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程(9032)自学考试大纲9032BDCCD3FDD0C4C0EDD1A7(D5D4CAE7D3A2A3A9A.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23271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课程(9032)自学考试大纲9032BDCCD3FDD0C4C0EDD1A7(D5D4CAE7D3A2A3A9A.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课程(9032)自学考试大纲9032BDCCD3FDD0C4C0EDD1A7(D5D4CAE7D3A2A3A9A.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课程(9032)自学考试大纲9032BDCCD3FDD0C4C0EDD1A7(D5D4CAE7D3A2A3A9A.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课程(9032)自学考试大纲9032BDCCD3FDD0C4C0EDD1A7(D5D4CAE7D3A2A3A9A.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课程(9032)自学考试大纲9032BDCCD3FDD0C4C0EDD1A7(D5D4CAE7D3A2A3A9A.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课程(9032)自学考试大纲9032BDCCD3FDD0C4C0EDD1A7(D5D4CAE7D3A2A3A9A.doc

《教育心理学课程(9032)自学考试大纲9032BDCCD3FDD0C4C0EDD1A7(D5D4CAE7D3A2A3A9A.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课程(9032)自学考试大纲9032BDCCD3FDD0C4C0EDD1A7(D5D4CAE7D3A2A3A9A.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课程(9032)自学考试大纲9032BDCCD3FDD0C4C0EDD1A7(D5D4CAE7D3A2A3A9A.doc

教育心理学课程(9032)自学考试大纲

目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和设置目的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德育心理

第二章道德认识的发展

第三章道德情感的发生

第四章道德行为的发展

第五章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章德育模式

第七章道德发展的评定方法

第八章学习心理概述

第九章学习的性质

第十章学习过程

第十一章学习迁移

第十二章学习动机

第十三章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第十四章教学心理概述

第十五章教学设计

第十六章教学模式

第十七章教学环境

第十八章教师心理第十九章差异心理概述

第二十章智力差异

第二十一章人格差异

三、有关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三)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四)考试方式及题型结构

附:

题型举例

教育心理学课程(9032)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特点与专业地位

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科学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它研究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个心理学问题,诸如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学习心理规律,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心理特征、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及教师的教育与教学措施与模式等问题。

该课程阐明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具有一定理论性和应用性的课程。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不断增加,研究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充。

教育心理学在发展初期偏重于学习心理的研究和学习律的讨论,并且大多集中于智育方面的问题。

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日益重视,也就越来越重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的培养。

当今,中国把发展教育置于重要地位,因而教育心理学处于不可或缺的位置,其研究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总目标)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让使学生在知识、品格、才能、态度、体格等方面全面发展;不只是学习做事,更要学会做人。

本课程以促进教育专业人员教育心理学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将教育学与心理学融为一体,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培养,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规律,掌握影响学习的因素,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培养在专业上能够掌握教育心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各类学校的骨干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部门的科研人员。

因而要求所有应考者对教育心理学所反映的核心问题——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的心理以及个体的智力与人格差异心理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掌握。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与区别

教育心理学既然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它既具备教育学的一些学科特征,也拥有心理学的特色,但它又不完全等同于教育学或者心理学,具有自己的学科特征。

它所关心的是教育与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心理学原理与规律,以及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教育与教学过程中运用。

具体而言,着重于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价值取向的发展过程,以及德育模式与评价方法;论述学习的性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迁移、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阐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和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等问题。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德育心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传统德育心理思想、德育心理研究的范围与任务与意义,掌握德育心理研究的方法。

本章重点:

中国传统德育心理思想

本章难点:

德育心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课程内容

1.我国传统的德育思想

道德认识思想、道德情感思想、道德意志思想、道德行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思想

2.德育心理研究的范围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价值取向

3.德育心理研究的任务

儿童、青少年品德形成一般过程与规律、个别心理特征的形成过程与规律、品德的培养与评定

4.德育心理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个案分析、实验研究、经验总结

5.德育心理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

对的道德哲学与心理学理论进行有益的补充;实践意义: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高尚品德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考核知识点与要求

知识点:

中国传统德育心理思想,德育心理研究范畴与意义

要求:

[识记]内求说、外铄说、德育心理研究范畴。

[领会]中国传统德育心理思想:

道德认识思想、道德情感思想、道德意志思想、道德行为思想

[简单运用]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思想。

[综合运用]德育心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二章道德认识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道德认识发展的一般涵义、道德认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与检测,理解皮亚杰儿童道德观念发展规律,以及我国有关道德观念发展的一些研究,掌握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本章重点:

道德实在论,道德发展

本章难点: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二)课程内容

1、道德认识发展概述

道德发展的涵义、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与检测

2、道德观念的发展

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结果、中国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研究、

3、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道德发展阶段、道德发展阶段的年龄趋势、道德判断的测量

(三)考核知识点与要求

知识点:

1.道德实在论,抵罪性和报应性惩罚,自我中心主义,道德发展的涵义,他律道德、自律道德

2.道德认识发展、观念发展,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考核要求:

[识记]道德实在论,抵罪性和报应性惩罚,自我中心主义,道德发展的涵义,他律道德、自律道德

[领会]皮亚杰儿童道德判断

[简单运用]道德发展阶段争议的焦点;

[综合运用]道德发展研究的释义学分析方法

第三章道德情感的发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道德情感的涵义、作用,掌握情操的概念与分类,了解情操的发展与培养意义,理解立身处世态度的概念及其形成,掌握移情能力的发展。

本章重点:

高尚情操培养,移情能力的发展

本章难点:

立身处世态度的形成

(二)课程内容

1.道德认识发展概述

道德情感的涵义与作用

2.高尚情操的发展

情操的概念、分类,情操的发展与培养意义

3.立身处世态度的形成

态度的构成要素、立身处世态度的类型、立身处世态度的培养

4.以情或通情能力的发展

移情或通情的作用、移情或通情能力的发展、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移情能力的培养

(三)考核知识点

道德情操、立身处世态度、移情或通情的作用、立身处世态度的类型、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意义、移情或通情能力的发展、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移情能力的培养

[识记]道德情操、立身处世态度

[领会]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意义,立身处世态度的类型,移情或通情的作用

[简单运用]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立身处世态度的概念及其形成

[综合运用]移情或通情能力的发展

第四章道德行为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观察学习、思维表征,理解与掌握自我调节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本章重点:

道德行为的构成要素,自我调节与道德行为的关系

本章难点:

雷斯特的道德发展模型,自我调节过程与机制

(二)课程内容

1.道德行为的构成要素,雷斯特的道德发展模型,道德行为的发展

2.观察学习的概念、过程与阶段、观察行为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

3.思维表征作用及其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4.自我调节过程与机制,自主认知加工,行为的内归因,自我调节过程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三)考核知识点

观察学习,雷斯特的道德发展模型,观察行为对道德行为的影响,自主认知加工,行为的内归因,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思维表征作用及其对道德行为的影响,自我调节过程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识记]观察学习,雷斯特的道德发展模型,自主认知加工,行为的内归因

[领会]影响观察学习的因素,思维表征作用

[简单运用]观察行为对道德行为的影响,思维表征作用及其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综合运用]自我调节过程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第五章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含义,掌握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深刻理解科学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章重点:

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含义与意义

本章难点:

科学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要素

(二)课程内容

1.价值观的科学界定,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价值观辨析;

2.人生观的含义,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

3.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关键。

(三)考核知识点

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罗卡奇的价值观研究,科学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识记]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领会]罗卡奇的价值观研究的意义,

[简单运用]价值观辨析学派关于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论点

[综合运用]阐明科学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六章德育模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德育模式的含义、功能、种类与运用,理解发展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掌握形成正确的立身处世态度以及培养行为自控能力的德育模式,了解价值观辨析的德育模式。

本章重点:

德育模式的功能与运用

本章难点:

行为自控能力培养的德育模式

(二)课程内容

1.德育模式的含义、功能、种类与运用;

2.发展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

3.正确的立身处世态度的德育模式;

4.培养行为自控能力的德育模式;

5.价值观辨析的德育模式。

(三)考核知识点

德育模式的含义、功能、种类与运用,发展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正确的立身处世态度以及培养行为自控能力的德育模式,价值观辨析的德育模式。

[识记]德育模式的含义、功能、种类。

[领会]学生道德能力及行为自控能力的提高方法,

[简单运用]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行为自控能力的培养

[综合运用]待人接物态度的分类及其教育方略,阐述价值观辨析模式。

第七章道德发展的评定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品德发展评定方法的鉴定、设计与选用,理解道德认识的一般评定方法,掌握道德发展一致性的评定方法。

重点掌握道德情感与道德价值取向的评定方法。

本章重点与难点:

品德发展评定方法

(二)课程内容

1.品德发展评定方法的鉴定、设计与选用;

2.道德认识的评定方法;

3.道德情感与道德价值取向的评定方法;

4.道德发展一致性的评定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品德发展评定方法的鉴定、设计与选用,道德认识的评定方法,道德情感与道德价值取向的评定方法,道德发展一致性的评定方法。

[识记]信度,效度,投射法

[领会]品德评定方法优劣的判断,品德发展评定方法的鉴定、设计与选用,

[简单运用]道德情感与道德价值取向的评定方法

[综合运用]用实例说明道德认识评价的方法,了解与判断一个人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一致性的途径。

第八章学习心理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我国传统的学校心理思想,理解与掌握学习心理研究的范畴、任务方法与意义。

本章重点:

学习心理,我国传统的学习心理思想的价值

本章难点:

我国传统的学习的七个阶段

(二)课程内容

1.我国传统的学校心理思想:

学习的含义、过程及其阶段,学习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

2.学习心理研究的范围:

学习的性质、过程及其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3.学习心理研究的任务:

研究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心理特点与心理规律;

4.学习心理研究的方法;

5.学习心理研究的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

学习心理,学习,我国传统的学习七阶段,我国传统的学习心理思想的价值,学习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学习心理研究的任务,学习心理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