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重要考点全攻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2995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重要考点全攻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财政学重要考点全攻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财政学重要考点全攻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财政学重要考点全攻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财政学重要考点全攻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重要考点全攻略.docx

《财政学重要考点全攻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重要考点全攻略.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重要考点全攻略.docx

财政学重要考点全攻略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

一、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市场失灵:

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缺陷。

1.垄断:

当一个行业被一个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使市场失灵。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二者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

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而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益配置。

4.收入分配不公:

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5.经济波动:

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这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

二、公共物品的分类、特征。

(公共物品:

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分类:

纯公共物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两个特征;混合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兼备公共和私人物品的特征,其中有些具有非竞争性而不具有非排他性。

1.非排他性,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受益。

原因:

a.公共产品大都是在技术上不易排斥众多受益者的产品;b.某些公共产品虽然在技术上可排他,但排他成本十分昂贵,以致经济上不可行。

2.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最重要的标志},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社会边际成本为零。

3.外部效应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4.公共商品还可能表现出以下特性:

①生产或提供的不可分性;②规模效益较大;③初始投资大;④具有自然垄断性。

三、资源配置机制的类型;

市场机制;计划机制;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调节机制。

四、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实现的机制与手段;

A、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C、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D、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E、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五、收入公平分配的两个层次

1.经济公平,指根据在收入创造过程中要素的贡献来决定收入分配,着眼于分配规则或分配过程的公平合理,强调分配的效率;

2.社会公平,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社会各阶层居民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着眼于分配结果的公平,要缓解社会不同阶层因收入差距带来的矛盾,追求社会的稳定发展。

六、购买性支出的内容;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七、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不同影响;

1.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对分配的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2.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

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

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

3.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它们收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

总结:

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资源的规模就大些;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

联系财政的职能来看,以购买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配置资源的职能较强,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则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八、财政补贴含义;

财政补贴:

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

九、成本-效益分析法含义

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详细列出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收益,根据对边际社会效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对比,通过分析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要求:

必须将项目的收益全部量化,同时也将成本全部量化然后再比较其效果。

投资项目的净收益现值为评价标准。

缺陷:

必须将项目的成本和收益量化,而某些项目很难准确计量,甚至根本无法衡量。

所以,该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货币计量情况。

一十、制约财政收入规模最重要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归根结底受到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财政学基本观点之一。

经济影响财政的因素主要是经济条件,包括:

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收入分配体制,价格水平等。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制约。

一般,经济发展水平高,财政收入总额大,占GDP的比重也高。

生产技术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实际是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研究的深化。

(最重要的因素)

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调整分配政策和分配体制是必需的,但必须有缜密的整体设计,并要考虑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

3.价格:

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②现行税制因素;③产品比价关系变动

一十一、财政收入形式;包括税收、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和通货膨胀收入。

一十二、公共定价含义

由于政府提供大量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市场性物品”,那么这些物品也涉及到同其他商品和服务一样的问题,即价格的确定,这说是所谓的公共定价。

由此可见,政府若要既充分提供公共物品,又要提高有关财政支出的效益,就必须适当选择定价方法。

一十三、税收分类;

1.按课税对象性质不同(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

2.以税负是否可以转嫁为标准(直接税、间接税)

3.按课税对象度量法(从量税、从价税)

4.按课税对象与价格的关系(价内税、价外税)

5.按税种隶属关系(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

一十四、现代经济下的税收原则;

1.税收原则是政府在设计税制、实施税法过程中所遵循的准则,它决定政府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怎样征税等,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2.当代税收原则包括税收公平和效率两大原则。

税收的公平原则:

税收应以公平为主。

公平原则,即税收要公平对待所有纳税人,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额应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适应。

税收的效率原则:

征税必须考虑效率要求。

效率原则,在组织税收入过程中和处理税收与经济关系时,必须讲求效率,坚持效率优先思想。

包括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

一十五、考察纳税人税收支付能力的标准;

1.客观说。

客观说主张以纳税人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测度其纳税能力的标准。

首先,收入通常被认为是测度纳税人纳税能力的最好尺度。

其次,财产作为测定纳税人纳税能力的依据,也被认为是合适的尺度。

最后,由于消费支出和个人所得、支付能力一般来说是正相关关系,因此消费支出也被认为是测度纳税能力的又一尺度。

2.主观说。

主观说主张以纳税人因纳税而感受的牺牲程度大小作为测定其纳税能力的尺度。

主观说经济学家对如何做到税收的纵向公平,即收入高低不同纳税者纳税后造成福利牺牲作出解释,提出了三个不同的原则,即均等牺牲原则,比例牺牲原则和最小牺牲原则。

首先,根据均等牺牲原则,或称为“等量绝对牺牲”原则,每个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总效用应相等。

其次,根据比例牺牲原则,或称为“等量比例牺牲”原则,要求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效用与其收入成相同比例。

最后,根据最小牺牲原则,或称为“等量边际牺牲”,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效用之和应最小。

一十六、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一种税区别另一种税的标志是纳税主体、纳税客体、纳税税率、纳税时间、纳税环节等都有区别。

主要的区别在于纳税主体和纳税客体。

一十七、中央税及地方税划分方法及各自包含的税种;

我国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后,按照税种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必需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将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将适合地方征收管理的税种划分为地方税。

1.中央税包括:

消费税、关税、车辆购置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

2。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包括:

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3。

地方税包括:

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税、契税、耕地占用税。

一十八、较易转嫁的税种;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

税负转嫁的最主要方式是变动商品的价格,因而,以商品为课税对象、与商品价格关系密切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比较容易转嫁,而与商品及商品价格关系不密切或距离较远的所得课税一般难以转嫁。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课税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宽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商品难以转嫁。

4.生产者的利润目标同税负转嫁的关系。

为了全部转嫁税负,生产者必须把商品售价提高到一定水平,而售价提高就会影响销量,进而影响经营总利润。

这样,经营者必须权衡税负转嫁所得与商品售量减少的损失,如后者大于前者,则经营者宁愿负担一部分税款以保证商品销量。

一十九、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在价格可以自由浮动的前提下,税负转嫁的程度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有供求弹性的大小、税种的不同、课税范围的宽窄以及税负转嫁与企业利润增减的关系等。

二十、我国营业税采用何种税率:

比例税率。

二十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按照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的政策体系及具体措施。

其主要内容有:

1.社会保险:

是根据立法,由劳动者,劳动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社区)以及国家三方面共同筹资,帮助劳动者及其亲属在遭遇年老、疾病、工伤、生育、失业等风险时,防止收入的中断、减少和丧失,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救济;

3.社会福利;

4.优抚安置。

(优待、抚恤、安置)

二十二、公债种类;

1.按地域:

国内公债;国外公债

2.按发行的凭证(通常为国债):

凭证式国债(“储蓄式国债”);记账式国债(无纸化国债或电子国债)

3.按偿还期限:

短期公债;中期公债;长期公债

4.按流动性:

可转让公债;不可转让公债

二十三、公债的何种特性能够使公债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明显区别开来;

偿还性(以及自愿性)

二十四、公债的销售方式

1.行政分配方式

2.直接出售方式

3.委托出售方式

4.承购包销方式

5.公募招标方式 

二十五、复式预算的特点;

其优点是科学、严谨、便于政府对财政活动进行分析,有利于对收支的控制;

其缺点是复式预算的资本支出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举债,如果举债规模控制不当,容易导致物价上涨,引起通货膨胀,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

另外,复式预算总体功能较弱,编制和审批比较复杂。

二十六、资本预算及经常预算的特点、内容;

特点:

资本性预算:

主要反映债务收入和政府公共投资支出;

经常性预算:

主要反映税收收入和政府一般活动的经常费用支出。

内容:

1.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包括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两部分。

税收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建税、耕地占用税、其他税收等。

非税收入主要包括行政性收入、专项收入、地方上解收入、其他收入。

经常性预算支出主要包括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事业发展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对外援助支出、专项支出、付息支出、其他支出、预备费。

2.资本性预算。

资本性预算收入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经常性预算结余、资本性收入(非税收入中的基金收入、国有资产收益等)和债务收入。

资本性支出主要包括两大类,即经济建设支出、环境保护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挖潜改造资金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支出、流动资金、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及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等。

二十七、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模式

1.根据地方政府使用补助资金权限的大小,可以把政府间转移支付分为无条件转移支付和有条件转移支付。

无条件转移支付——又称为收入分成或一般性转移支付,重点解决下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与责任不对称问题。

有条件转移支付——具有明确的资金用途规定、它体现着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定向支援或者委托下级政府办理某项公共服务供给的意图。

又可以为配套补助和非配套补助。

2.根据政府间的关系可把政府间转移支付分为:

纵向转移支付。

主要方法是拨付补助金,共享税和税收分成属于纵向转移支付;横向转移支付——调整横向失衡;混合转移支付——以纵向为主,横向为辅。

 

二十八、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式及不同弥补方式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主要方式:

①动用财政历年结余——首先应考虑的办法,也是最安全的办法,但要协调好与银行的关系。

②货币融资法——最古老、最便捷,但最危险的办法。

又称“赤字纸币化”、或“财政性发行”它会转嫁财政负担,引发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利。

③借贷融资法——短期的、临时的、小规模采用的办法,一般是向商业银行借款,而不向中央银行借款。

因后者有引发通货膨胀的危险。

 

二十九、分税制适用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三十、分税制特点、内容

1.规范性

1算收支范围的划分及预算调解制度的安排是规范的

2分税制的运作过程是规范的

2.层次性

3.法制性

基本内容:

1.界定各级政府的职责和事权范围

2.以事权划分为基础,确定各级政府的支出范围

3.以分税的方式确定各级政府的收入

三十一、判断:

1.高等教育收费适宜用平价政策。

(×)

2.正常情况下,专项补助有利于实现公共资金分配的纵向和横向调节。

(×)

 

题型示例:

试论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税制改革。

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第一,总体上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对实行分级预算体制来说,需要将原则具体化。

第二,关于各级政府事权的划分,规范的分级预算体制要求以法律形式具体化,力求分工明确,依法办事。

第三,各级预算主体支出职责的划分,一般而言,应遵循事权与财权相一致原则,但在具体事项上则不一定完全一致。

2、收入划分不尽合理,尚待规范。

第一,分税制与税制是密切相关的,税制调整了,分税及其相应的收入划分,也必须随之调整。

第二,按税种划分收入和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收入的分税效应是完全不同的,现行分税制的企业所得税是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的,改为分率分成或比例分成将是必然的选择。

第三,凡属于税源普及全国或具有高度调节功能的税种划归中央税是分税制的通则,我国现行税制的个人所得税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均属于这类税种,而分税制将该两种税划归为地方税种只能视为权宜做法。

第四,通过税制调整健全地方税系应列为分税制进一步完善的一项重要目标。

1.集权与分权关系的调整。

分级预算体制的集权与分权关系,主要体现在收支划分上面。

2.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途径,首先是进一步明确转移支付的目标模式,而后通过增量与存量同时并举的微调向目标模式逼近。

一、单项选择题

1.()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B、私人物品C、消费品D、固定资产

2.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

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

A、混合物品B、公共物品C、私人物品D、准私人物品

3.()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B、税收C、货币政策D、国际贸易

4.()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B、排他性C、非竞争性D、非排他性

5.()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B、排他性C、非竞争性D、非排他性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7.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的分配

A、国民总产值B、国内总产值C、国民收入D、社会个人收入

8.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的分配

A、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B、集体收入与国家收入C、企业利润与个人收入D、国家收入与个人收入

9.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为了取得()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C、经济与社会效益 D、企业效益

10.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

A、C+V+MB、C+VC、V+M D、C+M

11.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是()

A、农业B、重工业C、建筑业D、轻工业

12.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A、东部沿海B、中部省份C、西部地区 D、北部地区

13.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

A、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B、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 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14.按照马克思产品价值的构成理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是由()构成.

A、c B、v+cC、m+v D、c+v+m

15.财政积累的源泉是(  )

A、v  B、m C、v+m  D、c+v

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分配格局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向()倾斜.

A、政府  B、公有制企业 C、其他所有制企业  D、居民个人

17.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最有利于提高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占的分额

A、人头税 B、定额资源税 C、比例流转税   D、累进所得税

18.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

A、税收收入  B、企业收入C、债务收入  D、事业收入

19.在财政收入形式中,通过信用方式取得的收入是()。

A、公产收入 B、对外贷款归还收入C、债务收入D、耗费收入

20.提高折旧率对财政的影响是()。

A、增加财政收入B、减少财政收入C、增加财政支出 D、减少财政支出

21.按经济部门分类,我国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

A、农业  B、工业C、交通运输业 D、商业及服务业

22.从价值构成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社会总产品中的()。

A、C部分B、V部分C、M部分D、V+M部分

23.税收的主体()

A、税务机关B、国家C、海关D、工商机关

24.最早提出税收原则的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A、威廉·配第B、攸士第C、味利D、亚当·斯密

25.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A、纳税人B、课税对象C、课税依据D、税率结构

26.下列税中,()属于中央税

A、增值税B、资源税C、消费税D、证券交易印花税

27.下列商品课税中,赋税最容易转嫁的是()

A、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B、对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的课税

C、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D、对供给弹性小,需求唐性大的商品的课税

28.税制构成的核心要素()

A、纳税人B、税率C、征税对象D、纳税期限

29.税收的强制性依靠的是()。

A、国家对国有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B、国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C、国家的政治权力D、社会习惯势力

30.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A、纳税人B、课税对象C、税率D、税目

31.在税收要素中,体现纳税人负担轻重的最主要要素是()。

A、税率B、附加和加成C、起征点D、减免税

32.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划分,是()。

A、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B、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C、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D、按税收和价格关系分类

33.农业税的计税标准是()。

A、农业收入B、常年产量C、农业纯收益D、农产品销售收入

34.营业税实行的是()。

A、比例税率B、全额累进税率C、超额累进税率D、定额税率

35.土地增值税实行()。

A、比例税率B、超额累进税率C、定额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36.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

A、财政收入B、财政支出C、财政再分配D、财政收入在分配

37.()决定财政支出的目的,用途,规模和结构。

A、国家性质B、国家政权C、国家职能D、国际制度

38.我国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得以维持和不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财力保证是()支出。

A、生产性B、非生产性C、补偿性D、积累性

39.财政职能的体现都是更直接地通过()执行的。

A、财政支出B、财政收入C、财政分配D、国家补偿

40.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基本建设工作量称为()。

A、固定资产投资额B、基本建设拨款额C、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额D、基本建设投资额

4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年施行。

A、1994B、1995C、1986D、1996

42.财政支出是国家各级政府为实现政府职能对一部分国民收入和往年积累社会财富价值的()。

A、分散性分配B、结构性分配C、集中性分配D、全面性分配

43.固定资产扩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

A、积累基金B、折旧基金C、积累基和折旧基金D、外来投资

44.()是充分发挥企业现有固定资产的作用,提高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

A、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B、更换固定资产C、长期使用现有固定资产D、对旧固定资产进行改造

45.农业资金的投入应解决的问题()

A、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B、安排好资产的来源程序C、安排好农业投资的资金支出D、提高农业投资的资金利用率

46.使用行政管理支出的机构都是()

A、物质生产部门B、企业C、非物质生产部门D、工业

47.()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A、科学技术 B、教育C、现代先进生产技术 D、现代管理方式

48.社会保障的对象是()

A、手工业者 B、农民,工人 C、全体社会成员 D、老人和小孩 

49.()是政府的一种无偿性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一种特殊形式。

A、财政补贴 B、社会保障 C、投资性支出 D、财政平衡

50.社会经济关系的实质是()。

A、货币关系B、社会关系C、经济关系 D、利益关系

51.财政补贴制度改革的适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