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影响因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2427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影响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影响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影响因素.docx

《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影响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影响因素.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影响因素.docx

水生植物对水污染控制的影响因素

大量实践证明,水污染的控制与植物的类型、群落构成、覆盖度、水体透明度等因素相关。

    2.1植物类型和群落构成

    在提高植物处理效果研究方面,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和确定不同植物的组合。

漂浮植物是人工湿地中常用的一类植物,就去除效果而言,凤眼莲的净化效果最好。

挺水植物芦苇、香蒲的使用频率最高。

很显然,不同的物种或同一物种在不同湿地环境中的净化效果都会有较大的差异性。

作者在宜兴进行的以多种植物构成的人工湿地系统净化河水的试验结果表明,多种植物合理的搭配较单一植物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混合种不仅使湿地的净化率提高,且净化效果更稳定,夏汉平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且混合种有可能解决NO-3-N的净化问题。

吴振斌、邱东茹等利用在武汉东湖建成的大型围隔生态系统,对水生植物特别是以沉水植物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对水质的改善作了定性、定量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沉水植物可以显著改善水体的理化性质,在不同营养级水平上具有维持水体清洁和自身优势稳定状态的机制,水生植物有过量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水平。

水生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关键取决于其自身的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而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又取决于稳定的和优化的水生植物群落的形成。

沉水植物群落的是建立草海优化生态系统的基础,草海历史上长期以来,沉水植物就是湖泊中最主要的生产者。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沉水植物大量消亡,草海的水生植物群落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漂浮植物凤眼莲成为草海的单优势群落,致密生长的凤眼莲使湖水复氧受阻,水体中溶解氧得不到补充。

凤眼莲虽具有很强的吸收N、P的能力,但过度繁盛的凤眼莲腐烂造成的二次污染反而加重了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平。

    2.2植物的覆盖度、污水浓度

    菹草对水体和底泥中的N、P、Pb、Zn、Cu、As等有较强的吸收、富集作用。

吸收能力的大小与其生物量和群体的覆盖度有关,当菹草的保持覆盖度为50%时,生物量最大,净化效率也达到最大。

陈国强等研究了不同磷浓度对睡莲和菱叶片生理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磷营养盐水平的提高,叶内无机磷的含量也逐渐增加,而叶绿素则随磷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综合考虑磷对两种植物各指标的影响,认为菱的最适宜的浓度为0.1mmol/L,睡莲为0.5mmol/L,超过或低于该浓度,都会对其生理活性产生不利影响。

该研究结果间接反映了不同植物对磷的吸收作用,为去磷植物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2.3环境因子

    影响水生植物去除率的因素有光照、水温、溶解氧、pH、营养盐和风浪等因素有关,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不同。

所有水生植物都有其适合生长的季节和适宜的温度,水体的透明度则成为沉水植物的限定因子。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水体的一定深度存在光补偿点和补偿深度,只有在光补偿(点)深度以上,沉水植物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才能生长。

    植物在水污染控制中的作用已在很多水体恢复试验中得到验证,但水生植物在其中的作用,国内外目前还存在一些的争议。

绝大多数的室内和现场试验都表明,水生植物的作用是高效的或有效的。

水生植物能否发挥其最大的净化及应用潜力,关键在于植物种类的选择和植物群落的搭配,特别是通过试验选择耐污性强、净化效果好、适宜其生存环境的物种是一项优先考虑的工作。

多个物种的合理搭配无疑会增强系统的对水体的净化效果,而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进行植物筛选和系统观测研究,则是选择理想物种,发挥植物最大潜能的有效途径。

利用水生植物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对污染水体的修复过程,很少有废物和排放物产生,无疑为我国日益恶化的水环境修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