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古代哲学笔记word版.docx
《人大古代哲学笔记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大古代哲学笔记word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大古代哲学笔记word版
I.AncientPhilosophy6BC–5AD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6BC-5BC
伊奥尼亚学派
米利都学派
抛弃了神创世界的传统观念,用自然本身的东西说明万物的生成和存在
提出了关于矛盾、运动和变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自然万物流转不已乃源于本原化身万物,本原为一却可以化身为多,所以必须具有流动性,而且自身之中蕴涵运动变化的原因。
Thales
585BC
米利都人
命题:
大地浮于水上
灵魂(psukhe)是一种具有活动能力的东西
渊源
古代神话,万物有灵论
影响
本原:
开端、主宰,时间上开端,生化万物,始终保持自身同一性;以自然说明自然,自我涌现、生生不已
Anaksimandros
570BC
米利都人
命题:
无定(apeiron)
无限定、无定形、无规定
本原不仅需要普遍——万物由之而来,还需要富于变化——转化为其他各种元素仍然保持自身的同一性
万物生成的原因
本原内部的两种对立的力量:
冷热、干湿
命运:
万物生成的规律
“一切存在着的东西都由此生成的也是它们灭亡后的归宿,这是命运注定的。
根据时间的安排,他们要为各自对他物的损害而互相补偿,得到报应”
Anaksimenes
546BC
米利都人
命题
气
本原和灵魂统一起来
气的凝聚与疏散说明宇宙的生成
Herakleitos
504BC
爱菲斯城贵族,“晦涩哲学家”
渊源
米利都学派有形本原
Puthagoras某些思想
命题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
“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分寸燃烧,按照一定分寸熄灭。
”
否定神创世界说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只有变化的不变的,变化是有章可循的
万物根据逻各斯而生
逻各斯(logos),lego说,言说、话语,派生出道理、理由、理性、考虑、比例、规则等,“道”。
万物必须依据和遵守的尺度或比例、普遍原则或必然性,“规律”。
“万物都根据这个逻各斯生成”“逻各斯乃是相同的”“如果不听从我而听从这个逻各斯,就会一致说万物是一,就是智慧”
朴素辩证法
运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运动变化的根源在于斗争,和谐和统一是归宿
自然惯于掩盖自己
通过感官得到认识
本性隐于深处,逻各斯看不见摸不着,正确理解感觉和语言材料
影响
逻各斯使知识有了可能,生灭变化的万物和永恒不变的逻各斯二元结构,逻各斯概念及其logic
运动绝对性
认识论
辩证法
南意大利学派
Puthagoras
532BC
萨摩斯,克罗顿
渊源
米利都
埃及天文学,巴比伦几何学
东方不死灵魂
命题
数本原
无形本原,规定性
一切事物的本性乃是对数的模仿,数量关系是事物的共同属性
不仅构成质料,也是事物的属性、状况、模型
数生点,点生线,线生面,面生立体,立体生水火土气,生万物
和谐观念
“宇宙是天体的和谐”,和谐(harmonia)——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宇宙(cosmos)——本义秩序,转变为“有秩序的世界”,即宇宙。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和谐,或产生于和谐
灵魂理论
灵魂不朽,灵魂轮回
灵魂是尘埃,是和谐
音乐和哲学是净化灵魂的手段
同一个灵魂流动于不同的身体,具有个体性和独立性
影响
有形本原、无定形——>无形本原、规定性,更抽象,更普遍
关注秩序和关系,而不是事物
关注灵魂,思考精神现象与其他现象的统一
爱利亚学派
本原的追溯——>存在(toon)的探讨,本体论(ontology,郭克兰纽,17世纪德国经院哲学家,关于存在toon的理论或科学logos)
首次使用逻辑论证方法
Ksenophanes
570BC
科洛封
命题
神:
唯一、不动、全视全听全思
影响
批判神话中神人同形同性
影响爱利亚学派
Parmanides
504BC
爱利亚人
命题
真理之路、意见之路
存在存在,不可能不存在——确信的途径,与真理同行,真理之路;
存在不存在,非存在存在——不可能,“非存在你不认识也说不出”,意见之路
存在
唯一、连续和不可分
永恒、不生不灭
不动
完满
思想的对象:
思想的对象只能是存在;存在只能由思想把握,靠感觉是无能为力的——“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
在感性认识中,不可能确立知识与对象的同一性,唯有理性认识才能达到
影响
两条道路或两个世界,从纷繁杂乱、变动不居的现象,引向常住单一的本质
存在(toeon),普遍性、抽象性、稳固性,系动词“是”(eimi)的中性动名词,普遍抽象的存在和诸存在物的含义,探寻逻辑上在先的存在,奠定了本体论的基础
使用逻辑论证,使哲学向理论化体系化发展
概念性认识的本质规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确定了理论思维和思辨思维的基本形式
Zeno
464BC
爱利亚人
命题
单一,反对存在众多
无限大无限小:
众多->许多部分
->广度和厚度->任何一个都不是最外->无限可加
->无广度厚度->即使永远相加->依然是零
有限无限:
数目上可数,有限;存在的东西中间永远可以加一个中介,因此无限,
不动,反对存在运动
二分法:
运动着的东西到达目的地之前须先完成行程的一半,一半可以无限分割,距离无限
阿基里追龟:
追赶者必须首先达到被追赶者起步的一点
飞矢不动:
任何物体必须占有一定空间,飞矢始终在自己的空间内,因此不动
运动场:
影响
归谬法
有限与无限,间接与直接,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和极限,哲学逻辑数学
论辩术和逻辑学,概念辩证法的创始人
Mellissos
440BC
萨摩斯将军
命题
存在永恒无限
存在没有形体
否认虚空存在,证明存在不动:
无就是不存在
影响
虚空的不存在,反面启发了原子论者
多元论哲学
变与不变,结合和分离来说明万物变化,本原有了“元素”的含义,机械论代替了朴素辩证观
一与多,开始采用多元论
运动和静止,讨论运动的根源或原因,到事物之外寻找运动变化的原因
认识论,解释感觉的产生,感觉与理性的关系,深入到事物内部
Empedoklos
444BC
西西里岛,阿格里根特人
渊源
伊奥尼亚形体本原
Puthagoras数目哲学和灵魂学说
Parmenides的存在理论
命题
四根,友爱,争吵
火土气水,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存在
每个根(rhizomata)是一,众多的根依照不同的比例组合,产生可感事物,分解是事物的消亡,一与多的永恒循环
友爱,亲和力;争吵,离散力
同类相知,流射说
所有生成物中都有流射物存在,流射物与感官产生感觉
不同的流射物不能随意进入不同的感官通道,适合的通道才能产生感觉,“同类相知”——“用气见神圣的气,用火看昏暗之火,用友爱对友爱,用争吵见可悲的争吵”
认知是由相同而来,无知是由相异生成,知识感觉同一,至少密切相关
灵魂轮回
灵魂是被神驱逐的“流浪汉”
开始纯洁,堕入肉体沾染罪恶,通过轮回净化才能返回与诸神同在的极乐世界
影响
多元论,外因论
感觉从何而来,对于认识论的探讨
生物进化
Anaksagoras
440BC
伊奥尼亚的克拉左美奈
影响
把哲学从外邦带入希腊本土
第一次公开把精神性的nous作为高居于物体之上的精神实体本原
第一次把看不见的“种子”作为本原,自然哲学对于事物内部探讨更深入
渊源
伊奥尼亚自然哲学
命题
无限的种子是万物的本原
种子(speramata),有形状、颜色、味道,但却不可见
永恒
无限(apeiron),种类无限多,数量无限多,分割无限
同类,同素体(homoiomereiai)
混合存在,事物的本性是由在它之中所包含的那个最多的成分决定的
没有运动能力
自主的理智是运动的原因
理智(nous),源于动词noein(思想),意译为心灵、理性,
永恒、无限、无形、独立自为、知晓一切
感觉由相反者生成
相同者不被相同者作用
根据每一个的缺乏,由热知冷,由咸知淡,
感觉来源于物质对象,仅靠感觉不能把握真理,只有靠理性才能把握不可见的种子和无形的理智
Demokritos
420BC
色雷斯的阿布德拉,就学于留基波(Leukippose)
命题
原子与虚空
本原是原子与虚空,即存在和不存在,充实而坚固的是存在,空虚而稀薄的是不存在,存在与不存在同样存在
原子间的区别是生成其他事物的原因,分离的产生是因为复合体中有虚空(tokenon),形状、次序、位置,
原子(atom)不可分割,内部坚固,数量无限,不能为感官感知
宇宙生成论
原子聚集—>漩涡运动—>相互撞击—>分离,相似结合
原子在虚空中的漩涡运动生成宇宙是必然的
认识论
影像说,空气紧压产生的印记
约定论,感官的都是按照意见显现的,从俗约定的。
通过理智得到的是真实的,通过感官得到的是虚假的
实际存在的只有原子和虚空,而他们是感官无法把握的:
“我们没有把握每个事物实际上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只是通过许多方式明白了它们。
……一个人必须根据这个尺度认识到他是和实在分离的。
……”
灵魂论
灵魂的构成与作用:
精细球原子构成,火和热,自己运动并使他物运动
灵魂安宁:
克制欲乐,淡薄名利,追求神圣智慧的东西才能净化灵魂,获得真正的幸福;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
渊源和影响
继承伊奥尼亚物理主义,吸收“四根”“种子”的元素思想和结构观点,但克服了比喻性和朴素性
受Puthagoras的无形之数建构宇宙的启发,把数学质点改造为物理质点
Parmenides影响,同意存在与非存在的区别,但认为非存在也是本原
对存在和非存在的界定,对存在论也有影响
感觉局限性的批判,轻感觉,重理性
伊壁鸠鲁,卢克莱修,17世纪科学原子论
约定论是伽利略和洛克的思想先驱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5BC-4.40BC
地域:
雅典
内容:
社会和人,本性phusis,追问万物存在根据的本质,一般与个别问题
方法:
逻辑论证,修辞学与论辩术
智者派
智者(sophistes):
专指一批收费授徒、重点教授修辞学和论辩术并以此为职业的教师。
感觉主义,相对主义,怀疑主义
批判迷信,抨击传统,藐视权威,高扬个性,崇尚感觉,鼓吹怀疑,社会启蒙的思想解放作用
Protagoras
490-410BC
阿布德拉,Demokritos的学生
命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
单个人的个体感觉,
对我来说,事物就是对我所呈现的样子,对你来说,事物就是对你所呈现的样子。
对每个感知者,事物就是他所感知的那个样子
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
方法论原则:
反讥法——提出针对对方的反命题以反对原命题的方法
既然人是万物的尺度,事物就是你所感知的样子,每个人的意见都是正确的
社会生成论
约定论
分散居住,为了保护自己免受野兽攻击,聚集一起形成城邦,宙斯派赫尔墨斯给人类送来正义和尊敬
影响
一反神是万物的尺度,人是自然的产物的传统,第一个强调主体能动性,破除外在限制和束缚,启发人们重视自身价值
城邦不是神创,也不是自然生成,是人类自我保护的本能,社会契约论的前驱
Gorgias
483-375BC
西西里岛雷昂丘,Empedoklos学生
命题
无物存在
存在—>永恒的—>没有开始,无限—>不在任何地方(如果在某处,就被某处包围,从而不是无限);生成的—>存在中生成—>如果存在,就不是生成的,是始终存在的/非存在中生成—>无中不能生有;既是永恒的又是生成的—>可否。
非存在—>某物非存在即是说,某物既存在又不存在,这是矛盾的
既存在又非存在—>可否
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认识
所思想的东西并不因此而存在
不存在的东西并不是思想不到的
即使能认识存在,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
感觉和语言不能相互替换
影响
从否定方面证明了存在与不存在的不可分割性,力图消除爱利亚派在其间设立的障碍
说明了思维矛盾的必然性
揭示了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语言和内容的矛盾,推动哲学思考的深入
Sokrates
469BC-399BC
雅典,石匠和产婆
命题
认识你自己
背景一:
早期自然哲学——哲学对象错误:
应该关注自身,而不是自然;方法错误:
感官物为依据,自然物为原因。
自然万物的真正的主宰和原因不是物质性的本原,而是它的内在目的:
善(agathon)。
背景二:
智者高扬主体,重视感觉,但是导致对普遍、理性和确定性的贬低和否定。
追求知识是人的本性和使命,医治民主制痼疾的良药
有智慧是因为自知自己无知,因此而爱智慧才是真的聪明
影响:
摒弃感觉高扬理性,求胜求智转向求真求善,追求知识为人的本性,竖起理性主义大旗。
德性即知识
德性(arete),事物的特性、品格、特长、功能,使一事物成为该事物的本性。
人的德性,就是人之为人的本性。
“善”是自然万物的内在原因和目的,具体到人就是德性。
神平均分给每个人德性,每个人潜在的拥有自身的德性。
只有在理性的指导下,才能认识自己的德性,使之实现,成为现实的真正的善。
未经审查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有德性的人。
“知识即德性,无知即罪恶”“无人有意作恶”,行善作恶取决于知识
影响:
理性主义伦理学,取消了灵魂的非理性部分,知识并不是德性的充分条件
是什么
问题:
什么样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苏格拉底的回答:
认识的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是什么”,即事物的概念定义,“本质规定”。
不是具体的,而是类本质,即使一事物成为该事物的本质规定。
知识:
对事物的一般、普遍的类本质的认识,具有确定性、普遍性、必然性。
影响:
为整个西方哲学史奠定了基本方向。
本体论——千差万别各种各样的自然事物变动不居生灭不已,只有其中普遍性的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正是他们构成了事物的本质,并且是其存在的根据。
认识论——知识确定、绝对、普遍的,意见不确定、相对、个别。
流变中的感性事物我们只有意见,唯有确定、普遍的本质才是知识。
方法论——归纳论证、普遍定义,概念定义是推理的出发点。
助产术
考察年轻人心灵所产生的是幻想错觉还是真知灼见
辩证法(dialektike),辨证导源于人们的一种活动,聚在一起讨论问题,按对象的种属加以辨析。
最有才干,最能指导别人,见解最深刻的人。
问答法:
问与答的方式,比喻与启发的手段,使对方对所讨论的问题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普遍,最后得出正确认识。
反讥——通过反问揭露对方谈话中的矛盾和漏洞,打掉对方自以为是的傲气,迫使承认对原以为非常熟悉的东西其实一无所知。
只有“自知其无知”才能接受手术。
归纳——引导方向。
对答问者具体而片面的意见的否定,一步步导向普遍、确定、真实的知识。
诱导——助产术的实质、精髓。
启发比喻的方式,帮助对方说出蕴藏在头脑中的思想,进而考察真伪。
不把观点强加于人,让对方自己领悟和体会。
定义——目的。
通过对所论德性共同性质做出说明,获得确切的概念性认识。
影响:
西方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推进理念论的产生,
Platon
427BC-347BC
雅典,名门望族
命题
理念
背景:
可感觉的东西流变,知识不存在——Herakleitos;普遍性的定义——Sokrates
非感性的东西成为理念,感性的东西处于他们之外,并由他们说明
理念(idea,eidos),出自动词idein(看),本义是“看见的东西”即形状,转义为灵魂所见的东西。
由一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
超越个别事物之外,并作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实在
永恒不变,自我完善
自身存在,不可能变成他物
理念派生事物:
分有——具体事物分有了同名的理念;摹仿——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
理念:
共相,事物的类概念和本质;事物存在的依据;事物摹仿的模型;事物追求的目的。
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
存在论:
Herakleitos——感官所及一切事物处于生灭变化之中,既不存在又存在,既不是无也不是有,介于二者之间,即现象;Parmenides——现象之中不可能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因此事物之外存在一个稳定绝对永恒的世界作为其根据。
知识论:
存在—知识,不存在—无知,存在与不存在之间——意见
日喻:
善-太阳,可知世界-可感世界,理念-事物
线喻:
影像-原本-数理理念-伦理理念,猜想-相信-推论-理智,可感世界-可知世界
洞喻:
洞穴-可见世界,火光-太阳,上方世界-可知世界
回忆说和灵魂转向说
理念与事物判然有别,关于理念的知识不能从感觉经验获得,只能是先天的,在感觉之先,就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
猜想(eikasia),影像,偏见成见
相信(pistis),具体事物,感性认识
推论(dianoia),数理理念,假设然后推理
理智(noesis)伦理理念,善的理念
灵魂的本性:
“自我运动即灵魂”“从外面获得运动的事物没有灵魂,自身内即有运动的事物有灵魂”
灵魂的构成:
理性、激情、欲望
灵魂的回忆:
灵魂原本高居天上的理念世界,附着躯体后遗忘了一切,必须经过训练才能回忆起在理念世界观照的一切,学习就是回忆。
灵魂的不朽:
回忆说论证-从某个先前状态获得我们现在回忆起的东西;运动说论证-自我运动永不停止;神圣性论证-神圣事物都是不朽的
理念论的反思和修改
反思:
普遍性-自然物、低下事物是否有同名理念作为存在的根据;分有-整体分有破坏单一性,部分分有破坏完整性;摹仿-个别事物及其分有的理念之间具有共同性,他们共同分有另一个理念,新的理念无止境;关系-分有摹仿如果不成立,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的联系将被割断,理念不为我们所知,神也不能统治我们。
——摆脱困境的方式:
加强思维训练
八组假言推论:
如若一存在,如若一不存在
通种论:
理念之间的关系,单一孤立封闭的理念现在可以沟通了——影响,第一次探讨抽象范畴之间的关系,
划分法:
理念由高到低的下降,进一步明确概念以下的理念之间的逻辑层次——科学分类理论的最早表述
四类存在:
无定(apeiron)-没有界限或规定;有定(peras)-有规定和定量;混合-给没限定的东西加以尺度或确定的量的限制,使变动的东西进入存在;原因-使混合得以产生的产生者,心灵或理智(nous)
摹仿创世说
宇宙不是永恒的,而是被创造出来的——可感知的都是生成的,必有原因
创造必以某个东西为范型——宇宙的创造者,神或父亲,依照的范型是永恒不动、自我同一的理念,材料和场所
灵魂,理念世界和可感世界的中介,使事物受理念支配
天体,时间,动物,
人的理智灵魂,灵魂的非理性部分,人的肉体
Aristoteles
384BC-322BC
色雷斯的思塔吉拉城,宫廷御医
命题
方法论和知识观
历史批判法:
批判的眼光借鉴前人
概念分析法:
未经分析的整体事物就是感觉易知的东西,从具体的整体事物推进到他的构成要素,内部多样性
经验归纳法:
重视经验事实,很少进行纯思辨推演
问题探索法:
问题型思想家
知识等级:
感觉-记忆-经验-技术-智慧
知识分类:
性质:
理论(思辨)知识(theoretike)——物理学,数学,第一哲学(神学);
实践知识(praktike),意志或意图,——伦理学,家政学,政治学;
创制知识(poietike),理智、技术和能力,——修辞学,诗学;
对象:
具体科学不过问对象是否存在以及是什么,以此为前提
哲学以单纯的存在或作为存在的存在为对象,并要证明它是否存在以及是什么
本原-原因论
本原和原因
本原(arkhe),事物存在、生成、认识由之开始之点,“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由它而存在,最初由它生成,毁灭后又复归于它,万物虽然性质多变,但实体却始终如一”
载体(hupokeimenon),躺在下面的东西;形式;短缺
原因(aitia),一切事物存在和生成的全部根据和条件
四因说
质料因:
质料(hule)-“是所从出的东西”,事物由之生成并继续存留于其中
形式因:
形式-eidos,内在形式,是事物的是其所是,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的本质;形状(morphe),外在形式事物表现于外的样子
动力因:
动变的本原,使事物得以开始运动的那个初始的东西,自然物动力因在内部,人工物动力因是人
目的因:
所为了的那个东西,
三因合一:
事物所是的是形式,所为的也是形式,使事物运动的真正动力还是形式
潜能与实现
潜能(dunamis),词源含义是“能”,能力、力量,具有能够实现其本质和目的的潜在力量,但还没有实现出来,要实现靠其自身的力量又是无能为力的。
“在他物中或作为自身中的他物的变化的本原”,这个变化的本原不在被运动物中,而在他物中
实现(energeia),“在活动中”,存在着的事物自身或获得了自己本质的事物;“现实”(entelikheia),“在目的中”,完全现实性,“隐德来希”
质料以潜能状态存在,形式则是实现
影响:
批判Demokreitos,只注重质料,不注重形式;批判Platon,将质料与形式分开,否定质料的作用和个别事物的实在性,只有二者结合才能构成事物
运动论
本质、种类和形式
运动:
能运动物潜能的实现
三类运动:
数量、位置、地点
两种形式:
环形运动,直线运动
条件:
地点和时间
地点(topos),包容着物体的界限——包容着以它为处所的事物,不比事物大也不比事物小,不随事物离开而离去,趋于各自固定的地点
时间,就先后而言运动的数目——均匀的计数方式,按此方式衡量运动所得的数目。
均匀流动性、不可逆性、可分割性、不停顿性
运动者
“一切被运动的事物都必然是被某物所运动”
最初的运动者:
永恒、不动、唯一
存在-实体论
存在论
由于偶性的存在:
某种属性偶然而不是必然属于某一事物
由于自身的存在:
本性上属于主体自身的东西,包括实体、数量、性质、关系、何地、何时、所处、所有、动作、承受十种存在方式
实体论
实体(ousia),存在本身,而不是存在的表现或部分,作为存在其他意义的根据,存在背后的存在本身
《范畴篇》-感性实体论:
越个别的东西实体性越大:
“不述说主体”-不充当宾词,而是主词,“不依存主体”-不是主体的属性,而是主体本身;单一、个别的东西,个体;自身没有对立物;同一类实体没有程度差别;性质上可以有对立面;
两类实体:
个别的具体事物-第一实体;包含个别事物的属和种-第二实体。
《形而上学》第五卷第八章
四种实体:
单纯物质及其构成的复合物;事物存在的原因;构成事物的起规定和标志作用的内在部分;事物的何以是,即本质
双重含义:
最终的主体、载体,永不对他物作述说;某一独立、单个的存在,个别事物的形式或形状
变化:
没有等级序列;排除了种属,增添了元素、本质、形式;不同的标准衡量不同的主体
《形而上学》第七、八、九卷-对前人对实体是什么的不同回答的考证:
“载体”:
形式、事物、质料
“普遍、种”:
不是实体——特有的,不依存载体的,不包含实体
“是其所是”:
个体和它的是其所是同一,是其所是是实体,是其所是就是形式,所以“实体就是内在的形式”
质料是没有规定的潜能,不能独立存在,不是“这个”,不是“是其所是”意义上的实体;形式是实现了的“这个”,是事物的“是其所是”,是实体
神学
《形而上学》第十二卷后五章
不运动的永恒的实体
本性即是现实性,没有质料和潜能
永恒运动的原因,善是第一动者——被向往被思想的对象,以此使事物运动-作为事物追求的所为因引导事物运动;思想以至善为对象,思想由于接触和想到这个善,而分有善,成为善,所以思想和被思想的东西是同一的,思想就是对思想的思想
生命就是思想的现实活动,神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是永恒至善
神,无质料