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心理技能问答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1156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心理技能问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三级心理技能问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三级心理技能问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三级心理技能问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三级心理技能问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级心理技能问答题.docx

《三级心理技能问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心理技能问答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级心理技能问答题.docx

三级心理技能问答题

心理咨询师技能考试中常出现的案例问答题

(2015年4月整理)

3级心理师复习题

诊断技能部分

一、简述心理咨询保密原则中保密内容及保密例外。

(P3)

1、保密的内容:

1)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

2)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

2、保密例外:

1)求助者同意保密信息透露给别人;

2)司法机关要求心理咨询师提供保密信息;

3)出现针对心理咨询师伦理或法律的是诉讼;

4)心理咨询时出现法律规定的保密问题限制,如报告虐待儿童、老人等;

5)求助者可能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

6)求助者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疾病;

7)当遇到以上保密例外时,心理咨询师应将保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一+、在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时,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

(P5)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去了解与此相关的各类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二、在咨询中应避免出现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什么?

(P12)

(1)“为什么……”的问题。

(2)多重选择性问题。

⏹(3)多重问题

⏹(4)修饰性反问。

⏹(5)责备性问题。

⏹(6)解释性问题。

三、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应把握什么原则?

(P13)

1、可接受2、有效。

(3)积极:

四、使用摄入性谈话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p13)

1、态度必须保持中立;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除提问和引导语之外,不能讲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

⏹6、结束语气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作结束。

五、在选择心理测验上应注意什么问题?

(P15)

1、不得乱用心理测验。

1)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地随意使用。

2)单纯依据心理测验结果,不与临床表现相对照,片面地给出诊断和制定矫治措施。

3)未查明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可靠性(信度、效度)以及常模的时限便在临床上使用。

4)在诊断目的以外使用心理测验。

5)不按程序要求和操作规定实施心理测验。

6)超出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功能,主观地对心理测验数据和结果进行解释。

7)使用盗版软件实施心理测验。

8)将直接翻译未经修订的测验工具用于临床。

2、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

五、对求助者需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P14)

(分类:

1、智力;2、人格;3、症状;4、事件;)

(1)选择量表应有针对性的。

(2)为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而使用的量表。

探索社会影响因素,“生活事件量表”LES;探索人格因素,“16PF”、“EPQ"等。

(3)为评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而使用的量表。

SCL--90、SAS、SDS;

(4)鉴定其是否存在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可选用MMPI、智力量表。

六、心理咨询师应收集该求助者那些方面的资料?

(P15)**

1、一般资料,人口学、生活状况、婚姻家庭、工作记录、

社会交往、娱乐活动等;

2、个人成长史资料;

3、目前精神、躯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交往等方面

4、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5、个性(人格)特征;

6、心理测验结果。

七、对求助者目前的状态进行资料整理。

(P17)

1、精神状态:

(1)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

(2)情绪、情感表现;

(3)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等);

(4)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2、身体状态

3、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

八、如何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进行定性分析?

(P25)

(一)通过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分析。

(二)从该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

(三)从该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

(四)从该求助者对症状“自知”程度来分析

九、如何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一)通过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分析。

(二)从该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

(三)确定工作范围

十、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一)初步诊断:

正常,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二)依据:

1、排除器质性病变做基础;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

有关,由现实性刺激引发,与其处境符合没有变形的内心冲突,可以排除神经性问题。

4、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仅局限。

问题没有泛化。

且仅持续一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是:

由现实刺激引发,持续一个多月,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轻微,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

(如果是严重心理问题)

4、该求助者心理问题充分泛化。

且持续二个以上月。

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

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

5、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是:

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

(如果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情,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5、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月,未超过三个月。

6、精神痛苦程度较大且难于解脱,对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7、心理冲突的内容泛化。

8、本案例虽有****症状,但持续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重,未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故考虑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十一、对该求助者的诊断程序?

(同上)(P35)

十二、对该求助者需要做那些鉴别诊断?

(同上)

十三、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1、生物学因素:

(1)是否有躯体疾病;

(2)对有躯体疾病者,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3)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如各个时期心理特点)

(4)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5)遗传因素。

2、社会因素:

(1)确定相关的负性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

(2)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要求等。

(3)确定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

3、心理因素:

(1)认知因素。

(2)情绪与情感因素。

(3)意志因素。

(4)人格特征因素:

(三级可以简化,即三因素分析)

14、神经症

(3级要求识别神经症;2级要求识别神经症各类型)

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

病人觉察到这种心理冲突并因之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

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1、症状标准:

变形的心理冲突。

(1)心理冲突的常形两个特点:

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不论你持什么道德观点,你总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而另一方是不道德的.。

心理冲突的变形的两个特点:

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二是它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2)心理冲突指事件观念、欲望、行为倾向、价值观等互相对立,当事人无法使其协调。

2、病程标准:

时间特长,常以年记,至少三个月(恐怖症例外,一个月)

3、严重程度标准:

有自知力。

当事人能察觉到,但统一协调不起来,感到十分痛苦。

痛苦的结果是:

影响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4、排除标准:

1)器质性障碍;2、精神病性精神障碍;3、精神活

性物质障碍。

咨询技能部分

十五、良好的咨询关系对心理咨询有哪些重要意义?

第一,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开展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

第二,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达到理想咨询效果的先决条件。

第三、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之一。

十六、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过程中,应注意的

问题有哪些?

P52-67

1、尊重,无条件接纳求助者;

2、热情,咨询师热情助人的感情色彩;

3、真诚,咨询师真诚的态度,没有伪装;

4)共情:

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和体验;

5)积极关注,对求助者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

十七、共情含义:

A、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B、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C、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

十八、真诚含义:

是指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以“真正的我”

出现;没有防御伪装;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后面,不带假

面具;不是在扮演角色或例行公事;表里一致;真实可信

地置身于与求助者的关系之中。

十九、表达共情时应注意些什么?

(如何把握共情技术?

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

2、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地理解。

3、表达共情应因人、因事而异,视情而定。

4、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7、表达共情要考虑求助者性别、年龄、文化特征。

8、咨询师应不断验证自己是否共情,得到反馈后及时修正。

二十、对求助者表达真诚应注意什么?

P60

1、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

    2、真诚应该实事求是。

   3、真诚不是自我发泄。

    4、表达真诚应该适度。

    5、真诚还体现在非言语上。

  6、表达真诚应考虑时间因素。

  7、真诚体现在咨询师的坦诚上。

二十一、积极关注时注意事项?

第一,心理咨询师必须辩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

  第二,积极关注不仅仅是咨询师积极关注,还应帮助求助者积极关注自己,。

  第三,积极关注时应该避免盲目乐观。

  第四,积极关注时尤其应该避免消极。

  第五,积极关注也应该尊重现实,实事求是。

  第六,积极关注的目的是促进求助者自我发现与潜能开发,

二十二、咨询师如何就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P72)

1、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

如果意见不一致,以求助者为主;

2、向求助者说明有效的咨询目标的基本特征;

3、按以下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拟定好咨询目标:

1)属于心理学范畴的;2)具体(量化)的;

3)可行;4)积极;5)双方可以接受;

6)可以评估;7)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4、本案例恰当的近期和远期咨询目标是什么?

1)近期目标:

协助求助者将精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水平降低;改善不良行为(如逐渐减少回避等行为次数),(使用SCL—90测验,测查人际关系敏感程度,焦虑、抑郁、恐怖等分数降级到正常范围。

2)远期目标:

1)促进心理健康发展2)实现潜能3)完善人格4)健康快乐。

提高心理素质,

二十三、怎样划分咨询阶段,并说出其主要内容。

(P81)

一般划分3个咨询阶段。

(合理情绪疗法分4各阶段。

1、诊断阶段:

①建立咨询关系;②收集相关信息;

③进行心理诊断;

2、咨询阶段:

调整求助动机;商定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

3、巩固阶段:

巩固、提高。

二十四、如何制定咨询方案?

包括哪些内容?

(P82)

1、方案应由双方在互相尊重、平等的气氛中商定。

2、包括以下内容:

1)咨询目标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7)其它问题及有关注明。

二十五、倾听应该注意什么?

(P94)

1、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⑴打断求助者,做道德或正确性判断

⑵急于下结论 

⑶轻视求助者的问题 

⑷干扰、转移求助者的话题

⑸不适当地运用咨询技巧 

①询问过多。

②概述过多。

 ③不适当的情感反应。

 

2、倾听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回应

二十五+、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

⏹1)以事实根据为前提;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

⏹4)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

⏹5)可用尝试性面质。

二十六、放松训练原理、步骤、方法。

1、原理,训练求助者,使其能随意地把自己的全身肌肉放松,以便随时保持心情轻松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等。

2、步骤1)介绍原理;2、咨询师进行示范、指导;3、强化求助者的练习。

3、方法1)呼吸放松,包括鼻腔呼吸法、腹式呼吸放松法和控制呼吸放松法。

2)肌肉放松法;3)想象放松法

二十七、阳性强化法的原理、过程、注意事项?

⏹1、原理:

阳性强化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行

为主义理论认为人及动物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行为结果被强化的结果。

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通过奖励强化该行为,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行为得以产生或改变

2、过程:

1)明确目标行为;2)监控目标行为

3)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

4)实施强化;5)追踪评估

3、注意事项:

1)目标行为单一具体,2)阳性强化应该适时、适当。

3)随时间进程,强化物可以由物质刺激变为精神奖励,待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以撤销强化物。

二十八、合理情绪疗法基本原理和过程。

1、基本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由埃利斯创立,其理论认

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

2、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向求助者解释ABC理论,明确求助者的ABC。

2)领悟阶段,帮助求助者认识到情绪困扰来自自己对事件的评价而不是事件本身。

首先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找到求助者的灾难化思维。

3、修通阶段,运用辩论技术、合理想象技术、家庭作业等帮助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信念。

4、再教育阶段,巩固前几个阶段治疗所取得的效果,使求助者能用学到的思维方式、合理信念等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

二十九、合理情绪疗法的修通阶段中常用技术。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家庭作业,RET、RSA。

4、其他方法:

一些情绪与行为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三十、合理情绪疗法中合理信念合不合理信念的区别?

P144

①合理的信念大都是基于一些已知的客观事实;

不合理的信念包含更多的主观臆测成分。

②合理的信念能使人保护自己,努力使自己生活愉快;不合理的信念使人产生情绪困扰。

③合理的信念能使人更快地达到自己的目标;

不合理的信念使人难以达到现实的目标而苦恼。

④合理的信念会使人不介入他人的麻烦;

不合理的信念主动介入他人的麻烦。

⑤合理的信念能使人阻止或很快消除情绪困扰;

不合理的信念长时间无法消除或减轻情绪困扰,造成不适当的反应。

三十一、求助者比较内向,若在咨询中出现内向沉默应如何处理?

P156

1、咨询师应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加以引导;

2、多用倾听技巧;

3、多作鼓励性反应,善于领会他已说的和想说的;

4、切不可急躁、不耐烦,否则,求助者可能会更退缩、更沉默。

三十二、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出现依赖现象,请简述依赖现象的表现及对以来的处理原则。

P157

1、依赖的表现

求助者自己希望、等待、要求、依靠咨询师替自己解决问题.

依赖有直接、间接、阻抗和不易察觉等表现形式。

依靠他人而不是自己解决问题是依赖最基本的特征。

2、如何处理

1)咨询师务必向求助者讲清心理咨询的性质,发生效果的机制,

2)咨询师对求助者的依赖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鼓励求助者自己进行探索。

3)咨询师必须坚持正确的咨询理念,以促进求助者的心理成长为咨询的总目标,

三十三、在本案例中阻抗产生的原因、阻抗的表现形式、及

如何对待阻抗?

P160-167

1、原因:

1)阻抗本质上是人对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于自我变化的抵抗。

2)来自于成长中的痛苦。

3)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

4)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

2、阻抗的表现形式(161页-163页的

(1)、

(2)、(3)、

(4)的标题)

3、应对阻抗措施:

1)解除戒备心理;

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

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

三十四、结合案例,谈谈如何把握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

(P171)

(一)在咨询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总结、评估咨询效果。

效果评估可以在咨询的任何时间内进行。

结合案例回答。

 

(二)咨询效果的评估内容

 咨询效果的评价内容应围绕咨询目标展开,

(三)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或指标)

 ⑴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自评)。

⑵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

⑶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

者的评定(他评)。

 ⑷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⑸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

(6)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三十五、各种心理咨询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

(本案例中,可能影响咨询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也按下边的内容答。

可以具体化。

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的咨询关系。

2求助者的强烈求治动机、积极态度,自己探索改变的信心和自觉性。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

⑤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三十六、本案例如何处理?

1、如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包括神经症可转介转介医院的精神科、心理科;2、不匹配的也要转介;3、如属于正常范围可用认知行为、行为、求助者中心等疗法。

三十七、转介时应注意什么?

(P181)

第一,应当事先征求求助者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第二,咨询师应该向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基本情

况,尤其是其专业特长。

第三,不宜泄露求助者出于对自己的信任而提供的隐秘。

 第四,一般不得干预新咨询师的咨询活动。

 

2级同学除了要掌握以上3级内容外,还要掌握以下的内容。

**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1.求助者并不都能提供有效的目标

2.某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存在错误观念

3.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有不同的咨询目标

三十八、请对求助者的个人成长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按以下框架进行整理,可先写出5个大题,然后充添)(2级)

1、婴幼儿期(0—6岁)

2、童年生活(7—12岁)

3、少年期生活(青春期:

11、12—15、16岁,)。

4、青年期(大约17、18—35岁)。

三十九、还需要做那些鉴别诊断?

(一)可能需要做的鉴别有:

1、与重性精神病鉴别。

2、与躯体疾病鉴别。

3、与其他神经症进行鉴别。

4、与其他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鉴别。

(二)与其他神经症进行鉴别。

1、神经衰弱症状可分为三组:

(1)与精神易兴奋相关联系的精神易疲劳:

a、半精神兴奋表现:

1)联想和回忆增多而且杂乱。

2)不伴有言语运动增多,不同于轻浮狂的心情高涨和精神运动性兴奋。

3)注意力不集中(脑子乱)。

4)感觉过敏,(怕光、怕吵闹等视觉过敏)普遍刺激感到难度。

b、精神疲劳:

1)疲劳使病人特别难受,休息和睡眠也不能消除它。

2)具有弥散性,干什么都累。

3)带有明显的情绪性。

4)不伴有欲望和动机的减退。

5)不一定伴有体力疲劳,仅有体力疲劳而没有精神疲劳,不是神经衰弱。

(2)情绪症状主要有三个方面:

a、烦恼—显著持久的烦恼,烦恼来自欲望的压抑;

b、易激惹—易生气、发怒、急躁、易过分压抑和控制的结果;

c、心情紧张—过度紧张;1)学业感2)负担感3)自控感4)精神过敏5)效率。

并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1)病人感到痛苦,并常常向别人倾诉,寻求帮助或治疗。

2)感到控制不了或摆脱不了。

3)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

(3)常见的心理生活障碍:

a、睡眠障碍;1)对失眠过分担心、2)对梦有误解、3)把白天各种不适归于失眠、4)失眠烦恼代替了现实的烦恼。

b、头部不适感,主要是头痛;

c、个别内脏功能程度或中度障碍;1)只限于个别器官。

如症状很多,几年遍及各处,则应考虑,焦急症、抑郁症和疑病症的可能。

2)神经衰弱最常见的症状,首推消化系统和性功能系统,其次,心血管和呼吸功能障碍。

2、焦虑性神经症

可分为三种类型:

(1)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急发作;

(2)广泛性焦急障碍,又称慢性焦急症。

主要临床表现:

(1)焦虑的情绪体验;

(2)焦虑的身体表现(运动性不安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两者必须都具备,只有一条不够。

具体表现:

(1)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没有确定的客观对象和具体而固定的观念内提

心吊胆和恐惧,称为漂浮焦虑或无各焦虑。

(2)精神运动不安。

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

也可表现为不自立的振颤或发抖。

(3)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如出汗、口干、

嗓子发堵、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竖毛、心悸、脸上发

红发白、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全身尤其

是两腿无力感等。

3、恐怖性神经症

(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恐怖症病人的害怕是异常的。

(2)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

能障碍。

(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损害。

临床主要3种类型:

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

4、强迫性神经症:

因为自身强迫和自我反强迫而造成精神痛苦。

临床上可分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两类。

强迫思维包括:

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疑虑、强迫性

对立观念等等。

强迫行为包括:

强迫性仪或动作、强迫性洗涤、强迫性

询问和强迫性计数等等。

5、疑病性神经症主要有三种症状:

(1)对健康过虑;

(2)对身体的过分注意;

⏹(3)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妄想除外)

⏹6、抑郁神经症

⏹心情低落伴随着尖锐而持久的心理冲突。

⏹1、在症状上,不存在内源性抑郁的任何特征性症状

(如,精神运动迟滞、体重下降、早醒、罪恶感等),既

往没有类似发作和完全缓解的病史,也没有躁狂史。

2、心情低落的背景上有持续存在的心理冲突。

3、在人格上,病前大多有人格缺陷,表现为缺乏自

信和自尊,对人过分依赖和自我强求,容易心情不良,是

所谓的抑郁人格者。

4、病程,抑大多呈慢性病程,病程至少持续两年。

四十一、引发求助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1、生物学因素:

(1)是否有躯体疾病;

(2)对有躯体疾病者,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之间有无因果关系;

(3)生理年龄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4)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

(5)遗传因素。

2、社会因素:

(1)确定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及所处的生存环境;

(2)分析所获得的资料,确定求助者的临床表现与社会生活事件的关系;

(3)确定社会文化(如道德、风俗、习惯等因素)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

3、心理因素:

(1)认知因素。

主要寻找与心理行为问题发生有关的认知因素。

1)人心理发育史资料入手,查看其认知能力和成长

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