦虑、紧张不安、抽动障碍、吸吮手指、挖鼻孔等。

症状顽固者夜间也出现虐皮症咬指甲行为。

边咬边苦恼就是虐皮症。

虐皮症

  极少数孩子会让咬指甲这事形成终生痼癖,这就需要说说它与成年人的关系了。

在成年人身上,咬指甲有可能被诊断为虐皮症医学上专业的称呼是冲动、强迫性虐皮障碍。

  对成年人来说,这样做同样源于不良情绪,比如愤怒、抑郁或是无聊,咬指甲会让心理得到高兴、满足或是解脱。

但相比于儿童,成年人这么做的时候,可能又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苦恼,如果因此回避一些事情(如重要约会)或是影响了工作,那么精神科医生就有足够的理由来将它诊断为心理障碍了。

六、心理诊断的科学性要求

  心理诊断是否具有科学性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评定:

  1.任何单项测定均应有可比较的常模,常模必须是通过信度和效度都靠得住的量表或测验做出的。

 

 2.诊断几乎无法根据一个单项测定而得出,它只能是对多项测定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这就要求各单项测定之间必须有内在逻辑性。

同时,测定结果与临床症状应有相对一致性,为此,测定必须接受上述所谓内在逻辑性和相对一致性的检验。

  

3.心理学各基础学科所验证了的规律是心理诊断方法的出发点,所以,心理诊断的提出和方法设计都应以各基础学科的规律和操作原则为依据。

 

 4.心理诊断应接受临床实践的检验。

案例:

整个男权主义啊!

女士主诉:

儿子对父母打打杀杀。

我约丈夫去咨询。

见到咨询师,丈夫就说我的诸多不好。

还没等我开口,咨询师说:

找你这样的老婆还不如花钱找个保姆呢?

你什么也不干!

什么也不懂!

他让我丈夫给骗了。

把我训了一通。

回到家,丈夫高兴地像个孩子,拿起菜刀剁着菜板骂我:

看到了吧!

儿子这样都是你害的!

都是中了你的毒!

这个咨询师整个男权主义啊!

思考:

这个咨询师有诊断吗?

从中你有何感悟?

七、诊断有何重要性?

1、对心理咨询和治疗而言是充分和先决条件;是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必要前提;有利于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制订咨询策略;

2、没有诊断就无从咨询和治疗

3、误诊是咨询和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4、心理诊断可以对问题进行归类,便于探索问题有关的影响因素;

明医与庸医

1、你是个什么事?

(WHAT)

2、你为什么会摊上这档子事?

(WHY)

3、咱们如何解决你的事?

(HOW)

案例:

请你诊断

例1××,女,19岁,高中毕业,待业,个人爱好文学艺术。

  无精神病家族史,身健,无任何躯体不适。

就诊目的:

想克服报复心理。

第一次接待时的主诉:

我在初中时,对任何事都好强,有时事情做不成功也不服输,爱和别人辩论,特别爱为自己辩护。

有一次一位女同学骂我是阿Q,我很生气,并想:

“我非找机会教训她一次不可。

”升入高中以后,那位同学进了另一所中学,再也见不到她了,但心里的报复情绪未消。

于是便找到她打了她两记耳光,当时觉得出了气。

可是在打她时有几个男学生在场,那几个男学生打抱不平又把我打了一顿,以后,更增强了我的报复情绪,但又找不到好机会,很苦恼。

你的诊断是什么?

你会怎么办?

案例:

请你诊断

例2陈××,男,21岁,大学二年级学生,无特殊爱好。

  无精神病家族史,体健,无任何躯体不适。

同学陪伴就诊。

就诊目的:

解除对他人的成见。

陪同人员报告:

陈××刚进大学时学习成绩还不错,一年级结束时学习总成绩在班里是前几名,二年级开始时也没发现他有什么不好,后来总是躲着大家,再往后就和别人吵闹,说班里其他同学在教室咳嗽或吐痰是针对他的,是故意污辱他,为.此不到班上上课,二年级六门功课不及格,后来休学、留级。

回来后不但没有什么改变,反而更厉害了。

  咨询师问求助者:

你的朋友说的情况是真的吗?

  求助者:

是,班里同学都恨我,嘲笑我,我受不了。

  咨询师:

别人咳嗽也可能不是针对你的,是他们患感冒或有呼吸道疾病。

  你自己有时也要咳嗽,你是针对别人吗?

  求助者:

我咳嗽根本不是针对别人,而他们就是故意的。

你的诊断是什么?

你会怎么办?

诊断点拨

对前一例求助者,应进行心理测验,以便对她的心理障碍进行分析和帮助她克服心理障碍。

对第二例,应当立刻建议去精神病院进行诊断治疗,因为该例已超出临床心理诊断的范围,必须使用临床精神病学的诊断标准才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从上述两个案例及其处理方式来看,临床心理学在对象、任务和方法上与临床精神病学是极不相同的。

为此,心理评估一诊断,作为临床心理学的一种手段,它只适合于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充其量也只适合于心理疾病边缘状态的诊断,对于精神病学只有辅助作用。

八、如何进行心理诊断?

(一)、如何进行定性诊断?

  对心理问题进行定性诊断就是确定心理问题的类型。

 

 1、一般习惯性定性诊断程序:

 

 首先,判断是否患有精神病。

  若是,再进一步判断是什么精神病。

精神病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应及时转介专科医院治疗或由精神病医生来处理,切不可耽误治疗。

 

 其次,若排除精神病,则考虑是否有可能是神经症。

  神经症是心理咨询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对其诊断和咨询是心理咨询师的基本能力。

  第三,若不是神经症,则考虑是否是生理心理障碍。

  

第四,若不是生理心理障碍,则考虑是否是人格障碍。

 

 

第五,若不是人格障碍,则要考虑是否是其他的心理疾病,通常是一般性的心理问题。

 

第六,若是由于躯体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则关键是治疗身体疾病,一旦疾病得到控制,心理障碍也就随之得到缓解或改变。

 

 2、经典定性诊断程序:

 

 1)利用典型行为进行定性诊断  

2)依据求医行为进行定性诊断 

 3)从自知程度来进行定性诊断

习惯性定性诊断程序

(二)如何进行定量诊断?

对心理问题进行定量诊断就是对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量化。

 

1、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2、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3、运用抑郁自评量表(SDS)  

4、采用16PF量表  

5、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 

6、运用MMPI  

7、运用韦氏智力测验

(三)如何进行疑难案例诊断?

有些类型的心理问题要在短时间内确诊是很困难,因此,在进行诊断时有必要进行疑难案例的诊断。

 

 1、确定案例在诊断上的疑点和难点 

 2、补充检查取证,在新材料的支持下对原有诊断进行修正和补充。

 

 3、若仍不能确定,则可以请有关专家进行会诊。

(四)心理诊断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有计划地用自己的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与装置,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考察,以取得研究所需资料的方法。

 

1)观察法分为:

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两种类型。

  2)观察内容包括:

外表、行为、语言特点、思维内容、认知功能、情绪、灵感与判断等。

  

3)观察法的实施包括:

观察步骤和注意事项。

2、测量法:

  心理诊断的测量法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定的方法。

 

1)心理测量的分类:

  根据功用划分为:

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学测验等。

  根据测验方法为:

问卷法、作业法、投射法等。

  2)测验过程包括:

实施步骤、测验分数的解释、注意事项。

3、产品分析法:

  产品分析法是通过采集求诊者的作品(包括绘画、手稿、雕刻、雕塑等),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资料对产品进行分析,从而有效地评估其心理水平和心理状况的分析方法。

产品分析法分为:

自然产品分析法和控制产品分析法。

其过程分为:

产品分析、分析结果得到求诊者认可及注意事项。

在采用产品分析法时,应该考虑:

1、产品分析法的分类 

2、产品的分析  

3、产品分析结果要得到就诊者的认可  

4、注意事项

4、摄入谈话法

  摄入谈话法是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会谈,从而获得求诊者的背景资料、求诊目的和对求诊的期望的谈话方法。

  

其操作步骤分为:

确定谈话主题、确定提问形式、认真仔细倾听、控制谈话方向、谈话内容分类、规范结束谈话及注意事项。

5、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是综合求诊者各个方面的信息对其进行诊断的方法。

小结:

怎样诊断?

1诊断标准:

症状学标准、严重程度、病程

2诊断顺序:

先排除精神病、判断类别、具体诊断

3诊断依据:

不是精神病、据标准判断类别、最终诊断

4鉴别诊断:

精神病--神经症-人格障碍--相似的进行鉴别--躯体疾病

5诊断内容:

问题;原因;程度

6诊断方法:

观察法:

会谈法:

史料分析法:

测验与实验法;产品分析法    

7诊断程序:

初诊接待-资料的搜集整理-初步诊断

--鉴别诊断—识别病因

第二部分心理诊断的工作程序

五步走:

初诊接待

搜集资料

初步诊断

鉴别诊断

识别病因

蜜蜂采蜜

流程一:

初诊接待--重要性P1

1、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2、搜集整理资料以进行诊断

3、提供一个释放压抑的空间

4、初步了解和评估求助者的问题,为形成初步诊断打下基础。

思考:

扁鹊的初诊接待成功吗?

为什么?

第一单元如何进行初诊接待P1

程序:

准备-礼貌-询问-态度-原则-性质-权义

--方式(8部分)

知识:

印象-危机-分类

注意:

情绪-语言-保密-功效-仪态

心理咨询室的条件

台湾SOLER

S:

直角

O:

开放

L:

倾斜

E:

目光接触

R:

放松

保密原则P3

保密内容:

1、求助者暴露的;接触过程

2、与咨询无关的求助者的个人隐私

保密例外:

1、求助者同意;

2、司法机关要求;

3、伦理和法律诉讼;

4、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

5、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

6、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

重要性:

1、尊重自主性

2、体现诚信

3、避免伤害

4、获得安全感

5、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泄密:

诉诸法律

要求:

反复说明;

校园忧郁与自我伤害三级预防

----台湾大学柯慧贞

第一级预防,应:

确定哪些是导致自杀的危险因子,(包括潜在潜在危险因子与急性因子,如压力事件),进一步找出可以降低自杀发生的保护因子;进而发展处策略来降低危险因子与增进保护因子。

以校园为例,包括推动校园生命教育、压力调适及各种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如:

正向思考、冲突管理、情绪管理及压力与危机管理。

二级预防,应:

筛选出可能会自杀或自我伤害的高危险族群,及早做介入与辅导,学习危机及压力处理能力,以降低自杀发生的比例。

以校园为例,重点放在对于忧郁及自杀高危险群之早起筛选检与长期追踪的预防介入。

三级预防,应

针对即将自杀或自杀未遂的人进行危机处理与介入,确认个案的安全性,保护生命,避免未来真的自杀或再度自杀;而对自杀完成者,则需对其亲友进行危机处置与事后处理,包括对家属、同与亲友所进行的哀伤辅导与治疗。

以校园为例,首要便是建置自杀事件发生后的危机处理机制,落实作业通报流程与因应措施。

危险的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个危险的职业……

  长时间接触他人的心理困扰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关于从事心理咨询这危险职业所要面对的种种难题;

  .从事心理治疗的无意识动机;

  .临床工作对治疗师的情绪情感所带来的影响;

  .对个人婚姻、家庭、子女等方面造成的种种压力;

  .临床工作的幻灭以及身体和心灵上的孤立;

  .自身存在性格缺陷的治疗师所经历的挣扎;

  .为自杀患者提供服务所面临的极度风险.

  .诸多重要的专业、伦理、法律方面的风险;

  ……

  《危险的心理咨询》是麦克尔.瑟斯曼博士送给中国同行的礼物。

作为国外最新、国内唯一一本关怀心理咨询师的好书,它将为我国的心理咨询师们提供借鉴和反考,幸运地避免重复西方同行曾经犯过的一个巨大的错误;长期地忽视心理咨询师本身。

郭念锋视频

初诊接待的具体方法

1、望:

观察法

2、闻:

摄入性会谈中的听

3、问:

会谈法;既往史

4、切:

测量;

对资料的整理和评估

----解读目录

望:

观察法的步骤

观察法是用途相当广泛,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其步骤如下:

 

 1、确定观察要点 

 2、确定观察中的记录指标 

 3、确定观察中的先后顺序 

 4、预估观察重点  

5、考虑观察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6、实施观察  

7、补充观察

微表情读心理

无须确凿证据,无须测谎仪,甚至无须声音,只凭借表情的变化就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这是美国电视剧《千谎百计》(Lietome)中莱特曼博士具备的高超本领。

    这些一闪而过的绝望、尴尬或者窃喜等细微表情,有个专有名词叫做“微表情”。

莱特曼正是通过捕捉这种转瞬即逝的表情,破获了一个个连联邦调查局都束手无策的案件。

瘪嘴角是经典的犯错表情。

对自己的话没信心。

人撒谎时会摸脖子,这是经典的机械反应。

 下巴用力表示人在生气。

没有表情与出现表情同样重要

当一个人面部两侧表情不对称时,他很有可能在伪装感情。

抚摸自己的手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手势,在自己不完全相信自己所说的话时,用来尽量打消自己的疑虑。

 如果是真的生气,大吼大叫和手用力拍桌子应该是同时发生的,如果一先一后,就有可能是在伪装。

真正的凶手会对被害人表现出轻视、厌恶,甚至害怕,而不是惊讶

对方对你的质问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质问会是真的。

 

回忆时的眼球是朝左下方的,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第二单元会谈P8—摄入性

含义:

有目的的交谈

地位:

伟大的艺术

要点:

倾听-态度-区别-提问(听说思问)

种类:

摄入性;鉴别性;治疗;咨询;危机

内容:

P12:

3原则

注意:

P13:

6方面

要点1:

闻--听P8

1全神贯注,倾心

2不随便打断,不插入评价

3注意思考,迅速判断

4及时把握关键点

要点2:

态度P9—非评判态度

是什么:

罗杰斯譬喻日出日落

为什么:

轻松;无所顾忌;内心世界展现

怎么样:

1、表情语言注意

2、表态须中性

3、表达理解

要点3:

区分和鉴别—程度真伪P9

2010/3月的某一天,心理沙龙正在二楼举行。

楼梯口突然进来一家三口,孩子和妈靠近楼梯入口坐下,爸爸径直走进咨询室里面靠窗的办公桌前,和主持老师对面。

说:

听说你们这里开个心理会,过来看看。

妈妈说:

孩子好动。

有多动症。

孩子一直低着头,此时立即转身反驳说:

俺是调皮,不是好动。

思考:

你对这一家三口的话如何区分和鉴别?

要点4:

会谈法的种类P9--10

1、摄入性会谈:

含义

2、鉴别性会谈:

含义

3、治疗性会谈:

含义

4、咨询性会谈:

含义

5、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

含义

要点5:

最常使用的摄入会谈方式是背景资料采集法

桑德伯格提纲17条:

P10

注意:

儿童及不善言谈的人:

精神不太正常的人:

要点6:

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马隆和沃德提纲6条:

P11

知情意行;

灵感自知力

问:

收集资料围绕七个问题(补充)

(1)“who”,他是谁?

(2)“what”,发生了什么事?

(3)“when”,什么时候发生的?

(4)“where”,在哪里发生的?

(5)“why”,为什么会发生?

(6)“which”,与哪些人相关?

(7)“how”,事情是如何演变的?

who

他是谁?

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

尤其是要掌握求助者的基本性格特征;

应了解求助者的成长过程、兴趣爱好、能力等,了解求助者通常对自己、对别人和对现实生活所持的态度及相应的习惯做法;

根据需要,还应了解求助者成长的家庭背景以及目前的生活状况,如现有家庭关系、工作、学习、婚恋、经济收入、人际关系状况等

why\which\how

“why”,为什么会发生?

原因何在?

有什么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表层原因是什么,深层原因是什么?

“which”,与哪些人相关?

事情往往与他人相关,或父母家人、或朋友恋人、或同事领导等,他们与求助者的关系如何?

“how”,事情是如何演变的?

事情发生后,求助者是如何认识的,情绪、行为如何反应,有无得到外界的支持与帮助?

事情发生至今,有了怎样的变化?

when”和“where”

when”,什么时候发生的?

生命历程中的哪个时期?

(发展心理学的划分)具体化白天或晚上?

“where”,在哪里发生的?

场景如何?

周围还有些什么?

要点7:

怎样提问P12

1、提问的重要性:

2、提问过多的原因:

3、对策:

变封闭为开放

4、不恰当提问消极作用:

6方面

问---不恰当提问的消极作用P12

1、造成依赖

2、责任转移

3、减少求助者的信息

4、产生不确切信息

5、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

6、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和说明

-----不说错话的咨询就是好咨询!

要点8:

选择会谈的原则P13

1、可接受

2、有效

3、积极

怎样会谈:

注意P13-P14

1、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不讲任何题外话

4、不用指责。

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会谈内容

5、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

7、其他:

尊重信仰等

第二单元摄入性会谈P5

WHAT:

P9

WHY:

含义告诉我们

1、建立关系

2、搜集资料

3、初步诊断:

P4心理问题表现形式的分类架构

HOW:

程序---6步骤

会谈技术(影响性技术)

诊断会谈的结构回顾(补充)

前三分之一:

倾听

判断正常还是异常

中三分之一:

询问

判断哪一种异常

后三分之一:

协商

建立治疗同盟

第二单元小结:

会谈法

WHAT:

WHY:

HOW:

1、倾听

2、态度

3、区分和鉴别

4、种类----摄入性会谈:

WHAT:

WHY;HOW:

6步骤P5--8

5、提问

6、原则

7、注意

请你督导:

第三单元: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P14

WHY(补充)

好处:

避免失误;辅助证明;

HOW:

程序:

征得同意---选择恰当---相左时重新会谈测评

知识:

针对性---寻找原因---评估程度

注意:

1、不乱:

随片未外主盗直

2、不轰炸:

常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