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箱梁水袋预压方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25248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浇箱梁水袋预压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现浇箱梁水袋预压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现浇箱梁水袋预压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现浇箱梁水袋预压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现浇箱梁水袋预压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浇箱梁水袋预压方案.doc

《现浇箱梁水袋预压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浇箱梁水袋预压方案.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浇箱梁水袋预压方案.doc

中建三局股份公司杨泗港快速通道-

(红色字体请根据项目情况修改)

南昌市九洲大道高架快速路工程

连续箱梁现浇支架水袋预压专项方案

编制:

武汉速安

复核:

审批:

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南昌市九洲大道高架快速路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3年10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支架系统结构……………………………………………………… 3

四、预压目的……………………………………………………… 6

五、预压荷载计算………………………………………………………4

六、预压施工方法、工艺及步骤………………………………………5

七、预压人员及设备配置………………………………………………8

八、预压用水相关要求…………………………………………………9

九、加载方法及沉降观测………………………………………………9

十、支架预压控制要点………………………………………………11

十一、支架预压应急措施………………………………………………11

十二、预压安全注意事项………………………………………………12

十三、环保及文明施工目标……………………………………………12

一、编制依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

2、《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TJT064-98);

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4、《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50-2006);

7、《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

8、《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

9、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

二、工程概况

九洲高架工程西起朝阳大桥东桥头立交(东桥头立交已纳入朝阳大桥工程),东至洪都大道,路线全长约6km。

本标段从设计起点九洲大道至桃花南路(QK3+600~QK5+608.168)主线长2.08km,全线包含桃花立交的TA、TB和TG匝道,总造价2.8264亿元。

主要实物数量桩基530根,承台137个,墩台身137个,现浇箱梁19联。

主线桥主梁采用等截面直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标准跨径30m,最大跨径35m,5~6跨为一联,标准宽度为24.5m;匝道桥4~6跨为一联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标准跨径20m,TA、TB、TG匝道梁宽宽度分别为9.0m、8.5m、7.5m。

主线设计标准为双向6车道,时速设计九洲大道高架:

60Km/h,匝道:

30~35Km/h。

本标段共19联现浇箱梁,主线箱梁高度为1.8m和2.0两种,标准梁面宽度24.5m,非标梁面宽度由45.8过渡至24.5m,横梁处高度有1.8m、2.0m、2.5m、3.0m、3.5m五种。

匝道箱梁高为1.4m,1.8m,2.0m,标准梁面宽度为9.0m、8.5m、7.5m三种,横梁处高度有1.4m和2.0两种。

(具体尺寸详见附图图集,以下仅为示意图)

箱梁纵向布置图

箱梁断向布置图

箱梁平面布置图

分部工程概况

三、支架系统结构

支架构造设计布置

整联跨立杆纵向间距0.6m,横杆步距1.2m,在翼板及底板区支架立杆横向间距0.9m;腹板及横隔梁区支架立杆横向间距0.6m。

立杆上面安置可调顶托,顶托上面架设12#工字钢纵向布置,然后在分别横向布置10cm×10cm木方,间距为0.3m;木方上面铺设竹胶板或木模板,厚1.7cm。

具体布置见满堂式图支架设计布置图:

-9-

龙阳大道水袋预压专项方案(红色字体请根据项目情况修改)

四、预压目的

1、测试支架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值,根据测得的数据推算支架预拱度,为立模标高提供可靠的依据。

2、通过模拟压重检验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消除基础沉降及搭设支架非弹性变形。

3、通过墩模拟压重,作为箱梁支架施工标高控制的依据。

五、预压荷载计算

本方案采用密封水袋试压,由于桥型结构类似本方案仅以24.3米标准联为例计算,其他参考预压。

本方案计算时去掉翼板和墩顶的梁端部分实心箱梁段,钢筋混凝土密度取2.6t,安全系数取1.2倍,水袋布置时尽量将水袋中心线放置在腹板中心线上,模拟荷载重量。

(由于箱梁一般结构图未提供齐全,无法准确计算,请按以下方式计算)

1、第1联混凝土量:

2351m3

2、第1联翼板混凝土方量:

{(0.22+0.55)×4}÷2×120×2=369.6m3

3、第1联中横梁重量:

{(17+18)×1.93}÷2×2×3=202.6m3

4、第1联端梁重量:

{(17+18)×1.93}÷2×1.5×2=101.3m3

5、第1联箱梁底面试压平均荷载:

(2351-369.6-202.6-101.3×2.6×1.2÷(120-3-6)÷18=2.61t/㎡

6、第1箱梁底面水袋预压基本参数如(只计算预压底板部分):

长111(120-3-6)米,1998㎡,预压重量约5214.7t。

六、预压施工方法、工艺及步骤

1、施工方法

本方案采用密封水袋试压,由于水源问题采用单跨逐步预压,每跨布置12个水袋。

本工程使用12个10×4×3米规格的水袋进行预压。

本项目预压参数表(相同联仅以第一联为代表计算,其余均照此施工)

联号

单跨长度

(m)

底板水袋

(个)

计算重量

(t)

单个重量

(t)

配载重量

(t)

水袋布置

30

12

1305.5

108

0

横向3排,每排4个

30

12

1305.5

108

0

横向3排,每排4个

30

12

1305.5

108

0

横向3排,每排4个

30

12

1305.5

108

0

横向3排,每排4个

合计

5214

0

2、工艺步骤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以及工期的要求,确保预压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选取灌水预压法进行施工,其施工工艺如下:

施工安全警示

临时底板搭设

现场清理

水袋放置

量具安装、水源连接

沉降观测点设置

蓄水配载

沉降观测

沉降稳定

排水卸载

转入下道工序

3、水袋安装前安全准备工作

(1)检查安装好底模及侧模。

(2)每个水袋准备5-10个小沙袋,用于防止水袋滑动。

(3)搭设水管上桥的简易斜桥。

(4)每个水袋准备3-5根左右10米长的粗绳子,用于加水过程中加固稳定。

(5)在施工现场四周悬挂安全警示文字标牌,对预压范围进行围挡封闭,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内。

4、场地清理

(1)将预压底模上的杂物清扫干净、对于不能清理的构件使用软布包裹,在外面加上隔离垫层,如预压面有过多的突出锥点,可使用竹胶板隔离;

(2)模板拼接口有洞或者缝隙要使用事先准备的沙袋或软布塞严实。

5、水袋放置

(1)根据方案的水袋尺寸和数量在底板试压区域内划线;

(2)水袋由箱梁底板低端向高端依次放置;

(3)水袋放置时出水口在低端,进水口在高端。

6、水源连接

(1)将水泵、分水阀、分水袋用水管连接起来,水泵至于水沟中(或接自来水管),以方便抽水。

(2)将事先准备好的标杆垂直固定在底板上。

七、预压人员及设备配置

1、人员数量配置

架子工:

10人;

模板工:

10人;

水袋操作工:

10人;

机械手:

2人;

电工:

1人。

预压小组人员名单

预压小组组长:

范大意

副组长:

辛红兵

组员:

李仲平、李红星、张兴国、岳如意、刘锐

安全负责人:

陈太富

专职安全员:

王俊华

2、设备配置

水泵:

7.5KW—1台;

吊机:

16吨汽车吊—1台;

密封水袋:

10×4×3米—20个

水表:

1只;

线锤:

3只;

全站仪:

1台;

水准仪:

1台;

钢卷尺:

10把。

八、预压用水相关要求

1水源性质:

使用附近水沟(或自来水管)加注。

2水源距离:

约80米的距离。

3水源扬程:

约20米。

4注水方式:

分级加载。

5水袋安装顺序:

单个直接安装,从一段顺序加注。

6完成后水的处理:

将水抽至附近排水沟。

九、加载方法及沉降观测

1、加载方法及沉降测量

(1)沉降测量目的:

确定底模标高调整数值和起拱高度数值;

(2)沉降测量方法:

线锤、水准仪、钢尺配合法;

(3)沉降观测点设置

箱梁底板观测点沿桥梁纵向设置5个断面,5个断面分别为两端临时支墩处、跨中处以及距跨中10米处;一个断面3个观测点,分别设置在中腹板及两侧的侧腹板上。

另外在中间临时支墩的入土钢管桩上做36个观测点。

(4)蓄水加载控制比例

序号

加载比例

水位高程(米)

停顿时间(h)

观测时间

1

50%

2

加载到位立刻观测一次,下次加载前再观测一次。

2

80%

2

3

100%

2

4

120%

2

待加载后沉降稳定24h后,测读最终沉降值。

2、卸载测回弹值

待加载完毕24h后,即可进行卸载,卸载分四次进行:

第一次卸载50%后,测各观测点标高;

第二次卸载80%后,测各观测点标高;

第三次待第二次卸载2h后,开始卸载100%,测各观测点标高;

第四次待第三次卸载2h后,完全卸载,1h后测最终各观测点标高。

3、沉降、回弹变形计算

H载后一H初=△H沉(△H沉为载后最终沉降值,H初为加载前的初始值,H载后为加载后的值);

H载后一H终=△H弹(△H弹为卸载后最终回弹值,H终为卸载稳定后值,);

H施=H设+△H沉+△H预拱(H施为施工时控制高程值、H设为设计高程值、△H预拱为施工时考虑的拱度值,根据设计△H预拱可以不考虑;);

通过沉降测量,测出支架弹性变形与非弹性变形值,以便调整箱梁底模高度。

4、梁底模板标高控制方法及步骤:

(1)在加载前,测量布设的观测点的标高,作为初始值。

(2)分级加载,测量记录每次布设的观测点的标高,并与初始值H前相减,得出每次沉降值;

(3)加载稳定24h后,测量布设观测点的标高H载后,与初始值H前相减,得出加载后最终沉降值△H沉(总沉降值);

(4)分级卸载,并测量观测点的标高;

(5)完全卸载1小时后,测量观测点的标高H终,卸载后最终回弹值△H弹=H载后一H终;

(6)计算模板标高调整值△H处,即为加载后最终沉降值△H沉+施工时考虑的预拱值△H预拱(根据设计△H预拱可以不考虑);

(7)根据沉降观测记录,计算出支架弹性变形及非弹性变形值;总沉降量=满载稳定后最终读数H载后—加载前的初始读数H前,非弹性变形量=加载前的初始读数H前—空载稳定后的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