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4842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财政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财政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财政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财政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docx

《财政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docx

财政学

《财政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共财政:

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

(也可解释为,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以市场的基础作用为基点,以市场失灵理论为依据,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和模式。

2、市场失灵:

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率的或是缺乏效率。

3、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进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4、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也称为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

5.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根据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通过特定方式向企业部门和个人家庭部门单方面转移财政资金的支出,它是一种政府对企业和个人的无偿支付,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地、单方面地转移。

6.国家预算法:

国家预算法是国家预算管理的法律规范,是组织和管理国家预算的法律依据。

它的主要任务是规定国家立法机关和政府执行机关、中央与地方、总预算和单位预算之间的权责关系和收支分配关系。

7.国债负担率:

是指国债余额和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这一指标是衡量经济总规模对国债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

8.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9.瓦格纳法则:

是指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公共支出必将随之增加,同时,由于财政活动是为了筹集履行政府职能所必需的资金,因而,财政活动必然追随各个时期的政府活动范围和种类的变化而变化,既然政府职能的扩大已经成为客观规律,那么,政府支出必然出现增长趋势。

10.BOT:

是指建造-运营-转让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方式。

其基本运作程序为:

由政府与私人资本签订项目特许经营协议,授权签约方的私人企业承担该基础设施的融资、建设和经营,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期内,项目公司向设施的使用者收取费用,用于收回投资成本,并取得合理的收益,特许期结束后,签约方的私人企业将该项基础设施无偿转让给政府。

11.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大社会政策,是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生活困难时,国家向其提供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服务。

12.税收:

税收是一种经济活动,是一个经济过程。

在这一经济活动或经济过程中,国家作为课征者与作为缴纳者的企业、个人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

这种经济关系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其一是征纳关系,它的形式表现为一定的税法,它的运动轨迹是国家依法征税.企业和个人依法纳税;其二是分配关系,即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占有企业和个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产品,并按国家所代表的阶级或集团的利益进行全社会意义上的分配。

13.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是指,如果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状况,而对这一状况无论做任何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没有导致其他人受损,也就是说,当经济运行达到高效率时,一部分人福利的改善必须以另一些人福利下降为代价,那么该种状态的资源配置就达到了高效率。

14.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在享用基本生存权利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居民劳动报酬和基本生活保障之外的给付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表现为国家或社会群体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兴办的各种公共福利设施、社会服务和各种集体福利事业发放的各种补贴补助,包括基础义务教育、公益文化设施、环境保护、交通安全、住房条件、公共卫生医疗等。

15.预算外收入:

预算外收入,亦称为预算外财政收入,是指按现行制度不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和基金。

预算外收入由各级政府自行安排,用于国家某些指定用途,如市场管理费、养路费、电力建设资金、交通附加费、港务费等未纳入预算的资金。

16.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用不同的财政政策,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

17.公共物品:

所谓公共物品是指同时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以及不可分性的物品。

18.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方面共同筹资,在劳动者及其家属遭遇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风险时,为防止其收入中断、减少或损失而提供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19.累进税率:

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

20.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是指一单位计划投资的变动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的最终变动量,即国民收入的变动量是投资变动量的倍数。

二.简答题

1、简述公共财政收入的概念及其形式。

公共收入或称为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公共职能,满足公共支出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筹措的所有货币资金的总和,即是以货币表现的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

包括税收收入和其他收入(债务收入、政府费收入等)。

2、简述公共财政支出理论中的“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法则”,其基本结论是: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公共支出必将随之增加,同时,由于财政活动是为了筹集履行政府职能所必需的资金,因而,财政活动必然追随各个时期的政府活动范围和种类的变化而变化,既然政府职能的扩大已经成为客观规律,那么,政府支出必然出现增长趋势。

3、试比较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的不同特点。

全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按照与之相对应的税率征税,即按照课税对象适应的最高级次的税率统一征税。

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最低到最高分别规定税率,各个等级分别计算税额。

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在税率级次和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前者负担重,后者负担轻;其次,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处,全额累进税率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理情况,超额累进税率则不存在这种问题;第三,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上简便,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

4、简述国债的含义及其功能,并简要说明控制国债负担和国债限度的内容。

国债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依据借贷原则取得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是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其功能包括:

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

国债负担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①国债认购者的负担;②政府即债务人负担;纳税人负担。

国债的限度一般是指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度或指国债适度规模问题。

所谓债务规模包括三层意思:

①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②是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③是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5.简述税收的特征。

税收的“三性”是指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三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不同时具备“三性”的财政收入就不成其为税收。

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6.简述蒙代尔的财政货币政策的搭配和组合的基本原理?

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指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给政府的财政政策指派以调控国内经济的任务,而给货币政策指派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职责,并以此进行财政货币政策的组合与搭配。

由于国内经济会由于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失衡而出现经济繁荣和经济萧条的两种情况,而国际收支则会由于进口与出口的失衡会出现国际收支赤字和盈余两种情况。

所以针对国内经济与国际收支的这种情况,进行货币财政政策的组合,就会出现以下原则,这被称为“蒙代尔的政策搭配原理”。

7.简述分级与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分级与分税预算管理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预算体制。

它的主要特征在于规范化和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地方预算构成名符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

其基本内容是:

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预算调节制度。

8.简述我国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

国家预算的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制定政府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

我国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包括:

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和年度性。

9.简述财政政策的“时滞效应”和“时滞效应”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良好的财政政策的运用,以解决经济问题,还必须考虑时滞问题。

财政政策的“时滞效应”表现为财政政策的效果会出现时间滞后。

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时滞效应”的表现形式包括:

(1)内在时滞,包括:

①认识时滞,是指从经济现象发生变化到决策者对这种需要调整的变化有所认识所经过的时间,这段延迟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行政部门掌握经济信息和准确预测的能力。

②行政时滞,也称为行动时滞,是指财政当局在制定采取何种政策之前对经济问题调查研究所耗费的时间。

(2)外在时滞,外在时滞是指从财政当局采取措施到这些措施对经济体系产生影响的这一段时间。

包括:

①决策时滞,是指财政当局将分析的结果提交给立法机构审议通过所占用的时间。

②执行时滞,是指政策议案在立法机构通过后交付有关单位付诸实施所经历的时间。

③效果时滞,是指政策正式实施到已对经济产生影响所需要的时间。

10.简述国债本金与利息的偿还方式有哪些?

①国债的还本方式:

第一,分期逐步偿还法。

即对一种债券规定几个还本期,每期偿还一定比例,直至债券到期时,本金全部偿清。

第二,抽签轮次偿还法。

即在国债偿还期内,通过定期按债券号码抽签对号以确定偿还一定比例债券,直至偿还期结束,全部债券皆中签偿清为止。

第三,到期一次偿还法。

即实行在债券到期日按票面额一次全部偿清。

第四,市场购销偿还法。

即在债券期限内,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从证券市场上赎回(或称买回)一定比例债券,赎回后不再卖出,以致在这种债券期满时,已全部或绝大部分被政府所持有,从而债券的偿还实际上已变成一个政府内部的账目处理问题。

第五,以新替旧偿还法。

即通过发行新债券来兑换到期的旧债券,以达到偿还国债之目的。

②国债的付息方式:

第一,按期分次支付法。

即将债券应付利息,在债券存在期限内分作几次(如每一年或半年)支付,一般附有息票,债券持有者可按期剪下息票兑付息款。

第二,到期一次支付法。

即将债券应付利息同偿还本金结合起来,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支付。

11.简述购买性支出的含义和特点?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商品或劳务市场上购进商品和劳务时所发生的支出,又称为消耗性支出、真实支出或有偿支出。

购买性支出的特点在于:

(1)购买性支出,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即在购买性支出活动中,政府作为市场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在付出资金的同时必须得到等价的经济补偿;

(2)政府的购买性支出是为了满足全社会的公共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或居民群体的需要;(3)政府的购买性支出能够确保履行政府基本职能,保证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

12.简述公共支出增长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该理论由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提出,探讨了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1)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基础设施由于投资巨大、周期漫长且收益较小,因而,私人部门不愿或没有能力投资,需要政府来提供;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私人资本积累是有限的,所以,这一阶段公共支出中用于公共投资部分比重很大而增长速度较快。

但是,由于生活水平不高、贫富悬殊不大,因此政府用于消费性支出和解决收入分配支出的比重不大。

(2)经济发展中期阶段,这一时期,政府公共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因而公共投资支出的比重下降。

但是,由于人们社会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开始关注其他方面的需求,导致政府用于教育、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消费性支出增加。

此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分化开始加剧,因而政府用于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转移性支出开始增加。

(3)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政府的投资性支出又呈现增长势头,包括大量的人力资本投资。

同时,对提高生活质量和层次的消费性支出也迅速增加。

此外,政府用于处理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如交通、污染、反垄断等)的管理支出和解决社会公平的转移性支出都将呈现大量增加。

13.简述公共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含义和实现机制?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也就是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担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职责。

公共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实现机制包括:

(1)财政的自动稳定功能,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

财政制度中体现“自动稳定器功能”的财政工具主要有:

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社会保障支出等。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称逆风行事的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经济形势而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措施,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14.简述公共产品的特性?

公共产品的特性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不可分割性,不可分割性,即公共产品或劳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具有共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

其效用为整个社会的成员所共同享用,而不能分割成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人或厂商享用,也不能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享用。

(2)非竞争性,非竞争性,即某一个人或厂商对公共物品或劳务的享用,不排斥、妨碍其它人或厂商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它人或厂商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劳务的数量和质量。

也就是说,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物品或劳务的消费量,或者,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

)。

(3)受益的非排他性,受益的非排他性,即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产品或劳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15.说明社会保障的概念及特征?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大社会政策,是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生活困难时,国家向其提供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服务。

社会保障具有以下特征:

(1)广泛性,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覆盖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

(2)强制性,一旦某种社会保障项目一经设立并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符合条件的社会成员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参与该项社会保障,交纳一定的保障费用,并按规定条件享受保障。

政府将通过社会保障法规强制实施。

(3)福利性,政府举办社会保障事业并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为了增进全体公民的福利,这与商业保险有着本质区别。

(4)立法性。

(5)互济性。

16.请说明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有哪些,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1)国债规模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的指标,包括:

①当年国债规模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的比率。

这一指标一方面反映了当年国债发行总量与经济总规模的数量关系,另一方面则反映了当年国家通过国债再分配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占有情况。

这一比例的合理的经验控制范围为5%-8%。

计算公式为:

②国债负担率。

是指国债余额和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衡量经济总规模对国债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

这一指标的控制范围是在10%而不超过15%。

这一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③偿债率。

是指当年国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这一指标的控制范围以5%-6%为宜。

这一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17.简述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和“挤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和投资降低的作用,它将使国民收入由于政府支出增加而得到的增量出现一定程度的缩减。

“挤出效应”的作用机制在于:

在政府支出增加的情况下,会由于需求扩大导致产品市场上需求大于供给而出现物价水平上升。

在政府不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情况下,必然导致私人投资需求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减少,从而导致利率水平上升,使得公共投资导致私人投资量减少,从而国民收入由于政府公共支出增长所带来的增加出现缩减。

18.简述并比较国债的发行方式的优缺点?

国债发行主要有五种方式:

固定收益出售方式、公募拍卖方式、连续经销方式、直接推销方式和综合方式。

①固定收益出售方式,这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按预先确定的发行条件发行国债的方式。

其特点有认购期限较短、发行条件固定(即国债的利率与票面价格相联系固定不变,按既定的发行条件出售)、发行机构不限(金融机构、邮政储蓄机构、中央银行、财政部门等都可以此方式发行或代理发行国债)、主要适用于可转让的中长期债券的发行。

②公募拍卖方式,亦称竞价投标方式。

这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招标发行国债的方式。

其主要特点是:

发行条件通过投标决定(即认购者对准备发行的国债的收益和价格进行投标,推销机构根据预定发行量,通过决定中标者名单被动接受投标决定的收益和价格条件);拍卖过程由财政部门或中央银行负责组织;主要适用于中短期政府债券,特别是国库券的发行。

③连续经销方式,亦称出卖发行法。

发行机构(包括经纪人)受托在金融市场上设专门柜台经销,这是一种较为灵活的发行方式。

④直接推销方式,也称为承受发行法,是一种由财政部门直接与认购者举行一对一谈判出售国债的发行方式。

主要特点是发行机构只限于政府财政部门,而不通过任何中介或代理机构,认购者主要限于机构投资者(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

⑤综合方式,这是一种综合上述各种方式的特点而加以结合使用的国债发行方式。

19.说明购买性支出的主要内容?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一般包括用于行政管理、国防、科技、教育、医疗卫生、邮电通讯、环境污染治理、水利等许多方面的开支。

(1)行政管理支出,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主要包括行政支出、公检法支出和外交支出三部分。

(2)国防支出,在我国,国防支出主要包括国防费(包括各军兵种人员费用和武器装备开支)、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费、专项工程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3)文科卫支出,文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支出的简称。

20.试述公共财政的特征和内涵。

公共财政的特征体现在:

(1)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是作为政权组织和社会经济管理者的政府。

它包含三层含义:

政府是公共财政分配的前提;政府在公共财政分配中处于主动和支配的地位;公共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2)公共财政的分配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而满足公共需要的社会资源难以借助于市场机制进行有效配置。

(3)公共财政的主要分配对象是M(剩余价值)和V(可变资本)。

(4)公共财政的分配依据是凭借政治权力并通过非市场性的手段或渠道(例如颁布法令)来加以实施的,因而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

(5)公共财政分配的经济性质是作为政府的计划资源配置行为,具有公共性和非营利性的基本特征。

(6)公共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与平衡性。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包括:

(1)资源配置职能,就是依据“看得见的手”,通过政府分配以及其他财政政策措施直接分配或引导资源投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分配职能是财政的固有功能,是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职能,维持自己的存在,把财政作为一种分配手段,从社会再生产中筹集一定数量的物质资料,然后供应安排出去的客观功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是指,通过财政分配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政策目标,也就是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担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职责。

2、论述财政政策的工具及其作用机理,并说明财政政策实施中的各种效应。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财政补贴等。

(1)税收,税收作为一种政策工具,它具有分配形式上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征。

这些特征使税收调节具有权威性。

税收调节作用,主要通过税收比率确定、税负分配(包括税种选择与税负转嫁)以及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体现出来。

(2)公债,公债作为一种财政信用形式,它最初是用来弥补财政赤字的,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公债已成为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政策手段。

公债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排挤效应”、“货币效应”和“收入效应”三种效应上。

公债的作用主要通过公债规模、持有人结构、期限结构、公债利率综合体现出来。

(3)公共支出,主要指政府满足纯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它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部分。

(4)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它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的项目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基础性产业、公共设施、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主导产业。

政府的投资能力与投资方向对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关键性作用。

(5)财政补贴。

财政政策效应即财政政策的作用结果,它包括:

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财政政策的时滞效应(或是财政政策效应的偏差)、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等。

3.请说明公共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

公共财政支出的原则是指政府在安排和组织公共财政支出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财政规律在支出上的具体化、系统化。

这些原则主要包括:

(1)量入为出的原则,量入为出的原则是把公共支出限定在公共收入总量允许的范围内,以公共收入来控制公共支出。

其基本含义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的财政总量来安排财政支出,力争做到财政收支平衡。

(2)公平原则,从公共支出的角度而言,公平原则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结构和对象的调整来修正或改善社会成员、社会集团对物质财富的占有份额,促进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合理,使相对的社会公平得以实现。

(3)效益原则,公共支出的效益原则就是要求每笔财政支出所获得的社会效益应当超过社会成本,也就是应当超过政府通过税收方式或其他方式取得财政收入而使社会付出的代价。

(4)统筹兼顾原则,统筹兼顾原则是指政府公共支出结构的安排,必须从全局出发,通盘规划,区分轻重缓急与主次先后,适当照顾各个方面的需要,妥善安排和分配财力,以保证政府各项职能的实现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4.论述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原因?

当市场经济中出现某些不能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的状况时,市场机制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使得社会资源的配置产生扭曲,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垄断与低效率,垄断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生成者的边际成本,获取超额利润,从而使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2)信息不对称与逆选择,信息不对称必然出现诸如:

逆选择和道德风险(隐藏行为)问题,从而影响市场机制的效率。

(3)外部效应,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收益和成本不对称,人们过多地从事成本外溢的活动而过少地从事收益外溢的活动,从而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此时,必须由政府部门以非市场方式加以矫正。

(4)公共物品与免费搭车,在公共物品上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不能有效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而只能由政府或国家财政来解决。

5.财政政策的类型有哪些,它们是什么含义?

(1)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方式划分,包括:

①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不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税收的自动稳定性和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②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用不同的财政政策,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2)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的功能划分,包括: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